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的水分关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植物的水分关系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植物 水分 关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植物的水分关系内容提要l 引言l 水势l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l 细胞的水分关系l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动l 植株和群落的水分平衡学习要求l 掌握:水势的概念;水势、含水量与水分有效性的关系l 熟悉水分从土壤到大气的运移过程l 理解植物对水分 胁迫的应对方式: 逃避和忍耐l 深入理解适应和 驯化在植物水分 关系中的表现一、引言l 水是限制陆生植物分布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潜在蒸散潜在蒸散水分的生理作用l 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l 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l 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的介质;l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l 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l高的比热和气化热,有利于调节植物体的温度高的比
2、热和气化热,有利于调节植物体的温度l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 l水对植物生存环境具有调节作用水对植物生存环境具有调节作用l吸收的水分吸收的水分99%以上被蒸腾消耗以上被蒸腾消耗植物的水分含量l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l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鲜重的鲜重的90以上以上l地衣、藓类地衣、藓类仅占仅占6左右左右l草本植物草本植物7085l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稍低于草本植物稍低于草本植物l 一种植物,不同环境下有差异l荫蔽、潮湿荫蔽、潮湿 向阳、干燥环境向阳、干燥环境l 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组织不同l根尖、幼苗和绿叶根尖、幼苗和绿叶6090l树干树干4050 休眠芽休眠芽40l风干种子为风干
3、种子为814l 生命活动较旺盛的部分,水分含量较多蒸腾:光合的伴随过程不同叶片的叶肉细胞表面积与叶表面积之比l 叶片内部水汽饱和:叶片内外水汽压差l 降温、物质运输叶片形态/生境Ames/A阴叶7中生型叶片1219旱生型阳叶1731低海拔-600m37高海拔-3000m47植物种光强Ames/A香茶菜强光39弱光11鳄鱼草强光79弱光50二、水势NaCl半透膜半透膜 = 0 = -0.1 p = 0.1溶质势溶质势y y = -RTc R: 气体常数气体常数T: 温度温度 (K)c: 溶质浓度溶质浓度 = 0含水量虽然是表征系统水分的有用指标,但是不能指示系统水分流动的方向不同分室间水的流动l
4、 水势:某一系统中单位数量的水在恒温下移到 参照状况的纯水池所能够做的功l 化学势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系统水的水势与纯水的水势的相对差值。负值l参照:室温参照:室温(298 K)、1 atm下纯自由水的水下纯自由水的水势(化学势)为零势(化学势)为零l 压力势:压力作用下水势的变化,可正可负l 基模势:物质表面作用下水势的变化,负值定义mpw 三、土壤水分有效性 (availability)土壤水的形态:l 固态水和气态水l 束缚水:不可自由移动,不能为植物利用l 自由水:l重力水重力水l毛管水毛管水l 土壤水的有效性取决于土壤水势和含水量d/3myd为孔径为孔径不同类型土壤的孔径分布与土
5、壤含水量不同类型土壤的孔径分布与土壤含水量参数土壤类型砂土壤土黏土孔隙大小 (占总孔隙%)30m751860.230 m2222484840400.2 m33453土壤有效水量(占总容积%)51020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紧实度l 疏松土壤中植物根系广大,可利用的土壤体积和土壤水的体积都较大;l 紧实的土壤中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只能在结构性裂隙和生物裂隙中生长;l 中等密度的土壤中根系生长最好,与土壤接触充分根鞘:减少水分损失、根鞘:减少水分损失、 吸收养分、微生物固氮活性吸收养分、微生物固氮活性干旱干旱 湿润湿润沙地早熟禾玉米幼苗3.1 田间持水量l 田间持水量(F
6、C):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后,重力水完全排出后的含水量, - 0.03 - 0.01MPal 永久萎蔫点(PWP):当植物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1.0 - 8.0MPa l 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差值 l 质地,土壤有机质有较大影响草炭草炭粘壤土粘壤土无效水分无效水分有效水分有效水分01020304050-2.0-1.5-1.0-0.50.0FCPWP9.5 %20.5 %sandclay Soil water potential (MPa)Water in soil (% of dry weight)田间持田间持水量水量永久萎永久萎蔫点蔫点土壤质地粘
7、重土壤质地粘重或土壤含水量或土壤含水量降低降低水分主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要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和细颗粒表面和细小孔隙中,基小孔隙中,基模势和水分有模势和水分有效性都降低效性都降低土壤质地孔隙与水分有效性是水势而不是土壤含水量决定植物能否从介质中吸水l 淡土:非饱和状态下主要受基模势决定l 盐土:渗透势有重要作用l含水量降低含水量降低 基模势降低基模势降低 & 渗透势降低渗透势降低 总水势迅速下降总水势迅速下降l 如100 mM NaCl水势 -0.48MPa, 含水量降低一半,盐浓度提高了1倍,水势为 -1.0MPa3.2 水向根的运动l 连续水流:静水压差(蒸腾流)l 不连续:干旱、根萎缩、大孔
8、隙阻力急剧加大l 根土界面:粘液胶结层的孔隙小,水流阻力大,可吸收6mm范 围内的有效水 l 如果到达根表 的养分没有完 全吸收,则会 降低渗透势, 影响水分吸收 -1.5-1.5-1-1-0.5-0.50 00.050.050.10.10.150.150.20.2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基模势基模势 (MPa(MPa) )0.E+000.E+002.E-082.E-084.E-084.E-086.E-086.E-08扩散系数扩散系数(M(M2 2/S)/S)3.3 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l 表层:有根无水根系分布土壤水分布土壤深度l 深层:有水无根0 500 1000 0.2 0.3 0.4 (v/
9、v)同位素可以判断水分来源l 不同来源的水的18O或2H组成有差异l 植物吸收过程对氢氧同位素没有分馏效应Annual HP WP DRP SP夏季夏季降水降水冬季冬季降水降水深层水-100-100-80-80-60-60-40-40-20-200 0木质部木质部DD () ()草本草本 木本木本 深根深根 肉质肉质3.4 根系对水分斑块的感知和反应l 向水性(hydrotropism)很陡的梯度很陡的梯度几乎无梯度几乎无梯度K2CO3水水KCl梯度最大的处理上根弯曲最大梯度最大的处理上根弯曲最大综述文献: Delfeena Eapen, Mara L. Barroso, Georgina P
10、once, Mara E. Campos and Gladys I. Cassab. 2005. Hydrotropism: root growth responses to water.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10(1): 44-50四、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细胞水势的调节:细胞水势的调节:l 活细胞:维持膨压(turgor)l短期:渗透势短期:渗透势l长期:细胞壁伸展性,即压力势长期:细胞壁伸展性,即压力势l 导管:溶质浓度变化小,主要依赖静水压l 组织内不同细胞的水势差异很大l气孔保卫细胞与其它表皮细胞气孔保卫细胞与其它表皮细胞l叶片卷曲与伸展叶片卷曲与伸展mpel
11、lc 4.1 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l 土壤逐渐干旱土水势降低l 植物:合成渗透调节物质l降低了细胞水势降低了细胞水势l在更低的水势下才会失去膨压在更低的水势下才会失去膨压吸水吸水l 液泡:无机离子、有机酸l 细胞质:亲和性溶质(compatible solute)l甜菜碱、山梨醇、脯氨酸、瓜氨酸、金缕梅醇甜菜碱、山梨醇、脯氨酸、瓜氨酸、金缕梅醇海藻糖、信息素海藻糖、信息素 l果聚糖:一个葡萄糖分子与多个果糖聚合而成果聚糖:一个葡萄糖分子与多个果糖聚合而成亲和性溶质l 对细胞内酶的活性几乎没有抑制作用l 大分子物质对渗透势影响极小,淀粉与糖的转化可迅速改变细胞水势Na
12、Cl甜菜碱甜菜碱4.2 细胞壁的弹性l 细胞储水容量细胞储水容量液泡体积减小cellp质壁分离临界点水势正0负干燥失水过程中植物细胞水势的变化干燥失水过程中植物细胞水势的变化水培含水量减小cellp膨压零点空气脱水损伤l 表示细胞体积对水势改变的敏感程度表示细胞体积对水势改变的敏感程度l 依赖于细胞壁弹性依赖于细胞壁弹性l弹性:与刚性相对,使材料恢复或返回到原始形状弹性:与刚性相对,使材料恢复或返回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性能和尺寸的性能 l弹性强弱与膨压丧失的弹性强弱与膨压丧失的临界水势临界水势直接相关直接相关l弹性高:膨压丧失的临界水势低,更耐干旱弹性高:膨压丧失的临界水势低,更耐干旱l 弹性模
13、数弹性模数 (MPa):l 弹性模数小表示弹性大弹性模数小表示弹性大l 壁厚的细胞弹性小,弹性模数壁厚的细胞弹性小,弹性模数 大大V/VPcellcellcelld/dVC 树种充分吸胀下的弹性模数 (MPa)湿润季节干旱季节木樨榄19.519.3角豆树20.524.5月桂28.140.7叶片的弹性模数对干旱的反应叶片的弹性模数对干旱的反应Lo Gullo & Salleo 1988适应适应驯化驯化最刚性细胞壁最刚性细胞壁地中海地区、生长于不同水分环境植物对干旱的反应:细胞壁弹性及细胞水分关系:橄榄和月桂Lo Gullo & Salleo 1988提高细胞壁弹性与降低细胞质渗透势具有相似的抗旱
14、功效l 绞杀无花果树(strangler fig):l附生阶段:渗透势较高、弹性模数较低附生阶段:渗透势较高、弹性模数较低l自立阶段:渗透势较低、弹性模数较高自立阶段:渗透势较低、弹性模数较高l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策略l 膨压丧失临界点的细胞相对含水量相同l附生阶段:基质含水量高,但附生阶段:基质含水量高,但 频繁发生间歇性干旱频繁发生间歇性干旱l自立阶段:从深层吸水,维持自立阶段:从深层吸水,维持 高的蒸腾速率而不发生萎蔫高的蒸腾速率而不发生萎蔫植物细胞负压力势与组织间供水l 有些植物组织由壁厚的小细胞组成,液泡小,细胞体积变化不大,出现水分亏缺时,刚性很大的细胞壁导致产生-1-2MPa的压力
15、势l 可从相邻的细胞壁弹性大的组织中吸水l 革质叶片、棕榈树叶、旱生植物的硬根Peperomia 叶肉组织储水组织储水组织叶肉组织五、整株植物的水分关系l 地上部直接吸收水分l 雨水、露水、雾水湿润后可被吸收l地衣、苔藓等很重要的水分来源地衣、苔藓等很重要的水分来源l有些细菌、低等真菌等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缓慢有些细菌、低等真菌等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缓慢l 维管植物:表皮限制了直接吸收lhydathodes:外表皮上:外表皮上l附生植物:有些叶片特化吸水附生植物:有些叶片特化吸水l漂浮植物:气孔可直接吸水漂浮植物:气孔可直接吸水 hydropotel回流:干旱区雾的凝结和吸收回流:干旱区雾的凝
16、结和吸收5.1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l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l 根水势降低:只要-0.2 MPa的水势就可以吸收砂土储存水分的2/3;在壤土需要到-0.6 MPal 湿生植物根水势 最大可降低到-1.0 MPa;湿润区的 农作物-1-2;中 生植物-4;旱 生植物-6;树 木一般-2-4 MPa土壤容积含水量壤土砂土-5-3-1.5-0.7-0.2FC水流速度l 流量(mm3 s-1 )取决于水势梯度和传导阻力l A是吸收或运输面积,r是传导阻力 (MPa s/mm )l 水势梯度可以是水压梯度,也可以是水汽压梯度l 当水流速度不足以弥补蒸腾损失时,叶片甚至植株的含水量降低l 根系产生诸如ABA信号,
17、诱使气孔关闭减少蒸腾l 根土界面可能有较高的阻力、干旱时加剧 r/AJwy y 根系形态特征与水分吸收功能适应l Species-specificl 受土壤条件影响80cm50500壤质砂土壤质砂土砂土砂土砂土砂土砂浆层砂浆层风积沙风积沙Pituranthos黑麦草黑麦草强刺球属强刺球属密集型 intensive扩展型 extensive根系生物量对干旱的反应:保守l 长期适应气候带植物地上部 (g/ m-2)地下部(g/ m-2)RMR寒温带落叶阔叶50250.32常绿针叶30-1407-330.20-0.30中温带落叶阔叶175-22025-500.13-0.18落叶针叶170400.18
18、常绿针叶210-55050-1100.14-0.28暖温带落叶阔叶140-200400.21常绿针叶60-23030-350.15植物间的反应差异显著Iande & Singh, 1980水分处理地上部 (g/plant)地下部(g/plant)R/S草地早熟禾 (C3)WHC2.11.40.61/2WHC1.50.60.4多年生黑麦草 (C3)WHC2.31.90.81/2WHC2.21.60.7杂色黍 (C4)WHC7.42.40.31/2WHC4.01.10.3非洲虎尾草 (C4)WHC6.10.90.141/2WHC3.30.90.3WHC: water holding capacit
19、yl 短期反应根系的特殊应对策略l 极端干旱:l主动脱落:避免水分倒流主动脱落:避免水分倒流l收缩根收缩根(contractile root): 保持根土接触保持根土接触l 干旱半干旱:l双层根系:吸收区间随双层根系:吸收区间随 季节改变,养分吸收季节改变,养分吸收l翼状皮层:与岩石缝隙翼状皮层:与岩石缝隙 的细颗粒紧密接触的细颗粒紧密接触l根系提水根系提水(hydraulic lift): 水分与养分分布错位水分与养分分布错位根系分层荒漠地区的植物根系提水现象Artemisia tridentata, Mono County, CaliforniaYoder & Nowak 1999 Yod
20、er, C.K. & Nowak, R.S. (1999) Plant Soil 215: 93-102. Yoder, C.K. & Nowak, R.S. (1999) Plant Soil 215: 93-102.l 根鞘:沙套同位素法确证根系提水作用的存在D = - 59 D = - 54 D = - 27 -57, -1.05 -55, -1.27-51, -2.12-40, -2.73-25, -3.09土壤水土壤水, MPa, MPa空气的水空气的水汽压低汽压低叶片和茎叶片和茎水势低水势低根水势根水势较高较高土水势土水势最高最高RH 50%, - 93.55 MPa PWP =
21、? 5.2 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燥空气 40% RH湿润空气 93% RHair= -100 MPa干燥土壤 湿润土壤 leaf= -1 MPaair= -10 MPasoil= -2.5 MPasoil= 0 MParoot= -0.6 MPaair= -100 air= 0 -7 - 0.1 -1 - 0.6 rsoilrrootCsoilrairrstomatalrcuticlerxylemrmesophyllCrootCstemCleaf液相-气相转换l 叶表面到干燥大气间的水势差最大、传导阻力也最大l表皮阻力大表皮阻力大l蒸腾需要巨大的能量:蒸腾需要巨大的能量:20蒸发热蒸
22、发热2.45 MJ/kgl 稳态水流情况下,植物体中某一点(z)的水势lri: 点点z到土壤之间的阻力;到土壤之间的阻力;Ji:土壤到点:土壤到点z之间不之间不同途径的水流(质外体、共质体)的流量之和同途径的水流(质外体、共质体)的流量之和l 只有当水流很大时植物与土壤间的水势梯度才比较大 zsoiliizsoilzsoiliigsoilJrgh Jr 雨 晴 -4.0-1.2 -2.2-0.9 -1.2-0.8 -0.9-0.7 -0.6夜-2.5-1.2 -0.9-0.7-0.6l 根的导水率随着蒸腾增强而提高0 0.2 0.4 0.6 0.8压力 MPa0.30.20.10流量 g/mi
23、n玉米wrLpAJy y l 质外体途径:低渗透压l 共质体途径:细胞膜是接近完美的半透膜l 穿细胞途径:跨过细胞膜,通过水通道Cell-to-cell pathwayl 无蒸腾流时:根压和吐水l 细胞-细胞途径:养分吸收活跃木质部渗透势降低水分从土壤进入根中l10100 mM溶质溶质推动水分升至推动水分升至2.626 m高度高度l 质外体途径不参与:导水率低Xylem: W = -0.05 = - 0.25 P = + 0.20Soil: W = -0.05 = -0.02 P = -0.03吐水吐水GuttationMPal 根中运输的控制部位l外皮层外皮层l内皮层内皮层 凯氏带凯氏带l细
24、胞膜细胞膜 水通道水通道l 传递细胞 passage cellsl 低蒸腾流时:根中纵向的水势差小l 径向:共质体渗透势大,导致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环流l导水率较低导水率较低l 蒸腾流升高时:纵向水势差加大,环流减弱,水流方向一致性增强l 质外体途径逐渐占据主导、质外体充水度提高l导水率升高导水率升高l 潜在导水率:质外体全部充水后的最大导水率l 蒸腾速率对水通道蛋白的同源mRNA的丰度没有影响l 复合运输使植物的根部可以调节水流速度:l短时间上改变木质部的离子浓度短时间上改变木质部的离子浓度l长时间上将质外体堵塞长时间上将质外体堵塞木栓化:干旱区植物可木栓化:干旱区植物可能只有细胞能只有细胞-
25、细胞运输途径细胞运输途径 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植物间的差异l 低温:膜的流动性,水通道蛋 白活性降低l 淹水:类似干旱胁迫的症状l缺氧缺氧有氧有氧呼吸减弱呼吸减弱能量能量 供应降低供应降低蛋白周转减慢蛋白周转减慢l 干旱:根失水收缩根土脱离 接触水膜不连续阻力急剧增大l根毛根毛l菌根菌根lRMR:相对根量比,高:相对根量比,高RMR可提高抗旱能力可提高抗旱能力l 毛管力 (capillary force):l 木质部导管的平均直径:10 ml 这样粗细的毛细管只能使水柱上升1.5 mhrgrcos2h:表面张力系数:表面张力系数:接触角:接触角:密度:密度l 内聚力 (cohesion forc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