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原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站锅炉原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站 锅炉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章 绪 论 1.1 锅炉的构成及工作过程 电站锅炉是一种为汽轮发电机组提供合格蒸汽的设备,它通过煤、油或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化学能,并通过传热过程将能量传递给水,产生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组转换为电能。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 1.1.1 锅炉的构成 锅炉由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组成,是进行燃料燃烧、烟气向工质传热、工质受热汽化三种过程的综合装置。 锅炉本体是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由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锅炉的辅助设备主要包括燃料供应设备(系统)、制粉设备、通风设备、水处理及给水设备、除尘除灰设备、脱硫设备、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等。 1.1.2
2、 锅炉的工作过程图1.1 电站锅炉设备及工作过程示意图1原煤斗;2给煤机;3磨煤机;4排粉风机;5燃烧器;6排渣装置;7下联箱;8炉膛;9水冷壁;10屏式过热器;11高温过热器;12下降管;13汽包;14过热器出口联箱;15再热器出口联箱;16再热器;17低温过热器;18再热器进口联箱;19省煤器出口联箱;20省煤器;21省煤器进口联箱;22送风机;23空气预热器; 24电除尘器;25引风机;26脱硫装置;27烟囱 1.2 锅炉的容量、参数与分类 1.2.1 锅炉容量 1.2.2 锅炉的蒸汽参数 1.2.3 给水温度 1.2.4 锅炉的分类 按用途可以分为工业锅炉、船舶锅炉和电站锅炉。 按蒸汽
3、压力可以分为低压锅炉(出口蒸汽表压2.45 MPa),中压锅炉(表压2.944.90 MPa),高压锅炉(表压7.8410.8 MPa),超高压锅炉(表压11.814.7 MPa),亚临界压力锅炉(表压15.719.6 MPa),超临界压力锅炉(表压高于24.0 28.0 MPa),超超临界机组(表压达到28.0 MPa以上或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93 及以上)。 按燃料种类可以分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等。 按燃烧方式可以分为火床炉、室燃炉、旋风炉、流化床炉等。目前,电站锅炉以燃烧煤粉为主,称为室燃炉。 按工质在蒸发受热面中的流动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和强制流动锅炉两个大类。强
4、制流动锅炉可以进一步分为控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 1.3 锅炉的基本型式 1.3.1 自然循环锅炉图1.2 2 209 t/h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锅炉1汽包;2低温过热器进口;3省煤器;4低温过热器;5再热器;6高温过热器;7屏式过热器;8再热器出口;9过热器出口 1.3.2 直流锅炉图1.3 DG1900/25.42型锅炉1屏式过热器;2高温过热器;3高温再热器;4低温再热器;5燃烧器;6空气预热器;7省煤器灰斗;8省煤器;9低温过热器;10再热减温器;11过热器二级减温器;12汽水分离器;13储水罐 1.4 锅炉的技术经济及环保指标 1.4.1 锅炉的技术经济指标 锅炉的技术经济指标是指:热
5、效率、成本及工作的可靠程度。 锅炉效率是指锅炉有效利用的热Q1与燃料输入热量Qr的百分比。 1.4.2 锅炉的环保指标 1.5 大容量电站锅炉的发展趋势第2章 锅炉燃料及特性 2.1 锅炉燃料 锅炉中所用的燃料有三种: 固体燃料主要是煤,其次有油页岩及生物质(秸秆、木材加工边角余料等)。 液体燃料主要有重油、各种渣油及炼焦油等。 气体燃料天然气、煤层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及发生炉煤 气等。 2.2 煤的化学组成与分析 2.2.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是指煤中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的总称。 1)碳(C) 2)氢(H) 3)氧(O) 4)氮
6、(N) 5)硫(S) 2.2.2 煤的工业分析 2.2.3 煤的成分基准及换算 (1)收到基 (2)空气干燥基 (3)干燥基 (4)干燥无灰基 2.3 煤的发热量 燃料发热量指的是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J/kg(固体或液体燃料)或kJ/Nm3(气体燃料)。 2.3.1 煤的发热量定义 根据不同的应用,煤的发热量有以下三种定义: 弹筒发热量Qb是指在实验室中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的实测值,由于煤中的S、N在氧弹内燃烧会生成SO2与NOx,溶于事先置于氧弹内的水中而生成硫酸与硝酸,并放出热量,因而弹筒发热量要比在锅炉实际燃烧中煤释放出的热量要高。 高位发热量Qgr单位质量
7、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包含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时放出的热量。 低位发热量Qnet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中扣除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所得的发热量。 2.3.2 发热量的测定图2.1 氧弹式量热计(a)1氧弹;2Beckman温度计;3内筒;4挡板;5恒温水夹套;6水夹套温度计;7电动机;8搅拌器(b)1厚壁圆筒;2弹盖;3螺帽;4氧气进气孔;5排气孔;6电极;7燃烧皿;8电极;9火焰挡板 2.3.3 发热量的换算 2.4 煤的灰渣特性 2.4.1 煤灰的熔融特性 1)煤灰的熔融性 (1)灰的制备 (2)灰锥的制做 (3)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根据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通常把煤灰分成易
8、熔、中等熔融、难熔和不熔四种,其熔融温度范围大致为: 易熔灰ST值在1 160 以下; 中等熔融灰ST值在1 1601 350 ; 难熔灰ST值在1 3501 500 ; 不熔灰ST值则高于1 500 。 2)煤灰成分对熔融性的影响 3)灰渣熔融性对锅炉工作的影响 2.4.2 煤的结渣与沾污特性 1)煤的结渣特性 (1)结渣率 (2)碱酸比B/A (3)硅铝比 (4)煤灰的结渣特性指数Rz 2)煤的沾污特性 2.5 煤的分类和燃烧特性 2.5.1 煤的分类 2.5.2 动力配煤 2.5.3 煤的燃烧特性 1)碳氢比C/H图2.2 动力配煤的工艺简图 2)燃料比FC/Vdaf 3)反应指数T15
9、 4)煤的燃烧特性曲线 5)煤的着火稳定性指数Rw图2.3 某烟煤煤样燃烧特性曲线 6)煤的燃尽特性指数RJ图2.4 某烟煤煤焦燃尽曲线 2.6 液体燃料 电站锅炉常用的液体燃料主要是重油、渣油和柴油。 2.6.1 重油 重油的特点是: (1)密度和黏度较大,密度大,脱水较困难;而黏度大则流动性较差,为了保证重油的顺利输送和良好雾化,应将重油加热到较高的温度。 (2)燃点和闪点较高而不易挥发。因此,相对轻柴油说,火灾的危险性较小。 2.6.2 渣油 渣油是石油提炼过程中形成的塔底残油,是国产标准重油规格以外的重油。 2.6.3 柴油 柴油主要用于电站锅炉启动及低负荷稳燃。从广义上说,密度较小的
10、燃料油称为柴油,又称轻柴油,柴油的特点是: (1)黏度小,流动性好。因此,在运输和雾化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加热。当采用柴油作为锅炉燃料时,可用直接点火的方式启动锅炉。 (2)含硫量较小,对环境的污染也小。 (3)柴油相对重油和渣油而言,容易挥发,火灾的危险性较大。 2.6.4 电站锅炉用液体燃料的特性指标 1)黏度 2)闪点及燃点 3)凝固点 4)硫分和杂质 2.7 气体燃料 2.7.1 天然气体燃料 天然气体燃料分纯气田煤气、油田伴生气和煤层气三种。 2.7.2 人工气体燃料 电站锅炉所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人工气体燃料,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 气等。第3章 燃料燃烧计算与锅炉热平衡 3.1
11、 空气量及烟气量的计算 3.1.1 理论空气量 3.1.2 过量空气系数 3.1.3 理论烟气量 1)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体积 2)理论氮气的体积 3)理论水蒸气体积 (1)燃料中的水分受热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2)燃料中的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3)理论空气带入的水蒸气体积: (4)燃油锅炉的蒸气雾化设备等带入的其他水蒸气体积: 4)理论烟气量 5)理论干烟气量 3.1.4 实际烟气量 1)实际烟气量 2)实际干烟气量 3.1.5 不完全燃烧时的燃烧产物 3.1.6 烟气成分分压力和飞灰浓度 3.2 空气焓和烟气焓的计算 3.2.1 空气焓 3.2.2 烟气焓 1)烟气焓计算 2)锅炉运
12、行时烟气焓计算 3.3 烟气成分分析与计算 3.3.1 烟气分析方法 1)化学吸收法 2)色谱分析法 3)红外吸收法 4)电化学传感器法图3.1 色谱分析法流程示意图 3.3.2 烟气中CO和RO2含量的计算 1)CO的计算 2)RO2和RO2max的计算 3.3.3 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 3.3.4 锅炉漏风系数 3.4 锅炉热平衡与热损失 3.4.1 热平衡方程式 3.4.2 锅炉输入热量 1)燃料物理显热ir 2)外来热源加热空气时带入的热量Qwr 3)雾化燃油所用蒸气带入的热量Qzq 3.4.3 锅炉有效利用热 3.4.4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4.5 可燃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
13、4.6 排烟热损失 3.4.7 散热损失 3.4.8 其他热损失图3.2 锅炉散热损失q51锅炉整体(连同尾部受热面);2锅炉本身(无尾部受热面);3我国电站锅炉性能验收规程中的曲线(连同尾部受热面) 3.5 锅炉热效率与热平衡试验 3.5.1 锅炉热效率 3.5.2 锅炉的热平衡试验 1)锅炉热平衡系统界限及热量平衡 2)锅炉热平衡试验要点 (1)试验大纲 (2)试验条件和试验准备 (3)机组稳定时间 (4)试验工况的维持图3.3 锅炉机组系统界限图3.4 锅炉热平衡 (5)试验记录 (6)工况试验的舍弃 (7)热效率试验次数 (8)测量仪表第4章 燃烧理论基础 燃烧是指燃料与氧化剂进行的发
14、热与发光的高速化学反应。 4.1 燃烧化学反应速度与基本定律 4.1.1 燃烧化学反应速度 4.1.2 燃烧化学反应基本定律、催化反应与链锁反应 1)质量作用定律 2)阿累尼乌斯定律 3)盖斯定律 4)活化能 5)催化作用图4.1 活化能与活化状态 6)链锁反应 4.1.3 燃烧化学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反应物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反应物混合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4.2 混合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纯混合气;2含惰性组分的混合气 4.2 着火与燃烧机理 4.2.1 着火的两种方式自燃与点燃 4.2.2 着火的机理 4.3 煤和焦炭燃烧 4.3
15、.1 碳燃烧机理图4.3 碳表面上的气化和燃烧过程 4.3.2 碳的燃烧反应阶段 4.3.3 煤粒的燃烧的四个阶段与特点 4.3.4 煤的多相燃烧反应区域划分 1)动力燃烧区域 2)扩散燃烧区域 3)过渡燃烧区域图4.4 多相燃烧过程各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变化1动力燃烧区域;2,3过渡燃烧区域;4扩散燃烧区域图4.5 碳粒表面的燃烧速度 4.4 煤粉气流的完全燃烧 4.4.1 煤粉的着火 4.4.2 煤粉射流燃烧过程及完全燃烧的条件 1)供应合适与充足的空气量 2)适当高的炉温 3)空气和煤粉的良好扰动和混合 4)保证煤粉在炉内足够的停留时间第5章 煤粉制备及制粉系统 5.1 煤粉基本特性 5.1
16、.1 煤粉的一般特性 1)煤粉的一般物理特性 2)煤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3)煤粉具有吸湿性 4)煤粉具有磨蚀性 5)煤粉的堆积特性 5.1.2 煤粉的自燃、爆炸及防止 5.1.3 煤粉的细度 1)煤粉细度 2)煤粉的经济细度 5.1.4 煤粉的均匀性指标 5.2 煤的可磨性和磨损指数 5.2.1 煤的可磨性系数 5.2.2 煤的磨损指数 5.3 磨 煤 机 5.3.1 钢球磨煤机 1)概述 (1)基本工作原理 (2)影响钢球磨煤机工作的主要因素 筒体的转速n 钢球充满系数 钢球直径 通风量 筒内载煤量 (3)钢球磨煤机的主要优缺点 适合磨制daf较低的煤和冲刷磨损指数大的“硬”煤 能磨制冲刷磨
17、损指数Ke3.5的煤 能磨制高水分煤 对煤中杂质(石块、木块和铁块)不敏感 钢球磨煤机结构简单,故障少,运行比较安全可靠,检修周期长,对运行和维修的技术水平要求较其他磨煤机低。可不停机添加钢球,连续运行时间较长。 2)单进单出筒式钢球磨煤机 3)双进双出筒式钢球磨煤机 (1)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概述 概述图5.1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三维示意图 双进双出球磨机风粉流程图5.2 BBD4360型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风粉流程图 (2)双进双出球磨机与一般球磨机的主要 区别 (3)双进双出球磨机的优点 5.3.2 中速磨煤机 1)中速磨煤机概述 2)常用中速磨煤机的比较 3)中速磨煤机的主要优缺点 4)中
18、速磨煤机对煤种的适应性 5.3.3 风扇式磨煤机图5.3 RP型中速磨煤机图5.4 MPS中速磨1弹簧压紧环;2弹簧;3压环;4滚子;5压块;6辊子;7磨环;8磨盘;9喷嘴环;10拉紧钢丝绳图5.5 中速球磨1导块;2压紧环;3上磨环;4钢球;5下磨环;6轭架;7石子煤箱;8活门;9压紧弹簧;10热风进口;11煤粉出口;12原煤进口图5.6 风扇式磨煤机简图 5.4 给煤机和给粉机 5.4.1 给煤机 1)电子称重式给煤机的结构图5.7 EG2490型电子称重给煤机外形示意图1给煤皮带电动机;2原煤斗出口落煤挡板;3落煤管;4给煤机进口端手动进煤挡板;5给煤机本体;6给煤机出口料斗;7给煤机出
19、口电动落煤挡板;8落煤管;9清扫刮板链电动机;10就地电控箱图5.8 EG2490型电子称重式给煤机结构示意图1进料口;2机内照明灯;3张紧滚筒;4进料端门;5皮带张紧螺杆;6张紧滚筒座滑轨;7密封风进口;8刮板链张紧螺丝;9张紧链轮;10清洁刮板链;11给料皮带;12张力滚筒;13称重重量校块;14驱动链轮;15堵煤信号挡板;16出料口;17驱动滚筒;18排出端门;19皮带清洁刮板;20断煤信号挡板;21称重托辊;22负荷传感器;23支承跨托辊 2)给煤过程与称重原理图5.9 给煤机称重方框图 5.4.2 给粉机图5.10 螺旋给粉机1电动机;2螺旋杆;3出口;4闸门;5煤粉仓图5.11 等
20、直径螺杆工作状况图5.12 叶轮式给粉机1外壳;2、3叶轮;4固定盘;5轴;6减速齿轮 5.5 煤粉分离器 5.5.1 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1)重力分离 2)惯性分离 3)离心分离图5.13 重力分离竖井 图5.14 惯性分离器图5.15 离心分离器(a)原用型;(b)改进型;(c)改进型1分离器入口管;2一次分离粗粉;3内锥体;4可调节的切向挡板;5合格煤粉出口;6二次分离粗粉;7不合格粗粉回粉管图5.16 电动回转分离器 5.5.2 煤粉分离器的工作指标 1)分离器效率 2)循环倍率 3)煤粉细度调节系数 4)煤粉均匀性的改善程度 5)分离器的阻力 5.6 制粉系统 5.6.1 概述 5.6
21、.2 单进单出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 5.6.3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 1)系统流程 2)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优点 煤种适应性广。 备用容量小。图5.17 单进单出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a)乏气送粉;(b) 热风送粉1热风管;2磨煤机;3冷风入口;4给煤机;5原煤仓;6闸板;7锁气器;8燃烧器;9锅炉;10送风机;11空气预热器;12压力冷风管;13再循环器;14二次风管;15防爆门;16下行干燥管;17热一次风机;18三次风;19回粉管;20排粉机;21粗粉分离器;22一次风箱;23给粉机;24混合器;25排湿管;26煤粉分离器;27转换挡板;
22、28螺旋输粉机;29煤粉仓图5.18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1给煤机;2混料箱;3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4粗粉分离器;5风量测量装置;6一次风机;7二次风机;8空气预热器;9密封风机 在较宽的负荷范围内有快速反应的 能力。 负荷调节范围大。 煤粉细度稳定,不受负荷变化的影响。 一次风的煤粉浓度高,有利于低挥发分煤的燃烧。 5.6.4 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1)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型式 2)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存在的主要 问题图5.19 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a)负压系统; (b)正压系统 1原煤仓;2自动磅秤;3给煤机;4磨煤机;5煤粉分离器;6一次风风箱;7煤粉
23、管道;8燃烧器;9锅炉;10送风机;11热一次风;12空气预热器;13热风管道;14冷风管道;15排粉风机;16二次风风箱;17冷风门;18密封风门;19密封风机图5.20 中速磨煤机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5.6.5 中速磨煤机储仓式制粉系统 5.6.6 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图5.21 中速磨煤机仓储式制粉系统1给煤机;2磨煤机;3细粉分离器;4煤粉仓;5排粉风机;6燃烧器;7锅炉;8空气预热器;9送风机;10给粉机图5.22 风扇式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a)单介质干燥;(b)二介质干燥1原煤仓;2自动磅秤;3给煤机;4下行干燥管;5磨煤机;6煤粉分离器;7燃烧器;8二次风箱;9空气预
24、热器;10送风机;11锅炉;12抽烟口图5.23 风扇磨三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1给煤机;2下降干燥管;3风扇磨煤筒;4粗粉分离器;5煤粉分配器;6燃烧器;7高温炉烟抽烟口;8混合室;9空气预热器;10送风机;11除尘器;12引风机;13冷烟风机;14二次风箱;15烟囱;16锅炉 第6章 锅炉燃烧设备及燃烧技术 6.1 煤粉炉燃烧设备 6.1.1 炉膛 1)炉膛容积热负荷 2)炉膛截面热负荷 3)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 4)炉膛辐射受热面热负荷 6.1.2 燃烧器 6.1.3 点火装置 1)电火花点火装置 2)电弧点火装置图6.1 电弧点火装置1炭块;2炭棒;3电弧点火器;4套管;5引弧汽缸;6
25、点火轻油枪;7套管;8油枪推进汽缸 3)高能点火装置图6.2 半导体高能点火组装图 4)等离子点火 (1)等离子点火工作原理 (2)等离子点火系统图6.3 等离子发生器工作原理 6.2 燃烧器出口风粉射流特性 6.2.1 旋流射流的流动结构及特点 开放气流 全扩散气流图6.4 旋转射流的气流型式(a)弱旋转气流(封闭气流);(b)开放气流;(c)全扩散气流 6.2.2 直流射流结构及基本特性图6.5 等温自由射流的结构特性及速度分布1喷口;2射流等速核心区;3射流边界层;4射流的外边界;5射流内边界;6射流源点;7扩展角;8速度分布图6.6 切圆燃烧方式直流燃烧器布置方式 6.3 直流燃烧器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