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栽培 生物学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1 稻种的起源、传播与分类稻种的起源、传播与分类2.1.1 起源起源 (1)稻原产热带,属禾本科稻属,有)稻原产热带,属禾本科稻属,有2020个野生种;个野生种; 只有只有2 2个栽培种。个栽培种。栽培稻栽培稻普通栽培稻(亚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光稃栽培稻(非洲栽培稻)光稃栽培稻(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表表1-1 普通栽培稻与光稃栽培稻的比较普通栽培稻与光稃栽培稻的比较 类型类型起源地起源地分布情况分布情况形态区别形态区别普通栽培稻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中国至印度的热带中国至印度的热带地域地域丰产性好、各稻区均丰产性好、
2、各稻区均有分布有分布穗颈弯曲、叶舌尖长、稃毛、穗颈弯曲、叶舌尖长、稃毛、叶毛较多叶毛较多光稃栽培稻光稃栽培稻O.glaberrima热带非洲尼日尔河热带非洲尼日尔河三角州三角州丰产性差、分布于非丰产性差、分布于非洲西部洲西部穗颈直立、叶舌钝园、叶片穗颈直立、叶舌钝园、叶片和颖壳上无毛和颖壳上无毛 (3)光稃栽培稻起源于热带非洲的野生稻()光稃栽培稻起源于热带非洲的野生稻(O.breviligulata)(2)我国发现的野生稻有)我国发现的野生稻有3个种个种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落粒性落粒性繁殖特性繁殖特性成熟特性成熟特性谷草比谷草比株型株型芒芒
3、米色米色野生稻野生稻很强很强有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成熟不整齐成熟不整齐穗上着粒很少穗上着粒很少很低很低分蘖散生分蘖散生长芒长芒赤褐赤褐普通栽普通栽培稻培稻不易落粒不易落粒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成熟整齐成熟整齐穗上着粒多穗上着粒多很高很高株型紧凑株型紧凑短或无短或无一般为白一般为白色色 2.1.2 2.1.2 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栽培稻种的演变和类型(1)(1)因水稻分布区域辽阔,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稻形成了各稻因水稻分布区域辽阔,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稻形成了各稻区和各栽培季节的品种。区和各栽培季节的品种。 我国科学家丁颖根据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把我国的水稻分成五级:
4、我国科学家丁颖根据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把我国的水稻分成五级: 亚种亚种(籼(籼/ /粳)粳) 群群(早,中(早,中/ /晚稻)晚稻) 型型(水稻(水稻/ /陆稻)陆稻) 变种变种(秥稻(秥稻/ /糯稻)糯稻) 品种品种(栽培品种)(栽培品种)叶片叶片叶宽、色淡、多毛叶宽、色淡、多毛叶窄、色浓、少毛叶窄、色浓、少毛稻芒稻芒无芒或有短直芒无芒或有短直芒多有芒、芒略弯曲多有芒、芒略弯曲粒形粒形扁长扁长短圆短圆分蘖分蘖较强较强较弱较弱脱粒脱粒较弱较弱较难较难耐寒耐寒较弱较弱强强耐旱耐旱较弱较弱较强较强耐肥耐肥较弱较弱较强较强抗病抗病较强较强较弱较弱(2.12.1)籼稻与粳稻:适应不同气候生态条件的生态
5、型(温度的变化)。)籼稻与粳稻:适应不同气候生态条件的生态型(温度的变化)。 A.A.籼稻为基本型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粳稻为变异型; B.B.祖先都是野生籼稻祖先都是野生籼稻,但籼稻与粳稻亲缘关系远,杂交亲和力弱、结实率低;,但籼稻与粳稻亲缘关系远,杂交亲和力弱、结实率低; C.C.地理分布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籼稻由多变少,粳稻由少变多。地理分布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籼稻由多变少,粳稻由少变多。籼稻与粳稻主要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籼稻与粳稻主要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变化 (2.2)晚稻与早、中稻:适应不同光照形成的晚稻与早、中稻:适应不同光照形成的气候生态型气候生态型 A.在形态上无明
6、显区别,是在不同栽培季节中形成的生态型;在形态上无明显区别,是在不同栽培季节中形成的生态型; B.晚稻对日长反应敏感,即在短日条件下才能幼穗分化和抽穗;晚稻对日长反应敏感,即在短日条件下才能幼穗分化和抽穗; 早稻对日长反应钝感,只要温度适宜就能幼穗分化和抽穗;早稻对日长反应钝感,只要温度适宜就能幼穗分化和抽穗; C.晚稻的感光性与野生稻相似,因此晚稻是基本型,早、中稻是变异晚稻的感光性与野生稻相似,因此晚稻是基本型,早、中稻是变异型;型; D.南方双季稻中的早、晚稻(前、后季稻)为另一概念南方双季稻中的早、晚稻(前、后季稻)为另一概念种植季节的种植季节的早晚。早晚。(2.3)水稻与陆稻:土壤水
7、分不同形成的)水稻与陆稻:土壤水分不同形成的土地生态型土地生态型 A.是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形成的生态型,二者的耐旱性不同;是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形成的生态型,二者的耐旱性不同; B.在形态解剖和生理方面(通气组织、表皮组织和根系发达程度等)的在形态解剖和生理方面(通气组织、表皮组织和根系发达程度等)的差异,与其耐旱性直接有关;差异,与其耐旱性直接有关; C.大多陆稻品种均可作水稻栽培,因此水稻是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大多陆稻品种均可作水稻栽培,因此水稻是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 (2.4)秥稻和糯稻秥稻和糯稻(江米(江米 ):种子结构种子结构 A.外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只是因淀粉结构不同而产生
8、的米粒颜色各外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只是因淀粉结构不同而产生的米粒颜色各异;异; B.秥米呈半透明、有腹白,含支链淀粉秥米呈半透明、有腹白,含支链淀粉70708080,直链淀粉,直链淀粉20203030;糯米呈乳白色,无腹白,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糯米呈乳白色,无腹白,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C.野生稻均为秥稻,因此秥稻为基本型,糯稻为变异型。野生稻均为秥稻,因此秥稻为基本型,糯稻为变异型。 性状性状糯糯稻稻秥稻秥稻(2.5)其它分类方法)其它分类方法 A.按熟期按熟期:早、中、晚稻均可分早、中、晚(迟)熟品种共:早、中、晚稻均可分早、中、晚(迟)熟品种共9个类型个类型 B.按株型按株型:分矮秆(:
9、分矮秆(120cm);C.按穗型分按穗型分:可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可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 大穗型品种一般秆粗、叶大、分蘖少,每穗粒数多;大穗型品种一般秆粗、叶大、分蘖少,每穗粒数多; 而多穗型品种则相反;而多穗型品种则相反; D.按稻种为异交和自交分按稻种为异交和自交分:分为杂交稻和常规稻;:分为杂交稻和常规稻; 目前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以中秆、大穗类型较多,且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目前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以中秆、大穗类型较多,且根系发达,分蘖力强;E.按稻米品质分按稻米品质分:分为优质稻、中质稻和劣质稻;目前我国为中质稻为主:分为优质稻、中质稻和劣质稻;目前我国为中质稻为主 。2.1.3 传播传
10、播 普通栽培稻最先起源于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南部)普通栽培稻最先起源于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南部)和南亚次大陆,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自南纬和南亚次大陆,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自南纬4040度至北纬度至北纬5050度的各度的各稻区,其传播途径为:稻区,其传播途径为: 自印度向西传播,这些地区称稻为自印度向西传播,这些地区称稻为Oryza、Rice等等;等等; 自马来半岛向东及东南传播,称稻为自马来半岛向东及东南传播,称稻为Padi、Paddy等等;等等; 自东南亚大陆(包括我国南部)向北及东北传播,称稻为自东南亚大陆(包括我国南部)向北及东北传播,称稻为Tao、Teu、Tu、Dau、Diu、De
11、u和和Ho(禾)、禾)、Hou、Hao等等;等等;2.1.4 2.1.4 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1 1)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指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所表现的特)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指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所表现的特性,性, 决定于内在的遗传性和外界的环境条件。决定于内在的遗传性和外界的环境条件。 水稻生育期水稻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水稻短的不足水稻短的不足100100天,长的超过天,长的超过180180天,其中生殖生长期为天,其中生殖生长期为60-7060-70天,其余为营养生长期。天,其余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
12、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 +可变营养生长期可变营养生长期水稻有一段在高温和短日照条件水稻有一段在高温和短日照条件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表现为表现为品种进入生殖生长期之前所需的品种进入生殖生长期之前所需的最短营养生最短营养生长期长期。由于不同品种对高温和短日照的敏感期有迟早之分,因由于不同品种对高温和短日照的敏感期有迟早之分,因而基本营养生长性也有不同。而基本营养生长性也有不同。 原产于热带的水稻发育上形成了要求短日、高温的遗传特性。不同原产于热带的水稻发育上形成了要求短日、高温
13、的遗传特性。不同的日长和温度对水稻的发育转变有显著的影响。的日长和温度对水稻的发育转变有显著的影响。 全国光温生态协作组测定,水稻品种的短日高温下的最少全国光温生态协作组测定,水稻品种的短日高温下的最少抽穗日数为抽穗日数为26702670天,天, 粳稻的短日高温生育期一般比籼稻短。粳稻的短日高温生育期一般比籼稻短。 其中中稻的最长,早稻的次之,晚稻的最短,杂交稻组合的大多其中中稻的最长,早稻的次之,晚稻的最短,杂交稻组合的大多数为中等。数为中等。:要验证基本营养生长期很困难,是品种在:要验证基本营养生长期很困难,是品种在短日和高温条件下的最短生育期,这是品种对短日高温综合作用的反应特短日和高温
14、条件下的最短生育期,这是品种对短日高温综合作用的反应特性。性。 全国各地的熟期类型品种的短日高温生育期的长短,非常复杂,但有全国各地的熟期类型品种的短日高温生育期的长短,非常复杂,但有几点可以明确:几点可以明确: a. a. 东北、西北的早熟种,其短日高温生育期均短;东北、西北的早熟种,其短日高温生育期均短; b. b. 华南双季晚稻,绝大多数短日高温生育期也短;华南双季晚稻,绝大多数短日高温生育期也短;(1.21.2)水稻的可变营养生长性)水稻的可变营养生长性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期)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期) 水稻的三性水稻的三性(1.2.1)感温性:感温性
15、: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 缩短生育期;缩短生育期; 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感温性比较感温性比较:在短日条件下,以高温出穗促进率表示在短日条件下,以高温出穗促进率表示晚稻品种感温性最强;早稻感温性次之;中稻最弱;晚稻品种感温性最强;早稻感温性次之;中稻最弱;杂交稻组合的感温性都属于中和强。杂交稻组合的感温性都属于中和强。晚稻品种的感温性必须在短日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晚稻品种的感温性必须在短日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早稻和中稻的早、中熟品种,早稻和中
16、稻的早、中熟品种,要到苗体具有要到苗体具有4叶左右片时才对高温敏感;叶左右片时才对高温敏感; (1.2.2)感光性:感光性: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要到苗体具有要到苗体具有4-5个叶片时才对光照敏感个叶片时才对光照敏感.感光性比较:感光性比较:以短日照出穗促进率表示以短日照出穗促进率表示晚稻品种感光性强;而早稻品种为钝感或无感;中稻品种居中;晚稻品种感光性强
17、;而早稻品种为钝感或无感;中稻品种居中;杂交稻的组合一般感光性中等,少数为感光性强。杂交稻的组合一般感光性中等,少数为感光性强。 我国南北日长变化我国南北日长变化11-17h,迟熟的感光型品种,迟熟的感光型品种,12-9h促进出穗明显;促进出穗明显;14h以上开始延迟出穗。以上开始延迟出穗。 “三性三性”的强弱的强弱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早、中、晚稻。早、中、晚稻。基本营基本营养生长养生长期期感温性感温性感光性感光性生殖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可变营养生长期可变营养生长期中稻中稻早稻早稻晚稻晚稻水稻水稻“三性三性”示意图示意图气温低、日照气温低、日照长的东北和西长的东北和
18、西北,华中可作北,华中可作早茬稻早茬稻华北地区种植华北地区种植华中、华南华中、华南晚茬稻种植晚茬稻种植 我国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型:我国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型: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两性一期的组合形式不同,这种组合形式就称为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两性一期的组合形式不同,这种组合形式就称为“光温反应型光温反应型” ” 。感光性的不同:感光性的不同:分布于南方的品种比北方的强,晚稻比早稻强,迟熟品分布于南方的品种比北方的强,晚稻比早稻强,迟熟品种比早熟的强。种比早熟的强。感光性强弱大致相同的品种:感光性强弱大致相同的品种: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较迟熟,短的较早熟。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较迟熟,短的较早熟。 晚稻类
19、型的品种晚稻类型的品种:感光性强弱是决定发育转变迟早的主要因素;:感光性强弱是决定发育转变迟早的主要因素; 早稻类型的品种:早稻类型的品种:短日高温生育期和感温性强弱是决定发育转变迟短日高温生育期和感温性强弱是决定发育转变迟早的因素。早的因素。(3)水稻)水稻“三性三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3.1) 栽培上应用栽培上应用感温性强感光性弱的早熟品种感温性强感光性弱的早熟品种,栽培管理上应突出早字,适期早播种,栽培管理上应突出早字,适期早播种、早插、早施肥管理,适当密植,尽量减少生物量不足引起的产量不高;、早插、早施肥管理,适当密植,尽量减少生物量不足引起的产量不高;南方的晚稻类
20、型品种南方的晚稻类型品种感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感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穗期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栽培上要注意培育长龄壮秧和安全齐穗期。穗期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栽培上要注意培育长龄壮秧和安全齐穗期。栽培上水稻生长要求:栽培上水稻生长要求:不受冷害的适当时期出穗和成熟;不受冷害的适当时期出穗和成熟;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比例适当。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比例适当。 水稻南种北引水稻南种北引 生育期延长,为能安全齐穗,以引用早熟品种较易成功。生育期延长,为能安全齐穗,以引用早熟品种较易成功。 北稻南移北稻南移 基本营养生长缩短基本营养生长缩短提早成熟,为获高产,宜引用较
21、迟熟品种,但提早成熟,为获高产,宜引用较迟熟品种,但较难成功。较难成功。水稻气候规律: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水稻气候规律: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2.4d; 由低向高海拔每增加由低向高海拔每增加100m,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2.4d。(3.2)引种上应用)引种上应用可用于调节花期相遇;利用高温短日照处理杂交后可用于调节花期相遇;利用高温短日照处理杂交后代,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代,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 (3.3)在育种上应用)在育种上应用播种:播种:4月中下旬;月中下旬;插秧:插秧:6月中旬;月中旬;分蘖:四真叶期;分蘖
22、:四真叶期;有效分蘖终止:田间总茎数与穗数相同的时期;有效分蘖终止:田间总茎数与穗数相同的时期;拔节(分蘖终止):第一节间长拔节(分蘖终止):第一节间长2cm,7月下旬;月下旬;孕穗;孕穗;抽穗:抽穗:8月下旬;月下旬;灌浆;灌浆;成熟:成熟:10月下旬。月下旬。2.2.1 主要生育时期主要生育时期(以江苏中稻种植为例以江苏中稻种植为例)2.2 水稻的一生水稻的一生2.2.2 生育阶段生育阶段水稻一生简图水稻一生简图长穗期:并进生长期长穗期:并进生长期结实期:抽穗结实期:抽穗成熟为生殖生长期成熟为生殖生长期播种播种出苗出苗秧田秧田分蘖期分蘖期返青期返青期有效有效分蘖分蘖无效无效分蘖分蘖分化分化
23、形成形成完成完成乳熟乳熟蜡熟蜡熟完熟完熟秧田期秧田期长穗期长穗期(拔节(拔节抽穗)抽穗)开花结实开花结实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营养营养生殖生殖35天天早稻早稻25-30天;中天;中晚稻晚稻35-50天天(1) 稻种结构稻种结构2.2.3 2.2.3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稻胚的结构稻胚的结构(1)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1.1)成熟度成熟度(1.2)休眠)休眠 (1.3)储藏条件和时间)储藏条件和时间(1.4)水分水分(1.5)温度)温度 (1.6)氧气)氧气 (1.7)营养)营养(2) (2) 发芽和出苗过程发芽和出苗过程胚根突破谷壳,
24、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之后秧苗开始现绿色,称之为“现青”,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3) (3) 水稻三叶期的特点水稻三叶期的特点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称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称“离乳期离乳期”;植株根内形成通气组织,田面可以保水层;植株根内形成通气组织,田面可以保水层;抗寒能力下降。抗寒能力下降。稻苗三叶期对低温和病虫的抵抗力最弱,生产上青枯、死苗都稻苗三叶期对低温和病虫的抵抗力最弱,生产上青枯、死苗都发生在三叶期,育秧时要注意渡过这一危险期。发生在三叶期,育秧时要注意渡过这一危险期。(4) 发芽和秧苗生长的条件发芽和秧苗生长的条件(4.
25、1) 水分:水分: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的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的25%-30%时开始萌发,吸水至饱和(达本身重的时开始萌发,吸水至饱和(达本身重的40%)时,最适于萌发。)时,最适于萌发。三叶期后不得少于最大持水量的三叶期后不得少于最大持水量的80%,有的已开始保水层。,有的已开始保水层。(4.2)温度:)温度:发芽的最低温度,粳稻发芽的最低温度,粳稻10、籼稻、籼稻12 ,最适温度,最适温度28 -32 。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20左右对培育壮苗最有利。左右对培育壮苗最有利。(4.3)氧气:种子发芽需要氧气,淹水稻种形成弱苗;)氧气:种子发芽需要氧气,淹水稻种形成弱苗;三叶期后根部通气组织形成,对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