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压轴卷-语文(新高考II卷)(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2828028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76.9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压轴卷-语文(新高考II卷)(含答案).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压轴 语文 新高 II 答案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绝密启封前2022 新高考II压轴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容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2、。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人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

    3、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

    4、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复。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

    5、如此。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终于中国化了。这便使它大不同于例如吴哥寺那种繁复堆积的美。如果拿相距不远的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美。那节奏异常单纯而分明的层次,那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与小雁塔各层次之间的差距小而近,上下浑如一体,不大相同。后者尽管也中国化了,但比较起来,恐怕更接近于异域的原本情调吧。“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盘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这种仍然以整体

    6、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的宫殿,有删改)材料二:在讲为什么我们要保存过去时代里所创造的一些建筑物之前,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作

    7、斗争。建筑又是艺术创造。人类对他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衣服、器皿、武器等,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从古至今,人类在住屋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下过工夫,以求造型上的美观。例如:自有史以来无数的民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同时在建筑艺术上,是继续不断地各自努力,从没有停止过的。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宫殿、庙宇、民居、仓库、城墙、堡垒、作坊、农舍,有的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有的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巩固政权,有的被他们独占享受,在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是集中在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等上

    8、,它是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的。不同的民族的衣食、工具、器物、家具,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无论是哪一种工艺,包括建筑。不论属于什么时代,总是有它的一贯的民族精神的。以上几点,不但说明建筑是什么,同时也说明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代表。从考古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之得到保存。(摘编自梁思成谈建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主要建筑分别给进入建筑的人造成和谐与渺小恐惧的感受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B万里长城的对称不体现在形式上,但以空间的延续展示时间的绵延来体现中华民族的

    9、精神。C同为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建筑,大雁塔比小雁塔更中国化,更典型地表现中国宝塔之美。D明清的园林从形式上挑战了中国建筑的对称性,但本质上未违背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代皆沿秦制”,在建筑方面体现为秦以后各代的建筑都是按平面铺开、严格对称。B汉代的斗拱与飞檐是我国古人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后,进一步有对美的追求最早例证。C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建造者的审美需求,都没改变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D先了解“建筑是什么”,进而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才能更好保护中国古建筑。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有关建筑的言论与两则材料的观点均保持一致的

    10、一项是(3分)( )A建筑师应以整个社会为最大业主,这应该是每个建筑师的追求。B医生们可以掩埋错误,但建筑师不得不和他们的错误生活在一起。C文明改变了人的住房,但并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D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据报道,国内某高校惊现复刻版金字塔,校方称其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这一举动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蜕(节选)老舍曲时人的住处是间小黑洞,在阴城极热闹的一条巷子里。巷子不宽,可是昼夜不断行人。巷子不长,可是小饭

    11、馆就有两三个。堵西汀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好不至引起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到在这么热闹的地方会藏着个小黑洞。黑洞虽小,堵西汀可是常常带着朋友来聚谈,屋子里坐不开五六个人,所以有时候大家就须立着商议他们的事。曲时人很满意,他不怨屋子里黑,也不怨没有坐处朋友们来到,他应是第一个立起来的,因为他既是新手,又是小黑洞的主人。在这间小黑洞里,没人的时候他得以静静地思索,有人的时候他得以听到使他见到一些光明的话语。在这牢狱似的地方,他看见了智慧与勇敢。他觉得自己仿佛像是在一个卵壳里,虽然见不到阳光,可是正在吸取智慧与勇敢,然后可以孵出一个新的人来,一定不是先前他所在的学校中能造就出来的。这小屋,当堵西汀来到的时

    12、候,就是在白天也对面看不见人。堵西汀的烟卷是接二连三地吸着,而他又不许打开屋门,屋里满是烟。堵西汀的烟吸完,照例是曲时人到街上去买。曲时人不大愿意出去,因为虽然离烟摊子不远,可是一出去到底得少听见许多句话,这是个损失。慢慢地他想起一个办法,他得给堵西汀预备下香烟,省得临时出去买。极平常的一个主意,可是他非常得意,他以为这足以表示他的热烈,他之机灵。从前,他对一切都马马虎虎,现在他连一个字也不肯随便放弃,凡是堵西汀说出来的,他都须听到,放在心中。他几乎连复仇的念头都忘了。自己所受的那一些委屈算得了什么呢,他须在堵西汀的指导下,去把命卖掉;这样死,他以为,才会有价值。他不叨唠了,他几乎是终日一语不

    13、发,心里与脸上都极静,静静地等候着命令;假若堵西汀发令叫他马上去投个炸弹,他觉得他会连大气不出地,揣起炸弹就走。在他们的商谈中,他可也听见不少他所想象不到的坏事,像已有人赶办太阳旗与五色旗那种事。听到这些寡廉鲜耻的事,再听到堵西汀们设法破坏这些事的计议,他就格外佩服堵西汀与堵西汀的朋友们。不错,堵西汀们人少势力小,不能一网打尽地把汉奸们一齐肃清,可是唯其以少碰多,以弱碰强,才见出热诚与真心,才是真肯牺牲。英雄似乎是,曲时人咂摸着,只计邪正,不计成败的人。堵西汀可以在商谈时接受大家的意见,而在执行时自有他的办法。他有胆量与经验,他知道非照着自己的办法走不能实现大家拟定的计划,他不便因客气而把事弄

    14、糟。这个态度不算错,作领袖的理当能宽能紧。正落着细碎的秋雨,堵西汀的帽子带着一层像露珠的水星,钻进了那个小黑洞。“他们怎么还没来?”他问曲时人。屋里虽然很暗,曲时人还能看到堵西汀的眼光,极亮地往四下里旋扫,倒好像不是找人,而是寻一件什么东西似的。曲时人还没回出话,又进来两个人。曲时人只能看清他们是一高一矮,看不清他们的面貌,因为他们都把帽子戴得很低。曲时人近来也学会把帽子戴到压着眉毛,一来是大家都那样,二来是这样戴帽使他心中觉出一种神秘的勇气。对这些低戴帽的朋友,他不敢多问什么,就是他们的姓名也不敢问。他只觉得他们是一些英雄好汉,无名的英雄好汉,到这黑洞中,商量一些把阴城从灭亡中夺回来的事。“

    15、来晚了,你们!”堵西汀把帽子摔在个黑暗的什么地方,没等他们答话,他接着说,语气柔和了一些。“先谈着,不用等。他们,永远不记准了时间!”大家都摸索着坐下。曲时人把香烟递给了他们。“听说保安队已缴了枪!”那个矮子的声音。堵西汀没答言,只微声“哼”了一下。“西汀!”矮子几乎是央告着,“西汀!咱们不能专做破坏的工作,虽然该杀该破坏的人与事是那么多。连保安队都成了赤手空拳,这座城岂不成了空城?”“可就是!”堵西汀划着一根火柴,把两块瓦似的腮照得发了点亮。“连保安队的枪还收回去,咱们有什么方法去组织民众呢?你一去宣传,就先下了狱,或丧了命;而人民又须极详切地劝告才能明白。怎么办呢?在乡间倒比在城里容易一些

    16、,可是城别看这是座死城是心脏,把城丢了,便是把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与便利都丢了。所以我们必须保卫这座城。一点不错,在保卫阴城或任何城市的工作中,组织民众是最积极、最重要的事。民众是铁,组织,只有组织,才能把钢炼出来。可是,我们怎么下手去做?手不准动,口不准开,兵在他们手里,枪在他们手里!我们还没把人民劝明白,已经被捉了去。与其那么牺牲,还不如咱们照着老方法去干。照咱们的老方法做事,我们牺牲,他们可也得死。打死一个是一个。”“死了一个,还有一百个来补缺”高个子冷笑了一下。“我知道,我知道!”堵西汀急忙把话抢过来。“所以我不单是在这里工作,也往四处送人,叫他们到各处去工作。至于你我,哼,恐怕没有更好的

    17、方法,既在这里,就没法公开地活动什么,只能在黑影里端着枪。不积极,没有建设性,一点不错,可是一个人恐怕也只能做一样事,做环境逼他必去做的事,你不能拿理想来看轻你实际的工作,也不能用做不到的事来限制你能做到的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时人对堵西汀和他的朋友非常尊敬,当他们来小黑洞时他总是第一个立起,他佩服他们抗日的决心和勇敢的行动。B文中将堵西汀帽子上的水星比喻为露珠,其晶莹透亮却短暂易逝的特点,既映衬堵西汀心灵的澄澈,又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C堵西汀和他的朋友们戴帽子时都将帽子压着眉毛,这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在曲时人看来,这还

    18、给他带来一种神秘的勇气。D选文前半部分注重曲时人的心理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堵西汀等人的对话描写,这些都能将涉及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7文中多次提到曲时人暂住的地点为“小黑洞”,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黑洞”位于极热闹的一条小巷,正所谓“灯下黑”,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由此可见曲时人和堵西汀斗争经验极丰富的特点。B“小黑洞”虽小,但是它不仅保护着曲时人的安全,还为堵西汀等人聚谈提供了隐蔽的场所,为小说中人物活动提供了自然空间。C曲时人对“小黑洞”很满意,因为无论是堵西汀等人来或者不来这里,他都能在这类似于牢狱的地方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D小说中交代“小黑洞”的狭窄、逼仄和光线

    19、幽暗的特点,反衬出堵西汀等人在艰苦环境下坚定的斗志,烘托出他们英勇的形象。8作为一个领导者,堵西汀的优秀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9王本朝在老舍的意义一文中谈到“社会正义和个人德行是老舍文学创作最为执着的伦理观念”,结合文章内容,以曲时人为例分析这一伦理观念的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魏顺甫传明王世贞魏顺甫者,名裳,世为蒲圻人。大父溶邻水令,以治称。季子正蒙,曰中宪君,顺甫父也。顺甫十六试,诸生高等。是时廖学士雅自负博而辨,又贵倨也,所引说经史连拄诸生口,独顺甫避席奏对不穷。盖又

    20、十余年而举乡试,又四年而成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始与予及李于鳞辈游,而好为古文词。顺甫性高简,无所过从,所过从必于鳞。甫莅事而宽大。决大狱,察其情,稍有间者,即为谳语著于牍以授御史,故于守济南益敏练有声。是时寇蜂起齐鲁间。顺甫奋身往,悉逮豪,置之理,于是伏田尽出,而小户得足食,无困徭矣。岁癸酉九月,余起家为楚按察使,以书报顺甫。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谓余曰:“自吾登天门视日出,而于鳞实偕并,是乐为再哉!弗可三矣。”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余谓:“大匠庀楚材殆遍,将无及子耶?”笑弗答。顺甫为人温温长者,

    21、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所善如于鳞、徐子与,顺甫皆兄事之。所最庄事于鳞,亦以于鳞故,推东郡谢生。一日,谢生恨于鳞,数其郡不法事,众默然。顺甫独前质曰:“为先生见之耶?抑闻之人耶?”生遽曰:“亦闻之人耳。”顺甫曰:“于鳞之善先生,天下莫不闻,先生宜得之久。今以人言而遂信之,则不明;有所闻而不以告于鳞,则不忠;不以告于鳞而告之士大夫显者,则不厚。裳请改事矣。”遂拂衣去。谢生谮乃败。赞曰:夫以顺甫之便吏治,不苟取予,又温温长者,其才行足蔽官而竟不达,何也?或谓顺甫死已耳,不死将有所为,士固未可知。(节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注李于鳞;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22、项是(3分)( )A.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B.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C.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D.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子,古代泛指年龄最小的一个儿子,中国古代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叔、季作次序。B.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清

    23、两代每三年考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C.徭,即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D.癸酉,文中是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纪月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顺甫在青年的时候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六岁参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面对傲慢的廖学土,魏顺甫凭借丰富的学识对答如流。B. 魏顺甫宽大处理事件,对于大案件总是务求断决准确,详细审察,如有问题,将议罪的话上报御史,这为他赢得了声望。C. 任济南太守时,面对蜂拥而起的贼寇,魏顺甫不顾自身安危前往,以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置,维护了地方安

    24、定,保护了百姓利益。D. 魏顺甫通过科考步入仕途,曾任刑部山西司主事等职,虽富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2)顺甫为人温温长者,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14. 魏顺甫是如何对待恶意污蔑李于鳞(李攀龙)的东郡谢生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罗公升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虫声

    25、来倦枕,秋思入凭栏。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弹。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注】万钱,丰厚的官俸。罗公升,永丰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宋亡则倾资力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方山子,北宋人陈慥,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肱”,指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就是久病成医的意思。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欧诗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运用反问句式,点明了诗人热爱国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B. 罗诗颔联,用“秋思”“虫声”点“秋”字,用“倦枕”“凭栏”二语点“怀”字,寓“怀”于“秋”。C. 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

    26、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D. 这两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16. 两首诗均以“秋怀”为题,感秋抒怀,情景交融,但表达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国风和小雅的特点的两句是“_,_”。(2)清代陈廷焯评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结二语”指的是“_,_”。(3)“大漠”和“落日”是描写边塞的典型景象,这两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见

    27、,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小题共3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树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纵横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美。爬藤花是散文,像荼蘼、紫藤、茑萝,乃至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潇洒。看起来漫不经心,它们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不是没有一篇是欠缺章法的无论是斜挂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地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活了似的,都各有各的文法,

    28、各有各的修辞。( )。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拆展的过程。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此说来,可以比作昙花的文体,大概就是舞台剧了吧B.如此说来,可以称作舞台剧的花儿,大概就是昙花了吧C.如果有什么文体可以比作昙花的,大概就是舞台剧了吧D.如果有什么花儿可以称作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9、( )A.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它们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不是没有一篇欠缺章法的B.看起来它们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不是欠缺章法的C.它们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欠缺章法的D.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它们,倒也每一篇都是有章法的20.下列句子中,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美。B.像荼蘼、紫藤、茑萝,乃至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潇洒。C.或者不自惜地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

    30、枯木开得活了似的。D.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减少考试,但要 。教师要通过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加强学情教情分析,科学研判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考试少了并不 。考试是一种手段,学校本身也要加强学习过程评价育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利用类似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情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

    31、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学生学情阶段性评价。广大教师要 ,共同科学分析造成学生学业困难或学业缺陷的原因,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 文中画波浪线处句式及顺序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写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1.9万名赛会志愿者中青年占9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数百万名青年大

    32、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组组数字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选择和用奋斗抒写的青春华章。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青春不仅是年华与心境,更是选择与力行。五四青年节之际,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做国旗下演讲,谈谈你的青春选择。要求:演讲稿题目自拟;不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 新高考II压轴卷语文答案及解析1A 【解析】A项,“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说法错误。中西主要建筑供养对象并非截然不同,按材料一“中国的祭拜神灵即与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说明中国建筑同样祭拜神灵,中西建筑给人造成感觉上的差异主要由于建筑空间特点不同,中国宫殿

    33、供享受游乐,西方建筑主要供崇拜顶礼。故选A。2D 【解析】A项,选项过于绝对,原文“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只是说基本保持和延续,没有说都是。而且,秦以后各代的建筑不都是按平面铺开、严格对称,万里长城“即使像万里长城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明清园林“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都是例证。项,B汉代的斗拱与飞檐不是最早例证,材料二说“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C项,根据原文“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是作

    34、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以及材料中讲述长城、宝塔、庭院等的具体形态变化可知,没改变的不是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而是审美特点,对此有冲击影响的不仅是建造者的审美追求,也有使用者的审美追求。故选D。3D 【解析】两则材料一致的观点是:建筑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在创新的同时也在传承。A项,强调建筑师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与建筑的创新和传承无关。B项,说的是建筑师不能只追求完美,还应正视和反思自己的错误,主体是建筑师,与材料讲建筑的创新、传承无关。C项,是对物质发展与人的精神发展的思考,在这里“住房”只是作为物质发展的一个例子,与材料中讲建筑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无关。D项,强调了建筑的传承“千篇一律”

    35、与创新“千变万化”,与两则材料的观点相符。故选D项。4(1)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延续着秦以来的实践理性精神的观点,然后具体分析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创新;(2)材料二在提出“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之后,对建筑的生活功能、美学意义、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建筑是什么”以及保存古建筑的意义。【解析】材料一以“百代皆沿秦制”这一古语开端,指出秦汉、唐宋、明清等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基本都延续着 “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和“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并在第二段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种风格就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材料后面从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取代反理性的

    36、迷狂意识(宫殿宗庙建筑)、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以及在对称中有变化(万里长城)、绘画雕刻的繁复、中国的宝塔式的美、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而又深具浪漫风味(古典园林建筑)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后世对“实践理性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第一段以“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首先点明论题。第二段以“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的阐释,指出了建筑的生活功能。第三段以“建筑又是艺术创造”开端,指出建筑“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造型上的美观”等方面的美学意义。第四段以“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

    37、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指出建筑的社会价值。第五段和第六段则以建筑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等,进一步升华总结“建筑是什么”的问题。而材料二最后一句话“从考古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之得到保存”这从考古的角度,阐述了我们当下保存古建筑的意义。5国内某高校建造复刻版古埃及金字塔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是因为:(1)建筑是艺术创造,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的成功,不应在中国被盲目复制。 (2)建筑要体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金字塔体现的古埃及民族性格与特征,与中华民族性格与特征不完全一致。 (3)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字塔是埃

    38、及法老制度的产物,不符合中国新时代的特征。 (4)建筑要体现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一直在对“实践理性精神”加以传承和创新,盲目建造复刻版金字塔有违这种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作者观点,并能用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找到理论依据来对题目中的事例加以批驳。 如材料一第三段作者将哥特式建筑与中国宗教宫殿建筑进行对比后,得出中国建筑“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的观点。而埃及金字塔所体现的是供奉古埃及帝王的坟墓,它所展现的不是入世、理智的因素,而是对王权神性的展现和对普通人的压迫,两者精神内涵并不吻合,不

    39、能复制。 如材料中讲到宝塔,说“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终于中国化了”,可见我们虽要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但不能盲目复制,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因此,试题中“复制版”追求“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并无意义。 如材料“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的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巩固政权,有的被他们独占享受,在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是集中在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等上,它是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的”可知,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制度的产物,不符合中国新时代的特征。若还能找出其他例证,只要言之

    40、有理均可得分。6B 【解析】B项,“既映衬堵西汀心灵的澄澈,又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过分解读,且“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不符合文意。由“正落着细碎的秋雨,堵西汀的帽子带着一层像露珠的水星,钻进了那个小黑洞”可知原文只是描写了当时下雨的环境,没有其它深刻的内涵。故选B。7A【解析】A项,“由此可见曲时人和堵西汀斗争经验极丰富的特点”错误,从文章首段“堵西汀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好不至引起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到在这么热闹的地方会藏着个小黑洞”可知,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是堵西汀的主意,不能体现曲时人“斗争经验极丰富的特点”。故选A。8善于决策。他能宽能紧,既接受大家的意见,又勇于执行自己的斗争方

    41、案。认识深刻。他认识到了民众的伟力,懂得只有与民众在一起才有力量。头脑清醒。他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注重斗争方式,不盲目行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堵西汀可以在商谈时接受大家的意见,作领袖的理当能宽能紧”可知,堵西汀作为领导者,一方面会听取大家的意见,一方面在决策、制定计划时又能做到坚持己见,可见他善于决策。由“而人民又须极详切地劝告才能明白”“一点不错,在保卫阴城或任何城市的工作中,组织民众是最积极、最重要的事”可知,堵西汀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团结民众的重要性,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可见他认识深刻。由“手不准动,还不如咱们照着老方法去干”可知,面对严峻的形势,他没有蛮干,而是

    42、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保持头脑的清醒,注重斗争方式,不盲目行动。9以堵西汀为首的革命者虽然人少势薄,但却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曲时人参与其中,同样是为了伸张社会正义。曲时人是一个不怕吃苦、懂礼勤快、积极上进的青年,他不断地汲取革命者的精神力量,变得更加勇敢热忱。(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和评价文本价值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社会正义和个人德行是老舍文学创作最为执着的伦理观念”的意思,根据关键词“社会正义”“个人德行”去筛选概括信息,分点作答。“社会正义”指的是人们为了社会而奋斗,由“不错,堵西汀们人少势力小,计成败的人”“照咱们的老方法做事,我们牺牲,他们可也得死。打死一个是

    43、一个”“死了一个,还有一百个来补缺”等句可知,以堵西汀为首的革命者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自己的力量又较为渺小,尽管势力单薄,但是他们却为了国家、社会,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信倒下一个,还有一百个为社会奋斗。这体现了“社会正义”。由“曲时人很满意,他不怨屋子里黑,也不怨没有坐处”可知,曲时人不怕吃苦,不嫌弃环境的恶劣;由“朋友们来到,他应是第一个立起来的,因为他既是新手,又是小黑洞的主人”可知,曲时人懂礼貌,对革命怀有热情;由“在这牢狱似的地方,然后可以孵出一个新的人来”可知,曲时人积极上进,不断汲取新的智慧,不断变得更加勇敢。为了社会正义,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从中可以看出“个人德行”。10.C 【

    44、解析】“而余有岭南迁”中“岭南”是“迁”的地点,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二江环流”中“环流”作“二江”的谓语,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11.B【解析】B项,“第一名称为会元”错,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才称为“会元”。12.D【解析】D项,“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错,原文“或谓顺甫死已耳,不死将有所为,士固未可知”的意思是“有人说,这可能是顺甫去世早,如果不死,应该有大作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也未可知”,这是推测而非事实。13. (1)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2)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

    45、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辨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少”,年轻;“强”,馀,有馀;“鬒”,头发稠而黑;“充”,充沛。(2)“温温长者”,温厚、德高望重的人;“介”,耿介;“苟”,随便,苟且。14. 首先,当面质问谢生指责李攀龙的话从何而来;接着,阐明李攀龙对谢生的恩情,对他不薄,并从遇事不清楚、对朋友不忠、为人不厚道三个层面阐明道理,指责谢生;最后,以实际行动“拂衣去”表达对其的鄙弃不满。【解析】根据“顺甫独前质曰:为先生见之耶?抑闻之人耶?”,意思是:只有顺甫上前质问他:“你说的这些事是亲眼所见,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可知魏顺甫

    46、首先当众质问谢生是亲眼所见还是听闻于人。根据“顺甫曰:于鳞之善先生,天下莫不闻,先生宜得之久。今以人言而遂信之,则不明;有所闻而不以告于鳞,则不忠;不以告于鳞而告之士大夫显者,则不厚。裳请改事矣。”,意思是:顺甫说:“李先生对你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先生也一直知道。现在你因为听到别人的话就马上相信,说明你这人遇事不清楚;听到了这些话而不告诉李先生你对朋友不忠;不把这些事告诉李先生而告诉其他的人无端败坏先生的形象,你这人不厚道。我魏裳请你改正过失。”可知得到答复后,魏顺甫接着批评谢生:是非不明、待友不忠、为人不厚,魏顺甫的三层逼问,逐步深入。根据“遂拂衣去”,意思是:于是拂衣而去。可知最后魏顺甫

    47、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谢生的鄙弃不满。【参考译文】魏顺甫名裳,世代是蒲圻人。他的祖父魏溶做过邻水县令,凭借治理政绩著称。魏溶的小儿子正蒙,被人称为中宪君,他就是顺甫的父亲。顺甫十六岁参加考试,在诸生中成绩优异。这时有位廖学士向来自负博学有辩才,加之地位尊贵,举止做慢,他所引用的经史接连驳倒了很多儒生的观点,只有顺甫离开坐席对答不停歇。过了十多年参加乡试,又过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山西司主事。开始,顺甫跟我、李攀龙一起交往,喜爱古文词。顺甫性格清高孤傲,交往不多,相互往来最多的是李攀龙。顺甫处理事情宽大,决断大的案件,审察详情,稍有不合,就将审案议罪的话写在案牍上交给御史,所以在济南太守的职位上更加机敏干练有声望。这时贼寇在齐鲁之间蜂拥起事。顺甫奋不顾身前往此地,将豪强全部逮捕,并将他们交给司法部门,于是民间隐藏的田地全部显示出来,因而平民百姓大多得到了充足的粮食,再也不会被徭役困扰。癸酉年九月,我被征召为楚按察使,写信告诉顺甫。顺甫来到武昌,我即将去岭南。出发前,顺甫赶过来见我。两人一起在汉阳的晴川阁夜饮。俯身观赏二江环绕着晴川阁流淌的景象。明月如璧。我们内心很快乐,他对我说:“自从我登上天门看日出,与李攀龙一次,与你是第二次,这样的快乐有两次了!不可能有第三次了啊。”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我对他说:“你才华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压轴卷-语文(新高考II卷)(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2802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