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心理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和考试题汇编及答案(考前资料).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电大《心理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和考试题汇编及答案(考前资料).docx》由用户(haiwei)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考前资料 2022 电大 期末 重点 复习资料 考试题 汇编 答案 考前 资料
- 资源描述:
-
1、2022年电大心理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和考试题汇编及答案电大心理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说明:终结性考试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80%,掌握的内容约占15%,了解的内容约占5%。 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一、重点掌握: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的科学。2、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科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3、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所以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三种元素构成的。首创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是一
2、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的方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代表:冯特。(2)机能心理学:意识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之为“意识流”。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中,应该研究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代表:詹姆士。(3)格式塔心理学:心理或意识并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因为人的心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代表: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4)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
3、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代表:华生。(5)精神分析心理学:提出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并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指出梦就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那些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代表: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4、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求。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代表:罗杰斯和马斯洛。(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认知是指从感觉输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4、心理学的功能: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预测未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二、掌握: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三、了解: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认知与学习;动机与情绪;心理特性;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2
5、、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分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重点掌握:1、感觉的定义: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韦伯定律: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概括成一个公式:k=I/I,即差别感觉 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3、感觉适应: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4、视觉后像的概念:当光刺激停止对眼睛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
6、刻消失,会出现暂短停留的现象。5、知觉的定义及其心理特征: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的心理特征:知觉的组织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二、掌握1、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对差别刺激的感受力;对持续刺激的感受力。2、知觉现象: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三、了解:1、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肤觉;痛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一、重点掌握:1、意识的概念及其不同状态: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知觉体验。意识的不同状态
7、:睡眠;梦;催眠;白日梦。2、催眠的定义: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3、注意的定义: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4、注意的特性和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性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5、精神分析理论对梦境的产生原因的解释:梦是压抑的无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们以改变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动和愿望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异化形式。因为在清醒状态下,意识的大门是紧紧封锁的,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意识的警惕稍有放松,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才能在梦中改头换面地表达自己。 二、掌握:1、睡眠的基本特征:睡眠的表现:睡眠是一个人日常
8、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它占据了生活的一大部分;睡眠的作用:睡眠能够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2、催眠的特征与理论:(1)角色扮演观点:班诺斯提出。认为催眠只是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一种关系的建立。被催眠者只不过是接受催眠师的暗示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而已,就像演员一样。被催眠者是主动与催眠师 配合,从而投入一个全神贯注的忘我境界,但是他们的确相信自己正在经历一种新的意识状态,并不是在真的演戏。角色扮演理论要求被催眠者必须在动机、情感上完全认同催眠,并且期待催眠的发生。(2)意识功能分离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监督功能的基础上执行功
9、能可以控制和规范个体的行为,而执行功能也为监督功能提供了观察的行为样本。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催眠的作用就是使得这两种功能脱节,将两者的联系切断,不能彼此给予信息反馈。此时,个体的执行功能正常,完全接受催眠师的指令,但是监督的功能却不能发挥作用。 三、了解:1、睡眠的阶段与睡眠失常:睡眠的阶段:生理节律和睡眠周期;睡眠失常: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日间嗜睡。2、催眠的基本过程:(1)催眠师要了解被催眠者是否愿意接受催眠,并询问被催眠者所面临的问题,让其对自己能够记住的一些情况、当时的各种感受作系统的叙述,要对被催眠者表示基本的关心。(2)催眠师要为被催眠者作暗示性测查。(3)
10、催眠师要将被催眠者从正常的清醒的状态诱导到催眠状态之中,也叫导入。(4)催眠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向被催眠者提问。(5)当催眠过程结束后,催眠师必须解除被催眠者的催眠状态,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清醒状态之中。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重点掌握:1、记忆的定义及其基本过程:记忆是对过去所学经验的保留,是对过去所学经验在需要时不必再加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2、记忆的三个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遗忘的进程:遗忘是时间的函数,记忆的保存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4、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的长短;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记忆材料的位置;
11、记忆者的态度。5、增进记忆的方法: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PQ4R方法(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记忆术(利用组块、关键字法、谐音法、位置法、轨迹法)。6、学习的定义: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7、学习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又称刺激-反应理论。强调环境的作用,较少考虑内在的心理因素。其中有两种条件作用最具代表性,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和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2)认知学习理论:A、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说:强调知觉的整体
12、性,认为知觉不是个别感觉简单叠加的结果。代表:苛勒。B、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学习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是罗杰斯。 二、掌握:1、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2、学习的分类和学习的策略:(1)不同学习水平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2)不同学习性质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3)不同学习结果的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 三、了解:1、记忆的测量:回忆法;再认法;再学习法。
13、第五章思维一、重点掌握:1、思维的含义:是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认识。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策略: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启发性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法)。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对问题的认知方式;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知识经验。4、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创造性思维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摆脱传统或固有习惯的限制,应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认识心理历程;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原型启发。5、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
14、应:框架效应;损失规避。 二、掌握:1、思维的构成及过程:思维的构成:概念(抽象的元素);表象(形象的元素)。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2、思维的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了解:1、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2、决策及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时,根据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判断,达成最佳选择的心理历程,决策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可用性策略;代表性策略。第六章情绪一、重点掌握:1、情绪的含义及其基本成分:情绪是人们对客观
15、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基本成分是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表现。2、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调控功能;信号功能。3、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的含义: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情绪,人类的基本情绪主要有快乐、痛苦与悲伤、愤怒、恐惧;复合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主要有爱、焦虑、敌意和自我意识情绪。4、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绪的状态及其特点:心境(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5、情绪调节的含义: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
16、过程,包括改变情绪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表现三个层面。 6、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区别:情绪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过程,它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三个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过程。而认知过程是构成情绪过程的一个层面,单纯的认知过程如果不伴随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则不能成为情绪。二、掌握:1、情绪的表达: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情绪表达。大致可分为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两大类。三、了解:1、经典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沙赫特-辛格理论。2、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情绪调节的过程:选择情境;改造情境;调动
17、注意;改变认知;调整反应。情绪调节的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3、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积极情绪所伴随的变化对健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绪则会起到破坏作用。第七章动机与行为一、重点掌握:1、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合称为匮乏动机,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动机。3、动机与行为间关系:(1)动机的产生:动机的产生受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的共同影响。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需要。(2)作
18、为中介变量的动机:动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本身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只能通过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知他存在怎样的动机。动机实际上是个体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只有当任务特别简单时,动机越强,行为表现会越好。但是当任务难度增加时情况就不同了。动机的强度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水平,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一般来说,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表现。而当任务非常难时,动机水平低一些反而会更有利于行为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强度和任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曲线的关系,这也称为耶克斯-多德森法则。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强度需要有一个适宜
19、的水平,动机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当任务难度为一般程度时,适中的动机水平最好。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强度和任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曲线的关系。5、成就动机、权利动机和亲和动机的含义: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是个体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力;权力动机就是对权力的欲求,是一种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亲和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爱情、支持、合作与赞赏。6、工作动机理论:(1)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把人的行为视为机器,需要外力作用才能产生。把人看作是“经济人”
20、,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Y理论: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其行为不但受外力影响,而且也受内力影响。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在工作中不应将物质利益的吸引力放在第一位,而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2)双因素理论: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意感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意感,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
21、极性。激励因素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掌握:1、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匮乏动机与成长动机。2、成就动机的测量:投射测验(最常用的是主题统觉测验);自评问卷测验。 三、了解:1、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如饥渴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等。 第八章能力差异一、重点掌握:1、能力的概念:是人类顺利实现和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2、能力的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
22、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是保证人们完成某项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3、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每个维度下面又有几个不同方面。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构成了150个智力因子。4、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了三个部分,即成分、情境和经验。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取成分。情境智力指在日常生活中,智
23、力表现为由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经验智力体现为在两周截然不同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新异的或者常规的问题。5、智商的概念: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的关系。计算公式为IQ=MA/CA100。6、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智力是动态过程,不能贴标签;(2)智力有多种成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只给出单一智商值结果的测验可能不恰当;(3)注意智力测验的文化适用性;(4)多因素影响智力测验结果,如健康、环境氛围等。7、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A、一般能力的
24、发展趋势:从三四岁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一般在18岁到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B、不同能力成分的发展趋势:智力的各种成分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达到顶峰的年龄以及增长与衰退的过程也各不相同。最开始发展的是知觉能力,到18岁左右的时候已经基本发展到最高水平。而推理能力要在个体一岁后才开始发展。与先天禀赋相关高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与人的知识文化相关高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2)能力的个体差异:A、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类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层次,其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正态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