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土地所有权管理概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92621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6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地所有权管理概论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土地所有权 管理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所有权管理土地所有权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性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的确定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征收管理土地征收管理第四节第四节 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第五节第五节 共有所有权管理共有所有权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性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性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土地所有权是一个历史概念,土地所有权是一个历史概念,其含义因社会背景其含义因社会背景而有所差异。而有所差异。 依据罗马法,依据罗马法,以个人支配权为中心,土地所有权为以个人支配权为中心,土地所有权为一种排他使用、

    2、收益、处分土地的权利,个人主义色彩浓一种排他使用、收益、处分土地的权利,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厚。 依日耳曼法,依日耳曼法,以社会利用为中心,土地所有权为一种以社会利用为中心,土地所有权为一种管领土地的物的权利,团体主义色彩浓厚。管领土地的物的权利,团体主义色彩浓厚。 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经济的概念,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经济的概念,作为权利的一种,作为权利的一种,权利主体可享受法定的特定利益。因此,所有权必定包权利主体可享受法定的特定利益。因此,所有权必定包含经济利益。含经济利益。 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法律的概念,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法律的概念,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所有土地问题都是由公法和私法共同

    3、调整。内的所有土地问题都是由公法和私法共同调整。 物权法物权法规定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产权的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产权的关系:三个观点:三个观点 土地所有权即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即土地产权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产权并列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产权并列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产权的核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产权的核心 土地产权是一个土地权利的权利束,核心是土地土地产权是一个土地权利的权利束,核心是土地所有权。所有权。二、土地所有权的特性二、土地所有权的特性 社会性与公共性。社会性与公共性。土地

    4、不同于一般财货,是全社会得以存土地不同于一般财货,是全社会得以存在发展的前提。在发展的前提。 私益性和公益性。私益性和公益性。既是个人财富表征(生存利益、资产利既是个人财富表征(生存利益、资产利益、资本利益),也是相对社会全体的利益而存在。益、资本利益),也是相对社会全体的利益而存在。向用益物权让步。向用益物权让步。促进土地有效利用而强化土地利用权的促进土地有效利用而强化土地利用权的的现象。两权分离前提下,使用人与所有人具有同等法律的现象。两权分离前提下,使用人与所有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强化土地现实利用者的法律地位。地位,强化土地现实利用者的法律地位。 立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形态立体土地所有权存

    5、在的形态土地产权立体分割土地产权立体分割 英美模式:英美模式:地下、地表所有权统一地下、地表所有权统一 日法模式:日法模式:土地所有权与自然资源所有权(政府授予勘土地所有权与自然资源所有权(政府授予勘察和开发利用者)分离察和开发利用者)分离 发展中国家形态:发展中国家形态:自然资源是国家和全民财富。由代表自然资源是国家和全民财富。由代表国家利益的自然资源企业所有。国家利益的自然资源企业所有。 中国形态:中国形态: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自然资源属于国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家所有。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的确定 土地所有权在在附设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中处于最

    6、基础的土地所有权在在附设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地位。 土地国家所有权: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国家对土地依法享有土地国家所有权: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国家对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自己所有的土地的权利。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自己所有的土地的权利。一、土地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特征一、土地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 1、土地国家所有权主体、土地国家所有权主体 国有土地归国家全体人民共有,作为国家代表,政府国有土地归国家

    7、全体人民共有,作为国家代表,政府(国务院)是土地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国家授权的行政管(国务院)是土地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国家授权的行政管理机关(国土资源部、各级政府)对国家所有土地进行管理机关(国土资源部、各级政府)对国家所有土地进行管理,在我国,各级政府具体行使土地国家所有权管理。理,在我国,各级政府具体行使土地国家所有权管理。2 2、土地国家所有权客体、土地国家所有权客体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土地所有权客体包括:城市市区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土地所有权客体包括:城市市区土地;国家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土地;国家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国有四荒用地、国有特殊用地;

    8、国有农业用地;划归集体国有四荒用地、国有特殊用地;国有农业用地;划归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依法不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依法不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土地。一切土地。3 3、土地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土地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但不能直接对每块土地行使其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但不能直接对每块土地行使其权利(直接经营和利用)。权利(直接经营和利用)。 国家土地所有权行使的特点在于国家将国有土地交与国家土地所有权行使的特点在于国家将国有土地交与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其他组织、社会成员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其他组织、社会成员经营使用。经营使用。二

    9、、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法律特征二、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 1、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 集体土地所有权在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基础集体土地所有权在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当前只归属与某个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由某上发展而来,当前只归属与某个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由某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 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民法通则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包括村农民集体、乡农民集体、生产队或村民小组。主体包括村农民集体、乡农民集体、生产队或村民小组。2 2、土地集体所有权客体、土地集体所有权客体 集体土地所

    10、有权客体是集体土地。其范围: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是集体土地。其范围: 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 集体耕地、森林、草原和四荒用地;集体耕地、森林、草原和四荒用地; 集体建设用地、水田、农田水利设施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水田、农田水利设施用地; 集体所有农林牧渔场和工业企业使用的土地;集体所有农林牧渔场和工业企业使用的土地; 农民自用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农民自用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3 3、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 集体土地所有权需依法确认。即由县政府登记造册、集体土地所有权需依法确认。即由县政府登记造册、核复证书,确认所有权。核复证书,确认所有权。 确认林地、草地

    11、、水面、滩涂所有权依照确认林地、草地、水面、滩涂所有权依照草原法草原法森林法森林法渔业法渔业法等有关规定办理。等有关规定办理。 某些权利可以从集体土地所有权中通过某些方式分离某些权利可以从集体土地所有权中通过某些方式分离出来,由其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个人行使。集体出来,由其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个人行使。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必须接受国家监督管理。法律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必须接受国家监督管理。法律强调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效保护,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强调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有效保护,保障集体经济发展。三、土地所有权性质确定的处理三、土地所有权性质确定的处理1 1、城市土地属国家所

    12、有原则、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原则城市建成区属于国家城市建成区属于国家2 2、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3 3、国家所有权和集体土地的划分原则、国家所有权和集体土地的划分原则除法律规定外,除法律规定外,自然资源归属国有。土地改革后没有颁发土地所有证的土自然资源归属国有。土地改革后没有颁发土地所有证的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农民携私有土地入社,归属集体所有。地归属国家所有。农民携私有土地入社,归属集体所有。4 4、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尊重历史,维护现状尊重历史,维护现状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征收管理土地征收管理一、土地征收的概念一、土地征收

    13、的概念征用:使用权暂时有偿让渡,不包含所有权转移;征用:使用权暂时有偿让渡,不包含所有权转移;征收:包含使用权在内所有权强制转移。征收:包含使用权在内所有权强制转移。20042004年年3 3月月宪法宪法修正案: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修正案: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明确区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明确区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 土地征收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土地征收属于国家行政土地征收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土地征收属于国家行政行为;行为; 土地征收原因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土地征收原因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 土地征收标

    14、的是集体土地;土地征收标的是集体土地; 土地征收的必备条件是土地补偿,和土地征用一样都土地征收的必备条件是土地补偿,和土地征用一样都属于行政补偿,非等价补偿。属于行政补偿,非等价补偿。 土地收购:土地收购:国家向土地所有者购买土地,表现为等价有国家向土地所有者购买土地,表现为等价有偿,实则属于偿,实则属于“强买强卖强买强卖”。常见于土地储备。常见于土地储备。 土地没收:土地没收:政治变革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强制变更。政治变革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强制变更。 土地国有化:土地国有化:土地征用的特殊形式,通过土地财产征用土地征用的特殊形式,通过土地财产征用而收归公有,交由公共机构经营的行为。而收归公

    15、有,交由公共机构经营的行为。 准征用:准征用:政府行使管制权利,对土地使用、收益等方面政府行使管制权利,对土地使用、收益等方面设定限制,使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价值下降的情况。设定限制,使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价值下降的情况。二、土地征用的产生和发展二、土地征用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对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做出一政府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对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做出一定限制,土地征用权的设立应运而生。抑制因个体任性而定限制,土地征用权的设立应运而生。抑制因个体任性而阻碍社会公共利益实现。阻碍社会公共利益实现。 土地征用涉及土地权属转移,与所有权受法律保护的土地征用涉及土地权属转移,与所有权受法律保护的原则相

    16、冲突,颇有争议。原则相冲突,颇有争议。 18101810年年3 3月月8 8日,拿破仑制定历史上第一部日,拿破仑制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法法,此后各国纷纷仿效,该制度不断完善。,此后各国纷纷仿效,该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 1953.11.51953.11.5,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国家建设征用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土地办法,规定了土地征用原则、补偿标准、征地批规定了土地征用原则、补偿标准、征地批准权限准权限等。等。 1954.9.201954.9.20,宪法宪法,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依法,国家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依法对城乡土地和生产资

    17、料对城乡土地和生产资料征购、征用和收归国有征购、征用和收归国有。1958.1.61958.1.6,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强调节约用地,强调节约用地,克服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早征晚用克服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早征晚用等现象。等现象。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 1982.5.141982.5.14,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征用的土地,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用地单位,是最早的两权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用地单位,是最早的两权分离的思想。分离的思想。明确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明确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助费、附着物

    18、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补助费、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1986.6.251986.6.25,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征地内容同上,但是由,征地内容同上,但是由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层面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层面。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 1998.8.291998.8.29,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 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修改为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行以用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修改为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行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制度;取途管制为核心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制度;取消市县审批权;消市县审批权; 征地报批上,区分城市分批次建设征用土地和单独选征地报批上,区分城市分批次建设征用土

    19、地和单独选址项目征用土地;址项目征用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上调为征地补偿标准上调为“不高于被征用土地前三年平均不高于被征用土地前三年平均产值三十倍产值三十倍”。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发展 2004.102004.10,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征地补偿费要保证被征地农民不低于现有生活水平征地补偿费要保证被征地农民不低于现有生活水平 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明确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明确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途径土地征收依法报批前,有进行公告,举行听证会土地征收依法报批前,有进行公告,举行听证会三、土地征收的法律程序三、

    20、土地征收的法律程序 申请:建设单位和个人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申请:建设单位和个人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使用国有土地的申请;用国有土地的申请; 审查:依据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供地标审查:依据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供地标准对建设用地进行审查,审查意见附在项目可研报告上准对建设用地进行审查,审查意见附在项目可研报告上进行报批;进行报批;报批:经批准建设项目需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建设单位报批:经批准建设项目需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建设单位持项目和规划批准文件,按法定批准权限和国家规定的持项目和规划批准文件,按法定批准权限和国家规定的土地征收报批要求整理材料,逐级上报至有审批

    21、权的人土地征收报批要求整理材料,逐级上报至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民政府批准; 公告:依法征收土地后,由市、县政府公告公告:依法征收土地后,由市、县政府公告“征收土地征收土地方案方案”,按照,按照“两公告、一登记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组织公告和实施。制度组织公告和实施。 两公告:政府公告征收土地方案;行政主管部门公两公告:政府公告征收土地方案;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公告规定期限内,被征地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公告规定期限内,被征地人到指定地点登记被征收土地面积、地类、地上附人到指定地点登记被征收土地面积、地类、地上附着物。着物。 一登记:被征地人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土地管理部门一登记:

    22、被征地人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征收土地补偿登记。办理征收土地补偿登记。 补偿:按照被征收土地原有用途予以补偿。包含土地补补偿:按照被征收土地原有用途予以补偿。包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四、土地征收的审批权限四、土地征收的审批权限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大型基础设

    23、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4、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规模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征收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征收基本农田、一般耕地3535公顷以上、其他土地公顷以上、其他土地7070公顷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征收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的,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征收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 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

    25、审批手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报国务院审批。的,报国务院审批。五、土地征收的补偿五、土地征收的补偿 土地(耕地)补偿费,为前土地(耕地)补偿费,为前3 3年平均年产值的年平均年产值的6 6至至1010倍倍。(耕地)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被(耕地)安置补助费,按照需

    26、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被征收耕地数量除以被征收单位人均耕地)计算。每个需征收耕地数量除以被征收单位人均耕地)计算。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前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前3 3年平均年年平均年产值的产值的4 4至至6 6倍倍。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前不得超过前3 3年平均年产值的年平均年产值的1515倍倍。五、土地征收的补偿五、土地征收的补偿 对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对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

    27、以增加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3 3年平均年产值的年平均年产值的3030倍倍。 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市规定。 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第四节第四节 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一、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界定一、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界定 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地处农村,农民

    28、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地处农村,经依法批准使用的兴办乡镇企业用地、村民建设住宅用地、经依法批准使用的兴办乡镇企业用地、村民建设住宅用地、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 主要特征:该类建设用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依法主要特征:该类建设用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依法批准的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属于合法用地。批准的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属于合法用地。二、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概念和变迁二、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概念和变迁1 1、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广义土地流转:土地权利流转、土地功能流转,主要指土广义土地流转:土地权利

    29、流转、土地功能流转,主要指土地用途流转;地用途流转;狭义土地流转:土地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狭义土地流转:土地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最狭义的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最狭义的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所有权流转:国家土地征收、征购土地所有权流转:国家土地征收、征购土地使用权流转:初次流转、再次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初次流转、再次流转初次流转:转出方为所有权人,根据受让方与转出方是初次流转:转出方为所有权人,根据受让方与转出方是否在同一组织可以分为初次内部流转(如农村承包经营权否在同一组织可以分为初次内部流转(如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初次外部流转。流转)和初次外部流

    30、转。再次流转:使用权初次流转后,使用权人将使用权再次再次流转:使用权初次流转后,使用权人将使用权再次转移给他人。转移给他人。土地权利流转:土地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变更,其形式包土地权利流转:土地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变更,其形式包括有偿有限期(出租、转让)流转、无偿无限期流转。括有偿有限期(出租、转让)流转、无偿无限期流转。土地功能或用途流转:包括农地内部功能流转(农业产业结土地功能或用途流转:包括农地内部功能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地与非农地之间流转、非农地之间流转。构调整)、农地与非农地之间流转、非农地之间流转。土地流转包括权利流转和功能流转,也叫土地复合流转。土地流转包括权利流转和功能

    31、流转,也叫土地复合流转。2 2、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变迁、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变迁改革开发前:土地属集体所有,但没有完全的土地经营改革开发前:土地属集体所有,但没有完全的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按国家计划指令组织生产,集体土地禁止出权和收益权,按国家计划指令组织生产,集体土地禁止出租和转让。租和转让。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释放大量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均住宅面积增大,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均住宅面积增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加迅速。纳入城市规划区的集体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加迅速。纳入城市规划区

    32、的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交易活跃,但是其流转缺乏法律依据。建设用地交易活跃,但是其流转缺乏法律依据。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管理三阶段: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管理三阶段: 严格禁止阶段:缺少法律依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禁止集严格禁止阶段:缺少法律依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禁止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出让、转让和出租。但是民间地下交易行体所有建设用地出让、转让和出租。但是民间地下交易行为比较活跃。为比较活跃。有限管理阶段:变通管理,如变更乡镇企业名称、假破产、有限管理阶段:变通管理,如变更乡镇企业名称、假破产、假兼并等,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变相符合法律规定。假兼并等,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变相符合法律规定。土土地管理法地管理法

    33、规定:除破产、兼并等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规定:除破产、兼并等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以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和出租。转以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和出租。 规范管理阶段:试点探索(规范管理阶段:试点探索(19951995苏州、苏州、19991999芜湖)、现场芜湖)、现场会交流(会交流(20002000苏州、安阳),得出探索性管理方式苏州、安阳),得出探索性管理方式 保权让利:所有权不变,收益大部分在集体保权让利:所有权不变,收益大部分在集体 转权让利:转为国有,补办出让、租赁手续,土地收益大部分返转权让利:转为国有,补办出让、租赁手续,土地收益大部分返还集体还集体 规划区内转权

    34、让利,区外保权让利。规划区内转权让利,区外保权让利。 20052005年年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通过,通过,就流转范围、用途限制、流转程序、流转收益、法律责任就流转范围、用途限制、流转程序、流转收益、法律责任作了规定。作了规定。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涉及农村土地产权、收益分配、城乡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涉及农村土地产权、收益分配、城乡土地市场建设和征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很难形成统一政策。地市场建设和征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很难形成统一政策。三、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形式三、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形式1 1、出租: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建设用地出租给承租

    35、人、出租: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建设用地出租给承租人 直接出租直接出租 出租建好的厂房借以出租土地出租建好的厂房借以出租土地 乡镇企业出租自己的土地弥补经营亏损乡镇企业出租自己的土地弥补经营亏损农民建房出租住房借以出租土地农民建房出租住房借以出租土地2 2、出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受让方、出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受让方 直接出让,如转让土地建设商品房(小产权房),没有直接出让,如转让土地建设商品房(小产权房),没有征地环节,收益归乡村两级所得。征地环节,收益归乡村两级所得。 改制企业出让土地以出让形式进入改制后新的企业。改制企业出让土地以出让形式进入改制后新的企业

    36、。 3 3、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将使用权再次转让、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将使用权再次转让 企业兼并、合并、破产、转产等导致土地转让企业兼并、合并、破产、转产等导致土地转让农民进城转让农村房产导致土地转让农民进城转让农村房产导致土地转让4 4、作价入股: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出资方式投资于企业,建、作价入股: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出资方式投资于企业,建立股份制企业,农民集体按股份额进行利润分红。立股份制企业,农民集体按股份额进行利润分红。5 5、合作、联营:以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为条件与单位或、合作、联营:以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为条件与单位或个人合作、联营、公办企业,通过合同确定双方各自的

    37、权个人合作、联营、公办企业,通过合同确定双方各自的权益和智能。益和智能。6 6、抵押:使用权形式不发生转移,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给、抵押:使用权形式不发生转移,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给债权人或银行以获取贷款或借款。债权人或银行以获取贷款或借款。四、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作用与问题四、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作用与问题1 1、作用、作用 有利于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实力有利于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实力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益 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减少建设占用耕地 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促进土地市场发展促进土地市场发展破解保障发展

    38、和保护资源两难的问题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的问题2 2、问题、问题 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导致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导致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无规划、管理薄弱,产生大量非法用地。粗放、无规划、管理薄弱,产生大量非法用地。集体所有土地产权不清晰。集体所有土地范围不明集体所有土地产权不清晰。集体所有土地范围不明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先征为国有)、产权主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先征为国有)、产权主体不明确(是农民集体而非集体经济组织)。属于体不明确(是农民集体而非集体经济组织)。属于不完整的土地所有权。不完整的土地所有权。 收益分配不均。收益分配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收

    39、益分配不均。收益分配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关键。主流观点认为:收益分配应保护农民的土地财的关键。主流观点认为:收益分配应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政府以税收方式参与分配。其他观点:产权,政府以税收方式参与分配。其他观点: 绝对地租和部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部分级差地租和土地资本和土地资本归集体,归集体,约占约占53%53%,部分级差地租,部分级差地租和土地资本和土地资本归国家,约归国家,约占占47%47%; 绝对地租归集体,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归集体,级差地租归国家,级差地租归国家,级差地租归土地使用者;归土地使用者; 土地收益大部分归土地使用权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土地收益大部分归土地使用权人和农村

    40、集体经济组织,保障农民知情权和财产权。织,保障农民知情权和财产权。第五节第五节 共有所有权管理共有所有权管理一、共有所有权的概念一、共有所有权的概念根据民法理论,所有权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分割:根据民法理论,所有权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分割: 质的分割:部分权能从所有权中间分离出来,由非所质的分割:部分权能从所有权中间分离出来,由非所有人享有,如设定的使用权、抵押权等;有人享有,如设定的使用权、抵押权等; 量的分割:同一标的物由两个及其以上的主体享有其量的分割:同一标的物由两个及其以上的主体享有其所有权,如共有所有权。所有权,如共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发生的条件共有所有权发生的条件 其一,基于当事

    41、人意愿,对同一标的物具有所有关系其一,基于当事人意愿,对同一标的物具有所有关系的数人,由于具有共同所有的目的而成立共有关系,如数的数人,由于具有共同所有的目的而成立共有关系,如数人共同出资购买某物。人共同出资购买某物。 其二,法律直接规定而发生的财产共有关系,如继承其二,法律直接规定而发生的财产共有关系,如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对遗产的共有。人在遗产分割前对遗产的共有。共有所有权的特点共有所有权的特点 1 1、权利主体多元性;、权利主体多元性; 2 2、共有关系的客体为特定统一的财产;、共有关系的客体为特定统一的财产; 3 3、各共有人对同一共有物或按一定份额享有权利和承、各共有人对同一共有物或按

    42、一定份额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担义务; 4 4、共有为所有权的联合,而非一种独立所有权类型、共有为所有权的联合,而非一种独立所有权类型二、共同共有的管理二、共同共有的管理1 1、性质、性质 共同共有:依据一定原因成立共同关系的数人,基于共共同共有:依据一定原因成立共同关系的数人,基于共同关系而共同享有某物所有权的法律状态。同关系而共同享有某物所有权的法律状态。 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平等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对外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对外承担连带责任。2 2、效力、效力 共同共有人内部关系:财产处分需经共有人

    43、一致同意,共同共有人内部关系:财产处分需经共有人一致同意,否则处分无效。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不得要否则处分无效。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不得要求分割共有物。求分割共有物。 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共有物造成他人损害及共有人造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共有物造成他人损害及共有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赔偿义务,承担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成他人损害的赔偿义务,承担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法律后果。产的法律后果。3 3、关系灭失、关系灭失 出现随法律规定某种共同共有关系灭失而灭失。如婚姻出现随法律规定某种共同共有关系灭失而灭失。如婚姻关系终止、继承人分割遗产等。关系终止、继承人分割遗产等。4 4、

    44、财产分割、财产分割 坚持法律规定的原则、约定的原则、平等协商的原则,坚持法律规定的原则、约定的原则、平等协商的原则,可以采用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分割。可以采用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分割。三、按份共有的管理三、按份共有的管理1 1、性质、性质 按份共有:数人按应有份额对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权利和按份共有:数人按应有份额对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权利和分担义务的共有。分担义务的共有。 特征:主体两个及以上,共有人对共有财物存在一定的特征:主体两个及以上,共有人对共有财物存在一定的应有部分,按份共有人对其应有部分享有相当于所有权的应有部分,按份共有人对其应有部分享有相当于所有权的权利。权利。2 2、效力、

    45、效力 按份共有人内部关系:应有部分的处分、应有部分的分按份共有人内部关系:应有部分的处分、应有部分的分出、应有部分的出卖与优先购买权,在应有部分上设定负出、应有部分的出卖与优先购买权,在应有部分上设定负担和应有部分的抛弃。担和应有部分的抛弃。 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共有人与第三人间的法律关系,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共有人与第三人间的法律关系,包括共有人基于应有部分权向第三人提起各种请求,共有包括共有人基于应有部分权向第三人提起各种请求,共有人的对外责任有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人的对外责任有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3 3、共有物的分割和共有关系终止、共有物的分割和共有关系终止 根据罗马法,按份共有制度是一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根据罗马法,按份共有制度是一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所有制度,按份共有人无论何时均有权请求分割共有物。的所有制度,按份共有人无论何时均有权请求分割共有物。 分割一般采用协议分割、裁判分割。因分割共有关系而分割一般采用协议分割、裁判分割。因分割共有关系而终止。终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地所有权管理概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926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