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义乌市2022届高三(下)5月适应性考试 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省金华义乌市2022届高三(下)5月适应性考试 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2022届高三下5月适应性考试 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浙江省 金华 义乌市 2022 届高三 适应性 考试 试题 学生 解析 下载 _模拟试题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届义乌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全集,集合,则( )A. B. C. D. 2. 已知实数a,b,则“”“”(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已知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4. 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 先将函数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再把所得函数图象向左平移个
2、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函数是奇函数B.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C. 函数图像关于直线对称D.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6. 若函数,则下列图象不可能( )A. B. C. D. 7. 若函数,设,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8. 已知集合,从集合A中取出1个元素,从集合B中取出3个元素,可以组成无重复数字且比5000大的自然数共有( )A. 180B. 300C. 468D. 5649. 已知双曲线C:,为坐标原点,为双曲线的左焦点,若的右支上存在一点,使得外接圆的半径为,且四边形为菱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C. D. 10. 已知数列,满足
3、,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个小题,单空题每题4分,多空题每题6分,共36分)11. 已知i是虚数单位,复数,则_1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等边三角形,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_13. 已知直线:,:若,则_,此时与之间的距离为_14 已知,则_,_15. 某高中数学社团招募成员,依次进行笔试,面试两轮选拔,每轮结果都分“合格”和“不合格”.当参选同学在第一轮笔试中获得“合格”时,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选拔,两轮选拔都合格的同学入选到数学社团.现有甲同学参加数学社团选拔,已知甲同学在笔试,面试选拔中
4、获得“合格”和“不合格”的概率分别为,且在笔试,面试两轮选拔中取得的成绩均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且概率相同,则甲同学能进入到数学社团的概率是_,设甲同学在本次数学社团选拔中恰好通过X轮选拔,则数学期望_16. 设函数,若,则_,若只有一个零点,则a取值范围是_17. 已知平面向量,满足,当取到最小值吋,对任意实数,的最小值是_三、解答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如图,中,点D是以BC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动点,满足,过点D作交AC于点E,作交AB于点F(1)试用表示BD的长度;(2)求的取值范围19. 如图,在四棱锥P-ABMN中,PNM是边长为2的正
5、三角形,ANNP,C,D分別是线段AB,PN的中点(1)求证:平面PBM;(2)求直线CD与平面ABP所成用正弦值20.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又,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并证明21. 如图,已知点P在直线l:上,A,B为抛物线C:上任意两点,PA,PB均与抛物线C相切,直线AB与直线l交于点Q,过抛物线C的焦点F作AB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K(1)若点A到F的距离比到直线l的距离小1,求抛物线C的方程;(2)在(1)的条件下,当最小时,求的值22. 设函数,记的导数为(1)讨论的单调性;(2)若有三个不同的极值点,证明:2022届义乌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第卷
6、(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全集,集合,则(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求集合的补集,再求其与集合的交集【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故选:A2. 已知实数a,b,则“”是“”(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答案.【详解】若,则,又,所以,所以,充分性成立;若,则,左右同时平方可得,即,必要性成立,所以“”是“”充要条件.故选:C3. 已知是
7、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答案】D【解析】【详解】A项,可能相交或异面,当时,存在,故A项错误;B项,可能相交或垂直,当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可能相交或垂直,当时,存在,故C项错误;D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故D项正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线,面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空间的想象能力.考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4. 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再将目标函数变
8、形为,根据图像可分析出最值和范围.【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到可行域为:直线右上侧,左侧(如图中阴影部分),直线的右上侧,这三部分的交集所构成的区域,变形为 可知当直线过点时,截距有最小值,无最大值。故范围为.故选:C.5. 先将函数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再把所得函数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函数是奇函数B.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C. 函数图像关于直线对称D.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答案】D【解析】【分析】通过函数变换,得到函数的解析式,利用解析式判断各项正误.【详解】原函数为,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得,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故.A项,函数是奇函数,正确;B项
9、,最小正周期为,正确;C项,函数的对称轴为:,故函数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正确;D项,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函数在上先增后减,故D项错误.故选:D.6. 若函数,则下列图象不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别在,和的情况下,借助余弦函数图象、的正负可确定图象.【详解】当时,与选项C相符;当时,;,与选项D相符;当时,;,与A相符;图象不可能是B中图象.故选:B.7. 若函数,设,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判定函数的奇偶性及单调性,比较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带入函数求解.【详解】由题可知,故,函数为偶函数;易知,当时,在为单
10、调递增函数;又,同理,;又,故,故.故选:A.8. 已知集合,从集合A中取出1个元素,从集合B中取出3个元素,可以组成无重复数字且比5000大的自然数共有( )A. 180B. 300C. 468D. 564【答案】B【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从集合A中取出元素4,则4不能作千位上的数字;及不从集合A中取出元素4.【详解】若从集合A中取出元素4,则4不能作千位上的数字,有个满足题意的自然数;若不从集合A中取出元素4,则有个满足题意的自然数;所以,满足题意的自然数共有个.故选:B.9. 已知双曲线C:,为坐标原点,为双曲线的左焦点,若的右支上存在一点,使得外接圆的半径为,且四边形为菱形
11、,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设双曲线右焦点为,连接,易证为直角三角形,解出与代离心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详解】如图所示,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连接因为外接圆的半径为,则又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则为正三角形,所以,因为,所以,又所以为正三角形,所以,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故选:B10. 已知数列,满足,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递推关系式,可知,可知,即可判断A是否正确;根据递推关系可知,即可知,由此可知,再根据不等式放缩即可判断B是否正确;由递推公式可知,两边平方化简整理,即可判断C是否正确;根据递推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