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政治学原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23180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格式:PPT
  • 页数:76
  • 大小:14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政治学原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政治学 原理 课件
    资源描述:

    1、 一一 、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 政治,离我们太远,又太近政治,离我们太远,又太近 政治,太政治,太“高尚高尚”,又太,又太“黑暗黑暗”。 政治,太政治,太“高深高深”,又太,又太“直白直白”。 政治,让我们政治,让我们“伟大伟大”,也让我们,也让我们“渺小渺小”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高度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高度“政治化政治化”的社会的社会 (一)是权力本位或官本位(一)是权力本位或官本位 (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三)是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三)是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二、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二、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 通过解析现实

    2、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通过解析现实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 良好的政治次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良好的政治次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善治善治”的条件。的条件。 讲政治,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讲政治,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一个探讨一个“正义正义”的社会究竟如何构成的社会究竟如何构成;一个一个“正正义义”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 三、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什么知识三、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什么知识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学 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是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如何组织和安排才是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即所谓“正义正义”?这

    3、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四、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四、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包青天情结,不关心制度建设,只希包青天情结,不关心制度建设,只希望出好官。望出好官。 第一节第一节 政治及政治观政治及政治观 一、政治的含义一、政治的含义 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称道德政治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称道德政治观。 第二种,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第二种,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力

    4、量的体现和外化。 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 包括对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称权力包括对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称权力政治观。政治观。 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称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称为管理政治观。为管理政治观。 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马克思政治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系。 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

    5、治权力,也就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也是艺术。 政治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用政治权力实现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一、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一、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是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社会公共权力

    6、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社会关系及其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二、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方面,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方面,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总体分为四大类,政治学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总体分为四大类,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政治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政治学研究途径一、政治学研究途径 二、政治学研究方法二、政治学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一)

    7、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 (二)政治学研究的其他方法(二)政治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第一,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第一,政治哲学研究方法。 第二,历史研究方法。第二,历史研究方法。 第三,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第三,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政治研究在中国政治研究在中国 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君主的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君主的“治国之

    8、治国之道道”而展开:而展开: 1.儒家:儒家:“礼治礼治”、“德治德治”为主要内容,核心是为主要内容,核心是“仁政仁政” 2.法家:法家:“法法”、“术术”、势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为核心的政治观 3.道家:以道家:以”法自然法自然”为思想核心为思想核心 4.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三、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天人之际”的学问的学问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就研究内容而言,

    9、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课概括为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课概括为”伦理政治学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影响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在影响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第二节第二节 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一)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为罗马时代: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古典政治学时代” (二)中世纪时代:被称为(二)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神学政治学时代” (三)现代时期:被称为(三)现代时期:被

    10、称为“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政治学时代 (四)当代时期:被视为四)当代时期:被视为“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政治学时代 二、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二、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西方政治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西方政治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传统学术时期、社传统学术时期、社会科学时期会科学时期 和激进批评时期和激进批评时期 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研究的现状政治研究的现状 一、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一、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的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人类行为的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

    11、究的观点。观点。 二、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二、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难题: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难题: 1.数据问题。数据问题。 2.隐性价值问题。隐性价值问题。 3.价值中立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三、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 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集体生活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集体生活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从古到今,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问题。从古到今,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提出各种方案。提出各种方案。 公共权力如何产生?它的合法性基础是什么?公共权力如何产生?它的合法性基础是什么? 政治学所

    12、形成的政治设计思路又两种:政治学所形成的政治设计思路又两种: 1.理想主义方案理想主义方案 性善性善 2.现实主义方案现实主义方案 性恶性恶 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一、一、“公权公权”与与“私权私权”划分的意义划分的意义 公权公权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 私权私权指公民权利。指公民权利。 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公权”和和“私权私权”进行划分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的根本理由。 “公权公权”与与“私权私权”划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划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对对“公权公权”和和“私权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

    13、效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行使的保证。 2.对对“公权公权”和和“私权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的保障 3.对对“公权公权”和和“私权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公权”对对“私权私权”的侵犯的侵犯 4.对对“公权公权”和和“私权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的基础 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 利益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的需要。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

    14、, 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一、权力与政治权力一、权力与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关系。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权威性 2.支配性支配性 3.强制性强制性 4.扩张性扩张性 5.排他性排他性 二、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二、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 3.暴力暴力 4.其

    15、他其他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1.能力素质能力素质 2.身份资格身份资格 3.理论与策略理论与策略 4.组织组织 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1.暴力方式暴力方式 (武力)(武力) 2.压力方式压力方式 (操纵)(操纵) 3.命令方式命令方式 (权威)(权威) 4.规范方式规范方式 (契约)(契约) 5.说服方式说服方式 (灌输)(灌输) 6.奖酬方式奖酬方式 (激励)(激励) 7.处罚方式处罚方式 (遏制)(遏制) 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一)精英主义模式(一)精英主义模式 (二)多元主义模式(二)多元主义模式 (三)

    16、多元精英模式(三)多元精英模式 (四)马克思主义模式(四)马克思主义模式 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 1.阶级分权阶级分权 2.政党分权政党分权 3.政府横向分权政府横向分权 4.政府纵向分权政府纵向分权 第四节第四节 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权利权利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或正当性。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社会平等。治自由、政治参与、社会平等。 二

    17、、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自由权自由权 2.平等权平等权 3.民主权民主权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一)自由权利保障机制(一)自由权利保障机制 (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第一节第一节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界定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界定 一、国家的含义一、国家的含义 (一)若干国家定义分析(一)若干国家定义分析 1.社会共同体说社会共同体说 2.国家契约说国家契约说 3.国家统治说国家统治说 4.国家要素说国家要素说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二)马克思主义国家

    18、观 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国家国家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统治和管理组织。盾的统治和管理组织。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三)国家的历史类型 1.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 2.封建制国家封建制国家 3.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府的含义二、政府的含义 (一)对于政府的不同理解(一)对于政府的不同理解 政府是广义的政府,界定为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总政府是广义的政府,界定为立法、

    19、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总称称 (二)政府的特性(二)政府的特性 1.阶级性阶级性 2.公共性公共性 3.权威性权威性 4.有机组织性有机组织性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辨析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第二节 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形式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形式 一、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一、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3.法制原则法制原则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政体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之间的政权机关保护之间的政权机关 君主制分为两种君主

    20、制分为两种 1.专制君主制专制君主制 2.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 共和制分为两种共和制分为两种 1.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2.总统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 1.巴黎公社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2苏维埃制主权形式苏维埃制主权形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权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三、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单一制 2.复合制复合制 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第三节第三节 政府的职能和组织机构政府的职能和组织机构 一、政府的职能一、政府的职能 (一)、政府的职能的含义(一)、政府的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21、,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活动内容。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活动内容。 政府职能可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区管理职能政府职能可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区管理职能 (二)政府职能的内容(二)政府职能的内容 二、政府的组织机构二、政府的组织机构 (一)政府组织机构的含义及其设置原则(一)政府组织机构的含义及其设置原则 1.集权原则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3.议行和一原则议行和一原则 (二)主要的政府组织机构(二)主要的政府组织机构 1.国家元首国家元首 2.立法机构立法机构 3.行政机构行政机构 4.司法机构司法机构 第一节第一节 政党与社团的政治定位政党与社团的政治

    22、定位 一、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一、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 长期以来,政治学形成一个基本假设:长期以来,政治学形成一个基本假设: 如何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以及如何界定国家与社会如何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以及如何界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中的问题。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中的问题。 无政府主义者主张:无政府主义者主张: 极权主义者主张:极权主义者主张: 自由主义者主张:自由主义者主张: 社会主义者主张:社会主义者主张: 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

    23、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政治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多重政治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二、政党与社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二、政党与社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第二节 政党及政党政治政党及

    24、政党政治 一、政党及其历史演变一、政党及其历史演变 政党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组织的政治团体。 二、政党的类型二、政党的类型 1.核心会议型政党核心会议型政党 2.支部型政党支部型政党 3.单位化政党单位化政党 4.准军事性政党准军事性政党 三、政党的基本功能三、政党的基本功能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4.组织的政府的手段。组织的政府的手段。 四、政党制度及政党

    25、政治四、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 1.一党制一党制 2.两党制两党制 3.一党居优制一党居优制 4.多党制多党制 第一节第一节 社团及其作用社团及其作用 一、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一、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政治社团具有以下特征:政治社团具有以下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治组织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二、社团组织

    26、的类型二、社团组织的类型 1.社区性团体社区性团体 2.制度性团体制度性团体 3.协会性团体协会性团体 压力集团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或价值取向又称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社会组织或团体。 中国重要的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中国重要的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三、政治社团的作用及其方式三、政治社团的作用及其方式 (一)社团的功能与作用(一)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政治社团的意

    27、识形态功能 3.政治社团的信息功能政治社团的信息功能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5.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 (二)社团发挥作用的途径(二)社团发挥作用的途径 (三)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三)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游说游说 2.决策咨询决策咨询 3.社交活动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主导舆论 第一节第一节 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 一、政治秩序的含义一、政治秩序的含义 政治次序政治次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包含几个

    28、关键要素:包含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的状态,它是用来描述第一,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的状态,它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第二,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第二,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共识的存在。 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第三,政治次秩在行动上体现为政治治理。第三,政治次秩在行动上体现为政治治理。 二、良好社会的标志与条件二

    29、、良好社会的标志与条件 良好社会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次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指的是一种政治次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会。 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的乌托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的乌托邦邦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良好社会: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良好社会: 1.人们具有宽容也理性妥协的精神。人们具有宽容也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发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高。良好社会必须是发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高。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存在一

    30、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合法性:良好政治次序的基础政治合法性:良好政治次序的基础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人们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次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次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韦伯的观点:韦伯的观点: 伊斯顿的观点:伊斯顿的观点: (一)政治正义观(一)政治正义观 政治正义观的基本对象是关于阶级的合作与冲突,它政治正义观的基本对象是关于阶级的合作与冲

    31、突,它奠定了政治秩序的基础。奠定了政治秩序的基础。 (二)政治制度基础(二)政治制度基础 在当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制度基础主要体现在宪政在当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制度基础主要体现在宪政方面。方面。 (三)政治体系的效率(三)政治体系的效率 政治体系的效率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是指政治体政治体系的效率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是指政治体系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实际业绩。系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实际业绩。 三、政治合法性危机也政治革命三、政治合法性危机也政治革命 (一)单纯的执政危机(一)单纯的执政危机 人们对这种体系的效率失去了信任,弹劾、投不信任人们对这种体系的效率失去了信任,弹劾、投不信任票等。票等。 (二)

    32、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二)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 (三)政治共识的危机(三)政治共识的危机 指人们在这种次序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彼此的这种指人们在这种次序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彼此的这种正义观存在深刻的冲突。正义观存在深刻的冲突。 这种次序变迁存在两种可能: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这种次序变迁存在两种可能: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 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次序的根本颠覆。次序的根本颠覆。 四、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四、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一)建立政治共识(一)建立政治共识 (二)宪政建设(二)宪政建设 (三)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三)提高政治

    33、体系的效率 第三节第三节 治理与治理与“善治善治” 一、一、“治理治理”的含义的含义” 治理是以维持政治次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治理是以维持政治次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有如下几个要素:综合性的政治行动。有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次序。第一、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次序。 第二、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第二、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 第三、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第三、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二、二、“善治善治”的精神的精神 (一)契约观念(一)契约观念 包含着几个要素:包含着几个要素: 第一、自愿。第一、自愿。

    34、第二、一致同意。第二、一致同意。 第三、责任性。第三、责任性。 第四公开性或透明性。第四公开性或透明性。 (二)效率精神(二)效率精神 第一,管理效率第一,管理效率 第二,制度效率第二,制度效率 第三,回应性第三,回应性 三、治理模式的变化:从统治模式到善三、治理模式的变化:从统治模式到善治模式的转变治模式的转变 古代统治模式有如下的基本特征古代统治模式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第一,政治色彩浓厚。 第二,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第二,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第四,治理方法单一。第四,治理方法单一。 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善治

    35、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显界限,并且更加强调自己与社会的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显界限,并且更加强调自己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依赖关系。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对象的参与。 第四,善治还意味者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第四,善治还意味者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第一第一 政治参与及其方

    36、法政治参与及其方法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含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有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含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六种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六种 马克思、列宁的政治参与观点马克思、列宁的政治参与观点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 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政策过程的

    37、行为。 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以合法手段影响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

    38、的公共政治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生活。 二、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二、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一)政治投票(一)政治投票 (二)政治结社(二)政治结社 (三)政治表达(三)政治表达 (四)政治接触(四)政治接触 (五)政治冷漠(五)政治冷漠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法制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法制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第二节第二节 选举与选举制度选举与选举制度 一、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一、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 (一)选举(一)选举 选

    39、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二)选举制度(二)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国家代议机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各项制度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的总称。 二、选举的基本原则二、选举的基本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0、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三、选举的一般原则三、选举的一般原则 1.划分选区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人提出候选人 4.竞选竞选 5.投票投票 6.计算选票计算选票 四、选举的意义和作用四、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选举为了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第一,选举为了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第二,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第三,选举

    41、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第三,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四,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第四,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施。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监督:以权利制约权力社会监督:以权利制约权力 一、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一、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 作为一种权力的制约机制,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包括善作为一种权力的制约机制,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包括善方面:方面: 1.对权力获得的监督,即运用选举权、罢免权、限任对权力获得的监督,即运用选举权、罢免权、限任权等手段得权力获得及其掌握的时间进行控制。

    42、权等手段得权力获得及其掌握的时间进行控制。 2.得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得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 3.对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监督对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监督 监督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自监督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称之为政治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是社会对上而下的监督称之为政治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是社会对政府的监督称之为社会监督。政府的监督称之为社会监督。 二、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二、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一)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一)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

    43、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而这就构成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与之相抗衡,

    44、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者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者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二)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法(二)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公民监督公民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 3.舆论监督舆论监督 三、社会监督的功能三、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

    45、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构成及其作用政治文化的构成及其作用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体系的主观要素。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二、政治文化的构成 (

    46、一)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一)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二)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二)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三、政治文化的类型 (一)根据政治文化的特性来划分(一)根据政治文化的特性来划分 1.地域型政治文化地域型政治文化 2.顺从型政治文化顺从型政治文化 3.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 (二)根据政治文化的分布状态来划分(二)根据政治文化的分布状态来划分 1.同质文化同质文化 2.极端文化极端文化 3.多元文化多元文化 (三)根据现代(三)根据现代传统两分标准来划分传统两分标准来划分 四、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四、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影响社

    47、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一、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定位和分布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定位和分布 根据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把他们划分为左派、中间派和根据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把他们划分为左派、中间派和右派。右派。 三、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三、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一)自由主义(一)自由主义 自由主

    48、义遵循的基本原则: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原则 2.自由原则自由原则 3.理性原则理性原则 4.平等原则平等原则 5.宽容原则宽容原则 6.同意原则同意原则 7.宪政主义原则宪政主义原则 自由主义可以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阶自由主义可以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阶段。段。 (二)保守主义(二)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 1.传统观传统观 2.实用主义实用主义 3.人性论人性论 4.社会有机论社会有机论 5.等级观念等级观念 6.权威观念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财产观念 保守主义思想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保守主义思想演变过

    49、程分为四个阶段 1.古典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 2.现代保守主义现代保守主义 3.行保守主义行保守主义 4.新右派新右派 (三)社会主义(三)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3.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4.改良社会主义改良社会主义 (四)第三条道路(四)第三条道路 (五)其他意识形态(五)其他意识形态 1.社群主义社群主义 2.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 3.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 4.女权主义女权主义 5.生态主义生态主义 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研究从政治行为者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从政治

    50、行为者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什么时候、如何从政治生活中学到什么,从而揭研究人们什么时候、如何从政治生活中学到什么,从而揭示了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示了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家庭 2.学校学校 3.大众传播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4.社会政治组织社会政治组织 5.政治符号政治符号 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一、政治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为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指南马克思主义为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指南 政治发展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着手。政治发展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着手。 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政治学原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231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