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2857745
  • 上传时间:2022-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9.4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年内 蒙古 包头 中考 语文试卷 附真卷 答案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在注意事项:此2020 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3.(2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具有一定的难度,你若真正读懂了,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B.内蒙古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初步遏制了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的扩展态势。C.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一样,二者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D.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才到达那个山村。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1.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座

    2、位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考生号卷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4.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上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5. 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损坏。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姓名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7 题,共 25 分)1.(3

    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话茬(ch)闭塞(s)膳食(shn)空穴来风(xu)题B. 恬静(tin)矜持(jn)舵手(du)浑身解数(xi)C. 美髯(rn)舟楫(j)笔砚(yn)怅然若失(chn)毕业学校D. 糜子(mi)锡箔(b)国殇(chn) 杳无音信(yo)无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一项是()A. 派遣造访密匝匝格物致知B. 镌刻睦邻三缄其口言不及意C. 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效D.萦绕搏弈循规蹈矩直抒胸臆4.(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B.我们希望每个家

    4、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C.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被称之为“勺形胡琴”。D.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5.(2 分)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 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B.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

    5、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 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6.(3 分)根据上联写出下联。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照鉴中国以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胸襟和气魄。惟人民和生命为重,中华儿女无畏而坚韧,谱写了一曲抗疫之歌。有对联赞云:上联: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 下联。7.(10 分)默写(请用正楷书写)。(1)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4) 吾视其辙乱,故逐之。(曹刿论战)(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6) 送东阳马生序中“”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绣”形成对比, 突出了作

    6、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7) 王绩野望一诗中“,”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8) 答谢中书书中“,”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二、阅读(本题包括 823 题,共 45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论语八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7、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8.(2 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 博学而笃志(2) 即之也温9.(4 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0.(2 分)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11.(2 分)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歌者行走在天地之间,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一直到遥远的天际。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记得小时候在放牧的路上,当别人家的牧

    8、羊犬拽脱拴它的铁链,狂吠着向我冲来时,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幸亏阿爸及时赶到,一把拽住正准备落荒逃去的我,我们定定地站立在原地。因为有了阿爸,我心里的恐惧立刻减损下来。那牧羊犬冲到离我们大概十步之遥时停下来,不断地叫着,却没向前靠近。“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 !”阿爸说。后来,阿爸的这句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经验。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比如,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就唱:七色的彩 虹搭起了帐篷。再如,盛夏时灿烂的野花盛开在草地上,便唱:大地的头上插满了鲜花。 渐渐地,我发现天地之间,我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对话:原

    9、野上的花花草草、天上的飞鸟、河流里的小鱼,甚至一块石头。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在 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这个草原上的小牧童,常常听到它们婉转又悠长的歌唱,随性又自由。小时候,我和堂弟共同喜欢的游戏是在草原上寻找鸟巢。最容易寻得的,是角百此 灵的鸟巢。它们用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就像人工所为。我们会在鸟巢附近做上记号,然后隔三岔五来探望,等待鸟蛋一天天地孵化。当雏鸟破壳而出后,我们的探望就会频繁起

    10、来,俨然是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看着雏鸟的羽毛一点点丰满起卷 来,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窠巢。考生号百灵鸟的雏鸟在没有长出羽毛之前是不发出声音的。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 这有着“草原歌唱家”之誉的精灵,把小小的鸟巢隐藏在广大的辽阔之中,以枯草般的上 毛色掩护自己,在雏鸟时代选择了噤声,是为让自己有更多活下来的机会,为长大后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纵情地歌唱。我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角百灵雌鸟,当镜头慢慢推近时, 答 出现了一个被它身体遮掩的小小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幼鸟,因为听到了姓名动静,幼鸟像是忽然醒过来一样,个个伸长脖子,把嘴喙髙高地升向空中。饥饿的它们等

    11、待着父母衔来吃食,却不知道当冰雹来临时,它们的母亲用单薄的身体护住它们,一题 直到冰雹把自己砸死,也没挪动一下!看着这画面,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普天下的雌鸟啊,普天下的母亲啊!可如今我发现,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由此我判断他们对其他事物,毕业学校无 比如对野花也是同样态度。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作者:龙仁青 有改动)12.(3 分)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效13.(3 分)你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所蕴含的人生经验?14.(4 分)第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15.(3 分)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对表现主

    12、题的作用。(三)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夏津,有片古桑林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

    13、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音编”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国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

    14、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釆桑的美丽诗句。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 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

    15、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 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作者:梁衡 有改动)16.(3 分)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

    16、用意?17.(3 分)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8.(2 分)第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19.(3 分)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四)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谈美感教育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美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 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教育的

    17、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有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美感教有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

    18、。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国为他们误认为美有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 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

    19、,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10 页)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在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说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此(作者:朱光潜 有改

    20、动)20.(4 分)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21.(2 分)阅读第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卷考生号22.(3 分)第段引用英国诗人 话有何作用?23.(2 分)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上 三、写作(本题包括 24、25 题,共 50 分)24.(10 分)根据漫画(如下图),完成下面两题。姓名答题毕业学校无(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2) 写一段话解说漫画的创作意图。要求:不能以“都是手机惹的祸”为标题;解说的字数不少于 15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效25.(40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月,高挂空中,亘古不变。月光里映照着历史的兴衰与更迭、抗争与期待,月光里还映照着我们的欢聚与离别、温馨与痛苦月下,你有哪些回忆?又有哪些思索?请以“明月来相照”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2) 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10 页)2020 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1. 【答案】C【解析】A.空穴来风(xu);B. 矜持(jn); D.国殇(shn);故选C

    22、。2. 【答案】A【解析】B.“言不及意”的“意”应写作“义”;C. “谛造”的“谛”应写作“缔;D. “搏弈”的“搏”应写作“博”;故选A。3. 【答案】D【解析】A.“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使用正确;B.“遏制”意思是制止、控制。使用正确;C.“厚此薄彼”意思是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使用正确; D.“颠沛流离”意思是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不能用于形容“翻山渡河”,与此处语境不符;故选D。4. 【答案】B【解析】A.语序不当。将“运行”和“发射”调换位置;C.主语残缺。在“被称之为”前加上主语“马头琴”;D.否定不当。将“不要”

    23、删掉,或将“切忌”改为“切记”;故选B。5. 【答案】D【解析】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不是呐喊,故本题选 D。6.【答案】示例:举国一心,防控互联,驱瘟赞英才【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本题要求对联以赞美祖国及人民在抗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为内容。7 / 7【考点】对联7. 【答案】(1)百般红紫斗芳菲(2) 乱花渐欲迷人眼(3) 竹杖芒鞋轻胜马(4) 望其旗靡(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7)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8)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解析】注意以下词语的字形容易写错:斗芳菲、渐欲、竹

    24、杖、靡、邑人、缊袍敝衣、采薇、颓、竞跃等。二、8. 【答案】(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笃, 坚定;即,接近,靠近。【考点】文言词语9. 【答案】(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 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 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 但、却;敏于

    25、行,做事要敏捷。【考点】文言句子翻译10. 【答案】第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一章是第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考点】内容理解11. 【答案】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第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

    26、便是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考点】内容概括【提示】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卫灵公)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

    27、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12. 【答案】放牧时,以唱歌消解孤独的“我”;草原上自由、纵情歌唱的百灵鸟;所有能勇敢顽强地面对困境,唱出精彩的鲜活生命。【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题目“歌者”,意思是唱歌的。文中出现的唱歌的有:第段“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为消解孤独而唱歌的我; 第段中“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比我更喜欢唱歌的百灵鸟;文章第段

    28、中写“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一群不会唱歌,不关心美好自然的人。那么与之相反,关心热爱自然和生活的那些“许多鲜活的生命”,应该也是歌者。【考点】题目的含义13. 【答案】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困境,不要畏惧、逃避,而应该冷静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 ;必要时迎难而上,甚至做出一些牺牲。【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示例:“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这是父亲教育我面对恐惧时的一句话。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困难,千万不要逃避,不要做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坦然面对,想法解决,最差的结果能够差到哪里

    29、去?只要生命还在,只要青春还在,任何可能性都存在。人的生命力比你想象的要坚韧得多。【考点】文章内容的理解14. 【答案】歌词简洁生动,通俗易懂。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由“彩虹”联想到草原上常见的“帐篷”;把“遍地鲜花”想象成是姑娘“头上插满了鲜花”。富有鲜明的民族和草原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赋予“七色的彩虹”以人的动作,说它“搭起了帐篷”;用草原上普遍见到的帐篷比喻彩虹的形状,又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大地”变得也会梳妆打扮了,像姑娘一样把自己的“头上插满了鲜花”;说法生动富有情趣;形象的描绘张口就来,体现了草原地域和鲜明的民族特点。【考点】语句的赏析15. 【答案】结尾段写一些

    30、人对鲜活生命的漠视,与上文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 深化了文章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末段的作用。文章的前面部分都是写歌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结尾段却写“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尤其是久居城市的人的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考点】末段的作用16. 【答案】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的介绍。【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作用。作答此题,要结合文体特点。说明文第一段由事例或现象说起

    31、,目的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题第一段“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说明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说明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由此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由具体情况说起,更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说明文第一段作用17. 【答案】列数字。“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古桑数量之多说明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解析】本特纳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的分

    32、析。“百年”“千年”“两万余株”“两百余株”判断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两万余株”“两百余株”准确地说明了古桑数量之多,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考点】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的分析18. 【答案】不能。“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 去就过于绝对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表达观点,不能删去。再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作用。“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在句中起限制作用。带入句中理解,“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后表达的意

    33、思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9. 【答案】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段“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段“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这些语句概括为: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段“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

    34、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概括为:夏津县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段“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概括为: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考点】内容提炼概括20. 【答案】本文先论述人只有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接着阐释全面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进而论述了美育的价值和作用;目的是最终发出民族复兴必须提倡和普及美育的呼吁。【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第段论述“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第段“教育的功用就在顺

    35、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阐释全面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段分别论述美感教有是一种情感教育,诗人和艺术家教给了我们更多的美,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概括为美育的价值和作用;第段论述“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 从而发出“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的呼吁。【考点】文章的写作思路21. 【答案】内具和谐、外具秩序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本段的“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 从美

    36、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可知本题答案。【考点】文章内容的理解22. 【答案】一方面文章内容的理解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一方面是说欣赏他们的作品可以解放我们的眼界;从而论证了美育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道理论证及其作用。第段对比“我们通常”和“诗人和艺术家”对美的不同感受,从而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进一步用道理论证第段开头的句子:“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考点】道理论证及其作用23. 【答案】示例:央视“诗词大会”等节目被人们喜爱,说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诗词等传统文化不仅可以

    37、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浸润心灵,让精神得到熏陶。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美育的价值之一。【解析】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示例:在认知的眼光里,朝阳和夕阳不过是地球自转的不同阶段与太阳所处的不同空间关系;而在审美的眼光里,喷薄欲出的旭日令人振奋,洒满晚霞的落日显得色彩斑斓,令人陶醉;无论是朝阳还是夕阳,都让人觉得生活有无限美好。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美育的价值体现。【考点】阅读迁移能力三、24. 【答案】(1)示例:保护视力,远离手机(2)示例:画面有一大一小两只老鼠,每只老鼠手里拿着一部手机,说明手机已经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两只老鼠的中间,是一幅视力检测表。上边有清晰醒目的大大的“E”。大老鼠手拿指示棒,指

    38、向最大的“E”,测试小老鼠的视力,小老鼠则前倾着身体,努力识别,却依旧吃力。说明小老鼠的视力已经很差。画面上方是一行文字“都是手机惹的祸”。此漫画意在告诉我们:保护视力,远离手机,已经成为孩子和家长都要认真对待和努力去做的事。【解析】(1)为漫画拟标题,要理解漫画所表达 中心意思。由图和文字可知,漫画意在反映手机对孩子视力的影响,目的是唤起家长和孩子对保护视力的重视。因此可以拟以下题目:手机之祸;保护视力,远离手机;约束自己,控制用手机等。(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图文转换,先观察漫画。画面有两只老鼠,一大一小,每只老鼠手里拿着一部手机。中间是一幅视力检测表。大老鼠手拿指示棒,指向最大的“E”,

    39、测试小老鼠的视力,小老鼠则前倾着身体,努力识别,却依旧吃力。画面上方是一行文字“都是手机惹的祸”。此漫画意在告诉我们,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备品。随着手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对孩子视力的影响。长时间使用手机,使孩子们的视力急剧下降。而保护视力,远离手机,已经成为孩子和家长都要认真对待和努力去做的事。【考点】语言表达25. 【答案】范文:明月来相照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 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

    40、,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风姿遥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着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大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依稀记得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 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到如今的城市人家,亲友良朋相聚在楼台窗下,饮酒望月,细数着宁静温馨的流年。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今夜,谁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

    41、酿,相期在缥缈的云汉。谁在风清露白的中宵,空闻凄清的雁声,遥忆故乡的明月。谁在那玉宇琼楼,乘风而舞,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月光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远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来的是仗剑江湖的李白吗?他飘逸浪漫的诗心在长风万里的云海遨游。那飘蓬辗转的是寄身他乡的杜甫吗?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那乘风而去的可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他轻盈灵动的思绪在天上宫阙恣意挥洒。还有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风物人情,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留给后人旷达温婉的诗篇。秋水般明净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轻轻拂过沿街高挂的红

    42、灯笼,像一片片流动的红云。清凉的院落围坐着欢聚的家人,洁净的桌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精致的月饼。他们品茶赏月,感受着团圆的幸福,一种简单平实的幸福。轻盈的桂花飘落在石阶上,弥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谁,临着高楼,唱起了满月的歌, 一轮清澈,一轮明朗,徐徐地向幽蓝的天幕舒展。那一轮明净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候清风, 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祥和与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纷纭的众生。【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题目新颖,难度较大。“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意思是“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

    43、相伴”,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写作。月是一种文化,从“月光里映照着历史的兴衰与更迭、抗争与期待,月光里还映照着我们的欢聚与离别、温馨与痛苦”可知,我们的写作思路有两个。我们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写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自己带来过怎样的憧憬,与家人、朋友有过哪些月光下珍贵的回忆,某次赏月的经历给了自己哪些启示;还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出发,结合学过的古诗词名句, 写亘古不变的月亮记载着民族的发展与荣辱,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慨与期望,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承载着人民的美好愿望。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可以探讨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还可以写成写景的散文,描写月夜下的乡村美景,突出环境的宁静和人物的轻松、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5774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