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措施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措施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加工 质量 控制 措施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措施内容1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2 机械加工精度3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决定了机器的: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决定了机器的: 1. .性能性能 2. .质量质量 3. .寿命寿命 机器产品加工质量的内容:机器产品加工质量的内容: 1. .加工精度加工精度 2.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质量 机器产品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机器产品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3030年)年) 加工精度加工精度 (普通)(普通)从从0.01mm 0.005mm (精密)(精密)从从1m 0.02m ( (超精密)超精密)从从0.1m 0.001m 加工表面质量粗糙度
2、方面已获得小于加工表面质量粗糙度方面已获得小于0.0005m0.0005m的粗糙度。的粗糙度。 加工质量与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措施有关。加工质量与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措施有关。 1.1 加工精度与工件获得精度的方法加工精度与工件获得精度的方法 加工精度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零件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图纸规定的形状和位置)与图纸规定的理想零件理想零件的的几何参数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符合的程度。 理想零件:理想零件: 尺寸尺寸零件尺寸公差带中点零件尺寸公差带中点 中点尺寸中点尺寸 形状形状绝对的平面、圆柱面、锥面绝对的平面、圆柱面、锥面 位置位置绝对平行、垂直、同轴绝
3、对平行、垂直、同轴 mm2 . 0060mm1 .60 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 : 尺寸精度尺寸精度; ; 形状精度形状精度; ; 位置精度。位置精度。 加工误差加工误差是加工精度的另一种表述方法,是加工精度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加工后零件的几何参数与加工后零件的几何参数与理想零件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偏的几何参数偏离程度离程度, ,以大小示。以大小示。 加工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加工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 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试切法试切法:通过试切通过试切 测量测量 调整调整再试切再试切直到直到被加工
4、部分达到尺寸要求为止。被加工部分达到尺寸要求为止。试切一小段 特点:特点: 费时费力费时费力; ; 与操作工人水平有关与操作工人水平有关; ; 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 调整法加工时调整刀具位置用。调整法加工时调整刀具位置用。 ( (2) )定尺寸刀具法:定尺寸刀具法: 零件加工尺寸决定于刀具尺寸。零件加工尺寸决定于刀具尺寸。 特点:特点: 尺寸精度决定于:尺寸精度决定于: a)刀具)刀具 的种类和精度;的种类和精度; b)刀具的安装精度;)刀具的安装精度; c)机床的精度。)机床的精度。 生产率较高,在孔加工中广泛使用。生产率较高,在孔加工中广泛使用。 应用:应用:孔加工广
5、泛使用。孔加工广泛使用。 ( (2) )调整法:调整法: 预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置,预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位置不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的方法。变,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的方法。 特点:特点: 尺寸稳定尺寸稳定 ; 生产率高生产率高 ; 加工精度与操作工人的水平关系不大,主要加工精度与操作工人的水平关系不大,主要决定于调整精度。决定于调整精度。 应用:应用:广泛于成批及大量生产广泛于成批及大量生产。 ( (4) )自动控制法:自动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把测量装置,进这种方法是把测量装置,进给装
6、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一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一个自动控制的加工系统。个自动控制的加工系统。 特点:特点: 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 适用于批量或大量生产。适用于批量或大量生产。减振器减振器测头测头工件工件百分表百分表 磨削自动测量磨削自动测量 6.1.2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质量 (1)(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 1)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 (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粗糙度及波度 ) )形L1H2L2H1Amin Amax图图6-1 表面粗糙度,波度和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波度和形状误差 表面质量:表面质量: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 L L/ /H H50 50 表面波
7、度表面波度 L L/ /H H = 50 = 501000 1000 加工精度:加工精度: 宏观几何形状宏观几何形状 L L/ /H H10001000 2) 2) 表面物理机械性能表面物理机械性能 表面冷层作硬化表面冷层作硬化 由切削力,切削热由切削力,切削热表面强烈的型性变形表面强烈的型性变形表面强度硬度提高塑性下降。表面强度硬度提高塑性下降。 硬化程度:硬化程度: H表面层显微硬度表面层显微硬度 H0 0工件材料加工前显微硬度(基本度)工件材料加工前显微硬度(基本度) 0000100HNHN 表层金相组织变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 加工表面在切削热作用下,温度上升加工表面在切削热作用下,温度上
8、升至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值时,产生表层金至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值时,产生表层金 相组织变化。相组织变化。 表层残余应力表层残余应力 加工后表层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或金加工后表层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或金相组织变化,造成体积变化。相组织变化,造成体积变化。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磨磨损损量初期磨损初期磨损 正常磨损正常磨损 急剧磨损急剧磨损图图6-2 初期磨损量与粗糙度初期磨损量与粗糙度R Ra a的关系的关系 1- -轻载荷轻载荷 2- -重载荷重载荷RaO O1O221(2)(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1 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
9、的影响 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对耐磨性的影响 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对耐磨性的影响 .冷作硬化冷作硬化N N (适度)适度) 耐磨性耐磨性 (表面强度提高)(表面强度提高) 冷作硬化冷作硬化N N (过度)过度) 耐磨性耐磨性 (表(表面金相组织疏松,甚至出现裂纹和剥落)面金相组织疏松,甚至出现裂纹和剥落) .金相组织变化金相组织变化耐磨性耐磨性 (改变表(改变表面硬度)面硬度) 2) 2) 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度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粗糙度粗糙度Ra、划痕和裂纹、划痕和裂纹
10、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 疲劳强度疲劳强度 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表层残余压应力表层残余压应力提高零件疲劳强度提高零件疲劳强度(抵消交变载荷的拉应力)(抵消交变载荷的拉应力) 表层残余拉应力表层残余拉应力降低零件疲劳强度降低零件疲劳强度(容易使表面产生裂纹)(容易使表面产生裂纹) 适度冷作硬化适度冷作硬化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阻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阻止裂纹的出现和扩展)止裂纹的出现和扩展) 过度冷作硬化过度冷作硬化降低疲劳强度(容易使降低疲劳强度(容易使表面产生裂纹)表面产生裂纹) 磨削烧伤磨削烧伤降低疲劳强度(表层的硬度、降低疲劳强度(表层的硬度、强度都下降)
11、强度都下降)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3) 3) 表面质量对配合精度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配合精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Ra大大 间隙配合初期磨损量大,间隙值增大间隙配合初期磨损量大,间隙值增大 过盈配合部分凸峰被挤平,过盈量减小过盈配合部分凸峰被挤平,过盈量减小 4) 4) 表面质量对耐腐蚀性的确影响表面质量对耐腐蚀性的确影响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a Ra 耐腐蚀性耐腐蚀性 (由于电化学腐蚀作用)(由于电化学腐蚀作用) 5) 5) 其它影响其它影响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6.2.1 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工艺系统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机械加工时,机床、夹
12、具、 刀具和工件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系统。刀具和工件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系统。 原始误差原始误差工艺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误差。工艺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误差。 原始误差原始误差(原因)(原因) 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结果(结果)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图图6-4 原始误差原始误差原原始始误误差差原理误差原理误差工件装夹误差工件装夹误差机床误差机床误差夹具误差夹具误差刀具误差刀具误差度量误差度量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工艺系统热变形内应力变形误差内应力变形误差调整误差调整误差刀具磨损刀具磨损1- -心轴心轴 2- -齿轮坯齿轮坯H7/h621 图图6-3 滚齿加工的装夹滚齿加
13、工的装夹例:例:滚齿时的加工误差形成滚齿时的加工误差形成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6.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 1) 原理误差原理误差由于采用了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加工运动或或 近似的刀具轮廓近似的刀具轮廓而产生的。而产生的。 例例: : 滚刀用阿基米德蜗杆代替渐开线蜗杆滚刀用阿基米德蜗杆代替渐开线蜗杆 (近似的刀具轮廓)(近似的刀具轮廓); 模数铣刀铣齿模数铣刀铣齿(近似的刀具轮廓)(近似的刀具轮廓); 用公制丝杆车蜗杆或英制螺纹。用公制丝杆车蜗杆或英制螺纹。 (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加工运动)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例例1. 在公制车床上车模数为在
14、公制车床上车模数为2mm蜗杆时,挂轮计算式为蜗杆时,挂轮计算式为 : ,若若T=6mm,机床丝杆螺距)(蜗杆螺距)(4321Ttzzzz,120,80,70,1104321ZZZZ求加工后蜗杆螺距求加工后蜗杆螺距误差是多少误差是多少?t=2T=6 i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4231ZZZZimm2857. 661208070110Tit=工件工件1转刀具移动的距离为:转刀具移动的距离为:1iT=t 所以所以i=t/T (实际螺距)(实际螺距)而而理论螺距理论螺距应该为:应该为: t=23.14159=6.2832mm所以螺距误差为:所以螺距误差为: t=tt=6.28576.2832=0.00
15、25mm解:解: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提示提示: :在在 长度上误差是多少长度上误差是多少? ? 在在100100长度上误差是多少长度上误差是多少? ?例例2. 2. 设计车床走刀箱时,经常要考虑车削蜗设计车床走刀箱时,经常要考虑车削蜗杆时交换齿轮的配置问题。如果选交换齿轮杆时交换齿轮的配置问题。如果选交换齿轮 作为近似配置,求采用这种传动比来车削长度作为近似配置,求采用这种传动比来车削长度为为L=100mm的蜗杆时,蜗杆轴向齿距积累误差的蜗杆时,蜗杆轴向齿距积累误差是多少?是多少?2305848392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 (2 2)机床误差)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来自三方面:机床误差来自三
16、方面: 制造制造; 安装安装;磨损磨损。 对加工误差影响大的机床误对加工误差影响大的机床误 差有三个部分:差有三个部分: 1 1)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 ; 2 2)导轨误差)导轨误差; ; 3 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1)机床导轨误差)机床导轨误差(以普通车床为例)以普通车床为例)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yO RRZR RRoa)a)b)b) 图图6-5 刀具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对工件直径的影响刀具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对工件直径的影响导轨水平弯曲导轨水平弯曲y( (如图如图6-5a) )引起的外圆直径引起的外圆直径D Dy=2=2y2R2z22zR R2
17、z 导轨垂直弯曲导轨垂直弯曲 Z ( ( 如图如图6-5b) )(R+(R+R)R)2 2 = =化简并略去化简并略去R R2 2 项得项得: :R Rz z ; ;Dz = 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例例: :假设假设 y y = = z= 0.1 z= 0.1 mm ,D=40 D=40 mm,0.00025mm=400.1=2RRzz22 垂直弯曲垂直弯曲结论结论: :普通机床普通机床导轨水平弯曲比垂直弯曲对加导轨水平弯曲比垂直弯曲对加工误差影响大得多。(此例两者相差工误差影响大得多。(此例两者相差400倍)倍)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mmRyy1.0=zyRR400水平弯曲水平弯曲两者
18、比较两者比较误差敏感方向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误差影响大的加工表对加工误差影响大的加工表 面的法线方向。面的法线方向。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图图 6-6 六角车床刀具的安装六角车床刀具的安装 牛头刨床加工水平面牛头刨床加工水平面时,水平弯曲为误差敏时,水平弯曲为误差敏感方向;加工侧面时,感方向;加工侧面时,垂直弯曲方向为误差敏垂直弯曲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感方向。 平面磨床误差敏感方平面磨床误差敏感方向为导轨垂直弯曲。向为导轨垂直弯曲。 2 2)主轴误差)主轴误差 主轴理想回转轴线主轴理想回转轴线 主轴轴线回转中各位置的主轴轴线回转中各位置的 平均轴线。平均轴线。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 主
19、轴实际回转中心的瞬时位主轴实际回转中心的瞬时位 置与理想位置的最大偏差。置与理想位置的最大偏差。 一般把主轴误差分解为三种独立运动形式一般把主轴误差分解为三种独立运动形式: : 纯轴向窜动纯轴向窜动x 纯径向移动纯径向移动r 纯角度摆动纯角度摆动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纯轴向窜动纯轴向窜动x 对加工外圆和内孔的直径没有影响对加工外圆和内孔的直径没有影响; ;对加工端面造成端面与轴线不垂直对加工端面造成端面与轴线不垂直 形成端面左右螺旋形成端面左右螺旋; ;车螺纹时形成螺距的小周期误差。车螺纹时形成螺距的小周期误差。纯径向移动纯径向移动r镗削镗削( (刀具回转刀具回转) )的情况;的情况;车削
20、车削( (工件回转工件回转) )的情况。的情况。(3)(3)纯角度摆动纯角度摆动主要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主要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Z (A+R)cos y4Rsin RAcos12123AAR1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图图6-7纯径向跳动对镗孔圆度的影响纯径向跳动对镗孔圆度的影响 1-理想形状理想形状 2-镗出孔的实际位置镗出孔的实际位置刀具回转(镗床)的情况刀具回转(镗床)的情况(假设主轴沿(假设主轴沿y方向作简谐直线运动)方向作简谐直线运动)刀具在水平位置刀具在水平位置( (1点点) ) R1 = R + A刀具在垂直位置刀具在垂直位置( (2、4点点) ) R2
21、= R 刀具在水平位置(刀具在水平位置(3点)点) R3 = R + A 刀具在任意位置刀具在任意位置( (1点点) ) Y = A cos + R cos=(A+R) cos Z = R sin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12222RZARY)(即镗出的孔为椭圆形,因此即镗出的孔为椭圆形,因此刀具回转刀具回转(镗床)主轴纯径向移动加工孔产生(镗床)主轴纯径向移动加工孔产生形状误差。形状误差。由以上可得:由以上可得: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RRR1R33241理论位置理论位置实际位置实际位置Roo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图图6-8 车削时纯径向跳动对圆度的影响车削时纯径向跳动对圆度的影响 1-理
22、想工件位置理想工件位置 2-实际工件位置实际工件位置 工件回转工件回转( (车削车削) )的情况的情况:工件回转在工件回转在1处:处: R1 = R A工件回转在工件回转在2处:处: R2 = R工件回转在工件回转在3处:处: R3 = R + A工件回转在工件回转在4处:处: R4 = R D1-3= R1+R2=2R D2-4= 2R = D1-3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 3 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 当加工中要求工件与刀具有一定的运动关当加工中要求工件与刀具有一定的运动关系时系时, ,就产生传动链误差。就产生传动链误差。 传动链误差为内联系传动的实际传动关系传动链误差为内联系传动的实际
23、传动关系与理论计算的传动关系之间的偏差。产生传动与理论计算的传动关系之间的偏差。产生传动链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传动链中各传动件的链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传动链中各传动件的制造制造精度精度、安装精度安装精度和和受力变形受力变形等。等。 如:加工齿轮如:加工齿轮螺纹、蜗轮、丝杆等。螺纹、蜗轮、丝杆等。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例:例:Y3150E当第当第1个齿轮有转个齿轮有转角误差角误差1 1。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11111111 K差差差动轮系传动比;差动轮系传动比; K分分分度挂轮传动比。分度挂轮传动比。jjjnK n1jjjn1jjnK总传动差总传动差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721564228
24、2828282828208011分差KKn11 K 第第j个元件有转角误差:个元件有转角误差:Kj 第第j个元件误差传递系数个元件误差传递系数。结论结论: :(1)(1)Kj j1 1,即升速,误差扩大;,即升速,误差扩大;Kj j1 1,即降速,误差减小。即降速,误差减小。(2)(2)减小传动元件的数目减小传动元件的数目n n,可以减小误差。,可以减小误差。(3)(3)提高末端元件的装配和制造精度提高末端元件的装配和制造精度, ,可以减可以减小传动链误差。小传动链误差。(4)(4)减小末端传动副的传动比,有利于提高减小末端传动副的传动比,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传动精度。(5)(5)消除传动副的
25、间隙消除传动副的间隙, , 可以使末端元件瞬可以使末端元件瞬时速度均匀。时速度均匀。返回本章目录返回本章目录 (3)调整误差调整误差 调整调整 是指使刀具切削刃与工件定位基准间是指使刀具切削刃与工件定位基准间在从切削开始到切削终了都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在从切削开始到切削终了都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调整包括:调整包括: 机床调整机床调整; ; 夹具调整夹具调整; ; 刀具调整。刀具调整。调整误差是原始误差的一种,是不可避免的。调整误差是原始误差的一种,是不可避免的。 返回本章目返回本章目录录 1) 1)试切法加工的调整误差试切法加工的调整误差 原因:原因: 加工余量的影响加工余量的影响 微量进给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