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教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教案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经济学 区域 经济学 10 工程 教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 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 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破除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 乡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 农村经济发展,并以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一、 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等二元结构理论。二、 城市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的形成:农业驱动机制 、工业驱动机制 、比较优势与贸易驱动;(二)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决定 、城市规模分布;三、 城市化动因与机制(一)农业剩余的驱动机制 ;(二)共
2、享中间投入品的驱动机制;(三)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
3、供给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二)乡村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对乡村的生产发 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乡村劳动力市场特征:以自我雇用为主,让渡自身劳动 力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工资水平难以确定,工资价格信号机制不灵敏;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均衡,劳动产品市场化程度不足;劳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最为普遍。 三、 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一)乡村金融通过资金筹集配置,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市场特点: 基本生活资金需求、生产资金需求和一般经营资
4、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稳定性差;市场垄断程度高;资本市场建设落后,融资能力低;服务于乡村经济,服务于农户。(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公共安全性服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悬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二节 四、 乡村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关系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消除乡村地区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长期性课题,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贫 困正逐渐转向多维贫困。(一)乡村贫
5、困特征:自然条件差致使贫困;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农民文 化素质差。(二)我国的反贫困战略的特征: 扶贫反贫困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阶段进入巩固 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 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主要任务,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战略与区际协调发展战略密切衔接起来,选择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三)中国的脱贫攻坚战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城乡统筹的内涵 城乡统筹就是指充分发挥工
6、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二、 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工业导向人口迁移的城乡联系模式;(二)发展小城镇的城乡联系模式;(三)综合发展农村的城乡联系模式 。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一)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流通
7、体系。(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思考题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具有 何种特点? 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特 点是什么? 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一、 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生成 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8、development)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工 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可持续性问题 (亦即生态环境问题),如气 候变化、温室效应、资源耗竭、酸雨、污染及废弃物转移、水资源 短缺和污染、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各种不可持续性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二)区域经济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三类:区域生态环境维 护的经济学问题、区域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学问题、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学问题。(三)用经济学的思维
9、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
10、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财富能力。 二、 区域经济联系与生态环境联系的矛盾与协调必须建立起区域生态经济合作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签订有关生态受益区生态功能区责权利的长期合约;建立有关生态环境的市场化交易制度;构建生态一体化利益协调机制。 三、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贫困治理的矛盾与协调在具有生态联系的同一区域内,发达地区应当主动地承担起这些责任:通过转移支付,分担享受生态利益的成本,承担维护生态环境功能的责任;更多地承担区域的生态环
11、境治理 责任;通过长期的协作,促使欠发达地区不进行损害区域生态环 境的经济活动。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 区域经济要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 ;要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应明确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应完善区域性的生态利益交易与补偿机制;应建立适应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 ;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 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下, 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考虑碳排放的约束,来决定其生产行为 。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消费的低碳化、生产的低碳化、技术进步使碳投入的效率得以提高。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