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2832637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格式:PPT
  • 页数:99
  • 大小:53.4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 新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期末 复习 温习 文言文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课内文言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1、 桃花源记2、 小石潭记3、 核舟记4、庄子庄子二则二则5 5、礼记礼记二则二则6 6、 马说马说1 1、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 (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

    2、集。关于作者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缘溪行:沿着,顺着(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6)悉如外人:全,都(7)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8)具答之:详细(9)咸来问讯:全,都;消息(10)便扶向路:先前的(11)诣太守:拜访(12)欣然规往:打算,计划(13)后遂无问津者: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2.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3.一词多义便舍船:舍弃,丢弃屋舍俨然:房屋,客舍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标记寻向所志:寻找未果,寻病终:随即

    3、,不久(1)舍(2)志(3)寻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竟然其中往来种作:劳作设酒杀鸡作食: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4)遂(5)作(6)为(7)乃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4)林尽水源:形容词作动词,消失(5)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6)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7)未果,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实现5.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的滋味好(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

    4、义:好像,似乎(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6)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不充足(9)便扶向路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二、重点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对这种景象感到惊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惋惜。三内容理解1.课文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

    6、花源,在桃源人家做客及辞去的经过(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及刘子骥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结局)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的理想社会,借以反映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否定,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复前行:(2)欲穷其林:(3)便舍船:(4)便要还家:向前。尽。放弃。同“邀”,邀请。2.翻译下列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

    7、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3.用“/”划分朗读节奏。(1)忽 逢 桃 花 林,夹 岸 数 百 步,中 无 杂 树,芳 草 鲜 美,落 英 缤 纷。(2)初 极 狭,才 通 人。4.文末写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2、 小石潭记柳宗元 (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

    8、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关于作者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隔篁竹:竹林(2)水尤清冽:凉(3)卷石底以出:翻卷(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5)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6)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7)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8)俶尔远逝:忽然(9)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10)悄怆幽邃

    9、:凄凉(11)不可久居:停留2.一词多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隶而从者:动词,跟随(1)从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玩乐如鸣珮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可以,能够(2)清(3)乐(4)环(5)可全石以为底:介词,用、把卷石底以出:连词,而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6)以(7)而3.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3)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4)皆若空游无所依:

    10、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5)日光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6)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7)潭西南而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8)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9)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10)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4.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以为今义:认为(2)影布石上古义:映在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3)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二、重点句子翻译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

    11、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9.以其境过清

    1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后便离去了三内容理解1.课文内容第1自然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并描写了小石潭全貌第2自然段:描绘潭中游鱼,并侧面烘托潭水之清第3自然段:描绘小石潭源流的形状和岸势特点第4自然段:写潭中气氛及作者感受第5自然段:记录同游人2.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3.写作特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情景交融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岸势犬牙差互:(2)悄怆幽邃:(3)隶而从者:(4)日光下澈:像狗的牙齿那样。凄凉。跟随

    13、。向下。2.翻译下列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3.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写了鱼和水。本段实写鱼,虚写水,写鱼同时写水。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无处藏身,好像在空中一样,突出了水清澈的特点。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在水中嬉戏,一动一静,写出了鱼活泼可爱的特点。4.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作者

    14、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他游览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3、 核舟记关于作者魏学洢y: (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明末散文家。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他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户仕宦人家,父亲是一位名臣。 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这篇文章被收入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还有一篇比较著名的就是茅檐集八卷。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罔不因势象形:无不全都;模拟(2)尝贻余核舟一:赠(3)水波不兴

    15、:起(4)如有所语:说话(5)佛印绝类弥勒:像(6)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7)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8)其船背稍夷:平(9)钩画了了:清楚明白(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2.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的3.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语气词 此中人语云:说(1)奇(2)为(3)云 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端正 佛印绝类弥勒:极很

    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4)可(5)端(6)绝4.词类活用(1)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5)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5.古今异义(1)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长今义:修理(3)矫首昂视古义:举今义:纠正(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二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舟首尾长约八

    17、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小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4.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楚明白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三内容理解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说明了王叔远构思的巧妙,赞美了他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

    18、示了我国古代工艺艺术的卓越成就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其两膝相比者:(3)矫首昂视:(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高。靠近。举。满。2.翻译下列句子。(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核桃雕刻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典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对

    19、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长不盈寸各具情态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4、庄子庄子二则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

    20、,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关于作者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2)天池也:天然形成的水池(3)志怪者也:记载(4)水击三千里:击水,拍打水面(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6)全矣:完全,完备(7)请循其本:追溯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3.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介词,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21、梁之上:介词,在(1)固(2)于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请循其本:代词,它,指话题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安知鱼之乐:结构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它,指“鱼之乐”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3)其(4)之(5)而4.词类活用(1)怒而飞:形容词作动词,用力鼓动翅膀(2)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3)南冥者,天池也: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5.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

    22、,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4)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野生的马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啊,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的翅膀拍打水面击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6.其视下也,亦若是

    23、则已矣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7.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9.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10.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三内容理解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

    24、借的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写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去以六月息者也:(3)是鱼之乐也:(4)安知鱼之乐:向上离开这是怎么2.翻译下列句子(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2)惠子曰:“子非

    25、鱼,安知鱼之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3.“鲲鹏”可以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思在说明什么?说明鲲鹏是有所倚的,并非真正的“逍遥”5 5、礼记礼记二则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关于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书籍。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

    26、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4)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5)然后能自强也:勉励(6)教学相长也:推动促进(7)选贤与能:指品德高尚(8)讲信修睦:培养(9)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10)是故谋闭而不兴:兴起(11)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12)故外户而不闭:从外面把门带上2.通假字(1)学学半:“学”同“敩”

    27、,教导(2)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3.一词多义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1)其 学学半:同“敩”,教导 学学半:学习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子女 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单单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4)子(5)独(2)学(3)亲4.词类活用(1)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动词,吃(2)不独亲其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3)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5.古今

    28、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目的;主旨(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3)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老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5)男有分古义:职分,职守今义:成分(6)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7)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货今义:货物(8)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二重点句子翻译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9、!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30、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三内容理解虽有嘉肴: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即“教学相长”大道之行也:文章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堂变式练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不知马也B.虽有嘉肴虽我之死C.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D.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千里之能B【解析】A.代词,它的/副词,其实;B.都是“即使”的意思;C

    31、.以为子/子女;D.能够/本领。2.翻译下列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2)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自己的职务,女子有自己的归宿。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示例: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不懂的知识有很多,应努力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从教师的“教”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自学能力。6 6、 马马 说说韩愈 (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

    3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关于作者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骈死于槽枥之间: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2)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3)才美不外见:才能和优点(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5)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6)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7)执策而临之:面对(8)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2.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 (只)”,

    33、只、仅(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3)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3.一词多义千里马常有:经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不以千里称也: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本领(1)常(2)虽(3)以(4)能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餐,顿食不饱,力不足:动词,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同“饲”,喂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的其真无马邪:语气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大概(5)策(6)食(7)其4.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

    34、之手:名词作动词,辱没(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光,吃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5)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5.古今异义(1)然后有千里马古义:副词,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4)其真不知马也古义:认识,识得今义:知道二、重点句子翻译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35、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它)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三内容理解1.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论述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并指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第2自然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3自然段:对无知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2.中心思想作者希望统治者

    36、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3.写作特色马说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也:(3)策之不以其道:(4)食

    37、之不能尽其材: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著称。用马鞭驱赶。同“饲”,喂。2.翻译下列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3.这篇文章通篇说马,其实却并非只是说马,那么,韩愈究竟想借“千里马被埋没”这个故事说什么呢?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或情感?韩愈借这个故事想要谈人才被埋没的问题。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心理,以及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4.在这篇文章中,韩愈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指出了伯乐之于千里马的重要作用。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示例: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兢兢业业搞科研的科学家,社会怎么会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32637.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