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废弃物环境管理-[293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06章-废弃物环境管理-[293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3页 06 废弃物 环境管理 293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废弃物环境管理废弃物的定义及特征废弃物的定义及特征自然资源 加工流通消费 排放 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这些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系统中后,会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自然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不利于人类及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废弃物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工业环境废弃物农业环境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等按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活动或部门分为:按废弃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等按照废弃物进入到自然环境要素的种类,可分为:空气环境废弃物水体环境废弃物土壤环境废弃物等废弃物,或称为环境废弃物
2、一般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废弃物是人类活动的有害、无用的副产品,限于科学技术水平,总会有一部分资源转化成为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废弃物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后,一般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废弃物的治理一般比较困难。废弃物本身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表现,限于科学技术水平或者在一般情况下治理费用高昂,废弃物难于得到充分地治理或消除。 运用各种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方法,尽可能地限制废弃物向自然环境中的排放,或使不得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废弃物能与自然环境的容纳能力相协调,达到保证环境质量的目的。废弃物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废弃物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废弃物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管理有密切的联系,前者注重的
3、是废弃物排放的管理,如限制排放、制订处理处置和排放标准、管理排放废弃物单位和个人的排放行为等;后者注重的是从区域自然环境的角度,关注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之后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情况,并根据特定的城市、农村等区域环境质量情况对废弃物的排放提出要求。可见,这二者是环境管理领域中的联系密切的工作视角。第一第一节节 气体气体废弃物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一、气体废弃物概况一、气体废弃物概况一、气体废弃物概况1气体废弃物一般也称为废气、空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等。气体废弃物多为废弃的气态污染物质,它们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经处理后排入空气环境,并对人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气体废弃物的种类一次污染物二次
4、污染物气体废弃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 按其来源按其存在状态1u 一次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u 二次污染物 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1u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也称颗粒物,常用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表示。u 气体状态污染物 简称为气态污染物。发生源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人为源含硫化合物SO2,H2S,SO3,H2SO4,硫酸盐含硫燃料燃烧含氮化合物NO,NH3NO2,硝酸盐N2和O2在高温时化合含碳化合物C1C12化合物醛类、酮类、酸类燃料燃烧、精炼石油等碳的氧化物CO,CO2
5、无燃烧卤素化合物HF,HCI无冶金表 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 2(二)气体废弃物的来源自然源人为源气体废弃物 活动功能 运动状态 影响范围 人污染物 生活污染源固定污染源流动污染源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面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污染物自然排放人类活动排放大气中背景浓度排放源排放量(t/a)排放源排放量(t/a)SO2火山活动未估计煤和油燃烧1461060.2109H2S火山活动、沼泽中的生物作用100106化学过程污水处理31060.2109CO森林火灾、海洋、萜烯反应33106机动车和其他燃烧过程排气3041060.1106表 一些大气污染物的其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污染物自然排放
6、人类活动排放大气中背景浓度排放源排放量(t/a)排放源排放量(t/a)NONO2土壤中的细菌作用NO:30106NO2:658106燃烧过程53106NO:0.21094109NO2:0.51094109NH3生物糜烂1160106废物处理4106610920109N2O土壤中的生物作用590106无无0.25106CmHn生物作用CH4:1.6109萜烯:200106燃烧和化学过程88106CH4:1.5106非CH4:1109CO2生物腐烂、海洋释放1012燃烧过程1.41019320109表 一些大气污染物的其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3(三)气体废弃物的特征 气体废弃物的来源十分广泛,人类社
7、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要产生各种各样的气体废弃物,同时各种自然环境过程也要产生各种与人类产生的气体废弃物成分一致的各种气体。1. 来源广泛,成分复杂3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3个层次。 微观空气污染:放射性建筑材料的自然辐射所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中型空气污染: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宏观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及对全球 的影响,如酸雨污染。2. 空间层次性3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特别是使用燃料的区别,会形成不同的典型大气污染类型。u 煤烟型大气污染;u 光化学烟雾污染。3. 造成多种典型污染二、气体废弃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二、气体废弃
8、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气体废弃物管理的发展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由上可见,大气污染及其管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而在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气体废弃物排放和大气环境污染仍然是一项最主要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大气污染更加普遍,成为这些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二)理论与实践 气体废弃物管理和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目前还没有形成气体废弃物管理的统一理念。一般而言,气体废弃物管理,或称为大气污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重要领域。1 清洁能源使用2 发展绿色交通和机动车尾气控制3 末端治理技术和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利用1 1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使用
9、(1)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2)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发展各项节能技术 2 2发展绿色交通和机动车尾气控发展绿色交通和机动车尾气控制制(1)发展清洁汽车 (2)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 3 3末端治理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和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利用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利用 利用大气环境的自净作用也是气体废弃物管理的重要工作,包括识别和预防各种气象条件下污染的产生、加强绿化造林等措施。气体废弃物管理还包括:u消耗臭氧物质的管理uCO2、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这些内容一般属于全球环境管理,可参见本书第10章。告别雾都看英国人怎么治理大气污染 发生在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
10、八大公害事件之一。回顾这一苦难与新生的雾都历史,相信会让仍深处于PM2.5雾霾之中的中国城市,能够殷鉴不远,迷途知返。 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煤炭第一次得到广泛应用。密密麻麻的烟囱不断排放着黑烟,成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的象征。到20世纪初,伦敦已是一个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 烧煤的工厂遍布伦敦城内,家庭也烧煤取暖。燃烧产生的烟尘与英伦三岛特有的雾混合在一起,变成黄黑色,经常笼罩在城市上空,多天不散。 虽然在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中,在大侦探福尔摩斯眼中,“雾都”的朦胧景色颇令人神往。但事实上,大多数伦敦市民对一年有七八十日雾天的看法,和曾在1924-1929年客居伦敦的老舍一样,伦
11、敦雾霭是“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 一张1937年12月20日照片显示,伦敦街头竟有交警点燃作为路标的煤气灯,在大雾中指挥交通。 一张1938年10月25日的照片显示,由于伦敦摄政公园附近大雾之下能见度极低,一名女子拿着手电筒为汽车引路。而1937年12月6日一张照片显示,在当时的英国足总杯半决赛,米尔沃尔队门将皮尔森需要透过浓雾寻找对手。 1952年冬天,那场真正的史无前例的污染悲剧在伦敦上演了。与往年一样,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气象因素,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 从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连
12、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煤炭燃烧产生的CO、SO2、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当时在正在伦敦举办一场农牧业展览会上,参展的动物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中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据统计,伦敦地区在烟雾期间共有4703人死亡,与往年同期相比,多出了3000至4000人。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据称当时全伦敦的公墓和棺材都被用完。为羊戴口罩交警在大雾中指挥交通情侣户外约会为狗戴口罩抢购口罩 “伦敦烟雾事件”成为英
13、国人心里不可磨灭的伤疤。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病、肺炎、肺癌、流感等各种疾病,他们的生活也从此改变。这场悲剧终于使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政府任命了专门委员会对烟雾受害者情况进行调查。划时代意义的清洁空气法案于1956年颁布,之后是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将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到郊区。 清 洁空 气 法案1957年1962年1 2 次 严重 的 烟雾污染1965年烟雾销声匿迹1974年控制公害法1956年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各种能源法2004年伦敦市空气质量战略u 2003年1
14、2月起,第一代零排放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使用u 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u 2016年前,伦敦的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碳税等u 发展自行车交通零排放燃料电池公交车电动车 在伦敦,政府用车几乎绝迹,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的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郡长都没有公务专用配车。 英国首相卡梅伦骑自行车上班。图右为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在地铁里看报纸扩建绿地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伦敦市中心的皇家植物园 英国采用严格的立法、有效的汽车污染控制、大面积的绿化等措施,顺利解决了曾经世界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三、气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三、气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
15、方法法大气污染的防治管理体制大气环境标准的制定各级人民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职责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职责与分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申报登记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总量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强制应急措施制度现场检查制度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制度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制度大气污染监测制度大气质量公报制度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提高燃煤品质、减少燃煤污染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关于燃煤设施的规定城市集中供热制度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机动车排放标准制度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规定机动车船检测制度防
16、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防治废气污染防治恶臭污染防治油烟污染防治粉尘污染鼓励和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各项制度(一)气体废弃物的管理机构和体制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城市建设主管部门 气体废弃物管理体系,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气体废弃物实行管理。u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u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u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
17、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u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省、自治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直辖市人民政府政府 在国家环境标准的制订过程,公众和NGO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205015060150500g/m3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40802004080200一氧化碳(CO)日平均1小时平均410410mg/m3臭氧(O3)日最
18、大8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100160160200g/m3表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g)年平均日平均405070150g/m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g)年平均日平均15353575g/m3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日平均80120200300g/m3氮氧化物(NOx)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5010025050100250铅(Pb)年平均季平均0.510.51表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注:本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国务院环境
19、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值得说明的在,在国家环境标准的制订过程,公众和NGO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不只是研究部门或政府管理部门的意志体现
20、,而要面向全社会来征求意见和建议,反映公众的呼声和要求。这是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良好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下面的阅读材料列出了一些环保NGO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制订时就PM2.5等问题提出的建议。PM2.5国家标准中制定过程的NGO的建议 细颗粒PM2.5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对人体危害极大。2011年11月16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征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的函,新国标中增设了PM2.5,在2016年执行,但鼓励各地提前实施。 环保部就此公开征求意见并答记者问。
21、南方周末采访了公众人物、地方环保局官员、空气灰霾和疾病专业人士、能源专家、民间志愿者、环境法专家、环境监测仪器商等社会各界人士,为新国标广提建议 南方周末联合北京地球村、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志愿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六家NGO(排名不分先后),对于上述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七项建议。同时,这份建议书在2011年11月23日以邮递方式呈送环保部。第一,建议缩短标准发布后到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期。建议过渡期内进一步完善监测和评价方法标准。建议地方尽快编制、修订相应的地方标准。第二,对于日报和实时报的发布,建议在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同时,公布各监测位点二氧化硫、二
22、氧化氮、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颗粒物(PM2.5)和臭氧1小时平均浓度值及臭氧日8小时平均浓度值。第三,建议在污染严重地段,实时监测和公布各单项污染物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建议环保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建议定期公布指数的变化和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情况。第四,对于空气质量指数六个级别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及表示颜色,建议将空气指数类别改为更易于公众理解的健康影响描述。第五,对于环境空气功能区,细化并明确一类区中的“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敏感人群的保护。第六,建议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差异的特点,制定具有弹性的地
23、方环境标准。第七,建议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跟踪和数据反馈,及时修订不适宜的标准指标。建议相关大气监测站点和实验室设立公众开放日。对于公民自测行为,建议监测部门提供专业指导。(三)制订和严格执行各项气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u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u排污申报制度u排污收费制度u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u大气污染排放限制制度u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u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制度 u大气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工艺淘汰等企业管理制度 u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管理制度 u大气污染监测制度 u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公报制度 u大气污染防治的经济激励和奖励制度1环
24、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2排污申报制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
25、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排污收费制度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用于大气污染防治。4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