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4)—冷热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4)—冷热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节能 原理 技术 热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3.1 建筑冷、热源的选择建筑冷、热源的选择 建筑冷热源主要指供暖、空调和生活热水用冷源和热源。空调一直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约占总能耗的15%-25%。空调能耗中冷热源设备能耗约占空调能耗的50%-60%。可见,空调冷、热源的能源形式、利用方式和冷、热源设备的运行调节对建筑能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第三章第三章 建筑冷、热源系统节能技术建筑冷、热源系统节能技术3.1.1冷、热源系统选择的原则冷、热源系统选择的原则 建筑冷、热源系统的选择需遵循能源的终端用户利益与社会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能源形式
2、的选择和能源利用方式(即设备类型)的选择要遵循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原则、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原则和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原则。冷、热源选择中必须综合考虑和运用诸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冷、热源选择中必须综合考虑和运用诸多方面的技术知识 国家的能源资源状况,国家的能源政策、法规和能源建设方针;相关设计标准、规范;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技术措施;各种冷、热源形式,各种能源转换设备的种类、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冷、热源设计方案比较中采用的评价准则和指标; 能源利用及冷热源设备的运行与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的设计措施; 冷、热源系统设计和冷、热源设备开发的新思路、新成果等。 3.1.2 建筑冷热源形式建筑
3、冷热源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新的空调系统冷、热源能源形式和设备层出不穷,如燃油(气)锅炉、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等等。电动冷水机组供冷、燃油锅炉供热,供应能源为电和轻油;电动冷水机组供冷和电热锅炉供热,供应能源为电;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供冷、供热,供应能源为电;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热网蒸汽供热,供应能源为热网蒸汽、少量的电;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供冷供热,供应能源为轻油或燃气、少量的电;水环热泵系统供冷供热,辅助热源为燃油、燃气锅炉等,供应能源为电、轻油或燃气。 冷热源系统的选择需遵循能源终端用户利益与社会和国家冷
4、热源系统的选择需遵循能源终端用户利益与社会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体现节能与环保的原则,以及技术经济可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体现节能与环保的原则,以及技术经济可行的原则。行的原则。3.1.3 各种冷、热源系统的能效评价各种冷、热源系统的能效评价 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能量的评价和分析不但要注意量的多少,还要注意到质的差别。为此在原有的空调系统能源利用评价方法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火用效率评价方法和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而明确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差别和折算关系,确定正确的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对于指导合理用能,避免走入理论误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是非常重要的。1.性能系数:性能系数:反映冷热
5、源系统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常见的如:COP、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SEER(季节能效比)。缺陷:缺陷:只能用来对消耗相同形式能量的设备进行性能评价,不能反映能量利用过程中系统内部损失和能量品质的差别。2.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一次能源利用效率(PER):为了对消耗不同形式能量的能量利用过程进行评价,并且反映能量利用的全过程,人们提出了将不同形式的能量折合成消耗的一次能量进行比较,这就是一次能源效率(PER)。机组一次能源效率:机组一次能源效率:(1)电动压缩式制冷剂或热泵电动压缩式制冷剂或热泵 式中,式中,Q0制冷机的制冷量或热泵的制热量,KW; W制冷机或热泵的耗功量,KW;
6、f电厂的发电效率; w电网的输送效率; y压缩机的电机效率,一般取0.9。0PERfwyQW (2)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式中,式中,Q0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KW; Qg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所消耗的热量,KW; g锅炉效率,一般取0.60.75; sg室内外输送管道的热效率,一般取0.930.94; gd锅炉房内管道的热效率,一般取0.90.95; Wrb蒸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容液泵、冷剂泵、真空泵等耗电量,KW;0PERgrbgsggdfwyQQW 系统一次能源效率:系统一次能源效率:机组加上风机和水泵的能耗,如水冷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冷源系统,如下:式
7、中,Wlb冷却泵的耗电量,KW; Wlf冷却塔风机的耗电量,KW。 0CHlblfPERfwyQWWW 一次能源效率实际分析:一次能源效率实际分析: 从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看,电制冷要优于热制冷,且其中电制冷中,离心式冷水机组最节能。 因此,只有夏季有余热资源时,热制冷才有优越性;从供热工况看,只要风冷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大于3,则其一次能源能效比就优于热效率为90%的燃气/燃油锅炉。3.火用效率火用效率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效率指标是将不同形式的能量折合成功量火用值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火用效率是既能反映能量的数量又能反映能量的质量的唯一的评价指标。锅炉与直燃机火用效率:锅炉与直燃机火用效率
8、:式中,Q机组提供的热量,KW; TH供热热媒温度,K; T0环境温度,K; EXf输入燃料的值,KW。fHexEXTTQ)1 (01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火用效率:火用效率:式中,Te机组提供的冷水温度,K。总结:总结:火用效率将不同形式的能量折合成相同形式能量进行比较,可以反映不同形式能量的差别和用能过程的内部损失,用火用效率来反映冷水机组的性能好坏比性能系数更客观,更公正。WTTQeex) 1(02, 以上是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评价空调系统用能过程的性能好坏,但是“节能不一定省钱”,为了反映用能过程的经济性,随之又产生了“热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总之,由于影响空调系统的经济性的
9、因素很多,在实际工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所在地能源供应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合理的空调系统冷热源能源形式和方案。当前建筑能源形式选择存在的问题:当前建筑能源形式选择存在的问题:1.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脱节,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新产品。2.片面追求投资最低的方案,可能带来运行能耗高,环境行为恶化的后果;3.采用先进昂贵的设备,而忽视人为节能管理,造成建筑能耗依然会很大;4.较少考虑总能消耗系统与各专业设备内部的优化合理组合;5.在进行经济比较时,盲目引用产品样本数据或没有权威性的数据,往往发生谬误。3.1.4 冷热源设计选型存在的问题冷热源设计选型存在的问题原则:原则:我国分5个不同气候
10、区,不同气候地区应选择不同且适合本地区的冷热源系统方案,即合适的地方要采用合适的能量。3.2 吸收式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3.2.1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属于液体气化制冷方法:气化吸热达到对外制冷的目的;制冷剂在吸收剂中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溶解度;工作过程:3.2.2 工质对工质对工质对(二元溶液): 两种可以相互吸收的液体形成的溶液。吸收式制冷常用工质对: 溴化锂水溶液;氨水溶液工质对的要求:两种液体互溶性好,且具有不同的沸点 低沸点液体:制冷剂水、氨 高沸点液体:吸收剂 溴化锂、水 3.2.3吸收式与压缩式的比较吸收式与压缩式的比较比较项目比较项目压缩式压缩式吸收式吸收式结结 构构压缩机吸收器、
11、液泵、发生器耗能类型耗能类型机械能热能:蒸汽、燃油、燃气、废热、余热工况特点工况特点冷凝压力高冷凝压力低制冷工质制冷工质制冷剂:氨、氟里昂工质对:(溴化锂-水、水-氨)热力计算热力计算压缩式制冷热力计算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力计算3.2.4经济技术分析经济技术分析优点:优点:1.工质环保;2.以热能为动力,节电效果明显;3.可以利用余热废热。缺点:缺点:1.价格无优势;2.耗能大,机组笨重;3.利用热能促进全球变暖。3.2.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作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工
12、作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24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制冷过程)制冷过程)25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供暖过程)供暖过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外形: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外形: 直燃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远大直燃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远大293.2.6 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消耗的热量消耗的热量制冷量制冷量吸收式制冷机所制取的吸收式制冷机所制取的 g 0吸收式吸收式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泵TgT0Teg P0 kae 蒸发器冷媒蒸发器冷媒环境环境发生器热媒发生器热媒ekagP 0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力系数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
13、力系数30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系统引起外界总熵的变化应大于或等于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系统引起外界总熵的变化应大于或等于零:零:00 egSSSS000 eeggTTTS )(0egP 0000 egggTPTTS eeeegeggTPTTTTTTTT 000 忽略泵的功率,则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忽略泵的功率,则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系数:)()(000TTTTTTegegg 31热力系数与最大热力系数热力系数与最大热力系数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ccegegTTTTTT 00max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力系数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力系数max a可见:可见:吸收式制冷机的最大热
14、力系数等于工作在Tg与Te之间的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与工作在T0和Te 之间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的乘积。最大热力系数随热源温度的升高、环境温度的降低以及被冷却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此,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可看成卡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构成的联合循环联合循环,如右图所示。故吸收式制冷与由热机驱动的压缩式制冷机相比,只要外界的温度条件相同,二者的理想的最大热力系数是相同的。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 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应乘以驱动压缩机的动力装置的热效率后,才能与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相比。3.3 冰蓄冷空调技术冰蓄冷空调技术 冰蓄冷技术原理:冰蓄冷技术
15、原理: 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将冰融化释放冷量,用以部分或全部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3.3.1 冰蓄冷技术发展历史背景冰蓄冷技术发展历史背景3060年代,减少冷机容量,降低初投资,主要用于影剧院、教堂、乳品加工厂等短时间降温、周期性使用的场所。随着制冷机制作成本的降低,逐渐失去吸引力。70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加剧,促使冰蓄冷技术迅速发展。主要在一些只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空调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大型商场内推广使用。8090年代,除了转移尖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目标外,又增加了利用冰蓄冷的“高品位冷能”
16、,以提高空调制冷系统整体能效和降低制冷系统整体投资及建筑造价、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的目标。冰蓄冷技术适应条件:冰蓄冷技术适应条件: 在执行峰谷电价且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经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蓄冷空调系统:建筑物的冷负荷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低谷电期间有条件利用闲置设备进行制冷时;逐时负荷的峰谷差悬殊,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且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时;空调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较小;有避峰限电要求或必须设置应急冷源的场所;采用大温差低温供水或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在新建或改建项目中,需具有放置蓄冰
17、装置的空间。冰蓄冷技术特点:冰蓄冷技术特点: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输配电设施的建设和投资。空调用户制冷主机容量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供配电设施费减少。利用电网峰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具有应急冷源,空调使用可靠性提高。冷量对全年负荷的适应性好,能量利用率高。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一次性投资较大。蓄冷时由于制冷主机的蒸发温度较低,效率有所下降。尽管由于制冷设备的减少可以减少空调机房面积,但要增加放置蓄冰设备的地方。蓄蓄冰冰方方式式动动态态蓄蓄冰冰静静态态蓄蓄冰冰
18、冰晶式冰晶式冰片滑落式冰片滑落式冰盘管式冰盘管式封装冰封装冰内融冰内融冰外融冰外融冰冰球冰球冰板冰板3.3.2 冰蓄冷系统分类冰蓄冷系统分类 静态蓄冰静态蓄冰 静态蓄冰是由常规空调系统发展而来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不想作太多的变化而借用原来习惯的空调主机来做为蓄冰主机。但这样做的结果给蓄冰和融冰释冷带来很多弊端。静态蓄冰时冰的导热系数很小,冰层冻结的越厚,冰层的热阻越大,制冷机的蒸发温度越低,性能系数也越低。同时融冰时为非接触式换热,融冰释冷速度初期快,中后期慢。 蓄冰装置和储冰装置为一体,蓄冰过程中冰一直附着在蓄冰装置内,蓄冰过程一次冻结完成,故称为静态蓄冰。 冰盘管式冰盘管式1、将冰直接结在蒸
19、发器的盘管上 ,蒸发器盘管伸入蓄冰槽内构成结冰时的主干管 ,融冰时则将空调回水直接冲蚀槽内的冰而释放出冷量 ,因此为外融冰方式 。 2、将冰盘管改为 PVC塑胶管伸入蓄冰槽内 ,管内充以低温盐水 (二次冷剂 )使蓄冰桶内的水结冰 ,融冰释冷时 ,让空调回水 (盐水 )通过冰管内部 ,使最接近管壁的冰层先行融化释冷 ,此为内融冰方式 。圆形盘管:圆形盘管: 盘管为聚乙烯材料,盘管组装在架构上,整体放置在蓄冰槽内。蓄冰桶采用外径为16mm(也有13mm)的聚乙烯管绕成螺旋形盘管热交换器。盘管冰层厚度为12mm,盘管换热表面积12ft2/RTH(0.317m2/KWH)。 U形盘管:形盘管: 蓄冰槽
20、由外径为6.35mm的耐高低温石腊脂塑料管制成平行流换热盘管垂直放入保温槽内构成,平均冰层厚度为10mm,盘管换热表面积为13ft2/RTH(0.345m2/KWH)。盘管管径小,易堵塞。载冷剂必须经过过滤,或者过滤器没有很好的清洗,管道就会堵塞。冰盘管式冰盘管式 冰球式冰球式 将水注入外径 76.2mm的硬质塑胶球或外径 101.6mm的软质塑胶球内 ,并预留一个凹陷的膨胀空间 ,由球内的水结冰蓄冷和化冰释冷 ,冰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内融冰方式 ,即将球塞在蓄冰槽内 ,以低温盐水 (乙烯乙二醇 )作为二次冷剂通入蓄冰槽与球内的冰或水进行热交换 。 圆形冰球圆形冰球 冰球表面存在多处凹涡,当
21、结冰体积膨胀时凹处外凸成平滑园球型,使用时自然堆垒方式安装于一园桶型密闭式压力钢桶槽内,以避免结冰后体积膨胀,比重降低而漂浮,以防止二次冷媒形成短路。因冰球表面有凹涡,在蓄冰膨胀时,应力在凹涡处比较集中,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 蕊心冰球:蕊心冰球: 蕊心褶囊由高弹性高强度聚乙烯制成,褶皱利于冻结和融冰时内部水体积变化而产生的膨胀和收缩,同时两侧设有中空金属蕊心。一方面增强热交换,另一方面起配重作用,在槽体内结冰后不会浮起。但金属和塑料的导热系数,膨胀系数不同,金属蕊心易脱落,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有不少工程因此失败 。冰冰 板板 将蓄冷介质封装在板型容器中,常见蓄冷介质有水或其他相变材料。 静态蓄
22、冰有两大最突出的缺点:静态蓄冰有两大最突出的缺点: 1.制冰效率低2.融冰释冷速度不稳给用户造成的麻烦:初投资增加、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居高不下 动态蓄冰动态蓄冰 动态蓄冰克服了静态蓄冰形式存在的两大弊端。动态蓄冰控制冰层冻结的厚度,将冰层的热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制冷机的蒸发温度,也相应地提高了机组的性能系数。同时融冰时为接触式换热,融冰释冷可达很高的速度,更便于控制使用。 制冰装置和蓄冰装置分离,制冰过程中冰冻结到设定的厚度时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冰与制冰装置分离,输送到蓄冰装置中。蓄冰过程由多次冻结完成,故称为动态蓄冰。 冰片滑落式冰片滑落式 是一种动态制冷 ,空调回水自上方以一薄水膜的方式
23、喷洒而下 ,遇到冰冷的裸板状冷媒蒸发器开始结成薄冰层 ,经由制冷四通阀的切换 ,此时蒸发器变成冷凝器 ,由压缩机送来的高温制冷剂进入其中 ,使冰融化 ,36mm的薄片冰由于自身重力向下滑落至下方蓄冰槽内 ,原理如一般常用的除霜原理。 蓄冰槽的蓄冰率为40-50%。不适不适合于大、中型系统。合于大、中型系统。因为“结冰”,“取冰”反复进行,四通换向阀连续工作,因为加工工艺等原因,导致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不高,使用寿命不长。 冰晶或冰泥式冰晶或冰泥式 盐水泵从蓄冰槽底部将 6%浓度的盐水洒到蒸发器 ,当盐水被冷却到凝固点温度以下时 ,即产生冰晶于管壁 ,搅拌机将冰晶刮下与盐水混合成冰泥送至蓄冰槽
24、,释冷时盐水从蓄冰槽被送至热交换器 ,升温至 10 12 再送至蒸发器降至5再送回蓄冰槽 。冰片滑落式、冰晶式冰片滑落式、冰晶式 动态蓄冰有两大突出的优点:动态蓄冰有两大突出的优点:1.制冰效率高2.融冰释冷速度控制便利 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初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减少。 蓄冰空调蓄冰空调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常规空调系统常规空调系统1.节省电费。 2.节省电力设备费用与用电困扰。 3.蓄冷空调效率高。 4.节省冷水设备费用。 5.节省空调箱倒设备费用。 6.除湿效果良好。 7.断电时利用一般功率发电机仍可保持室内空调运行。 8.可快速达到冷却效果 。
25、9.节省空调及电力设备的保养成本。10.降低噪乱冷水流量与循环风上减少,即水泵与空调机组运转振动及噪音降低。 11.使用寿命长。 运行策略运行策略所谓运行策略是指蓄冷系统以设计循环周期(如设计日或周等)的负荷及其特点为基础,按电费结构等条件对系统以蓄冷容量、释冷供冷或以释冷连同制冷机组共同供冷作出最优的运行安排考虑。一般可归纳为全部蓄冷策略和部分蓄冷策略。 工作模式工作模式 蓄冷系统工作模式是指系统在充冷还是供冷,供冷时蓄冷装置及制冷机组是各自单独工作还是共同工作。蓄冷系统需在规定的几种方式下运行,以满足供冷负荷的要求常用的工作模式有如下几种: 1.机组制冰模式 ;2.制冰同时供冷模式;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