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与运行100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与运行100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安全生产 标准化 创建 运行 100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 第一讲 开篇语 第二讲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 第三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的编制 第一讲 开 篇 语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 80年代初期,煤炭行业事故持续上升,为此,原煤炭部于1986年在全国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 1986年,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总结了建国以来机械行业发生事故的教训,安全管理的经验,组织行业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安全专业人员,开始起草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经修改,试评、完善、审定,于1988年1月1日由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正式颁发执行,1989年又颁发了电子工厂安全性评价补充
2、标准. 此后,国防科工(兵器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部委也紧跟着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冶金、建材、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也相继开展了相关创建活动。特别是上世纪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引入我国,在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 原煤炭部1986年在全国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提出:讲安全必须讲质量。认为安全与质量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2003年原煤炭部召开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会后出台的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 1992年,原湖北省经贸委在全省开
3、展了安全性评价考评达标活动,要求企业创建安全级企业,通过制定考评标准(按基础部分、设备设施部分、作业环境部分组织专家现场考评,达到安全级要求的,由省经贸委授安全级企业牌匾和证书),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机械、烟花爆竹、航天科工等行业、领域或集团均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2010年第9
4、号公告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标准号为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公布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6年12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意见强调: 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2016年12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
5、委发布2016年第2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33000-2016 国家标准,该标准2017年4月1日起实施。 原国家安监总局2017年已组织力量对30多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进行了修改,不久将颁布实施。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全面、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标准化运行的质量和效果,达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6、的目的。(二)意义 1.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企业基础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岗位责任落实、安全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3、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
7、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考评,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管理水平,为政府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监管,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4、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安全标准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安全管理理论,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积累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中国化。 特别是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众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以往碎片式、开放式、不可持续的管理模式,而是系统、科学、闭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得到规范,机械化和信
8、息化水平得到提高,各类风险和隐患得到有效管控,有效防范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标准化创建和运行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思想认识上有差距。 少数政府部门对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性、长期性和关键性作用认识不足,标准化工作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和口头上,日常监管中没人过问标准化,隐患排查中不看标准化,执法检查中不查标准化。致使对达到标准化企业的数量和运行质量不清;对企业是否建立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情况不清。少数企业没有将创建工作纳入企业议事日程,创建和运行工作没有用制度来规范,没有动员全员参与和实现全过程控制,没有按照要求建立巩固提高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二)创建的质量上有差距 一是少数企业单纯
9、地为了达标而达标,只看重结果。没有注重创建的过程与质量,特别是没有通过创建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少数企业将标准化创建与国家局推行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割裂开来,没有将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两化”体系建设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错误地认为,开展好了隐患排查就是抓好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三是不少企业只编制了企业层面的隐患排查清单,没有结合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特别是岗位实际分别编制标准隐患排查清单。( (三三) )运行质量有差距运行质量有差距 一是,不注重运行。有的企业,只注重创建,不注重运行,认为自评工作通过了,证书和牌匾颁发了,工作就结束了。没有注重将标准化运行、特别
10、是要素的运行贯穿于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没有注重持续改进;没有注重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二是,不会运行,或低水平运行。很多企业,不知道完成标准化企业创建后,如何运行,在对企业开展现场核查时,大多企业要素运行无运行痕迹可查阅,有的企业运行了,但未按PDCA动态循环模式,做到持续改进。 (四)评审质量上有差距 有的评审单位缺乏责任意识,管理不严,存在评审过程不规范、评审报告照搬照抄甚至弄虚作假,评审报告与现场严重不符等现象。 有的机构不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致使评审报告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几份报告的编写内容相同,问题描述相同、结论相同的不正常情况。 有的评审报告
11、没有反映企业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措施无具体的内容,无法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有的评审机构为了节约成本,采取压缩工作内容、缩短现场工作时间,减少评审人员、,减少评审单元的“措施”,有的甚至闭门造车。 第 二 讲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与运行 一、国家、省相关文件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一)必须认真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初次申报的企业: (1)企业完成自评,认为达到国家要求的等级后,可以自愿申请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外部评审对其达标水平进行认可并颁发牌匾证书,也可以不要求安全监管部门认可和颁发牌匾证书。 (2)无论是否申请标准化等级外部评审
12、,每年都应向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符合要求的自评报告。 (3)企业不要求外部评审和对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进行认可的,对自评报告的符合性、真实性及评审结论承担责任。 (4)企业要求外部评审的,评审机构应对企业编制的自评报告进行符合项和真实性的评审,不符合要求的,应督促企业修改,直至达到要求。评审机构对企业自评报告的符合性及真实性承担连带责任。 达到相应等级,在有效期内运行的企业 (1)自主评定,不要求外部评审及政府部门认可的,在确认达到相应等级后,每年应对保持及持续改进情况进行自评,每年应向政府部门提交自评报告。企业对自评报告的符合性、真实性及评审结论承担责任。 (2)经外部评审,政府部
13、门已对其达到的等级公告,在公告有效期内,企业每年应对保持及持续改进情况进行自评,每年应向政府部门提交自评报告。企业对有效期内自评报告的符合性、真实性及自评结论承担责任。 (二)建立和保持 修订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明确提出: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按照本标准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自主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策划、实施、检查、改进)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未解决,也有可能出
14、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实现持续改进。 二、企业如何推进标准化建设 企业应自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对照相应评定标准,开展和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 (一)应有标准化建设的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亲自负责和谋划标准化建设工作,亲自总结标准化建设和持续改进工作取得的成绩,亲自过问和解决在标准化建设和持续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不能将标准化建设和企业安全工作实际搞成“两张皮”,不能请中介机构闭门造车,脱离企业的实际搞标准化建设。 企业应有专门部门负责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编制安全生产标
15、准化建设方案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和推进工作的实际,每年编制符合持续改进要求的建设方案,明确标准化建设目标、主要工作、推进措施、考核与激励等。通过宣传、培训将方案传达到全体员工及相关方。(三)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要明确建设工作内容和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员、明确完成时间等)。 细则可以按评审标准的A级要素进行编制,也可以按工作内容性质进行编制。 按A级要素划分:分解和落实工作项目和措施、明确推进目标、责任单位、明确完成时间。 按相关工作性质划分: 可将工作划分为:制度编制与完善、操作规程编制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与完善、表格与记录管理、文
16、件化管理、评估与报告管理、工艺设计分析与档案管理、应急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等不同方面,将不同要素中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划分为一类,这样便于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规划和实施,也有利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统一。 (四)方案和实施细则的实施、检查、考核与推进 1.按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推进,在推进的各个环节,坚持按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组织实施,做到持续改进。 2.定期对实施情况组织检查、考评,包括: (1)各要素的运行是否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和PDCA循环的方法,做到了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做到了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和提高; (2)各要素的运行及持续改进是否有“
17、痕迹”可查阅; (3)是否将标准化建设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结合起来,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按要求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了双重预防机制的管控和持续改进。 3.经考评,确认标准化建设工作,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做到了稳步推进和持续改进后,形成了自评报告,并在企业公示。 企业应对自评报告的符合性、真实性负责。在企业公示后,通过湖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提交省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 三、三年期满后复评或直接换证 省安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鄂安监发201484 号)明确: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的企业,3年有效
18、期届满后,可自愿申请复评,也可申请直接换发证书、牌匾。 (一)期满后可直接换发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牌匾的条件: 1.按照规定每年提交自评报告并在企业内部公示; 2.能按标准化相应等级要求运行,做到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 3.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主动实施自查自改自报,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要求; 4.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5.安监部门在周期性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工作中,未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或者重大隐患; 6.未改建、扩建或者迁移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未扩大生产经营许可范围。 (二)对直接换证条件的把握 1.对企业是否按标准化相应等级要求运行,做到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的把握:
19、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后,表明: 1)企业已经达到了公告或(自主评审)等级的相关要求; 2)具备了按相应等级要求运行的能力。 标准化的运行,关键是要素的运行。所谓要素,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 是否按标准化相应等级要求运行,可通过资料核查和实际查证来把握: 资料核查: 1)查组织机构、工作部门、推进目标、工作方案、实施细则; 2)查目标分解、方案(细则)宣传培训、实施效果检查及考核; 3)查构成各要素的运行的相关指标是否有遗漏,验证要素建立的规范性; 4)查要素的运行记录(关键是是否做到了PDCA循环及循环的效果),验证各要素运行的准确性; 5)查各类台账、资料(如制度落实
20、情况考核台账、安全培训台账、“两化”运行台账、事故台账等)的完整性。 现场核查: 通过现场询问、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安全状况核查,验证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做到了持续改进)。经资料及现场核查的结论应为: 基础资料完整、要素运行规范、持续改进有效果。 2.关于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主动实施自查自改自报,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要求的把握: 关于建立并运行“两化”体系 1)按省要求,企业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两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由有关部门、分厂(车间)负责人担任,负责领导企业的“两化”体系推进工作。 2) 明确了推进“两化”工作的部门;明确了负责“两化”系统相关信息、数据录入、
21、上传和处理工作的信息员。 3)制定和建立了“两化”系统运行与管理制度,包含各类人员的职责;隐患的排查、治理、报告、核查和数据录入;运行的绩效考评;资金的使用;持续改进;考核与奖惩等。 4)按国家要求,开展了风险辨识和管控,在此基础上,按省统一编制的行业隐患排查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细化了标准,确定了各类隐患排查的频次,落实到分厂、车间(工段)、班组、岗位,编制的隐患排查标准(清单、表、卡)应有针对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将排查的重点放在岗位上(要求岗位排查的频次为每开工前一次)。 5)开展了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为什么要推进“两化”体系?“两化”推进工作“干什么?谁来干?如何干
22、?工作质量有什么要求?”等内容。 在评审排查效果时,可检查各岗位是否有排查标准?排查条款是否准确,便于检查?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排查?排查出的隐患是否及时上报,纳入了治理等。 关于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的把握 1)按国家要求,一级企业,“两化”运行及效果要达到一类水平;二级企业,“两化”运行及效果要达到二类水平;三级企业“两化”运行及效果要达到三类水平。省安监局已经制定了“两化”运用效果的绩效评定办法,可通过系统自动完成绩效测评。 2)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提出:“两化”的运用绩效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要求,其中,达到二其中,达到二类水平的,在各类安全抽查中,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类水平的
23、,在各类安全抽查中,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差错率应小于的差错率应小于20%20%。 这里提出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差错率应小于20%”是指上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抽查或省评审组织单位(或评审单位)组织的现场核查中,按企业制定的隐患排查标准,整体核查或随机抽查某一个(或几个)车间、班组、设备等,查出的隐患企业应全部查出,并按企业相关制度已经或正在整改,若有些隐患,检查组(或专家组)查出而企业没有查出,则两者的差错率应低于20%,否则视为不合格。 关于主动实施了自查自改自报 1)企业建立了“两化”系统运行与管理制度,规范和实施了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 2)企业(分厂、车间、工段、班组、岗位)能按规定的隐患
24、排查频次实施排查。排查出的隐患能够及时上报、及时治理。 3)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细则检查,对查出的隐患,逐项核查岗位是否查出了该隐患,是否上报?是否在整改期内?主要检查符合性,两者的差异小,则证明该企业自查自改自报工作抓得好,反之,则抓得效果差。 3.对未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或者重大隐患的把握;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的把握 出现下述情况之一的,无论是否导致后果,可以认为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问题突出: 1)未按国家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安全工作处于无部门负责、无人管的状况; 2)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不检查是否健全、不考核是否执行、不定期组织符合
25、性评审、制度和执行“两张皮”; 3) 企业未开展风险辨识和管控; “两化”系统 运行无制度、排查无标准;隐患不能及时查出;查出的隐患不能按期治理,随时有可能酿成生产安全事故的; 4)未按国家要求,足额提取安全费用,致使企业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 5)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认定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突出问题的其他情形。 安全监管部门或评审组织单位发现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突出问题的,应下达整改指令(提出整改建议),企业不按要求整改到位的,可以向公告单位提出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级的建议。 对存在重大隐患不按要求整改到位的把握: 企业应按我省“两化”系统的运行要求,对各类隐患按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