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次 大战 之间 民族 民主 运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第一节 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概况概况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有的认为它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其理由是: 第一,时代发生了变化。因为,苏俄十月革命不仅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也开辟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第二,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经过几次大的瓜分高潮,将弱小民族和国家几乎瓜分殆尽,形成全世界性的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样就将民族问题扩大为殖民地问题。一、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及其高涨的原因 1.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 2.民族解放运动高
2、涨的原因第一,革命的主体,即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控制,不同程度地为亚、非、拉各国提供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领导力量。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中国为例)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殖民地拖入战争强征殖民地人民充当炮灰或从事劳役大大加重亚洲人民的经济负担大战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灾难强征殖民地人民充当炮灰或从事劳役 协约国各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3、签订了一系列条约,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封建买办阶级勾结,更加残暴地奴役和压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第三,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侵略的加深而直接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第四,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也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苏维埃俄国和共产国际对民族解放运动进行了物质上、道义上的援助。二、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1.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19181928年为第一阶段,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9251939年为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二阶段。1929年
4、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主要的民族民主运动埃及人“华夫脱”运动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游击战争 2.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特点 民族解放斗争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各国的民族斗争遥相呼应,此伏彼起。 民族解放运动还具有持续发展的特点。从1918至1935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 民族解放运动具有斗争的多样性。表现为: 一是领导权的多样性。领导力量的不同类型:共产党(印尼、朝鲜、越南等)、资产阶级政党(巴西等)、爱国的封建贵族(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部落酋长(摩洛哥等)。 二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三是民族解放运动结局的多
5、样性。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二节第二节 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1.背景 第一,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情况下爆发的。(阶级基础)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变本加厉地掠夺印度,加深了印度与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罗拉特法案颁布后的示威游行 第三,战后初期,英国为了缓和印度人民的反抗,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一方面继续推行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保持并扩大落后的种姓制度,制造种姓间矛盾,煽动伊斯兰民族主义者的分裂活动;另一方面采用残酷镇压和欺骗改良相结合的反革命两面策略。阿姆利则惨案: 1919年4月13日,约2万群众
6、在阿姆利则城集会,英殖民当局戴尔将军指挥军队开进该城,实行戒严。戴尔将军未发任何警告便下令开枪,打死379人,打伤1000多人。这就是阿姆利则惨案。 2.甘地倡导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u 甘地其人: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 甘地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波尔邦达尔的土邦大臣家庭;属吠舍种姓,信奉印度教中的耆那教派。u 18891891年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u 18931914年在南非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活动中首先采用“非暴力抵抗”的斗争策略。u 1915年回国,受到印度资产阶级的欢迎,被称为圣雄甘地。u(1)所有印度人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u(
7、2)印度学生退出英国办的学校,在立法机构、法院和政府服务的印度人离职,并辅以“家家户户恢复手工业纺织”,抵制英国货。u(3)逐步走上抗税阶段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和措施: 1920年12月,国大党在那格普尔举行年会。 通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宣布国大党的目的是“用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取得自主。 会议决定组织一支15万人的国民义勇军,开展与英国的不合作运动。甘地在进行绝食斗争对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对甘地的评价,目前我国史学界有五种观点: 第一种意见认为:甘地实质上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二种意见认为:甘地是代表印度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种意见认为:甘地是
8、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 第四种意见认为:甘地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第五种意见认为:甘地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目前我国史学界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该运动在印度历史上起过一定进步作用,应予肯定。 第二种观点认为:该运动是两个概念和两种策略的结合,具有两重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用非暴力主义指导民族解放斗争,是根本错误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该运动是在更隐秘的情况下维护殖民主义利益的,应予完全否定。我们认为:应予基本肯定。第三节第三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各种矛盾尖锐激化 奥斯曼帝国是以小亚细亚为中心的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
9、神权大帝国。17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它的欧洲属地纷纷独立。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执政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素丹专制制度,但是没有解决土耳其对外依赖和国家民主化的问题。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深了土耳其政治经济危机和殖民地化程度 在战争期间,土耳其征兵300万充当德奥炮灰,其 中 6 0 万 死 于 战 场 ,4050万受伤。由于大量的劳力被抽调当兵,土耳其播种面积减少了35,粮食收成只有原来的一半,因战争引起的长期饥荒和瘟疫又夺去了200万人民的生命,土耳其陷于崩溃边缘。一战中的土耳其空军 土耳其在一次大战中战败,分别于1918年10月30日和1920年8月10日
10、,土耳其被迫同协约国帝国主义签订了“摩得洛斯停战协定”和“色佛尔条约”。土耳其实际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土耳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摩得洛斯停战协定”的内容: 规定土耳其军队立即解散,开放黑海海峡,海峡炮台归协约国军队使用,其铁路、交通、电讯部门由协约国军管,石油产地交协约国管理。还规定了协约国有权占领土耳任何战略要地。这协定使上耳其丧失了主权。 战后西方列强对土耳其的宰割加深了土耳其的民族危机“色佛尔条约”签字仪式“色佛尔条约”的内容: 条约规定土耳其色雷斯东部连同亚得利亚诺堡以及伊斯密尔都割让给希腊,摩苏尔割给英国,沿叙利亚边境的片地区割给法国,海峡地归国际共管。安那托利亚东部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