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言关联性假设及其研究进展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选]语言关联性假设及其研究进展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语言 关联性 假设 及其 研究进展 名师 编辑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语言关联性假设及语言关联性假设及其研究进展其研究进展张积家张积家2提纲提纲一、语言与认知的关系的理论探讨二、语言关联性假设三、支持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证据四、新的看法新版的语言关联性假设五、新理论的理论基础3一、语言与认知的关系的理论探讨一、语言与认知的关系的理论探讨(一)历史的回顾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是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最为复杂和最为重大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人类意识的本质。41. 柏拉图对语言和认知关系的看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很早就对语言与思维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思想就是话语,判断就是说出来的陈述
2、,只不过是在无声地对自己说,而不是大声地对别人说而已。”2. 亚里士多德对语言和认知关系的看法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思维不等同于语言,“人类不会有相同的文字,也不会有相同的发音,但是这些文字和声音所代表的心理经验以及这些经验所反映的事物,对大家都是共通的”。53. 笛卡尔对语言与认知的看法法国十七世纪著称哲学家笛卡尔认为,语言是独立于人类智能之外的能力,语言不但是思维的符号,也是思维存在的直接证明。“我思故我在”4. 洛克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看法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语言是“人类使用内部词语作为内在概念的符号”的能力。声音和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人对于事物的命名
3、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65.中国思想家对语言和认知关系的看法 认知决定语言n老子:“名生于道。”(道德经)n庄子:“名者,实之宾也。”(逍遥游)n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n墨家:“是名也,止于是实也。”(墨子.经说 上;“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名。”(墨子.小取)n管子:“名生于实。”(管子.九守)7 认知与语言并无必然联系n荀子认为:“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词不等于概念,词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去表达,同一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n语言中的“习非成是”,如“打扫卫生”。又如,对父母的称呼,
4、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不同。8(二)当代的争论 1. 当代语言哲学家对语言与认知的看法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主题从思维和理性活动内容转向表达这种内容的语言本身。在语言背后,并不存在某种需要由语言表达的理性内容,相反,语言本身就是这些内容。所以,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思想本身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思想本身。英美哲学家和欧陆哲学家对语言的认识仍有不同。但都承认语言在比以往更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思想,甚至决定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9 英美哲学家对语言和思想关系的看法英美哲学家把语言看作是思想的逻辑形式,语言既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对象。语言有外在于人类自身的
5、独立性和客观性。只有把语言看成是对人类共同的、客观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语言的性质和作用。由于以往错误地理解或错误地使用了语言,思想才发生混乱,因而可以从语言中找到传统哲学混乱的根源。因此,“哲学就是对语言的批判”(维特根斯坦语)。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在澄清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同时,揭示语言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使哲学研究像自然科学研究一样严格和精确。10 欧陆哲学家对语言和思想关系的看法欧陆哲学家更强调语言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语言不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哲学得以存在的根据,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是支配和决定人类思想的最后因素。思想是语言的自我显现,是语言自己在说话:不思想是语言的自我显现,是语言自己在
6、说话:不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相反,是语言利用人们的身体在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相反,是语言利用人们的身体在说话。在说的过程中,身体和工具是载体,而思想则说话。在说的过程中,身体和工具是载体,而思想则以语言的形式得以显露。以语言的形式得以显露。11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初看起来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要让听者能够恰当理解,完全取决于话语本身能否为听者接受。语言既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听者理解和接受讲话者所表达思想的唯一途径(当然有时可利用表情,但这不是主要的)。从表达和交流层面看,思想表达和语言交流是为让听者理解和接受,这种理解和接受的对象不是思想而是语言。因此,“抓住了语言就是抓住了思想抓住了语
7、言就是抓住了思想”。语言结构也直接影响思维结构。语法和逻辑是思维结构的直接体现。有什么样的语法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变化,意味着思维结构变化。从这些意义上说,语言本身就是思想。语言本身就是思想。12 当代哲学家论语言的重要性存在在思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居所。人栖居在语言所筑之居所中(Heidegger )。纯粹之言说乃是诗(Heidegger ) 。在诗的言说中,诗的想象为自己生成了话语。在诗中所说者,即是诗人自己想要阐明的东西。如此道说出来的东西,即是以阐明自己的内容在道说。诗的语言是多侧面的阐说(Heidegger )。想像一种语言就是想像一种生活形式。语言游
8、戏这个术语意味着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说出语言就是一种行为的一部分,或者就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Wittgenstein)。132.当代心理学家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看法 行为主义的观点(Watson,1924)认知等同语言。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不同。思维是无声的语言,人“大声言语中所习得的肌肉习惯也负责进行潜在的或内部的言语(即思想)”。历史发展路线:柏拉图 笛卡尔 华生 发生认识论的观点Piaget认为,认知决定语言。聋哑儿童虽然缺乏正常语言能力,却有正常思维。处于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虽然尚未出现语言,却有思维和智力。智力和思维并不来自语言,而来自动作。儿童智力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语言成为智力的必
9、要条件。14 语言模块论的观点Chomsky(1966)认为,语言系统和认知系统的规则和表征不同。语言是与思维相对独立的人类能力。他说:“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只要是人,不管他多么腐败、愚蠢,甚至是个白痴,他都能够把不同的词语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陈述。”发展路线:亚里士多德 洛克 乔姆斯基15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观点维果茨基(1932)认为,从种系发展看,思维和语言有不同的遗传根源,它们有不同的发展路线,但常会交叉。就个体而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在发展中产生和变化。开始时分别进行,如动作思维和咿呀学语。 2岁左右,开始汇合,并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同心圆,它们部分重叠,
10、这就是有语言的思维。语言和思维的结合点是词义。词既是交际的单位,也是思维的单位。16 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观点Von Humbolt(1836-1888)认为,语言是思维的构成工具,语言和思维一体,无法分开。语言是世界观的体现。Sapir(1921)认为,“人并非孤立地生活在客观世界,而是多半受到语言的支配,真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建立在人群的语言习惯上的。”B.J.Whorf认为,思维的范畴和类型并非自然地存在,而是由语言来组织。不同语言强调世界的不同方面,这会对认知产生影响。17二、语言关联性假设二、语言关联性假设n语言决定认知,是思想的塑造者。包括两个部分:语言决定非语言的认知过程。
11、学习一种语言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方式。讲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语言决定论;被决定的认知过程对不同语言而言是不同的。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知的方式。不同语言的讲话者以不同方式思考。这就是语言关联性假设。18(一)中国式的语言决定论(二)对语言决定论的初期考验(三)语言决定论的早期遭遇(四)Whorf假设的复兴(五)检验Whorf假设的前提条件二、语言关联性假设二、语言关联性假设19(一)中国式的语言决定论n语言决定论思想在中国近代亦十分流行:从19世纪末期开始,启蒙思想家中很多人就将中国贫穷、落后、积弱归因为汉语和汉字,认为要开民智就要改革汉语和汉字。陈独秀、胡适和鲁迅领导的白话文
12、运动,废除了文言,白话取得了正式语言的地位。从“五四”开始一直到建国后的汉字改革运动,最终导致简化汉字出现。也有为汉字辩护的,认为汉字好学好用,有利于认知和民族团结。20(二)对语言决定论的初期考验 1. 支持的证据:颜色词的编码能力和人对颜色的保持、再认能力正相关(BrownLenneberg,1954)。 2. 反对的证据:BerlinKay(1969)对不同语言颜色词的研究。Heider(1972),Rosch(1973)对Dani人颜色词和颜色认知关系的研究。CarrollCasagrende(1958)关于语言对形状知觉影响的研究。21Berlin&Kay(1969)的研究调查范围:
13、23种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主要结果:每种语言都有少量基本颜色词。它们仅由一个词素组成,不能被包含在另一种颜色内。不同语言颜色词数目不同,但存在一个基本顺序: 紫 黑黄 橙 红绿 棕粉红 白蓝 灰23种语言都从11种名称中抽取基本颜色词。为什么刚好是11种?这和人的感性经验有关。这些颜色在光谱上鲜明而且突出,被称为焦点色。22Heider(1972)和Rosch(1973)的研究Heider(1972)让说23种不同语言的人说出各种颜色名称,发现说出焦点色比非焦点色快得多,表达方式也简短得多。Heider(1972)发现,新几内亚的Dani人虽然只有两个颜色词:mili(黑)和mola(白),但
14、对颜色类别学习和记忆和英语讲话者无显著差异。Rosch(1973)发现,当焦点色处于类别中心时,Dani人学到了类别名称。23(三)语言决定论的早期遭遇n大多数心理学家没有被语言决定论说服。原因是:Whorf强调认知结构,和行为主义传统相冲突;Whorf强调相对主义,与当时主张语言普遍性的Chomsky理性主义观点相冲突;当时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相信概念先于语言产生,不同语言在概念结构的核心特征上保持恒定,语义结构和概念结构统一,没有跨文化差异;语言决定论对语言的看法缺乏历史观。从历史角度看,是社会和文化决定语言,而不是相反;Whorf根据语言对比提出语言决定论证据不足。他提出许多语言区别,却未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