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道路横断面详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横断面 详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5章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第一节 机动车车行道第第5 5章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规划设计5.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 5.2 机动车道 5.3 非机动车道 5.4 自行车道路 5.5 路侧带和人行道 5.6 道路绿化带 5.7 分车带与路肩 5.8 路缘石、边沟和路拱 5.9 道路横断面布置 第一节第一节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一、 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
2、加道路绿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1、公路横断面单幅双车道公路: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二级路、三级路和一部分四级路均属这一类。这类公路在交通量不大时,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到影响。双幅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以及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置分隔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这种类型的公路的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负担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
3、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即属此种类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占地多、造价高,只有在公路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远景交通量很大时才修建。假如近期交通量很大,则应采取分期修建的办法,先建一幅供双向行车使用,当条件具备时再建另一幅。单幅双车道公路:双幅多车道公路:(二)、城市道路横断面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两种方式: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或者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
4、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按规定的周期变换。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2)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在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地形
5、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义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
6、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二、 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则,道路横断面可以布置成为不同的形式。可以将不同的速度的人、车交通设置在不同的道路上,例如:称为人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机动车专用路等,也可以布置在同一条道路上加以分隔,其中:车行道又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或四幅路,这主要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不同而形成的。第二节 机动车道 一、一条车道的宽度在机动车道上为每一纵列的车辆提供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一条车道。其宽度根据行驶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行驶时距横向物体或车
7、辆的安全距离所确定。车身宽度:小轿车小于2米,大客车、公共汽车、电车和载重汽车、集装箱车小于2.5米。通常取22.5米。 横向安全距离与行驶车速、车辆行驶时的摆动宽度,以及在小弯道上行驶时向内侧偏移的宽度有关。相对车速高,对横向安全距离要求也大。通常沿道路右侧的横向安全距离为0.50.8米,若通过地道时,其值为1.0米;相向行驶车辆间的安全距离,行驶速度4060公里/小时时,为1.21.4米,60公里/小时时,宜用中间分隔带分开,使车辆单向行驶,对非机动车也应分隔开。 一条车道的宽度:供沿路边右侧停靠车辆用的车道,停小客车,为2.5米,停大客车和公交车为3.0米。供车速为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
8、行驶的车道,为3.5米,供车速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和载重汽车行驶的车道,为3.75米;交叉口的进口道,小客车专用道,为3.0米,混行车道最小为3.25米。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1)通行能力.有分隔带 N1=10001200veh/h.m(1米,一个车道).无分隔带N1=8001000veh/h.m(2)宽度 间距:自行车与自行车 0.5三轮与自行车 0.81.0非机动车与路缘 0.50.7推荐每条车道宽度:自行车 1m三轮 2.0兽力车 2.5板车 1.52.0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一般为4.5m5.0m(考虑管线)二、 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1、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基本(理论)通行能
9、力(N理)是指在道路、交通、环境、气候、车辆等均处于理想状态下,连续行驶的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某个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最小车头间隔(t)以秒为单位,它是以车头间距(L)被车速(v)除得的商。车头间距等于停车视距与车身长度之和。N3600/t=1000V/t计算出小客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车头间距(L)和理论通行能力(N) 。2、一条机动车车道在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N可)是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连续的车流通过车道某个断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车辆数。其计算式为:N可3600/t距(辆/小时)式中:N可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 t距连续行驶的当量小汽车流中,前后两车
10、通过某个断面的平均车头间隔时间,也称平均车头时距(秒/辆)。3、设计通行能力(N设)受道路分类系数影响,其设计通行能力(N设): N设 N可(辆/小时) 式中: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为0.75,主干咱为0.80,次干路为0.85,支路为0.90。受道路车道数的影响,其设计通行能力(N机): N机 N设 (辆/小时) 式中:一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机动车单向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双车道为1.8,三车道为2.6,四车道为3.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其设计通行能力要比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将近降低 3045。 N设交N设 (辆/小时) 式中:N设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交路段设计通行能
11、力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折减系数。交 l/v /(l/vv/2av/2b) 式中:l交叉口的间距(米);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 (米/秒);a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米/秒2),小汽车为0.81,大型汽车为0.60.8; b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米/秒2),小汽车为1.21.5,大型汽车为1.01.2; 车辆在交叉口平均遇到的停歇时间(秒)。根据交叉口的信号灯而定,有信号灯的交叉口,(T周t绿)/2,T周为信号灯一个色灯变换的周期时间(秒),t绿为绿灯时间(秒)。 路段的通行能力(N设)常受到交叉口通行能力(N交)的限制,要拓宽交叉口,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才能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三、行车道宽
12、度三、行车道宽度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宽度yxcaB2单yxcaB22双2、有中央分隔带公路行车宽度21aaMDSB3、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caxB112cadB1122222dadB2222daxB四、 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一)经验法: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常根据城市规模和道路等级确定。城市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条) 表 4.2.1 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200 68 68 46 34 大 城 市 200 46 46 46 2 中等城市 4 24 2 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 对于道路交通量有潮汐变化的机动车道,车道数采用奇数或偶数均可,在每条车道上空的两面都
13、装有红(或)灯和绿(或)灯,当早上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很大时,可以将大部分车道开放绿灯,满足车辆交通要求,这时对向可通行的车道减少;当下午高峰小时对向交通量大增时,可以变换交通信号灯,使绿灯的车道数增加。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超过4条时,行进中的车辆,要从外侧车道变换到内侧车道十分困难,尤其在车流很密时容易造成交通混乱,车辆擦撞。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也不宜过少。需要满足公交车辆的行驶。根据国内各城市建设道路的经验,机动车道(指路缘石之间)的宽度,双车道取7.58.0米,三车道取11.0米,四车道取15米,六车道取2223米,八车道取30米。(二)、计算法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14、二)、计算法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n 机动车车行道由数条机动车车道组成,其宽度应是车道条数和一条车道宽度的乘积与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如道路中间设有双黄线时,尚应包括双黄线的宽度;如道路上设有分隔带,附加车道(变速车道或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或错车带等设施时,还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n 1、车道数的确定n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快速路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多车道公路,其车道数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设计速度和服务水平等确定。当计算交通量超过四车道容量时,其车道数应按双数增加。n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应为四车道,四道以上应按双数增加。二级、三级公路原则上应是双车道,只有在交
15、通量极小时,在恰当时机可借用对向车道超车,一般情况只能尾随行驶。四级公路为双车道,但当交通量小时,也可采用单车道。国内外曾用过双向三车道,由于事故发生率高,正面撞车恶性事故比例大,故现多不采用三车道公路。各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图见图113。 n2、计算公式n 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时,可先估算车道条数,经验算后,再确定宽度,计算公式如下:n 如果经计算,车道数为单向两车道或两车道以上,则设计通行能力,除进行交叉口影响折减与道路分类系数折减外,还应进行车道系数折减(详见第二章第三节)。折减后的通行能力除以设计小时交通量,以验算车道数是否能满足要求,从而再考虑路缘带以及分车带宽度,得出车行道总宽度(下见
16、算例)。n 必须注意,公式131仅供估算或验算参考,即机动车车行道总宽,不能单纯按公式计算确定。还应根据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服务水平以及所设计道路的交通组成、类型、比例考虑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经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例如,对于有用地条件、客运交通繁忙的特大城市主干道,需要考虑是否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又如对于重要的商业大街,若允许沿街停车或局部路段停车的,宜另增设宽度为2753m的停车带。个别情况下,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的确定,并不基于技术经济因素,有的尚需考虑特殊要求。如,首都北京西长安街的红线宽度为120m,机动车车行道总宽达36m;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改建后的外滩中山东一路车行道宽为37m,红
17、线最宽处达100m。n 例l一31经预测,某三幅路东向西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为:公共汽车为50辆h,摩托车50辆h,普通汽车为400辆h,小型汽车380辆h;西向东的交通量约为对向的34。V=60kmh。交叉口平均间距为800m,试计算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 一、 车道的宽度 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燃油助动车逐步淘汰,燃气或电动助动车的出现和替代,助动车仍将继续发展。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两种不同车辆的横向安全间距约为0.40.5米,非机动车离侧石的安全间距约为0.7米,根据国内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一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4.5米,若自行车的比例高,
18、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可达67米,这也有利于远景交通方式产生变化后改造和拓宽道路,或改作路边停车用。 二、 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非机动车属于慢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可使车行道成为三幅路。 在城市支路上,可以采用单幅路的形式,非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路面上划出白色虚线,作为车辆分道线,基本实行各行其道。 可将两条非机动车道合在一起,双向行驶,这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就可以比原来两条单向的非机动车道之和(一般城市为914米,有的城市更达16米)小,通常只需79米就足够了。三、 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由于各种非机动车所占的比例不同,各地的交通习惯也很有差异,所以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差别较大。通常一条4.5
19、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当交叉口间距在400600米时,交通组成中:自行车约占6070,三轮车约占2025,板车约占1015时,其混合交通的通行能力约为(自然数)15002000辆/小时。若换算成当量自行车数,其换算系数;自行车为1,三轮车为2,板车为3。 四、 自行车道路的宽度 自行车在前进中是左右摆动的,常速骑车人的总摆动值为0.4米,如果左右空间不受限制,一条0.5米宽的路面就可以骑车了。在城市道路上,自行车是多辆并列的,每辆自行车的把手宽度为0.6米,所以,一条自行车道的左右净空宽度按1米计。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净空宽度距路缘石的距离为0.25米;在地道内行驶时,净空宽度离墙壁宜采用0.4
20、米。 (一) 自行车道路的宽度 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二辆自行车并列行驶的,宽度为2.5米;有三辆车并行的,宽度为3.5米;其余以此类推。 自行车道路若两侧不做侧石,路面外侧是硬地或草地,可使通行能力上升。(二) 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在路段上,当每车的(A)值8米2时,骑车人的车速不限,行人尚可穿越自行车流去公交车站; 当(A)值为6米2时,骑车超车已较难,行人也难穿过自行车流; 当(A)值为4.5米2时,车速下降到10公里/小时左右,车流较密集,行人不可能横穿自行车流; 当(A)值小于4米2 ,车速小于8公里/小时,一车倒下,相邻或后面的自行车会跟着倒下。 当(A)值小于2.2米2时,车
21、速仅34公里/小时,大量人推车而行,只有个别人骑车。 一条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连续通行的自行车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N可3600N测/t(w自0.5) (辆/小时米) 式中:N可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米); t 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秒); N测在t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辆); w自自行车道路面宽度(米)。 自行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部标准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辆/小时米;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辆/小时米。 一条不受单面交叉口的影响的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N设自 N可 式中 N设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
22、能力(辆/小时米); 自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0.80,次干路、支路为0.90。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辆/小时米,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辆/小时米。第四节 路侧带和人行道 一、 人行道的基本要求 人行道是为市民提供步行交通的道路,以步行人流的流量为基本依据,人行道应有良好的铺装,道面平整,排水流畅,并且要保证步行交通安全和连续不断,不被其它活动任意占用。人行道上应铺设盲条,并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以适应老、幼、残、弱者们步行活动的特殊需要。人行道应与沿街建筑和绿地结合
23、在一起规划设计,有时与步行广场、建筑小品结合在一起建造,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要改变以纯工程技术的手法建造人行道。二、 人行道的宽度 行人在自由活动圈(直径1.2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也不干扰别人; 行人在活动影响圈(直径1.051.20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 行人在活动舒适圈(直径0.91.05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 行人在不接触区(直径0.60.9米)内,行人活动已受相互制约,但跨步尚不接触;行人在接触区(直径0.6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 人流再密,身体外廓(0.600.45米的椭圆)已经相接,行人缺乏安全感,通行已不便,速度下降;若有人逆
24、行,必然造成交通混乱和堵塞。 人行道的宽度(w人)可按下式估算: w人Q人/N人1 (米) 式中: Q人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 (人/小时) N人11米宽人行带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 (人/小时米) 在大城市中心地区商业繁华街道上人行道宽的,可达810米,中小城市上述地区的人行道宽的,也达56米,在其它地区的人行道可以适当窄些。人行道的最小宽度至少保证二人相对而行顺利通过。 人行道最小宽度(米) 表 4.5.1 项 目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各级道路 商业或文化中心区以及大型商店或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长途汽车站 3 5 5 4 2 3 4 4 三、 人行道的通行能力 人行
25、道的通行能力(N人)应按其可通过行人的步道实际宽度计算,通常按一条1米宽的人行带在单位时间内可能的通行能力(N人1)乘上设计的人行带条数而得,以此值与规划的高峰小时行人流量(Q人)相比较,修正规划设计的人行道宽度(w人)。 l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的可能通行能力 l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规定如下:l一、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剧场、影院、体育馆(场)、公园、展览馆及市中心区行人集中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75。l 二、大商场、商场、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等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