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全套 课件 上册
- 资源描述:
-
1、1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组成一、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组成二、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二、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三、如何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三、如何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节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1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组成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组成1. 1.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由由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和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组成组成。1(1 1)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概念概念: :是研究和阐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是研究和阐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和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1 概念概念: :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
2、动规律或生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理功能的科学。1(1 1)细胞分子水平)细胞分子水平(2 2)器官系统水平)器官系统水平(3 3)整体水平)整体水平染色体染色体1(1 1)急性实验法)急性实验法 a.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 b. 活体解剖实验法活体解剖实验法 (2 2)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11. 1. 专业设置的需要。专业设置的需要。2. 2. 药物药物- -人体人体- -疾病之间的关系。疾病之间的关系。3. 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方法:方法:1. 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2. 2.
3、多动手,多思考。多动手,多思考。3. 3. 多联系相关学科。多联系相关学科。重点:重点:1. 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2. 2. 基本生命过程基本生命过程3. 3. 基本调节过程基本调节过程11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一)体液(body fluidbody fluid)体液占机体液占机体重体重60% 60%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40% 40%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血浆血浆( (心血管心血管)5%)5%组织液组织液( (组织间隙组织间隙)15% )15% 淋巴液、脑脊液等少量淋巴液、脑脊液等少量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homeostasi
4、s)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homeostasis)1(二)内环境(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internal environment)概念:概念: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 1.1.概念概念: :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状态。的状态。2.2.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CO2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CO2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O2 外界外界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细胞细胞内环
5、境内环境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O21方式:方式: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概念:人体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概念:人体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各种功能活动,使其相互配合、保地调整各种功能活动,使其相互配合、保持稳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种功能活持稳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种功能活动被称之为调节。动被称之为调节。1定义:定义:通过通过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基本方式:反射(反射(reflex)1.1.定义:在定义:在CNS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
6、应意义的反应。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2.2.结构基础: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reflex arc)3.3.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特点:特点:迅速、精确,局限、短暂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快、准、短)(快、准、短)1膝跳反射示意图膝跳反射示意图原理:原理: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肌腱(感受器感受器)股神经股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腰腰2-4脊髓灰脊髓灰质前角质前角(中枢中枢)股神经股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效应器效应器)1局部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v特点:特点:缓慢、广泛、持久。缓慢、广泛、持久。v激素
7、(激素(hormonehormone):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物质。v定义:定义:(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分泌分泌体液体液运输运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 激素等激素等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靶细胞靶细胞/ /靶组织靶组织/ /靶器官靶器官生理生理效应效应1v定义:定义:某些组织细胞或器官不依赖于神经、某些组织细胞或器官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作出一些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适应性的反应。v特点:特点:简单、局限、幅度小、灵敏度
8、低。简单、局限、幅度小、灵敏度低。1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刺激)(刺激)接收装置接收装置(感受器)(感受器)传入信息传入信息机体反馈控制系统模式图机体反馈控制系统模式图反馈: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三、三、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1负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最常见最常见概念概念: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反的方向变化
9、。意义意义: :维持机体稳态,使生理功能保持维持机体稳态,使生理功能保持恒定。恒定。1正反馈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positive feedback) 概念概念: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作用于控制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意义意义: :使体内某一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使体内某一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 举例举例: :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2. 2. 正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 1v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机体生
10、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v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机制,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机制,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但只有一个目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是异,但只有一个目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v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自身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自身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v各种功能活动通过反馈机制达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各种功能活动通过反馈机制达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11头部头部: 颅颅、面两部、面两部颈部颈部: 颈
11、颈、项两部、项两部背部背部胸部胸部 腹部腹部盆会阴部盆会阴部 左右上肢左右上肢: 上肢根和自由上肢上肢根和自由上肢 (臂臂、前臂和手前臂和手) 左右下肢左右下肢: 下肢根和自由下肢下肢根和自由下肢(大腿大腿、小腿和足小腿和足) 人体形态分部人体形态分部四肢四肢躯躯干干1三、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三、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一一) ) 解剖学标准姿势解剖学标准姿势( (二二) ) 面面( (三三) ) 方位术语方位术语1身体直立;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足尖朝前。下肢并拢,足尖朝前。手掌朝前;手掌朝前;( (一一) ) 解剖学标准姿势解
12、剖学标准姿势1矢状面矢状面冠状面冠状面分成上、下两部。分成上、下两部。AB沿正中线的矢状面。沿正中线的矢状面。前后方向下刀,前后方向下刀,纵切纵切人体,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成左、右两部。正中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分成前、后两部。分成前、后两部。水平面水平面左右方向下刀,左右方向下刀,纵切纵切人体,人体,水平方向水平方向横切横切人体,人体,CD( (二二) ) 面面1纵切面纵切面:EF横切面横切面: :沿器官长轴作的切面沿器官长轴作的切面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1A B距正中矢状面距正中矢状面远者为外侧外侧近者为内侧内侧在前臂,在前臂,内侧又称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桡侧在小腿,在
13、小腿,内侧又称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外侧又称腓侧腓侧CDEF( (三三) )方位术语方位术语1A B对空腔器官而言,对空腔器官而言,距腔近者为距腔近者为内内,距腔远者为距腔远者为外外。1 AB以体表为准,以体表为准,距表面近者为距表面近者为浅浅,距表面远者为距表面远者为深深。1 AC B对四肢而言,以其与躯干结合部为准,以其与躯干结合部为准,距结合部近者为距结合部近者为近侧近侧,距结合部远者为距结合部远者为远侧远侧。1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一一) ) 进化发展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二) ) 形态与功能相互关联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互关联的观点( (三三) ) 局
14、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四)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五)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服务的观点(五)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服务的观点1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内环境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负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2.简答题简答题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3. 3. 描述解剖学姿势。描
15、述解剖学姿势。4.4.何谓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何谓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11CellTissue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了解)细胞(了解)一、 人体的基本结构1111肌肌 肉肉 组组 织织1(一)骨骼肌(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形态形态:长圆柱形长圆柱形 结构结构:肌核多个,有肌核多个,有横纹横纹1 图 7-8 骨 骼 肌 结 构 模 式 图 ( 1) 一 块 骨 骼 肌 示 肌 外 膜 , 肌 束 膜 , 肌 内 膜 ( 2) 图 ( 1) 的 局 部 放 大 示 骨 骼 肌 细 胞 的 纵 横 断 面 以 及 肌 内 膜 和 肌 束 膜 肌 细 胞 肌 内 膜 肌
16、束 膜 肌 细 胞 核 成 纤 维 细 胞 肌 外 膜 肌 原 纤 维 肌 细 胞 肌 束 膜 肌 内 膜 肌 膜 肌 膜 ( 1) ( 2) 1 图 7-2 骨 骼 肌 肌 原 纤 维 结 构 模 式 图 肌 细 胞 暗 带 明 带 Z 线 肌 原 纤 维 M 线 H 带 H 带 粗 肌 丝 细 肌 丝 粗 肌 丝 细 肌 丝 横 断 面 明 带 H 带 M 线 暗 带 1 图7-6 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 I 带 Z A带 H I带 Z 三联体 横小管 终池 肌膜 1(二二)心肌心肌(cardiac muscle) 形态形态:分支短杆状分支短杆状 结构结构:有有闰盘闰盘;可见横纹可见
17、横纹 1 图 7-11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 横小管 Z 线 肌膜 肌浆网 横小管 M 线 M 线 线粒体 线粒体 横小管 横小管 Z 线 终池 1(三三)平滑肌平滑肌(smooth muscle ) 形态:梭形形态:梭形 结构:无横纹结构:无横纹1 神神 经经 组组 织织 ( (Nerve tissueNerve tissue) )1 树突树突 结构:结构:胞体、突起胞体、突起 、神经末梢、神经末梢 轴突轴突 神经元神经元 功能:感受刺激,传递冲动,功能:感受刺激,传递冲动, 整合信息整合信息 突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使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使神经元 相互连接相互连接 结构:多突起结构:多
18、突起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起辅助作用功能:起辅助作用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1一、一、结构结构n 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n 胞膜:可兴奋的单位膜,含受体或离子胞膜:可兴奋的单位膜,含受体或离子 通道,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通道,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1 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1 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 分布: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分布: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1111突触突触n 定义: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定义: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1u
19、(1 1)突触前成分)突触前成分 (2 2)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3 3)突触后成分)突触后成分1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间限制某些物质:血液和脑组织间限制某些物质 进入脑内的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进入脑内的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 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1 神经纤维:神经元轴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神经元轴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1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1v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 跨膜物质转运跨膜物质转运 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自学自
20、学) 细胞生物电现象细胞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活动肌细胞的收缩活动(自自学学)1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电镜显示细胞膜电镜显示细胞膜1亲水性基团亲水性基团疏水性基团疏水性基团脂质双分子层脂质双分子层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基本内容:基本内容: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顺电化学梯度顺电化学梯度 不耗能不耗能单纯扩散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易
21、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转运转运方式方式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逆电化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耗能1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不耗能不耗能3. 特点特点2.转运物质:转运物质: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 (O2 CO2 等等)1.概念(了解)概念(了解)11. 概念(了解)概念(了解) (1) (1)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 (2)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3.类型类型2.转运物质:转运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小分子或离子。1转运物质:转运物质:各种离子如各种离子如Na+、K+等等转运机制:转运机制:11葡萄糖、氨基
22、酸等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 转运物质:转运物质:转运机制:转运机制:11(1)共同点)共同点:都是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的都是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的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2)不同点)不同点:易化扩散速度快、具有特异性等。易化扩散速度快、具有特异性等。 总 结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的异同点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的异同点.1逆电化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耗能耗能1.概念(了解)概念(了解)2.特征:特征:3.类型:类型:Na+-K+泵泵钠泵活动特点:钠泵活动特点:膜内膜内NaNa+ +和膜外和膜外K K+ +时被激活。时被激活。每分解一个每分解一个ATPATP,泵出,泵出3 3个个NaNa+ +
23、,移进,移进2 2个个K K+ +。 1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维持细胞膜两侧维持细胞膜两侧NaNa+ +、K K+ +的不均衡分布的不均衡分布 细胞内高细胞内高K K+ +细胞外高细胞外高NaNa+ +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其它耗能过程利用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其它耗能过程利用NaNa+ +、K K+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1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1(四)胞纳与胞吐(四)胞纳与胞吐( (入胞与出胞入胞与出胞) )转运物质转运物质: :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转运特点转运特点: 需消耗能量,也
24、属主动转运。需消耗能量,也属主动转运。转运类型:转运类型:入胞入胞(endocytosis): 出胞出胞(exocytosis):1小小 结结1恩格斯: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恩格斯: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出电变化。时显出电变化。 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 跨膜电位:静息电位(跨膜电位:静息电位(RPRP)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PAP)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一)静息电位(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概念:在在静息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
25、外两侧 的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2.数值:数值:1 3.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14.4.产生机制产生机制主要是主要是K+外流形成外流形成的的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动力)(动力)(条件)(条件)K+外流外流静息时膜主要静息时膜主要 对对有通透性有通透性 内负外正电位差内负外正电位差(阻力)(阻力)1(二)动作电位(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概念:2.组成组成113.3.相关概念相关概念 膜电位状态膜电位状态l极化极化 (polarization)l去极化(除极化)去极化(除极化) (depolarization)l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