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62041
  • 上传时间:2022-06-05
  • 格式:PPT
  • 页数:67
  • 大小:16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钻孔 简易 水文地质 观测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第一节第一节 勘探类型划分勘探类型划分 第二节第二节 勘探程度要求勘探程度要求 第三节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作量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作量 第四节第四节 勘察技术要求勘察技术要求第三章第三章 岩芯描述与地层分层(岩芯编录)岩芯描述与地层分层(岩芯编录) 第一节第一节 岩芯描述岩芯描述 第二节第二节 地层分层地层分层第四章第四章 矿区工程地质勘察矿区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节第一节 勘探类型划分勘探类型划分 第二节第二节 勘探程度要求勘探程度要求 第三节第三节 勘探技术要求勘探技术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矿区工程地质评价矿区工程地质评价

    2、第五章第五章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矿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 第二节第二节 矿区环境地质评价矿区环境地质评价第六章第六章 钻孔野外资料整理与提交钻孔野外资料整理与提交 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整理资料整理 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提交资料提交第七章第七章 报告编写提纲及附图附表报告编写提纲及附图附表 一、一、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是矿产普查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和矿山生产的安全。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一般应与矿产普查勘探各阶段的地质工作相适应。应以较少的工作量获取较好的经济效果,在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地质勘探工程取全、取

    3、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当利用地质勘探工程不能满足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时,应布置专门工程。 对矿床工业价值已经初步肯定,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矿床(预测的矿坑正常涌水量在每秒一立方米以上),在转入详细勘探阶段前,应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并对矿坑涌水量预测作出初步评价,为矿床能否转入详勘并进行经济合理的开发提供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以及排供结合、综合利用的建议。 2、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

    4、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3、评价矿区的环境地质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提出防止矿坑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和境影响的意见。 (一)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应充分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如打钻应进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二)、详查阶段: 1任务任务: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作一般了解,根据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划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探类型

    5、,为初步勘探阶段确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量提供依据。 2要求要求: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进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收集生产矿井、老窑(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选择代表性的泉、井、钻孔、生产矿井进行流量、水位、水温、排水量的动态观测,采取水样作水质分析。初步了解矿区主要含水层 (或含水体,下同)和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厚度、产状、水位、水质、泉水流量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三)、勘探阶段 1任务任务: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水的防治意见和排供结合、综合利用、防止对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及环境影响的建议,指出供水水源方向,预测因矿坑排水可能产生

    6、的地面塌陷范围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对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坑道顶、底板稳固性及其它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采取工作地质防治措施的建议。确定矿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2要求要求:进一步补充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的内容,进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地下水连通试验,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生产矿井及老窑(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查明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程度以及水位、水质、富水性、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

    7、系,主要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隔水程度。 根据需要布置工程地质剖面和专门工程地质钻孔,系统采取岩(土)样,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观测。 四、勘查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五、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一、根据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 将充水矿床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第一类 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 孔隙充水矿床; 第二类第二类 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 第三类第三类 以岩溶

    8、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本类矿床又划分为三个亚类; 第一亚类 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二亚类 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亚类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按矿体按矿体(或矿层或矿层)与主要含水层的接触关系,其与主要含水层的接触关系,其充水方式有:充水方式有: 直接进水的矿床直接进水的矿床 顶板间接进水的矿床顶板间接进水的矿床 底板间接进水的矿床底板间接进水的矿床 第一型第一型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l、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或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 2、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充水

    9、主要含水层或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第二型第二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1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位以下,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但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 2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体或虽有地表水体但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构造破碎带不沟通地表水体及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型第三型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l、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10、,附近有地表水体并对矿床充水具有威胁,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强;或构造破碎带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补给条件好,并具较高水压。 2、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按类(或亚类)充水方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命名。例如: 集宁玫瑰营子煤田:属于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即第二类第三型。 维拉斯托矿区:属于裂隙含水层充水主、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即第二类第一型。一、一般要求1、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

    11、地下水对矿区的补排关系,主要进水通道及其渗透性。2、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着重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3、详细查明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分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防治水的建议。4、详细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动态变化、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

    12、、洪峰流量、鸡淹没范围。详细查明地表水对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并分析论证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议。5、矿层与含(隔)水层多层相间的矿床,应详细查明开采矿层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和隔水性,断裂发育程度、导水性以及沟通各含水层的情况,分析采矿对隔水层的可能破坏情况。当深部有强含水层时,应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从底部获得补给的途径和部位。6、调查老窿的分布范围、深度、积水和塌陷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估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建议。 1孔隙充水矿床 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受岩性控制,一般较均一,往往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直接补给,矿坑涌水量主要

    13、受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量的直接控制。 此类矿床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厚度、结构、粒度、滚圆度,分选性、胶结程度、富水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沙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隔水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评价流沙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详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查明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2裂隙充水矿床 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不均一,风化裂隙带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一般较强。 此类矿床应着重查明裂隙性质、规模、充填情况、发育程度、分布规律、风化裂隙带的发育深度和分化程度、构造破碎带的分布情况等。

    14、 3岩溶充水矿床 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受岩性、岩溶的发育程度和补给条件等的控制,富水性一般较强,且不均一。此类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者居多,矿坑涌水量一般较大。抽、排水往往会产生地面塌陷。 1、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边界、补给途径和地段;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地表水、导水断裂的关系。当直接充水含水层裸露时,还应查明地表汇水面积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强度。 2、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顶板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及其稳定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裂隙发育情况、受断裂构造破坏程度,研究和估算导水断裂带高度,分析主

    15、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坑的地段。 3、地板间接进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场特征,直接地板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整性的破坏程度,分析论证可能产生底鼓、突水的地段。 一、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1、应结合矿区具体条件,针对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作到有的放矢。从区域着眼,立足矿区,把矿区和区域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作为统一系统进行研究。应重视水文地质测绘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等基础工作,配合地面物探或井中物体,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当规模的抽水试验,运用多种勘探手段,加强综合分析研究,从而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充水因素。 2、水文地质勘探钻

    16、孔,应尽量构成剖面,既要控制地下水天然流场的补给、径流、排泄的各个地段,又要控制开采后流场变化,特别是进水通道地段。 3、群孔抽水试验,主孔宜布在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段或强径流带上。必须有足够的观测孔,观测孔布置必须建立在系统整理、研究各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目的,水文地质分区情况,矿坑涌水量计算方案等要求确定。应尽可能利用地质勘探钻孔、地下水天然或人工露头作为观测孔(点)。 二、勘探工程量 1、各类型充水矿床勘探所需的基本工程量应结合矿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满足相应的勘探程度要求为原则。 2、抽水试验和动态观测孔的数量应控制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基本工程量,次要充水含水层及构造破碎带必须根据矿区

    17、的具体条件增加相应的工程量。 3、矿区附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资料可利用时,可适当减少抽水试验或其他工作量。 4、各类型的充水矿床在不同勘探阶段一般所需要的基本工作量见表2-l和表2-2的规定。 5、表中所列详细勘探阶段的工作量,是指在详细普查和初步勘探阶段工作量的基础上再增加的工作量。 一、水文地质测绘一、水文地质测绘 (一)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水文地质测绘是通过对地下水露头和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进行揭露、观测及综合分析初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般情况下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如果测区没有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

    18、时,须同时进行同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这种测绘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二)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 1、正确的观测路线应该以最短的路线观测最多的内容,为此,观测路线应沿着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尽可能对穿过井、泉等地下水露头。 具体还要结合好的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在平原区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 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该顺着构造线方向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

    19、测路线应适当密些。其平均密度应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及其设计要求。 2、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路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既要区域性的全面控制,又要照顾到特殊情况,可考虑在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剖面,标志层及化石产地,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的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要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

    20、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倍,如不具有条件,至少也需相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无误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3)出露面积在填图底图上大于1cm2的地质体或地表水体,均应准确的画在图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体或地表水体,虽小于上诉规定,也应采取放大方法,在图上予以表示。 (4)用GPS卫星导航仪、地质罗盘,量角器

    21、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施测法、交会法、方位居立法、地形地物发奖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 2、定点描述定点描述 定点时除了把点位准确标在地形图上外,还需要把点、线上所见的一切地质现象全面、重点内容真实、系统、全面,重点突出,语句通顺,字迹清楚,文图并用,不许潦草,错字只许划掉重抄,不能断页,亦不能重抄。野外一律使用中等硬度(2H或3H)铅笔书写,不许使用钢笔或油笔。在横格页上记录文字部分。每点记录内容包括:、 (1)编号及观测点类型 (2)位置 (3)高程 (4)地质 (5)地貌 (6)水文地质 (7)标本及其它(如水样、照相编号等) (8)沿途描述 在米格纸上做柱状图、剖面图、素描图

    22、。柱状图和剖面图一律使用统一图例。 (五)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测绘 一)、地貌野外观测 地质测绘的目的在于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外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研究地貌成因以及它的分类,地理分布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在地貌观测过程中,对每种典型的地貌单元都应进行形态描述和测量。如观测点处于同一个地貌划分单元内,应记录观测点附近的地形倾斜方向、坡降、形态及其他微地貌特征。观测点如处在两个以上地貌单元的界线上,则应按各地貌单元相对于观测点不同方向分别描述,并描述接触界线延伸方向。对地貌描述,应注意尽可能采用定量数据,阶地前缘高度;冲沟宽度(顶宽、底宽)及深度,山坡倾斜方向及坡度,山的走向,相对高差等。重要的地貌现

    23、象应当测制素描或拍摄照片。 二)、第四纪地质野外观测 1、研究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主要任务是: (1)确定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类型; (2)查明不同成因类型第四系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及时代; (3)了解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及厚度变化; (4)确定岩相变化的规律及第四系地质发展史,从水文地质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查明第四系沉积物的水文地质特征。 2、为了确定第四系沉积物的地层层位和年代,必须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即采用古生物学、地貌学、岩石地层学以及考古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一般是首先根据地貌发法,如利用阶地进行划分。确定相对年代,在分层对比确定相对年代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剖面分层采取古孢粉或谷

    24、地磁,同位素样品经过分析才能确定。 3、第四系地层野外观测和描述 (1)名称的确定 (2)颜色:在复合命名时,主词在后,如棕黄色,紫灰 色、灰黄色等。 (3)分选性:分选良好、分选较好、分选性较差、分选性差。 (4)磨圆度:分圆的、次圆的、次棱镜的、棱镜的。 (5)透水性:分透水良好、透水较好、透水较差、隔水的。 (6)天然湿度:分干、稍湿、湿、饱和。 (7)矿物成分:用放大镜详细观察。 粘性土的描述内容及顺序见表2-4。 隔水程度分三级:隔水性良好、隔水性较差、隔水性差。 含砂砾数量:只记含砂数量()及直径。 密度以手捏岩石感觉划分为紧密、中密、稍密。 1、水文地质调查卡片,民井抽水试验记录

    25、表,野外记录本中所记内容、数据有出入,特别是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描述相差较大。 2、记录本描述过于简单,内容不齐全。 3. 描述内容简单化,一般化,重点不突出。 4、民井调查和抽水试验的民井选择不当。 5、对各种卡片填写要求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数量准确,整齐清洁,切记仅有编号而没有内容的现象。 1、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 2、水样的采取 3、岩、土样的采取 1、首先要保证野外搜集到的各类资料齐全、准确、整洁、真实。 2、观测描述认真,用词规范,分析判读准确,各项工作做到位。 3、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测绘工作,既要严格执行规范设计要求,又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4、地面测绘期间要做到及

    26、时整理,当日事当日毕,并做好资料的自检工作,欠缺方面今后工作应予以注释。 5、野外工作应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应在日常整理、自检的基础上,做好互检工作,做好质量检查记录。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6、在阶段整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资料,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经过补救到不到要求时应返工重做。 7、野外资料整理包括野外记录本、卡片、照片、录音、录像、素描、样品、送样委托单,收集到的各类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等,在进行资料整理前统一认识,相关内容应相互吻合,应做到记录本、卡片、照片、实物内容,同一点处不出现矛盾。 8、资料整理工作应体现科学、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

    27、实现计算机化。 1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结合地质钻孔取得水文地质资料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观测内容包括: (1)观测钻进中的水位变化(每班至少观测一至二个回次); (2)详细记录钻进过程中发现的涌水、漏水、涌砂、逸气、掉块、塌孔、缩径、裂隙和溶洞掉钻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并采取一定数量的溶洞充填物样品。 (3)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密度、岩石的分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溶率。 (4)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位。 2涌水孔应停钻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水温等,必要时进行自然降低的简易放水试验。 3发现热水,应作孔口水温和孔内水温

    28、测量。 4小口径钻孔可采用测漏仪或水文测井等手段,取得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1通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及水温的动态观测,查明在天然状态下及人为因素影响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规律;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季节变化系数、地下水动态均衡等,为评价矿床充水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等提供资料。 2详查阶段,选择代表性的泉、井、钻孔、生产矿井、地表水进行动态观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和复杂的矿区,勘探阶段应及早建立动态观测网(站)。 3地表水动态观测点应选择在:流入和流出矿区地段,不同岩层出露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地段。地下水动态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含水层富水性的强弱、地下水的

    29、类型、埋藏条件;泉水还应考虑不同的成因类型、出露标高等。观测点一般宜按剖面布置。 4应每隔五至七天观测一次水位、流量及水温,雨季加密观测。按季节采取水样。连续观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5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主要来源的矿区(尤其是露天采矿场),若外围气象站的资料不能利用时,应在矿区内建立以测量降水量为主的简易气象观测站。观测时间最少要有一个水文年。 6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动态观测孔、点不受破坏和堵塞。详细勘探结束后,应移交生产部门继续观测。 1水文地质钻探是指抽水试验孔、水位观测孔、动态观测孔;分层测水位孔和底板加深孔的施工。 2以矿体底板进水为主的矿床,应对底板隔水层和含水层进行详细研究。

    30、3水文地质钻孔的口径,取决于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和要求。 4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应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用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泥浆钻进时,应采取有效的洗井措施洗井。 5分层抽水试验和分层测量静止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不合格时应重新进行。 6、钻孔应取芯钻进。 7、钻孔的孔斜应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8、钻孔控制深度以揭穿主要目的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少数孔兼顾矿体主要储量分布标高。 9.专门水文地质钻孔(包括选择一定数量的地质钻孔)应详细进行岩心的检查和编录,并侧重于裂隙、溶洞及地下水活动痕迹、溶蚀现象及

    31、岩层破碎程度的编录。 10专门水文地质钻孔均要进行水文测井。 11、钻孔除留作长期观测外,均应封孔。 1抽水试验的目的 2抽水试验钻孔的布置 3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 4抽水试验孔和观测孔应尽量采用完整井型 5抽水试验水位降低的深度与次数 6稳定抽水试验与非稳定抽水试验的条件和要求 7洗孔和试抽是保证抽水试验质量的关键 8正式抽水试验前自然水位的统测 9抽水试验过程中水样的采取 10抽水试验过程中应防止抽出水的回渗和倒灌,注意观 察地面沉陷和塌陷现象 11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抽水钻孔的深度 为了给水质评价提供依据,应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泉井、各含水层采取水样作水质的全分析或简分析,以确定水质类型;

    32、对可能的供水水源应作有毒元素和细菌分析,以便对供水水源的水质和污染作出评价。 1矿坑涌水量预测应在正确认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计算方案,合理地部署水文地质勘探工程。 2矿坑涌水量预测的主要方法有:比拟法、数理统计法、水均衡法、解析解法、数值解法和物理模拟法等,应结合矿区的具体条件来合理选择确定,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和对比。 3矿坑涌水量预测应计算第一开采水平(或基建开拓水平以上中段)的涌水量和估算下一开采水平的涌水量,一般应分别计算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4矿坑涌水量预测应详细评述其结果,包括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和公式的选择、参数的来源及代表性、涌

    33、水量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分析、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预测涌水量。 1、对矿坑排水应对其利用的可能性及可利用程度作出评价。 2、矿区内有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时,应根据现有资料作出评价;矿区无可供利用的水源时,应在区域上指出供水方向。 3、矿区内有地下热水时,应圈定热异常范围,大致查明热水的形成条件,估算热水量,测定其化学成分,分析热水开发利用前景。 4、根据矿区水化学分析成果,研究赋存矿泉水的可能性,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松散岩性的描述 描述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或岩石成分、磨圆度、分选程度、颗粒直径与级配、透水性、天然湿度、富水性、包裹体、结核及化石等 。 例如:含砾粗砂含砾粗砂:土

    34、黄色、松散,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黑云母及其它黑(暗)色矿物。砾石成分为花岗岩、玄武岩组成,分选性较好,砾径2-5mm,磨圆度好,透水性好,含水(或透水不含水),呈饱和状。 二、对粘性土的描述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颜色、密度、湿度、含钙量、含砂砾数量、隔水性及化石等。 三、坚硬沉积岩的描述 描述内容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芯破碎情况、胶结程度、裂缝和岩溶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等。 四、火成岩的描述内容: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破碎程度、裂隙发育、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地

    35、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五、变质岩的描述内容:名称、颜色、变质类型、变质程度和划分变质带;恢复原生岩性与层序,变质岩的矿物成份(原生矿物与变质矿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破裂结构等)。构造(变质构造和原岩构造);破碎程度、裂隙发育等。 一、分层原则:凡厚度大于一米的岩层均应分层,厚度小于一米但具有特殊意义如(标志层、富含化石层、富含结核、富含钙质、含煤线及颜色有明显变化)以及不同时代的岩层均应分层。其他分层原则与地质上基本相似。 二、分层后的岩芯描述:分层界限根据回次原始记录表确定。描述时首先应根据全层主要岩土组成确定岩土名称。然后根据本层内各回次岩芯特点综合描述,岩层名称在全层要有代表性

    36、。垂向粒度、级配与颜色变化时要说明变化趋势。描述时要突出重点描述内容与定名要统一,不得有矛盾。描述顺序应自上而下,先整体、后局部。夹层要注明层位、厚度、颜色及名称。描述时语句要通顺,标点符号清楚。度量单位以公制为准。一律要求保留小数点后有效数字两位。 一、一、根据矿体围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层位,将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第一类 松散、软弱岩类松散、软弱岩类 第二类第二类 块状岩类块状岩类 第三类第三类 层状岩类层状岩类 第四类第四类 可溶岩类可溶岩类 二、二、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及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地下

    37、水静水压力等因素,将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 简单型简单型 中等型中等型 复杂型复杂型 按岩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R),将岩石划分为: 坚硬岩石R600公斤平方厘米; 半坚硬岩石600R300公斤平方厘米; 软弱岩石R300公斤平方厘米。 一、一、一般要求 二、边坡勘探应重点查明的问题 三、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一、一、工程地质测绘 二、钻孔工程地质编录 1钻孔工程地质编录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地质和水文地质钻孔取得工程地质基础资料。 详查阶段,对水文地质孔并选择部分地质孔进行工程地质编录,为勘探阶段的工程地质工作设计提供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在勘探阶段中不再进行此项工作;工程地质条件

    38、中等及复杂的矿区,在勘探阶段,分别对全部水文地质孔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部分地质孔进行编录。 2编录要求除地质、水文地质编录内容外,统计与描述岩心块度,绘制岩心块度柱状图,结合按回次统计的岩心采取率曲线,确定岩层的软弱和破碎程度;确定钻中中破碎带、裂隙密集带、风化带与风化夹层,岩溶发育带的位置和深度。 1)小于10岩芯若为钻进过程中机械破碎,则应上、下对接,其长度大于10时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时,RQD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低20%50%。 2)岩心块度按岩心形状与长度(或块径)进行分级: 长柱状 岩心校长度大于20厘米; 短柱状 岩心柱长度1020厘米; 扁柱状 岩心柱长度小

    39、于10厘米; 块状 岩心块径大于5厘米; 碎块状 岩心块径25厘米; 碎屑状 岩心块径小于2厘米; 土状 岩心呈粘结土状。 3、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 Lp 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芯1)长度之和,m 。 Lt 某岩组钻探总进尺,m 。 4、根据RQD值划分岩石质量等级。 等级 RQD(%) 岩石质量描述 岩体完整性评价 90100 极好的 岩体完整 7590 好的 岩体较完整 5075 中等的 岩体中等完整 2550 劣的 岩体完整性差 25 极劣的 岩体破碎 1、对矿区的勘探坑道应全部进行工程地质编录,

    40、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适当减少,有生产坑道时可选择典型坑道进行。 2、坑道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包括:对坑道所揭示的岩层划分岩组,重点观测描述软弱夹层、风化带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岩溶发育带的特征,分布、产溶蚀现象;系统采取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统计节理列隙;详细描述地下水活动对井巷围岩稳固性的影响及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位置,不稳定地段掘进与支护方法。坑道变形地段必要时设置工程地质观测点,进行长期观测。 五、工程地质钻探与勘探剖面 六、 岩(土)样的采取与试验 (1) 岩(土)样一般应按不同岩性分层取样,坚硬半坚硬岩层可按岩性适当并层采样。松散软弱岩层岩性较均一、厚度大于10米时,每10米取一组试样;岩

    41、性不均一时,应根据岩性结构特征分层采样。 (2) 一般矿体及顶底板均需采样。坑采矿区,还应对主要井巷通过的岩层采样,样品应主要集中于第一开采水平或首期开采地段内。露采矿区,应着重在边坡地段自上而下系统分层采样。 (3) 坚硬、半坚硬岩层可直接从岩心采样;松散软弱岩层除尽可能利用山地工程采样外,钻孔采样要采取适当的钻进措施和专门的取样钻具。砂砾卵石扰动样尽可能保持原级配。 七、 矿山工程地质现象调查 八、工程地质观测 九、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调查 十、矿区工程地质工作量 一、矿区工程地质评价是在全面综合各项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规律性,结合开采方案预测矿体围岩的稳固性及其可能

    42、出规的工程地质问题,给予定性或半定量的初步评价。 二、对矿体顶底板及主要井巷围岩的稳固性评价 三、对露天采矿场的边坡地段的评价 四、对岩溶充水矿床应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评价 五、对其它影响矿床开采的物理地质和工程地质现象的评价 六、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对于某些按规定工作量部署工作后仍未能查明的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应提出在开发阶段进一步进行专门性工程地质工作的意见。一、区域稳定性调查二、调查矿区所处社会环境(建筑物的类型、密度)和自然地理环境(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三、勘探矿区调查内容: 1、调查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 2、对矿区开发影响范围内的滑

    43、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进行野外调查。 3、调查地质体中可能成为污染源的物资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分布规律。 4、当调查区有热(气)水时,应查明其分布、控制因素、水温、流量,水中气体及化学组分,了解热(气)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当矿体埋深较大(垂深500米)应在不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钻孔进行地温测量,确定恒温带深度、温度及地温梯度。四、矿区放射性调查五、扩大延伸勘探矿区调查内容 一、矿区地质环境类型:可根据地质环境现状及矿床开采引起的变化分为三类: 第一类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矿区附近无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良好(、类水),矿石和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 第二类 矿区地质环

    44、境质量中等:采矿可产生局部代表变形,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重大的污染源,无热害,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好(不低于类),矿坑排水对附近水体有一定污染;矿石和废石化学成分基本稳定,无其他环境地质隐患。 第三类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不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因采矿可带来严重的环境地质问他,如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失稳、井泉干涸,有热害或矿坑排水以及矿石、废石有害组分的分解,易造成对附近水体的污染,水体水质超过类标准。 二、区域稳定性评价:在全国地震裂度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断裂的活动性极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阐明区域稳定性及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三、矿区水环境质量评价:在查明矿区地表水、地下水的物理性

    45、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卫生防护条件的基础上,按GB3838进行评价。 四、勘探矿区环境地质评价:指出可能影响矿区安全的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危害,河流洪水危害及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布及其对人身安全的影响。 岩溶充水矿床应预测开采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泥砂溃塌及疏干排水产生岩溶塌陷的程度、分布范围及地表水渗漏、倒灌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五、扩大延伸勘探矿区环境地质评价:当开采矿区已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如水体污染、塌陷、滑坡、地面开裂、泥石流、山体失稳等,应在查明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建议。 一、钻探和试验所获得的所有原始记录资料必须用墨

    46、笔书写,单位以公制为准,文字要工整、字迹清楚,提交前要全面校对,做到文、图、表一致,整理者要签名。 1、钻孔位置应填写县(旗)、乡(苏木)、村(嘎查)的详细名称。钻孔离居民点较远时可填写附近主要地物或标志,注明钻孔距村的距离和大致方位。 2、施工日期为开孔至恢复水位结束的日期。 3、钻孔柱状图的岩性图例以水文地质手册规定的统一图例为准,图中线条要规整、均匀,层面深度要准确,钻孔深度大于图表长度时可在厚度较大的层位以断开符号表示。 钻孔口径、管径以数字表出,单位以毫米表示。潜水位用图例表示,半承压水、承压水用“”表示,滤水管用斜网格表示,网格线与横向水平线呈45角。 填砾与止水位置也要标出。 4

    47、、岩性描述内容与地层分层表内容相同。 5、岩芯采取率表示层的平均值。 6、柱状图的比例尺根据孔深确定。 7、地层中的夹层、化石、结核层位置亦在相应深度标出。 8、抽水试验按表中内容填写。 9、钻孔相对位置在图中画出。 10、水位降深与涌水量填写抽水末期的最大降深值及稳定涌水量。 11、降深曲线:有观测孔时,采用观测孔降深资料绘制。单孔抽水能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时,亦应绘制。 12、抽水中必须说明的技术或有关问题,填入备注栏中。钻孔全部工作结束后,要求在7日内提交下列资料:册1、钻孔设计及有关改变原设计的资料;2、水文地质钻探回次原始记录表;3、水文地质钻探地层分层表;4、测井分层表;5、水文地质钻

    48、探综合柱状图。册6、静止水位观测记录表;7、抽水试验记录表;8、恢复水位记录表;9、弥散试验记录表。册10、单、双对数曲线;11、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稿;12、钻孔施工小结;13、钻孔质量验收表。册14、水、土分析成果及其他。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报告一般应作为矿产普查勘探报告中的一章(开采技术条件);当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报告内容繁多,或进行专门性勘探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专门性的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或矿区工程地质报告,与矿产勘探报告同时提交。 一、详查报告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况 (1) 简要叙述工作目的、时间、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和工作程度,并对各项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 (2

    49、) 简要叙述工作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包括地形、水文、气象等)。 2区域水文地质 概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区域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及特征。 3矿区水文地质 (1) 概述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裂隙或岩溶的发育规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以及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构造破碎带、地表水以及老窑(窿)水等对矿床开采的可能影响。 (2) 初步划分矿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探类型,指出可能出现的主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二、勘探报告(一)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况2区域水文地质3矿区水文地质4矿坑涌水量预测5、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二)矿区工程地质1、矿区工程地质条件2、矿床开采的工程地质评价3、处于地震活动区的勘探矿区,应阐述历史地震发生的情况及矿区的地震烈度。(三)矿区环境地质 1、评述矿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历史 2、预测矿坑水和其它污染源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质可能污染的情况 3、预测疏干排水后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沉降、开裂的范围和深度 4、对矿体(层)埋藏深度大于500米的矿区,应阐明矿区内不同深度和各构造部位的地温变化和地温梯度,指出高温区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四)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620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