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1-5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技术学-1-5章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简史0102目录CONTENTS第一章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Chapter 1AECT94教育技术定义AECT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技术与教育技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注意:不能把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 技术媒体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教学媒体)、方法技能(
2、教学技巧、策略、方法)和知识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的综合体。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 无形技术(观念形态) 基本含义、规定性定义 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0202 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研究领域:有关这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LOREM IPSUM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1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如: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
3、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如: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利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如: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如: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评价:是对一个事物价值的确定。如: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02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LOREM IPSUM“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的名称被“Educ
4、ational Technology”名称所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AECT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5、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系统方法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总体发展都是:从强调硬件建设到软件制作乃至过程与资源。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活动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借助技术的教育活动是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0202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LOREM IPSUM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AB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C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任何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都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该学科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一学科,
6、即对该学科所持的基本价值观与哲学立场;二是关于该学科的基本原理要对该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内在联系及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即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三是关于如何运用该学科的理论、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它要回答的是“怎样做”的问题。02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01涉及对“教育技术学”意义与作用的认识,其内容应属于“基于技术哲学”的范畴它包含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内容,但并非二者的简单叠加02涉及“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等,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03涉及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知识,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LOREM教育
7、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理论和应用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课程开发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绩效技术理论等应用:教育信息化工程、课程整合、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培训领域)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教育技术学科进行扩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衡量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属于“理论”方面的研究的对象、方法、取向、学科性质和理论框架是否清晰、独特;二是属于实践方面的是否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著作、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以及固定的实践领域。02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01哲学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研究教育技术宏观的、指导性的方法。02一般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
8、程中针对某类学科、某类问题而使用的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物分析法、行动研究法; 量的研究法,如实验研究法、追因法、统计法、测量法、建模方法; 综合研究法,如系统方法论03专门研究法,是指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为作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应用实践创作条件。研研究究取取向向1 12 23 34 45 56 6描述与观察研究媒体功效比较研究能力处理交互作用研究设计研究开发研究实验研究7 7评
9、价研究8 8质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01技术主义02人本主义Contents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1. 系统论系统科学、系统方法2. 传播理论(1) 传播理论阐明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5W模式、7W模式Who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s What说什么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 Whom对谁教学对象即学习者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Why为什么教学目的Where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2) 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
10、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3) 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制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以下三种教学信息流实现的: 教学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学习者反应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加以评价后再传给学习者。(4) 传播理论的发展: 第一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 第二媒体:以音频调制的电磁波为媒介的广播; 第三媒体:以音视频调制的电磁波为媒介的电视; 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Part one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3. 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 教
11、学理论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班级授课制度 斯金纳 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 认知发现说 发现教学理论 加涅 九段教学活动程序奥苏贝尔 先行组织者 动机理论 赞可夫 发展教学理论巴班斯基 “最优化”教学理论 后现代课程观 网络课程建设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技术发展鸟瞰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0102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进展0304教育技术发展鸟瞰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 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2LOREM 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综合体,也可以说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传统教育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手工技术时代)
12、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机电技术时代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时代) )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筒、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 智能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策略、标准参照评价、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系统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较小技术、知识
13、管理等发展阶段技术特征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LOREM1 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2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即“适者生存”3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4 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 020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个别化教学技术 03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1. 直观教学教育技术的先声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的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2. 视觉教学教育技术的发端主要强调要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而很少重视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
14、价和管理。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3. 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的主体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1)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2)早期系统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的系统论 4. 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由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的过渡讯息媒体工具人员方法环境教学系统视听传播设计早期系统观的“产品论”观点LOREM个别化教学技术1234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其他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LOREM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逐渐成为视听传播领域的指
15、导思想。学习者解释目标分配任务调整教学过程选择方法选择合适经验评价结果实施教学选择教材、设备和设施系统化教学LOREM 0102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03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LOREM IPSUM DOLOR电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李运林,1998)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1998)教育技
16、术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祝智庭,2001)电化教育起步的标志:1919年运用幻灯来教学我国的电化教育与国外电化教育的区别: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点。并始终坚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思想的前提下,结合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LoremLOREM美国的教育技术是不强调技术的,而我国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则强调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既要有较强的教育学、心理学背景,又要有较强的信息技术
17、背景,缺一不可。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教育技术专业始自 1983年;已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体系。组织机构的发展 : 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电”轻“教”重“硬”轻“软”重“教”轻“学”重科技轻文化LOREMLOREM 观念上的误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科学规划独立学科 2.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
18、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二者优势互补。混合学习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LOREM混合学习对教育技术理论的影响: 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1. 对作为教育技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的反思2. 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3.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4. 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LOREM02教学资源CONTENTS 教学资源概述教学资源的含义教学资源的类型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媒体资源教学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的特点几种主要的教学媒体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类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网络教育资源
19、建设技术规范概述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教学资源概述教学资源分类(一)按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分:1. 硬件资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设备2. 软件资源:媒体化的学习材料;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性软件(二)按教学资源本质属性1. 人力资源:教师(最主要的)、同伴、小组2. 非人力资源:由教育信息、教学媒体和教学场所共同构成的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分五类:教育内容信息(最重要、最基本的);教育控制信息(调节、反馈);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社会信息。教学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教学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可
20、以被利用的一切要素) 媒体: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字、语言、图象等;二是存储、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等。媒体资源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视觉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教学媒体的分类按历史发展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教学媒体的特性稳定性得以保存、记录、储存信息传播性距离重复性使用多次组合性能组合使用工具性与人比,从属地位独立性特定时空条件下,能离开人 的活动独立起作用几种新型教学媒体多媒体 超媒体 虚拟现实 流媒体 多媒体,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二)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
21、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参与者可以自己控制体验的进程和顺序, 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感觉。(三)流媒体流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文件在网络上,在既无下载等待要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最大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即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下载。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年龄、兴趣、动机、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等。教学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采用的学习方法客观条件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教学中,还有当地具体条件:经济能力,师生技能、资源状况、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媒体自身的特点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因特网硬件资源:构
22、成因特网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因特网人力资源:网上教育教学机构的所有人员因特网软件资源:和因特网硬件资源一起构成因特网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教学软件、各类教育与教学信息。因特网教育资源分类按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发布者身份分:政府教育机构信息、企业集团的教育类信息、信息服务机构的教育信息、科研院校的教育科研信息、个人主页按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分:在线数据库、新闻组与电子公告牌电子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电子书、教育网站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内容的丰富性特点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时效和交互性 0101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取 通过权威站点的推荐与
23、链接利用已有的网上检索工具 03通过印书按媒体的介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概述2000年5月,公布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从资源的技术开发方面,提出了最低的技术要求;从方便用户使用方面,对素材的属性进行标记,因而对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进行规范;从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对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教学支持平台所应具备功能的要求。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网络课程库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通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前两个是重点和核心,后两个属于工具层次所有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围绕课程这个核心来组织。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题库、
24、多媒体素材、网络课件库、案例库网络课程的建设规范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来传送和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安排的综合。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安排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系统设计原则、教学资源库的管理、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安全、故障、性能等方面进行规范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功能要求网上授课、辅导答疑、适应性学习、作业发布与批阅、网络题库、考试及评价、交流、搜索引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0102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第四章 学习过程4.1 学习的含义广义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教育。广义的学习 :人类以获得的
25、经验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狭义的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狭义的学习 可以说是一种目的性的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行为主义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 认知主义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建构主义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4.1.1 学习过程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4.1.2 学习目标的分类学生的学习总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的一般目的(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帅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