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物理基础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金属物理基础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物理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第五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及特点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及特点一、概述一、概述金属的塑性 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金属塑性加工 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也称为压力加工。塑性加工包括:轧制、 挤压、拉拔、锻造、冲压等方法。 轧制轧制 轧制轧制 挤压挤压 拉拔拉拔 锻造锻造 冲压冲压轧制挤压 拉拔 自由锻开式模锻闭式模锻冲裁拉深金属塑性成形的特点 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冲硅钢片的高速冲床的速
2、度可达2000次/min; 锻造一根汽车发动机曲轴只需要40s; M12螺栓的冷锻 210件/ min。改善了金属的组织和结构和性能 钢锭内部的组织缺陷,如疏松、晶粒粗大,经塑性变形后,组织变得致密,夹杂物被击碎; 与机械加工相比,金属的纤维组织不会被切断,因而结构性能得到提高。 同时,由于金属塑性变形后性能提高,在相同服役条件下,零件的截面可以减小。 材料利用率高 金属塑性成形主要靠金属的体积转移体积转移来获得一定的形状和尺寸,无切削,只有少量的工艺废料,因此材料利用率高, 一般可达75%85%,最高可达98%以上。 尺寸精度高 精密锻造、精密挤压、精密冲裁零件,可以达到不需机械加工就可以使
3、用的程度。塑性成形工艺的分类 体积成形 板料成形锻造轧制自由锻造拉拔挤压 模锻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 本章的任务本章的任务目的目的: 科学系统地阐明金属塑性成形的基础和规律,科学系统地阐明金属塑性成形的基础和规律,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任务任务: 掌握塑性成形时的金属学基础,以便使工掌握塑性成形时的金属学基础,以便使工件在成形时获得最佳的塑性状态,最高的变形效件在成形时获得最佳的塑性状态,最高的变形效率和优质的性能;率和优质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组织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组织 合金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构成,按组织特征分为单相合金(以基体金属为基的
4、单相固溶体组织)和多相合金(除基体外,还有第二相)。 多晶体多晶体:由许多大小、形状和位向都不同的晶粒组成,晶粒之间存在晶界 。变形的不均匀性和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是其变形的主要特点。 晶界:晶界:晶粒之间为晶界,晶界表现出许多与晶粒内部不同的性质;如:l 室温时晶界的强度和硬度高于晶内,高温时则相反;l 晶界中原子的扩散速度比晶内原子快得多;l 晶界的熔点低于晶内;晶界容易被腐蚀等。晶粒晶粒晶界晶界合金的相结构合金的相结构1、固溶体、固溶体 solid solution 概念: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一种均概念: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一种均匀固体。如;匀固体。如;糖水糖水 水
5、水溶剂,糖溶剂,糖溶质溶质。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就称为固溶体。这种组元叫做溶剂,其它组元叫做溶质;特点特点:具有溶剂的晶体结构 分类分类: 按按溶质溶质原子在原子在溶剂溶剂中分布情况不同,中分布情况不同, 分分 置换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和和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两类两类置换固溶体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换晶格上的原子溶质原子替换晶格上的原子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晶格原子间隙溶质原子溶入晶格原子间隙a)置换置换固溶体固溶体 b间隙间隙固溶体固溶体特征特征:晶格类型不变,化学成分有限,性能发生变化:晶格类型不变,化学成分有
6、限,性能发生变化 特征:特征:(1)晶格仍保持原晶格(溶剂)晶格仍保持原晶格(溶剂)。(2)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变。)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变。(3)性能随化学成分改变而逐渐变化。)性能随化学成分改变而逐渐变化。性能:性能:造成晶格畸变,强度、硬度上升。这种现象造成晶格畸变,强度、硬度上升。这种现象称称固溶强化固溶强化。若若溶质原子质量分数(含量)适当,其力学性能高溶质原子质量分数(含量)适当,其力学性能高。铁碳合金中的固溶体:铁碳合金中的固溶体: 铁素体铁素体F F(单相组织单相组织) 它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最大溶碳量仅0.0218%(在727时实现的),在室温下一般为0.00
7、8%以下。 性能特点性能特点: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Fe C铁素体铁素体F溶溶入入奥氏体奥氏体A A(单相组织单相组织) : 它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最大溶解度为2.11%(在1148 时实现的)。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性能特点:强度、硬度不高,但塑性优良; (塑性变形一般加热到奥氏体状态)-Fe C奥氏体奥氏体A溶溶入入 特征特征(1)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2)与任一组元成分不同。(与任一组元成分不同。(3)熔)熔点高脆性大硬度高。点高脆性大硬度高。 性能性能、HB ,、ak ,脆性大脆性大铁碳合金中的化合物: 渗碳体渗碳体(单相组织单相组织) :它是铁与
8、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一般用Fe3C表示,它的晶体结构较复杂;渗碳体渗碳体的性能的性能:硬度很高,但其塑性极差,几乎为0。在室温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中的碳基本上是以Fe3C的形式存在。2、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 compound 概念:概念:合金元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合金元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如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如 Fe与与CFe3C3、机械混合物、机械混合物由结晶过程所形成的两相混合物;铁碳合金中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珠光体P: F+ Fe3C莱氏体莱氏体Ld:A+ Fe3C 低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Ld: P+ Fe3C铁素体铁素体F-
9、Fe C溶溶入入渗碳体渗碳体Fe3C珠光体珠光体P混混合合奥氏体奥氏体A-Fe C溶溶入入渗碳体渗碳体Fe3C莱氏体莱氏体Ld混混合合珠光体珠光体铁素体铁素体奥氏体奥氏体外力外力内部应力内部应力原子位移原子位移变形变形高位能不高位能不稳定位置稳定位置低位能的低位能的平衡位置平衡位置返回倾向金属塑性变形时,形状和尺寸的不可逆变化是通过原子的定向位移来实现的,因此塑性变形时所施加的力和能,应足以克服壁垒,使大量的原子群能多次地、定向地由一个平衡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平衡位置,由此产生宏观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外力停止后,变形:外力停止后,变形 随之消失随之消失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外力停止后,变形:外
10、力停止后,变形不消失不消失 冷塑性变形主要是以冷塑性变形主要是以“滑移滑移”的方式进行。原子相对的方式进行。原子相对移动距离超过了晶格中的原子间距,使原子失去恢复到原移动距离超过了晶格中的原子间距,使原子失去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始状态的能力。二、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二、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为滑移和孪生,其中滑移是主要的.单晶体塑性变形机理:滑移单晶体塑性变形机理:滑移 滑移: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相对的滑动。1 滑移滑移纯锌单晶体滑移变形示意图滑移面上应力分解示意图滑移面上应力分解示意图(a)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变形(b)在切应力作
11、用下的变形)在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单晶体试样拉伸变形示意图单晶体试样拉伸变形示意图依靠晶体整体滑移的塑性变形模型依靠晶体整体滑移的塑性变形模型 实际金属单晶体滑移所需的实际金属单晶体滑移所需的力仅是理想晶体的百分之一到力仅是理想晶体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为什么?千分之一,为什么?滑移的位错机制滑移的位错机制位错运动使塑性变形容易位错运动使塑性变形容易理想晶体理想晶体含有位错的晶体含有位错的晶体位错位错: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有规律的 错排现象。位错虽然移动了一位错虽然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个原子间距,但位,但位错中心附近的少数错中心附近的少数原子只作远小于一原子只作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的弹性
12、个原子间距的弹性偏移,而其他区域偏移,而其他区域的原子仍处于正常的原子仍处于正常位置,位置,所以这样的所以这样的位错运动只需一个位错运动只需一个很小的切应力即可很小的切应力即可实现,故,实测的实现,故,实测的K K 远小于理论的远小于理论的K K 。Q Q PP 滑移的结果滑移的结果使大量的原子逐步发生迁移,从而产生宏观的塑性变形。 晶内滑移晶内滑移受到晶界的阻碍,还受到周围难滑移晶粒的阻碍。而且,随变形增加,还会发生多系滑移,滑移面还会发生扭转、弯曲等。 2 2孪生孪生 孪生变形: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形成以孪晶面为分界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孪生变形所需的切应力大于
13、滑移变形时所需的切应力。所以,滑移是优先发生的变形方式。 发生孪生变形的条件主要与晶体结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有关: FCC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少数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少数在极低温度下发生,在极低温度下发生,BCC金属仅在室温或受冲击时金属仅在室温或受冲击时发生。发生。HCP金属较容易发生孪生金属较容易发生孪生 。 如 密排立方(锌、镁) 常温、慢速拉伸体心立方(铁) 室温、冲击载荷 或 低温、不太大的变形速率 面心立方(纯铜) 极低温度(-230),高速冲击载荷 孪生变形引起的变形量是较小的,因此,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依靠滑移变形。 孪生本身对塑性变形的贡献不大,但形成的孪晶改变了晶体位向,使
14、新滑移系开动,间接对塑性变形做贡献.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本质是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本质是一致的,即每个晶粒的塑性变形仍以滑移、一致的,即每个晶粒的塑性变形仍以滑移、孪生等方式进行;孪生等方式进行;但多晶体与单晶体相比有两点不同:但多晶体与单晶体相比有两点不同:相相邻的晶粒位向不同;邻的晶粒位向不同;各晶粒之间存在晶各晶粒之间存在晶界;界;多晶体塑性变形多晶体塑性变形三、塑性变形特点三、塑性变形特点(1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 塑性变形首先在位向有利的晶粒内发生塑性变形首先在位向有利的晶粒内发生, ,位位错源开动错源开动, ,但其中的位错却无法移出此晶粒
15、但其中的位错却无法移出此晶粒, ,而是而是在晶界处塞积。位错塞积产生的应力场越过晶界在晶界处塞积。位错塞积产生的应力场越过晶界作用到相邻晶粒上作用到相邻晶粒上, ,使其得到附加应力。随外加应使其得到附加应力。随外加应力的增大力的增大, ,最终使相邻位向不利的晶粒中滑移系的最终使相邻位向不利的晶粒中滑移系的剪应力分量达到临界值而开动起来剪应力分量达到临界值而开动起来, ,同时也使原来同时也使原来的位错塞积得到释放的位错塞积得到释放, ,位错运动移出晶粒。如此持位错运动移出晶粒。如此持续运作续运作, ,使更多晶粒参与变形。使更多晶粒参与变形。(2 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16、 晶粒的变形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如此才能保持晶粒的变形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如此才能保持 晶粒之间的连续性,即变形不是孤立和任意的。晶粒之间的连续性,即变形不是孤立和任意的。 (3 3)变形的不均匀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软位向的晶粒先变形,硬位向的晶粒后变形,软位向的晶粒先变形,硬位向的晶粒后变形,其结果必然是各晶粒变形量的差异,这是由多晶其结果必然是各晶粒变形量的差异,这是由多晶体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体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变形不均匀变形不均匀多晶体的滑移 多晶体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可以看成是由组成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可以看成是由组成多晶体的许多单个晶粒产生变形(称为晶内变形)的综的许多单个晶粒产生变形(称为晶
17、内变形)的综合效果。晶粒之间也有晶间变形。合效果。晶粒之间也有晶间变形。多晶体冷塑性变形机制 对晶间变形起协调作用 晶间变形晶粒相对移动晶粒相对转动多晶体冷塑性变形滑移孪生晶内变形主 要 变形晶间变形 晶间变形的方式包括晶粒间的相互移动和转动。 晶粒之间的相对滑动和转动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 (1 1)晶界的特点:原子排列不规则;分布有大量缺陷。)晶界的特点:原子排列不规则;分布有大量缺陷。 (2 2)晶界对变形的影响)晶界对变形的影响: :滑移、孪生多终止于晶界滑移、孪生多终止于晶界, ,极少穿极少穿过。过。 (3 3)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a a 晶
18、粒越细,强度越高晶粒越细,强度越高( (细晶强化细晶强化) )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有尺寸限制)(有尺寸限制) 晶粒越多,变形均匀性提高由应力集中晶粒越多,变形均匀性提高由应力集中 导致的开裂机会减少,可承受更大的变导致的开裂机会减少,可承受更大的变 形量,表现出形量,表现出高塑性高塑性。b b 晶粒越细,塑韧性提高晶粒越细,塑韧性提高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 萌生;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萌生;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 过程中可吸收较多能量过程中可吸收较多能量, ,
19、表现出表现出高韧性高韧性。 细晶强化细晶强化通过晶粒细化使强度提高、塑性提高、通过晶粒细化使强度提高、塑性提高、韧性提高,硬度提高的现象。韧性提高,硬度提高的现象。强化原理强化原理 晶界原子排列较不规则晶界原子排列较不规则缺陷多缺陷多滑移阻力大。晶粒越细滑移阻力大。晶粒越细 小,则界越多,变形抗力越大,则强度越大。小,则界越多,变形抗力越大,则强度越大。 晶粒越细小,而且单位体积内位向有利的晶粒也越多,晶粒越细小,而且单位体积内位向有利的晶粒也越多,变形分布较均匀,塑性较好变形分布较均匀,塑性较好。 由于晶粒越细小,强度越高,塑性越好,所以断裂时需要由于晶粒越细小,强度越高,塑性越好,所以断裂
20、时需要 消耗较大的功。因而韧性也较好。消耗较大的功。因而韧性也较好。(一)(一) 固溶体的塑性变形固溶体的塑性变形 1 1 固溶体的结构固溶体的结构 2 2 固溶强化固溶强化 (1 1)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 (2 2)强化机制)强化机制 柯氏气团强化。柯氏气团强化。 四、合金的塑性变形四、合金的塑性变形(3 3)屈服和应变时效)屈服和应变时效 现象:上下屈服点、屈服延伸(吕德斯带扩展)。现象:上下屈服点、屈服延伸(吕
21、德斯带扩展)。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 屈服效应屈服效应吕德斯带吕德斯带 (4 4)固溶强化的影响因素)固溶强化的影响因素 溶质原子含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溶质原子含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溶剂与溶质原子半径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溶剂与溶质原子半径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溶剂与溶质原子价电子数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溶剂与溶质原子价电子数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间隙式溶质原子的强化效果高于置换式溶质原子间隙式溶质原子的强化效果高于置换式溶质原子。 (二)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二)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存在第二相存在第二相聚合型两相合金(第二相粒子与
22、基体晶粒尺寸属于同一数量级)聚合型两相合金(第二相粒子与基体晶粒尺寸属于同一数量级)滑移首先在较软的相中发生。滑移首先在较软的相中发生。弥散型两相合金(第二相粒子细小弥散的分布在基体中)弥散型两相合金(第二相粒子细小弥散的分布在基体中)弥散强化:阻碍位错的运动,产生强化效果相互作用时位错线弯弥散强化:阻碍位错的运动,产生强化效果相互作用时位错线弯曲,最后绕过粒子继续运动,留下位错环,形成强化。曲,最后绕过粒子继续运动,留下位错环,形成强化。第二节第二节 金属塑性加工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金属塑性加工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一一 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
23、1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 2 性能的变化性能的变化1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晶粒拉长晶粒拉长; ; (1) (1) 形成纤维组织形成纤维组织 杂质呈细带状或链状分布。杂质呈细带状或链状分布。 变形后变形前变形前后的晶粒形状变形前后的晶粒形状工业纯铁不同变变形度的显微组织工业纯铁不同变变形度的显微组织变形变形10% 100变形变形40% 100变形变形80%纤维组织纤维组织100 (2) (2) 形成形变织构形成形变织构形变织构:多晶体材料由塑性变形导致的各晶粒呈择优形变织构:多晶体材料由塑性变形导致的各晶粒呈择优 取向的组织。取向的组织。 丝织构:丝织构:某一晶向趋于
24、与拔丝方向平行。(拉拔时形成)某一晶向趋于与拔丝方向平行。(拉拔时形成)常见类型常见类型 板织构板织构:某晶面趋于平行于轧制面,某晶向趋于平某晶面趋于平行于轧制面,某晶向趋于平 行于主变形方向。(轧制时形成)行于主变形方向。(轧制时形成) 力学性能:弊:制耳力学性能:弊:制耳。(3 3)对性能的影响)对性能的影响 (各向异性各向异性) 物理性能:硅钢片物理性能:硅钢片织构可减少铁损。织构可减少铁损。 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产生,使金属性能产生各向异性。由于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的产生,使金属性能产生各向异性。拉拔形成的丝结构拉拔后轧制形成的板织构轧制前轧制后拉拔前晶粒位向改变晶粒位向改变(3 3
25、) 晶粒内产生亚亚结构晶粒内产生亚亚结构 变形量变形量 位错缠结位错缠结 位错胞(大量位错缠位错胞(大量位错缠结在胞壁,胞内位错密度低。)结在胞壁,胞内位错密度低。) (1 1)产生加工硬化:)产生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这一现象就是加工硬化,或冷变形强化。如图所示;示;2 2 性能的变化性能的变化 塑性变形改变了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因而改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机理机理: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位错移动位错移动位错大量增殖位错大量增殖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运动阻力运动阻力加大加大变形抗力变形抗力强度强度、硬度、硬度、塑性、韧性、塑性、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