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题含答案 2021 2022 学年 浙江省 台州市 联盟 下学 期中考试 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学年第二学期台州九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我国诞生。克隆动物一般是指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培育成的新个体,该技术主要是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的( )A. 全能性B. 复杂性C. 多样性D. 统一性【1题答案】【答案】A2. 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B. 煮沸消毒法中100煮沸56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所有芽孢、孢子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 紫外线照射前,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开关,灭
2、菌30min【2题答案】【答案】D3. 下列各组物质组成中,不全部属于哺乳动物胚胎培养液成分的是A. 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激素B. 血清、激素、维生素、有机盐C. 核苷酸、维生素、血清、无机盐D. 有机盐、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3题答案】【答案】D4. 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B. 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操作到的过程中,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D. 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时注意不能将培养基划破【4题答案】【答案】A5. 动物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之
3、一,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融合产生的细胞称为重组细胞B. 融合后形成的细胞为单核或多核细胞C. 常用的诱导融合的生物诱导剂是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D. 也称细胞杂交,可由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5题答案】【答案】D6. 下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步骤的操作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B. 步骤中用盐酸溶解细胞间物质使细胞分离C. 步骤到的分瓶操作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D. 步骤培养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转化【6题答案】【答案】C7.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胚状体、芽、愈伤组织可用于制作人工种子B. 菊花
4、茎段在生根培养基上获得丛状苗,然后再进行分株培养C. 植物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 愈伤组织发育成胚状体的过程是器官发生途径【7题答案】【答案】A8.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一一酶的专一性B.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 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一一生物膜的流动性D. 紫草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分裂【8题答案】【答案】B9. 下列技术无法通过酶解法实现的是( )A. 制备动物组织单细胞悬液B. 贴壁生长细胞系的解离C. 植物细胞制备原生质体D. 早期囊胚进行胚胎分
5、割【9题答案】【答案】D10. 红薯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一类作物,但长期以来的连种,造成了红薯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所用的种薯携带了大量的病毒。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红薯进行脱毒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选择红薯茎尖或根尖的分生区作为外植体B. 若选择的外植体体积过大,可能会导致脱毒率降低C. 培育红薯脱毒苗的过程中,需要适时调整激素的比例D. 培育红薯脱毒苗过程中,激素使用不当会导致性状分离【10题答案】【答案】D11. 江南水乡盛产黄酒,传统的黄酒酿造通常以谷物做原料,经高温糖化(将淀粉分解)后添加酒曲发酵而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酒曲中含有丰
6、富的酵母菌,添加酒曲相当于接种B. 高温糖化既能消灭杂菌又有利于酵母菌对糖类的利用C. 随着发酵时间的推进,酒精的产生速率先上升后趋于稳定D. 酵母菌中相关酶活性的降低限制了酒精度数的持续升高【11题答案】【答案】C12.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植物细胞培养都需要经过脱分化处理B. 制备原生质体时,要防止细胞破裂C. 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使用相同培养基D. 实现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结构基础是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12题答案】【答案】D13. 下列关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绝大多数的限制酶由原核细胞中获取B. 每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能识别特定
7、的核苷酸序列C. 限制酶的作用位点是相邻核苷酸之间的氢键D. 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可产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粘性末端【13题答案】【答案】C14.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B. “白菜甘蓝”杂种幼苗的染色体可用苏丹III染色C. 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 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不能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4题答案】【答案】A15. 基因工程受体细胞可以是细菌、
8、动物或者植物细胞,因此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也有所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导入植物细胞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B. 基因枪法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叶绿体等细胞器中C. 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通常需要使用钙离子处理D. 显微注射可以将目的基因直接注射给动物体受精卵细胞【15题答案】【答案】D16. “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中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一定都含有重组质粒B. 在诱变育种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得到数量较多的有利变异C.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杂种细胞需进行筛选D.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一次抗体检验即
9、可大量获得阳性细胞克隆【16题答案】【答案】C17. 下列关于用塑料瓶制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B. 醋酸发酵阶段应封闭瓶口,防止杂菌污染C. 果酒发酵过程中若看不到气泡冒出,应加入更多的葡萄,使发酵作用尽快发生D. 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17题答案】【答案】D18. 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胡萝卜根段培养成试管苗,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 过程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C. 愈伤组织由一团正方形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D. 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
10、原品种的遗传特性【18题答案】【答案】C19.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能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中B.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是让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和高效复制C. 用氯化钙处理植物细胞,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D. 将乙肝抗原导入酵母菌可以获得能生产乙肝疫苗的工程菌【19题答案】【答案】A20.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技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B. 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C. 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11、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 “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20题答案】【答案】C2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是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离体培养技术,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然后向原生质体中导入抗病基因或含有抗病基因的DNA片段,再将其转移至合适的环境中,再生细胞壁、形成愈伤组织、得到胚状体,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培养过程中,细胞壁的再生需要经过内质网的作用B.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生长素所占比值一定高于细胞分裂素C. 将导入外源基因的原生质体培养至愈伤组织,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