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75171
  • 上传时间:2022-06-07
  • 格式:PPT
  • 页数:93
  • 大小:2.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师 信息技术 教学 深度 融合 课件
    资源描述:

    1、教师的职责: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师的职责: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认的指导下,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第一部分第一部分2121世纪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世纪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TPACK) )技术技术- -内容内容知识知识( (TCK) )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知识知识(

    2、(TPK)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PCK) )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一、一、21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TPACKTPACK模型)模型)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学科内容知识学科内容知识2 2)一般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3 3)课程知识)课程知识4 4)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5 5)教育情境脉络知识)教育情境脉络知识6 6)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L.舒尔曼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教学法教学法-内容知识(内容知识(pedagogic

    3、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简称PCK)又称)又称为为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主要包括:1 1教学法内容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 (PCK) )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TPACK) )技术技术- -内容内容知识知识( (TCK) )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知识知识( (TPK) )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PCK) )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CK) )PCK2 2技术技术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TCK) ) 技术技术-内容

    4、知识(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简称TCK ) ),指,指关于技术与学科内容如何相互作用关于技术与学科内容如何相互作用的知识。先进的技术意味着能够支的知识。先进的技术意味着能够支持更多变、更灵活地表征和呈现学持更多变、更灵活地表征和呈现学科内容的方式,教师应该了解新技科内容的方式,教师应该了解新技术给学科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所带来术给学科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所带来的种种变化。的种种变化。 技术技术-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TCK) )教学资源知识教学资源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

    5、识内容知识( (TPACK) )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知识知识( (TPK) )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技术技术- -内容内容知识知识( (TCK) )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CK)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知识知识( (TCK) ) 3 3技术技术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 (TPK) ) 技术技术-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简称TPK) ),指关于技术在教学和学习情境中的指关于技术在教学和学习情境中的存在形式、使用要素和作用效力的存在形式、使用要素和作用效力的知识,包括了解可完成某一特定教知识,包

    6、括了解可完成某一特定教学任务的种种技术手段,选择最恰学任务的种种技术手段,选择最恰当的且当前可用的技术手段,技术当的且当前可用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可支持的教学策略等知识。手段可支持的教学策略等知识。 技术技术- -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TPK)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设计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TPACK) )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知识知识( (TPK) )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CK)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知识知识( (TCK) )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知识知识

    7、( (TPK) )4 4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TPACK) )教学法教学法-内容知识(内容知识(PCK)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技术技术-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TPK)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技术技术-内容知识内容知识(TCK)教学资源知识教学资源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资源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资源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技术技术-教学法教学法-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 (TPACK) )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技术技术- -内容内容知识知识( (TCK) )技术技术-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8、(TPACK) )教学法教学法-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 (PCK) )教育情境教育情境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CK)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知识知识( (TCK) )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知识知识 ( (TPK)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知识( (TPACK) )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CK)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知识知识( (TCK) )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知识知识 ( (TPK)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知识( (TPACK) )二、二、2121世

    9、纪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模型)世纪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模型)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力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力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指教师的专业功学科教学能力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1 1)关于关于本学科本学科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能力;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能力;2

    10、 2)对)对本学科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能力;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能力;3 3)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困难的诊断能力;)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困难的诊断能力;4 4)对教学过程规划的能力;)对教学过程规划的能力;5 5)作业和试卷的设计能力;)作业和试卷的设计能力;6 6)体现)体现本学科本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特点的教学基本功。 1 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指教师对资源应用能力指教师对本学科本学科所需教学资源有效地使用和创新的所需教学资源有效地使用和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1 1)了解各种教学资源的特点,)了解各种教学资源的特点,知道并会使用

    11、知道并会使用本学科本学科最有用的教学资源;最有用的教学资源;2 2)教学资源的收集能力:检索、下载;)教学资源的收集能力:检索、下载;3 3)教学资源的加工能力:鉴别、改编;)教学资源的加工能力:鉴别、改编;4 4)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合理、有效、负责任;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合理、有效、负责任;5 5)教学资源的创新能力:设计、开发。(如微型课件)教学资源的创新能力:设计、开发。(如微型课件) 2 2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教学情境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力能力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

    12、学科教学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1 1)教)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包括检索、下载、储存、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包括检索、下载、储存、评价和交流。其中涉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相关工具评价和交流。其中涉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依据。软件的使用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依据。(2 2)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包括对文本、图片、动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包括对文本、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素材的修改、删减和增补,以及对画、音频和视频素材的修改、删减和增补,以及对现有课件的改编。必要时,可能还

    13、要对教学环境进现有课件的改编。必要时,可能还要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变或新建。行改变或新建。(3 3)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学科教师来讲,常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对于学科教师来讲,常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PPT、多媒体课件、专题教学网站、网络课程等。、多媒体课件、专题教学网站、网络课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其中最常用的是 PPT、微型课件、微型课件,如果能够,如果能够精心制作,可以实现许多功能。精心制作,可以实现许多功能。多媒体课件、微型课件、专题教学网站可以多媒体课件、微型课件、专题教学网站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有用的成品;而网络课程需要组在网上找到许多有用的成品;而网络课程需要组织团

    14、队进行开发。织团队进行开发。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对本学科本学科教学的规划、实施、评价与改进的教学的规划、实施、评价与改进的能力,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1 1)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2 2)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3 3)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能力;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能力;4 4)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问题问题”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学设计能力。(微型学习:包括微型课、颠倒课堂、微型课件的设计)(微型学习:包括微型课、颠倒课堂、微型课件的设计) 5 5)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分析能力;)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分析

    15、能力; 3 3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教学情境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力能力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力能力对于学科教师来讲,教师信息对于学科教师来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是技术应用能力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的能力,主要包括:的能力,主要包括:1 1)知道)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原则和方法;内涵、层次、原则和方法;2 2)掌握)掌握教学过程层面(初级和中

    16、级)的整合能力;教学过程层面(初级和中级)的整合能力;3 3)培养)培养课程层面(高级)的整合与开发能力;课程层面(高级)的整合与开发能力;4 4)把握)把握本学科本学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目标和高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目标。 4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能力能力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对学科知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的掌握;对教学过程的教学

    17、过程的安排;基本安排;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技能。 课程教学设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计;课堂教学设计;自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主学习教学设计;微型设计;微型学习教学设学习教学设计。计。教学过程层教学过程层面的整合能面的整合能力;课程层力;课程层面的整合与面的整合与开发能力。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程整合的能力资源应用资源应用能力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能力学科教学学科教学能力能力2121世纪教师的能力结构世纪教师的能力结构内容知识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技术知识(TK)对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有效地使用:有效地使用:收集与鉴别;收集与鉴别;加工与处理;加工

    18、与处理;设计与开发。设计与开发。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的教学设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践过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1.1.信息技术

    19、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是逐步创建、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是逐步创建、完善新的教学结构的过程。善新的教学结构的过程。整整 合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教 师师学学 生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媒体资源数字化教学媒体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原有教学结构原有教学结构新的教学结构新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意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意图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设计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设计理论为基础,应用整体优化论的观点和系统

    20、科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整体优化论的观点和系统科学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从而使教育教学绩效得到改善和提高。和评价,从而使教育教学绩效得到改善和提高。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育教学绩效得到改善的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育教学绩效得到改善的系统决策过程。系统决策过程。(1 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定义 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要做好教学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要做好教学设计。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21、教学对象目标体系目标体系评评 价价(学习内容)(学习内容)(问题(问题/ /项目)项目)(学习主体)(学习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层次设计层次社会需求社会需求系统目标系统目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资源建设资源建设评评 价价教学系统教学系统设计层次设计层次目标体系目标体系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评评 价价(问题(问题/ /项目)项目)(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学习(学习 资源)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产品目标产品目标分析设计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开发生产集成调试集成调试评评 价价教学产品教学产品设计层次设计层次(2 2)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设计的层次以教学系统为以教学系统为对

    22、象的层次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属于教学系统设计属于宏观设计层次,所宏观设计层次,所涉及的教学系统比涉及的教学系统比较大,如远程教育较大,如远程教育体系的建立,一个体系的建立,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培新的专业、一个培训系统或一个学习训系统或一个学习系统的建立等等。系统的建立等等。 2教学过程设计是对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一节课或一单元、一节课或一个主题活动,直到个主题活动,直到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活动教学全过程进活动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行的教学设计。 以教学过程为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3

    23、教学产品设计是对教学产品设计是对于教学产品(包括于教学产品(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媒网络课程、教学媒体资源、教学环境,体资源、教学环境,以及其它教具、学以及其它教具、学具等)进行的设计具等)进行的设计和开发。和开发。以教学产品为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教学产品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对于一节课(若干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对于一节课(若干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对于一个主题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个主题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24、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对于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活动的教学设计对于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活动的教学设计 微型学习微型学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3 3)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课课 程程 标标 准准课程总教学目标课程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目标体系的确定目标体系的确定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多学科综合学习活动多学科综合学习活动 适合课堂教学适合课堂教学 适合自主学习适合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当前教学内容当前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 (环境环境) )的选择的选择自主学习活动

    25、的设计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资源资源) )的选择的选择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主题与学习目标的描述主题与学习目标的描述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设计方案的实施设计方案的实施微型学习教学设计微型学习教学设计评评 价价适合微适合微 型学习型学习互相包容,互相转换互相包容,互相转换3.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改善各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

    26、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级目标层次: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从而初级目标层次: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高级目标层次: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高级目标层次: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学习社区构建学习社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革现代远程教学现代远程教学课程层面课程层面的整合的整合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学生的学伴学生的学伴课程教学目标、教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学内容的改革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关注学生素养关注学生素养的形成的形成(高

    27、级层次)(高级层次)网络协同工作平台网络协同工作平台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工具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远程学习进行远程学习基于网络的研基于网络的研究型学习究型学习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的工具协作学习的工具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进行学习合作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协作型学习协作型学习校园网、互联网校园网、互联网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工具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进行学习探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校园网、互联网校园网、互联网学生的认知工具、信学生的认知工具、信

    28、息加工工具息加工工具学生运用计算机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网络进行学习计算机辅助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习(CALCAL)把技术作为学把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生学习的工具(中级层次)(中级层次)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信息呈现、简单的人信息呈现、简单的人机交互机交互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教师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教学程序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计算机辅助教学(学(CAICAI)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层面的整层面的整合合单机、多媒体教室单机、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的演示教学内容的演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到信息技术的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简单应用简单应用关注技术的应关注技术的应用用(初级层次)(初

    29、级层次)备注备注要求的信息化环境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整合的特点整合的特点整合的类型整合的类型整合的层次整合的层次(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方法(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方法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 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 1 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 2以相关标准为依据以相关标准为依据3 3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教学设计为核心4 4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5 5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6 6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30、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目的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备教材备教材( (教学内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容和目标分析) )备学生备学生(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 )备教法备教法/学法学法( (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选择) )备过程备过程( (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结构设计) )备评价备评价(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实际上,备课就是做好实际上,备课就是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1 1)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 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流、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积极的探索

    31、者、教师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积极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2)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有待完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有待完善的、发展中的善的、发展中的“人人”。教育的职责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完善的人格、教育的职责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 教学思想教学思想遵循的教学

    32、理念和课程的定位遵循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的定位。2 2课程定位课程定位 (1 1)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课程在人才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价值与功能;课程设计思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价值与功能;课程设计思路路(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 (2 2)教材)教材( (包括教科书、参考材料、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材料、教学资源) )的选用情况,对教材的评价的选用情况,对教材的评价 ( (包括优点和不足、建包括优点和不足、建议议) )。案例案例术语解释术语解释附录附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教

    33、学建议: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实施建议实施建议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前言前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结构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结构的比较 (一)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教学内容分析

    34、容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习者学习者的分析的分析修正修正修正修正实施教学并进实施教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行形成性评价适合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操作程序适合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操作程序 教学内教学内容分析容分析学习者学习者的分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目标的编写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1.1.依据课程总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进行教依据课程总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学内容分析。2.2.在对

    35、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的知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识和能力结构。3.3.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解决的措施。提出解决的措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1 1教学内容的分类教学内容的分类 认知学习认知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情 感感 学学 习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结果)(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习得什么?习得什么?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情感性知识情感性知识规则与原理规则与

    36、原理言语信息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态度态度辨别辨别概念概念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三种知识与五种学习结果的对应关系三种知识与五种学习结果的对应关系( (诸克诸克) ) 2 2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1 1)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2 2)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3 3)信息加工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4 4)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概念图概念图3 3教学内容的表示方法教学内容的表示方法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言语信息言语信息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 认知学习认知学习 智力技能智力技能层级、信息加工、图解分析法层级、信息加工

    37、、图解分析法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 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程序)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程序)分析法 情情 感感 学学 习习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程序)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程序)分析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 4不同教学内容适合的分析方法不同教学内容适合的分析方法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和信息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和信息素养素养学习者的一般特征主要阐明年龄特征、智力差学习者的一般特征主要阐明年龄特征、智力差异、认知结构现状等。异、认知结构现状等。学习者的初始能力主要阐明对学习新的知识的学习者的初始能力主要阐明对学习新的知

    38、识的所具备的基础。所具备的基础。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主要阐明当前具备的信息知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主要阐明当前具备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识和技能,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一般特征一般特征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个性差异初始能力初始能力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态度和责任信息意识、态度和责任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特征预备技能预备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发展认识论发展认识论动机与兴趣动机与兴趣智力与认知方式智力与认知方式*性格与气质性格与气质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者特征 多元智力理论

    39、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纳(Howard GardnerHoward Gardner)提出:提出:人的智力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人的智力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智力在每个人身上

    40、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对信息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表达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信息的知识操作的程序信息技术的知识操作的技能情意能力知识信息素养的构成信息素养的构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的要求,确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

    41、方法过程与方法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1. 1. 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分类 国国 内内 体体 系系 A B C D E 记记 忆忆 理理 解解简单应用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综合应用 创创 见见 布卢姆布卢姆 体体 系系 1 2 3 4 5 6 知知 识识 领领 会会 应应 用用 评评 价价分析分析综合综合认知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认知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国国 内内体体 系系 A B C D E 模模 仿仿理解理解协调协调熟练熟练创新创新 辛普森辛普森 体体 系系 1 2 3 4 5 6 7 适应适应 创新创新 定势定势(准备)(准备)知觉知觉指导下指导下的反应的反应机械机械动作动作 复杂的复杂的外显

    42、反应外显反应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 国国 内内体体 系系 A B C D E 接受接受 思考思考 兴趣兴趣 热爱热爱 1 2 3 4 5 反应反应 评价评价 组织组织 性格化性格化克拉斯沃克拉斯沃尔尔 体体 系系 接受接受(注意)(注意)品格形成品格形成情感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情感类教学目标层次对照 目标层次目标层次可可 供供 选选 择择 的的 行行 为为 动动 词词 认认 知知 类类记记 忆忆了解、知道、识记、记忆、记住、回忆、描述、指出、标了解、知道、识记、记忆、记住、回忆、描述、指出、标明、列举、选择、说明、背诵、配合、定义、说出、写出、明、列举、选择、说明、

    43、背诵、配合、定义、说出、写出、复述、辨别、辨认、指明复述、辨别、辨认、指明理理 解解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区别、估计、解释、引申、区别、估计、解释、引申、举例说明、叙述、鉴别、选择、归纳、预测、重新写出、举例说明、叙述、鉴别、选择、归纳、预测、重新写出、分类、转换分类、转换简单应用简单应用计算、示范、应用、运用、操纵、操作、准备、产生、制计算、示范、应用、运用、操纵、操作、准备、产生、制作、列举、解答、证明、改变、表现、发现、修饰、阐述、作、列举、解答、证明、改变、表现、发现、修饰、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解释、说明、修改综合应用综合应用分析、区别、区分、指明、猜测、选择、分

    44、开、分类、比分析、区别、区分、指明、猜测、选择、分开、分类、比较、对照、检查、指出、评析、图示、较、对照、检查、指出、评析、图示、组合、组成、联合、归纳、重建、总结、重写、重组、重组合、组成、联合、归纳、重建、总结、重写、重组、重新安排、计划、修饰、编写、创造、设计、提出、综合新安排、计划、修饰、编写、创造、设计、提出、综合创创 见见评价、比较、结论、对比、总结、证明、评定、判断、说评价、比较、结论、对比、总结、证明、评定、判断、说明明价值、解释、编写价值、解释、编写分类分类 行为动词选择表行为动词选择表 动动 作作 技技 能能 类类 模模 仿仿练习、模仿、分解、移动、接练习、模仿、分解、移动

    45、、接 理理 解解初步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学唱 协协 调调学会、比较熟练、掌握学会、比较熟练、掌握 熟熟 练练熟练掌握、熟练操作、熟练使用、熟练演奏熟练掌握、熟练操作、熟练使用、熟练演奏 创创 新新改变、新编、创造改变、新编、创造 情情 感感 类类 接接 受受听讲、看出、注意、选择、接受、同意、赞同听讲、看出、注意、选择、接受、同意、赞同 思思 考考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听从、服从、称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听从、服从、称赞、帮助赞、帮助 兴兴 趣趣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支持、愿意、解释、评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支持、愿意

    46、、解释、评价、影响价、影响 热热 爱爱愿意、热爱、想、计划、决定、参加、欢呼、欢庆、献身愿意、热爱、想、计划、决定、参加、欢呼、欢庆、献身 品格形成品格形成相信、坚持、判断、拒绝、贯彻、执行、抵制、反对、赞相信、坚持、判断、拒绝、贯彻、执行、抵制、反对、赞成、认为、修正、献身成、认为、修正、献身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编写目标的编写 规范的规范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描述应该包括三个要素:目标的描述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的知识内容( (或研究课题的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内容或研究课题的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

    47、能力发展的内容。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过程的特点学科思想方法或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学科思想方法或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在在过程中过程中” “通过通过” “了解了解(体会、掌握体会、掌握)的学科方法的学科方法(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发展发展的能力的能力”比如:比如:在在获得密度概念的学习获得密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过程中,通过通过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了解了解运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运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思想方法的思想方法 。(二)课堂教学设计(二)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教学内容分析容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

    48、源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习者学习者的分析的分析修正修正修正修正实施教学并进实施教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行形成性评价适合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操作程序适合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工具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的选择选择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教学内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教学内容的传递策略容的传递策略 ( (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教包括教学模

    49、式、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资源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资源) ) 、教学过程和资源、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管理策略。的管理策略。教教 学学 策策 略略传递策略传递策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管理策略管理策略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资源资源) )的选择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成分显示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精细加工理论精细加工理论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一、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构成教学策略的构成1 1基于主题的学习模式基于主题的学习模式基于主题

    50、的学习基于主题的学习(theme-based learning,简称TBL)又称又称为主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为主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 (Theme) 通过充分发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者问题解决、探究骤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者问题解决、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得到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得到提升。提升。 (一)(一)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维度(组织策略)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维度(组织策略)2 2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7517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