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逻辑学课程课件)第十章谬误.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22672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格式:PPT
  • 页数:67
  • 大小:69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逻辑学课程课件)第十章谬误.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逻辑学 课程 课件 第十 谬误
    资源描述:

    1、第九章谬误第九章谬误第一节谬误概述第一节谬误概述一、什么是谬误一、什么是谬误谬误谬误广义的谬误广义的谬误狭义的谬误狭义的谬误指与实际不符合的认识,跟真理相对。指与实际不符合的认识,跟真理相对。指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的议论,特别是指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的议论,特别是指推论中的逻辑错误。这里所谓谬误,指推论中的逻辑错误。这里所谓谬误,主要指狭义的谬误。主要指狭义的谬误。强辩、狡辩或巧辩强辩、狡辩或巧辩强辩是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辩论,狡辩是狡猾、诡诈的意思。强辩是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辩论,狡辩是狡猾、诡诈的意思。巧辩如果指巧妙的辩论,当然也不算坏事,毋宁说是需要的,但搞巧辩如果指巧妙的辩论,当然也不算坏

    2、事,毋宁说是需要的,但搞得不好,也可能含有诡辩。淮南子得不好,也可能含有诡辩。淮南子诠言训说,诠言训说,“邓析巧辩而乱邓析巧辩而乱法法”,这里巧辩就含有诡辩之意。,这里巧辩就含有诡辩之意。二、语形、语义与语用谬误二、语形、语义与语用谬误谬误谬误从逻辑指号学从逻辑指号学(符号学)的角度(符号学)的角度语形谬误语形谬误语义谬误语义谬误语用谬误语用谬误指违反推论规则而导致的谬误。如“吃腐败食物会使你感到恶心。你感到恶心,一定是吃了腐败食物”。这个推论犯了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从语形(语言表达式的形式关系或符号关系)上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产生的谬误,叫语形谬误。讨论语形谬误时,可以暂不考虑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3、(语义)、使用者和语境(语用)。语义谬误跟推论中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有着。如“四海内皆兄弟,而所有的兄弟皆男性,所以,四海之内皆男性”。这里“兄弟”一词前后出现两次意义不同:前者指伦理意义,即彼此以兄弟般的感情相待;后者指生物学意义,即男性同胞。语用谬误涉及语言的使用者和语境。如重黎举荐夔替舜整理音乐,成绩卓著,舜很满意,于是重黎又想向舜推荐像夔这样的人,舜说:“夔一足”。意思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后来读古书的人看到“夔一足”这个表达式,由于不了解原说话者的意义和语境,把夔理解为只有一只脚。三、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三、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谬误谬误形式谬误形式谬误非形式谬误非形式谬误形式谬误对

    4、应于各种推论式。一般来说,有一种有效的推论式,就有一种不合这种推论式规范而产生的谬误。逻辑学中主要揭示的就是这些谬误。非形式谬误是有关内容、实质的谬误。相关谬误相关谬误歧义性谬误歧义性谬误论据不足谬误论据不足谬误第二节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第二节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一、相关谬误一、相关谬误相关谬误是论证的论据与论题在心理上相关,而不是在逻辑上相相关谬误是论证的论据与论题在心理上相关,而不是在逻辑上相关。正确的论证应该立足于论据与论题的逻辑相关,即论据在逻辑上关。正确的论证应该立足于论据与论题的逻辑相关,即论据在逻辑上支持论题,由论据真可逻辑地导出论题真。在相关谬误中,论证者利支持论题,由论据真可

    5、逻辑地导出论题真。在相关谬误中,论证者利用语言表达感情的功能,以言词来激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惧、敌意、怜用语言表达感情的功能,以言词来激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惧、敌意、怜悯或热情,引诱人们接受其论题。悯或热情,引诱人们接受其论题。正确论证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它只能在逻辑上诉诸事实与真理,正确论证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它只能在逻辑上诉诸事实与真理,而不能仰仗于感情、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相关谬误的根源在于人而不能仰仗于感情、情绪、态度等心理因素。相关谬误的根源在于人类语言功能的多样性与人类心理素质的作用。语言不仅有传递信息、类语言功能的多样性与人类心理素质的作用。语言不仅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认识功能,也有

    6、传递感情、激发情绪、唤起行动的表达功交流思想的认识功能,也有传递感情、激发情绪、唤起行动的表达功能。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人们对论证中的能。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人们对论证中的心理相关与逻辑相关发生混淆,不是用逻辑的规范与标准审视、评价心理相关与逻辑相关发生混淆,不是用逻辑的规范与标准审视、评价一个论证,而是受感情的左右与支配,以感情代替逻辑和理性,就会一个论证,而是受感情的左右与支配,以感情代替逻辑和理性,就会犯相关谬误。犯相关谬误。(一)诉诸强力的谬误(一)诉诸强力的谬误诉诸强力的谬误,是指论证者借助强力或威胁,迫使人接受其论题。这个术语诉诸强力的谬

    7、误,是指论证者借助强力或威胁,迫使人接受其论题。这个术语的拉丁文愿意是指依赖棍棒,经引申指各种强力与威胁。所谓的拉丁文愿意是指依赖棍棒,经引申指各种强力与威胁。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不清”,“强权胜于真理强权胜于真理”,以及,以及“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装袋子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装袋子”等,都带有等,都带有诉诸强力的意思。其一般形式是:诉诸强力的意思。其一般形式是:“我有强权,所以,我说的是真理。我有强权,所以,我说的是真理。”旧时办案,旧时办案,常常凭借强力,对嫌疑者滥施酷刑:捉来一个嫌疑者,不由分说,先打五十大板,常常凭借强力,对嫌疑者滥施酷刑:捉来一个嫌疑者

    8、,不由分说,先打五十大板,看你招不招?在强力威逼下,很容易屈打成招,于是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中世纪西看你招不招?在强力威逼下,很容易屈打成招,于是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中世纪西欧有所谓欧有所谓“围剿魔女围剿魔女”之举。传言魔女骑着扫帚、山羊在空中飞翔,去参加在深夜举之举。传言魔女骑着扫帚、山羊在空中飞翔,去参加在深夜举行的魔鬼酒宴,在酒宴上群魔乱舞,疯狂鬼混。于是教会与军政当局合谋,威逼拷行的魔鬼酒宴,在酒宴上群魔乱舞,疯狂鬼混。于是教会与军政当局合谋,威逼拷问无辜者承认自己是魔女,然后处死。在拷问中主持人向被拷问者提出如下一些离问无辜者承认自己是魔女,然后处死。在拷问中主持人向被拷问者提出如下一些

    9、离奇的问题,诸如奇的问题,诸如“骑扫帚、山羊飞过吗?骑扫帚、山羊飞过吗?”“”“参加过魔鬼集会吗?参加过魔鬼集会吗?”“”“与恶魔鬼混过吗与恶魔鬼混过吗”等。严刑之下常有假供,且其所供内容与主持人心目中的恶魔形象有惊人的相似,等。严刑之下常有假供,且其所供内容与主持人心目中的恶魔形象有惊人的相似,于是主持人对假供深信不疑。这种逼供的做法正是诉诸强力谬误的表现。于是主持人对假供深信不疑。这种逼供的做法正是诉诸强力谬误的表现。(二)诉诸人身的谬误(二)诉诸人身的谬误诉诸人身的谬误,又叫指向人的论证,即在证明、反驳中,诉诸保护或攻击提诉诸人身的谬误,又叫指向人的论证,即在证明、反驳中,诉诸保护或攻击

    10、提出论题的人,因人立言或因人废言。出论题的人,因人立言或因人废言。1. 人格人身保护人格人身保护人格人身保护是以自己或他人人格高尚为理由,诱使人相信其论题为真。如说:“我以人格担保,我的话是真的。”又如说:“某人人格高尚,他的话可信。”这是因人立言。常言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格优秀的人说话未必不对。如提出一个问题:“肚子饿了怎么办?”假如民族英雄岳飞出来说:“肚子饿了应该打嘴巴。”这也必须反对。就是大智者诸葛亮出来论证说:“吃饭是增加热量。而打嘴巴是增加热量(摩擦生热)。所以,打嘴巴等于吃饭。”这也不能成立。2. 人格人身攻击人格人身攻击人格人身攻击是通过诋毁对方的技能、才智、品性或人

    11、格,来否定对方论题。这是属于直接人身攻击,是诉诸人身谬误的诬陷或污辱形式,也叫作因人废言。其实,不管对方人格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对方人格与对方当前所提论题在逻辑上并不相关。进行人身攻击者的目的,是利用语言的表达、激发功能,诱使人产生心理联想,不相信对方的论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一篇随笔中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市场上,一位女顾客对女商贩说:“喂,老太婆,你卖的是臭蛋呀!”这个女商贩恼火了,说:“什么?我的蛋是臭的?我看你才臭呢?你敢这样来说我的蛋?你?要是你爸爸没有在大路上给虱子吞掉,你妈妈没有跟法国人跑掉,你奶奶没有在医院里死掉,你就该为你花里胡哨的围脖儿买件称身的衬衫呀!谁不知道,这条围脖儿

    12、和你的帽子是打哪儿搞来的。要是没有军官,你们这些人现在才不会这样打扮呢!要是太太们多管管家务,你们这些人都该蹲班房了。还是补补你袜子上的窟窿去吧!”这种不是针对论题本身,而是攻击提出论题者的谬误,又叫溯源谬误。这种谬误犹如球类运动中的“打人犯规”:不是打球,而是打人。常言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人格有问题的人说话也未必全错。正确的论证应该是对事不对人、针对论题而不是针对人身。例如问“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问题,就是秦桧说“肚子饿了应该吃饭”,我们也应该赞成。3. 处境人身保护处境人身保护处境人身保护是以自己或他人处境优越为理由,诱使人相信其论题为真。如说,顺某人在研究机关工作,所以其文章有

    13、学术价值。某人讲授逻辑,所以他的话合逻辑,某人专攻伦理学,所以他的言行合乎道德规范。某人研究美学,所以其作品合乎美的要求。总之,人的出身、经历、职业、地位等各种处境优势,均可成为处境人身保护的借口。实际上人们处境的种种外在条件,跟其当前所提论题并无逻辑联系,而只是在心理上相关,而这些心理相关因素并不能成为论证其论题真的充足理由。4. 处境人身攻击处境人身攻击处境人身攻击是依靠攻击对方的处境来进行证明、反驳。这是属于间接人身攻处境人身攻击是依靠攻击对方的处境来进行证明、反驳。这是属于间接人身攻击,是诉诸人身谬误的处境形式。如说某人很富,所以他一定花钱如流水,奢侈放击,是诉诸人身谬误的处境形式。如

    14、说某人很富,所以他一定花钱如流水,奢侈放荡。某人很穷,所以他一定见钱眼开,贪污受贿。某人是当官的,所以他一定会荡。某人很穷,所以他一定见钱眼开,贪污受贿。某人是当官的,所以他一定会“官官官相护官相护”。总之,列举某人处境方面的理由,同所论证的论题并无逻辑联系,而只能。总之,列举某人处境方面的理由,同所论证的论题并无逻辑联系,而只能借助某种相关性取得表面的说服力,但实际上经不起理性的推理。借助某种相关性取得表面的说服力,但实际上经不起理性的推理。有一种处境人身攻击的形式,拉丁文名称叫有一种处境人身攻击的形式,拉丁文名称叫“你也是你也是”,其特点是把矛头指向对,其特点是把矛头指向对方的言行矛盾,以

    15、图降低对方议论的可信度。实际上对方的言行矛盾跟其所提论题方的言行矛盾,以图降低对方议论的可信度。实际上对方的言行矛盾跟其所提论题在逻辑上是两回事,而不是一回事,不能用对方的言行矛盾作为逃避当前论题论证在逻辑上是两回事,而不是一回事,不能用对方的言行矛盾作为逃避当前论题论证的遁词或挡箭牌。如有一位青年,经常以杀害无害动物来取乐,别人批评他,他却的遁词或挡箭牌。如有一位青年,经常以杀害无害动物来取乐,别人批评他,他却理直气壮地指责批评者:理直气壮地指责批评者:“你也不是吃素的,你吃牛肉吧?而牛是无害动物。你也不是吃素的,你吃牛肉吧?而牛是无害动物。”这位这位青年就犯了青年就犯了“你也是你也是”这种

    16、处境人身攻击的错误。这种处境人身攻击的错误。(三)诉诸无知的谬误(三)诉诸无知的谬误诉诸无知的谬误,是以证明或证伪一个命题的无知为根据,而断诉诸无知的谬误,是以证明或证伪一个命题的无知为根据,而断言这一命题假或真。言这一命题假或真。形式形式1:因为尚未证明:因为尚未证明A真,所以真,所以A假。假。例如,甲说:“我戒烟了。因为吸烟会得癌症。”乙说:“这还没有被证明。所以,吸烟不会得癌症。放心吸吧!”甲:“好吧!我这就点上一支1”这里,乙凭借“吸烟会得癌症”还没有被证明,即对这一点的无知而断言“吸烟不会得癌症”,就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形式形式2:因为尚未证明:因为尚未证明A假,所以假,所以A真。真

    17、。例如,甲说:“因为没有人能证明没有鬼,所以必定有鬼。因为举不出神不存在的证据,所以神必定存在。”根据这种逻辑,各种牛鬼蛇神、人鱼妖精就被认定为真实的存在。其实,这都不过是一些诉诸无知的诡辩遁词。实际上,人们对某一现象领域的无知,丝毫也不能成为对该领域下断语的逻辑理由。逻辑推论的实质,是由已知测度未知,而不能把未知作为知的理由。(四)诉诸怜悯的谬误(四)诉诸怜悯的谬误诉诸怜悯的谬误,是指借助于诉诸怜悯的谬误,是指借助于打动人们的怜悯心诱使人相信其论打动人们的怜悯心诱使人相信其论题。如号称美国旅店皇后的利昂娜题。如号称美国旅店皇后的利昂娜是拥有是拥有10亿美元的旅店业大老板,亿美元的旅店业大老板

    18、,其丈夫哈里是拥有其丈夫哈里是拥有50亿美元资产的亿美元资产的大房地产主。利昂娜因偷税罪被起大房地产主。利昂娜因偷税罪被起诉。她在有数百人旁听的法庭上,诉。她在有数百人旁听的法庭上,装出一副可怜相,哭哭啼啼地求情装出一副可怜相,哭哭啼啼地求情说:说:“没有人能够想象我感到多么羞没有人能够想象我感到多么羞愧。我觉得我如在噩梦之中。三年愧。我觉得我如在噩梦之中。三年前,我失去了独生儿子杰伊。我求前,我失去了独生儿子杰伊。我求求你们,不要再让我失去哈里。我求你们,不要再让我失去哈里。我们俩这一辈子只有工作和相互扶持,们俩这一辈子只有工作和相互扶持,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没有。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没有。

    19、”利昂利昂娜的话犯了诉诸怜悯的错误。娜的话犯了诉诸怜悯的错误。(五)诉诸众人的谬误(五)诉诸众人的谬误诉诸众人的谬误,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常识来进行诉诸众人的谬误,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常识来进行论证。其一般形式是:因为众人都这样认为,所以是正确的。这也叫以论证。其一般形式是:因为众人都这样认为,所以是正确的。这也叫以众取证。如甲说:众取证。如甲说:“鬼神是存在的。鬼神是存在的。”乙说:乙说:“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呢?”甲说:甲说:“因为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许多人看见过鬼的形象,听到过鬼的声音(错觉、幻大家都这么认为。许多人看见过鬼的形象,听到过鬼的声音(错觉、幻觉)。书

    20、上也记载有许多鬼神的故事(书上记载不等于事实)。觉)。书上也记载有许多鬼神的故事(书上记载不等于事实)。”甲的甲的论证犯了诉诸众人的错误。论证犯了诉诸众人的错误。事实上众人的意见未必都是真理,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而众人事实上众人的意见未必都是真理,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而众人的看法有时倒是谬见。在哥白尼之前,众人认为太阳和其他行星绕地球的看法有时倒是谬见。在哥白尼之前,众人认为太阳和其他行星绕地球旋转,但这并不合乎事实和真理。在常识中有时包含着一个时代的偏见。旋转,但这并不合乎事实和真理。在常识中有时包含着一个时代的偏见。然而众人之见常常对人有一种心理影响,似乎众人之见即真理。这正是然而众人

    21、之见常常对人有一种心理影响,似乎众人之见即真理。这正是诉诸众人谬误产生的根源。诉诸众人谬误产生的根源。“曾参杀人曾参杀人”与与“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故事是颇为有名的。故事是颇为有名的。曾参杀人曾参杀人孔子弟子曾参住费城。当地有个跟他重名的人杀了人。甲跑来对曾参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以孝行著称,其母对儿子很了解,于是说:“我的儿子不杀人。”她继续织布,不为甲的言论所动。乙又跑来对曾参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母照样织布,不予理睬。而丙又跑来说:“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却害怕了,弃梭越墙而逃。诗人李白说:“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战国时魏国为赵国所败。魏国太子与大臣庞

    22、恭要到赵国首都邯郸做人质。临走,庞恭启发魏王说:“假定现在有人说闹市上有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信。”庞说:“假定有两人说闹市上有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信。”庞说:“假定有三人说闹市上有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相信了。”庞说:“闹市并不是虎所居之处,这是明显的。然而有三人说闹市上有虎,您就相信了。而邯郸离魏国比闹市远多了,无中生有说我坏话的人也会不止三个,希望您明察。”事情发展不幸为庞恭所言中,待到庞恭做完人质,从邯郸返回时,魏王竟听信谗言不让他入境。(六)诉诸权威的谬误(六)诉诸权威的谬误诉诸权威的谬误,是指在论证中以本人或他人的权威为根据来论证诉诸权威的谬误,是指在论证中

    23、以本人或他人的权威为根据来论证某一论题。它又分为诉诸他人权威与诉诸本人权威两种。某一论题。它又分为诉诸他人权威与诉诸本人权威两种。1. 诉诸他人权威诉诸他人权威公式是:因为某人是权威,所以他的话是正确的。如一位经院哲学家不相信人的神经在大脑中会合的结论,于是一位解剖学家请他去参观人体解剖。当他亲眼看到人的神经在大脑中会合的事实,而不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在心脏中会合时,解剖学家问他:“现在你该相信了吧?”经院哲学家回答说:“您这样清楚明白地使我看到了这一切,假如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没有与此相反的说法,即神经是从心脏中产生的,那我一定会承认这是真理了。”这位经院哲学家就是犯了诉诸权威的错误。2

    24、. 诉诸本人权威诉诸本人权威公式是:因为本人是权威,所以所提论题是正确的。在诉诸本人权威的论证中,论证者把本人的出身、学历、经历、资历、职务、地位或业务知识等各种优势作为论据,诱使人相信自己的论题。如一位专攻埃及学的教授说:“妇女的逻辑跟男子的逻辑是不同的。作为教授,我可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犯了诉诸本人权威的谬误。二、歧义性谬误二、歧义性谬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与表达,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构造元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它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影响态度、给出指示与引导行动等功能。要顺利发挥语言的功能,实现成功的交际,就应该使语言具有清楚明白的性质,避免各

    25、种歧义。语言只有清楚明确,才能具有可识性、可解性,达到交流目的。违反语言明确性原则,会导致各种歧义性谬误。(一)语词歧义的谬误(一)语词歧义的谬误语词歧义的谬误,是指在同一个语境中,一个语词或短语的不同的意义被混淆使用。又叫语词多义、暧昧、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如以下议论:一件事的end是完美的。死是生命的end。所以,死是生命的完美。这里的end在第一次出现时是指“目标”,第二次出现时是指“结束”,意义不同,因而据此而进行推论就造成语词歧义的谬误。具有相对意义的词项,如果混淆了其所相对的范围、论域或语境,也可造成歧义性谬误。如从“这只老鼠大”与“这只象小”两前提得不出“这只老鼠大于这只象”。因

    26、为“老鼠大”指在老鼠群中为大,“象小”指在象群中为小。如果把相对词项“大”、“小”绝对化就会犯歧义性谬误。(二)构型歧义的谬误(二)构型歧义的谬误构型歧义的谬误,是由于语法结构不严谨而导致的语句整体上的歧义。它又构型歧义的谬误,是由于语法结构不严谨而导致的语句整体上的歧义。它又叫语法歧义,可以有多种表现。叫语法歧义,可以有多种表现。1. 语词结合关系不明语词结合关系不明如一篇文章标题为评鲁迅论孔子。这个标题中语词不同的结合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语义。如果是“评/鲁迅论孔子”,意为“评鲁迅对孔子的论述”或“评鲁迅的孔子观”。如果是“评鲁迅/论孔子”,意为“评鲁迅并且论孔子”。这两种语义显然是不同的。2

    27、. 动宾关系不明动宾关系不明如说:“他连我都不认识。”这里宾语究竟是“他”,还是“我”,意义不同。即(1)他连我都不认识,即“他”不认识“我”。这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2)他是谁?连我都不认识,即“我”不认识“他”。这是把宾语提到主语前面。3. 代词所指不明代词所指不明如“小安的父亲说他今天不在家”,这里的“他”是指小安,还是指小安的父亲,是不明确的。“小芳把信交小兰,因为她明天就要走了”,这里的“她”是指小芳,还是指小兰,也是不明确的。4. 定语修饰不明定语修饰不明如说:“这是欧阳的画。”这里所谓“欧阳的画”,究竟是欧阳画的画,欧阳拥有的画,还是这幅画画的是欧阳,是不明确的。5. 状语修饰

    28、不明状语修饰不明如说:“10天前,我访问了上海的朋友以后,去深圳了。”这里“10天前”这个时间状语是修饰“访问”,还是修饰“去”,是不明确的,所以究竟是10天前访问上海的朋友,还是10天前去深圳,令人迷惑不解。又如“小李在火车车厢里写字”,这里“在火车车厢里”这个地点状语是限制“写字”这个动作的环境空间,还是限制动作的对象与结果,是不明确的,因而语句可有如下歧义:(1)“小李在火车车厢中写字”。(2)“小李把字写在火车车厢上”。还有容易带来交际障碍的是动作起始时间不清。如在广州的哥哥给在北京的弟弟发电报说:“父10日48次车来。”这里“10日”这个时间是表示出发还是到达,不明确。6. 施受关系

    29、不明施受关系不明如“关心的是班里的几位女同学”,这里“班里的几位女同学”是施事,还是受事,即是表现关心,还是被关心,不明确。“批评的是几位青年人”。这里“几位青年人”是“批评”,还是被“批评”,不明确。“找到了舅舅的孩子”,可有以下歧义:(1)“找到了/舅舅的孩子”。“孩子”为受事者。(2)“找到了舅舅的/孩子”。“孩子”为施事者。如果用这一类歧义语句做论证的论据或论题,就会造成谬误。在求神问卜、抽签算卦等活动中,常可看到这种现象。我们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求测父母存殁情况,通常遇到“父在母先亡”之类的语句。如果对这种语句的主语、状语等作不同分析,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语义,能够把父母存殁的各种可能情

    30、况都囊括进去:(1)“母亲在,父亲先死。”(2)“父亲在,母亲先死。”若加上时间的因素,可解释为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或父亲先死,或母亲先死。于是某些头脑不清醒的求算者,就会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而不知已被歧义语句所愚弄。(三)强调的谬误(三)强调的谬误强调的谬误,指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某些部分,给予不正当的强调,而使其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强调,可能通过说话时改变重音、音调,或印刷时的改变字体、字号等手段来实现。对以下语句中的“好”字读不同的声调,有不同的语义:王某是一个好(hao上声)说话的人。王某是一个好(hao去声)说话的人。前者表示王某性格随和,容易采纳别人的意见,后者表示王某是一个饶

    31、舌者,喜欢唠叨多嘴。这种由不同读音引起的歧义,叫语音歧义。某外国保险公司的广告中说:“提供万全的保险,使您生活富裕!”这个语句使人对其有高度信赖和期待,但仔细一看,在这个语句下面的括号中用小号字印着“死亡、伤害和疾病除外”,这实际上取消了最重要的保险项目。另一广告在一种商品的净价格之下用小号字印着“税金及其他另计”。这都是用强调的谬误表达使粗心的读者上当的把戏。(四)断章取义的谬误(四)断章取义的谬误就是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使其脱离原来的语境(上下文、前后语),从而具有不同的含义。语境能使一段话的含义清楚显现,或使其具有明显的限制。离开原来语境的一段话,有可能被赋予完全不同的含义。严肃的引用应该

    32、尊重原意,而不能通过引用使其含义改变。如一位评论家在谈到一部小说时曾说:“我不喜欢这本书。也许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下,没有了别的书,我才会喜欢它。”而出版商在引用这位评论家的话时,竟然说这位评论家自称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下”,仍然“喜欢它”,把原话中的贬义篡改成了褒义,这是明显的断章取义。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只引用别人说他优点的话,而抛开别人说他缺点的话,或者只引用别人说他缺点的话,而抛开别人说他优点的话,也包含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在不正当的学术、政治争论中,断章取义的手法更为常见,后果也更为严重。(五)含混笼统的谬误(五)含混笼统的谬误含混笼统的谬误,是指语言表达式的所指与意义不明确、不具体所导致的谬

    33、误。语言有指谓、交际功能。语言表达式的所指(外延)、意义(内涵)应该明确,不然其指谓功能就不能体现。语言表达式应该清楚,能让人理解、认知,否则其交际目的就不能达到。春秋时卫人蘧伯玉派使者去见孔子,与孔子对话。使者走后,孔子批评说:“使乎!使乎!”(使者呀!使者呀!)由于孔子的话含混笼统主,使后人疑惑,不知使者究竟犯了什么过错,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辩。古人说:“书约则弟子辩。”老师的话过于简约笼统,会引起弟子许多争辩。史书载“齐桓公负妇人而朝诸候”,“负妇人”的陈述含混笼统,它可以指妇人侍立在桓公背后(当时是正常的),也可以指桓公把妇女背在背后(意为淫乱无礼之甚)。可见含混笼统会造成认识的困难与交际

    34、的障碍。某些神秘预言常借助含混笼统的手法以诱人误信其灵验,一“半仙”用竖一指的手势语预示三位赴考者的结局,它可以包含各种含义:(1)一人考中;(2)人一考不中;(3)一齐考中;(4)一齐考不中。不论出现什么结果,都跑不出其“预言”的范围,自然容易使愚人上当。“公爵尚活着,享利将废黜”这一“预言”,可以理解为公爵废黜享利,也可以理解为享利废黜公爵。“如果克鲁索斯(古吕底亚国王)对赛洛斯(古波斯国王)宣战,他会消灭一个庞大的王国”这一“预言”,可以理解为波斯王国将被消灭,也可以理解为吕底亚王国将被消灭。推销商品的广告也常用含混笼统的话语招引顾客。可见,含混笼统的谬误是一种诱人上当受骗的语言陷阱。(

    35、六)非黑即白的谬误(六)非黑即白的谬误非黑即白的谬误,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这里黑、白比喻两个极端。因为在黑、白之间,还有其他多种颜色作为中间体,而非黑即白的思考,却无视这些中间体的存在,把选择的范围仅限于黑和白两个极端,并不恰当地要求在这二者中择一。它又叫简单二分法或两端思考。其论证形式是:因为不是黑的,所以一定是白的。如一位妻子关心地对丈夫说:“许多人都说你是一个没头没脑的工作狂,你应该改一改,不然你会早死的。”丈夫说:“难道你让我做一个无所作为的懒汉吗?”丈夫的思考犯了非黑即白的错误。因为在工作狂和懒汉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劳逸适当结合等各种情况。非黑即白的谬误出现于事物情况

    36、不限于两个极端的场合,而在只有两种可能被选择的场合不适用。如判断一被告不是有罪就是无罪,或不是无罪就是有罪,这里不存在非黑即白的谬误思考。(七)稻草人的谬误(七)稻草人的谬误稻草人的谬误,是指在辩论中先歪曲对方论点,然后再加以攻击。犹如绑扎一个稻草人以代表对方,然后用攻击稻草人的办法来冒充对论敌的反驳。语言交际的原则之一是关联原则,即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根据这一原则,在政治的辩论中,证明和反驳双方的议论应该切题,即一方所反驳的论题必须是对方真正提出的论题。而稻草人的谬误却违反这一原则。稻草人的谬误有以下的手法或形式。1. 歪曲论点歪曲论点把显然愚蠢的思想强加到论敌身上,然后加以驳斥,

    37、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辩论手法。常见的歪曲论点的方式有夸张、概括、推广、引申、简化、省略等。孟柯曾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杨朱“为我”论点的涵义是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不侵夺别人,孟柯却把它说成是目无君主。墨翟“兼爱”论点的含义是普遍平等地爱人,不受等级贵贱与血缘亲疏的局限,孟柯却把它说成是目无父亲。而无父无君又被等同于禽兽。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影响深远的稻草人谬误。某政党领袖考克应邀在一大学的开学典礼讲话,当他讲到社会上难以找到急需人才时,他说自己有一个想法,即可以像国防兵役制那样,在社会福利方面实行一种类似的劳工制。有

    38、一家报纸略去他讲话中提出的一些条件,以横跨七栏的大标题考克要求强迫劳役加以报道。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树立一个供人批判的稻草人。考克看了这一报道,认为记者有意诬蔑自己,感觉像是被抢劫了一样。反驳者把原论点中的存在量词“有”、“有些”改为“一切”,这是用概括的手法来夸张对方观点,以便使其论点显得更容易被驳倒。如甲对某领导说:“你有些事做得不对。”这位不清醒的领导立即回答说:“什么?你竟然认为我什么事都做得不对。”然后他就滔滔不绝地列举他认为做对的事来对甲的批评进行反击,事实上他反击的只是他树立的稻草人,因为甲并没有说他什么事都做得不对。2. 虚构论点虚构论点(1)以强调相反观点的方式暗示虚构论点。暗示

    39、对方采取某种为反驳者所虚构的特定观点的手法之一,是强有力地提出相反观点。在讨论、辩论中,如果一方强调某种观点,这马上会给人一种印象,即对方反对这一论点,于是为反驳者所虚构的论点,就无形中被强加给对方。如某人强调说:“我认为发扬民主才是我单位改进工作的头等大事。”这是在暗示对方的观点正相反。如果对方不立刻声明自己也同样赞成发扬民主,那么人们很容易会疑心他反对这一点。当论点含有否定成分时,这种归咎虚构论点的效应应更强。如某人说:“我的看法是我们学校里不应该允许歧视工人。”这是在暗示对方主张“应该允许歧视工人”,而实际上这只是说话者心目中的稻草人。在讨论、辩论中,只有当其他人不持同样观点时,才可以用

    40、强调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正因为如此,以强调的方式提出某种观点,会产生把虚构论点归咎于对方的效应。这是稻草人谬误的一种表现或手法。(2)把捏造的论点跟对方所属的群体相联系,以归咎虚构论点。由于群体的思想已被当作既成事实,而个人的思想又被设定为与群体一致,于是当把捏造的论点同对方所属的群体相联系时,就很容易把所捏造的论点强加于对方。这种手法的强加效应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受害者很难摆脱被归咎的虚构论点。如说:“作为共产主义者,他肯定是认为这位政治家是不可信任的”;“作为父亲,他肯定是护着自己的儿子”;“作为妇女干部,她肯定是同情我的妻子”;“作为教师代表他肯定会投票赞成歧视工人的分房方案”等。这都是

    41、把对方所属群体作为归咎虚构论点的理由,这也是稻草人谬误常见的表现或手法之一。(3)把虚构的对方论点绝对化、普遍化。稻草人谬误的又一表现或手法,是把虚构的对方论点绝对化、普遍化,以显示对方的愚蠢和荒谬,并回避举证的责任。由于人们不知其所攻击的具体对象是谁,并且实际上也不存在这些对象,自然不会有谁站出来对质,于是这种虚构论点的归咎效应更强。某作家在批评系列“俗见”时就用了这种手法,如他列举说:“所有人都认为菲利普公司制造的灯泡永远也不会熄灭。”对于这种夸张的虚构论点,首先可以使用的反驳方法,就是请他举出一个实际例子:“谁这样认为?”并且只要列举一个反例,就可以驳倒这种虚构:“至少我就不认为菲利普公

    42、司制造的灯泡永远也不会熄灭。”3. 避强击弱避强击弱避强击弱,是指在讨论、辩论中避开对方较强的论据,而专攻较弱的论据,或避开强的对手,而专攻较弱的对手。这也显示出稻草人谬误的实质,是把对方重塑为比实际更弱的形式,以便使对方显得更容易被驳倒,而自己则显得更强大,也更容易取得表面上的胜利。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说成“豆腐渣”,而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或用别人的缺点比自己的优点等,都存在避强击弱这种稻草人谬误的因素。(八)合成的谬误(八)合成的谬误合成的谬误,指由部分、元素的性质不恰当地推论整体、集合的性质。它又叫合谬、合悖。合成的谬误涉及语词及语词意义的不同理解与运用,它又分以下两种。1. 由部分到

    43、整体的无效论证。整体是由部分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它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往往具有部分所不具有、而为整体所具有的性质,而部分也具有属于部分而不属于整体的性质。换言之,属于部分的性质,有些为整体所具有,有些不为整体所具有。因此,不能推论说,凡部分所具有的性质,整体必然具有。如一台戏的每一幕在艺术上完美,推不出整台戏在艺术上完美;每艘战舰做好了战斗准备,推不出整个舰队做好了战斗准备,等等。2. 由元素到集合的无效论证。集合由元素构成,但元素所具有的性质不一定为集合所具有。有些语词,在分布的、即元素的意义上使用时成立,而在集合的意义上使用时不一定成立。如以下推论不成立:“一只大象吃的东西比一只老鼠

    44、多。所以大象吃的东西比老鼠多。”有一个古老的谜语:“为什么白羊比黑羊吃的多?”谜底是:“因为白羊多。”这个谜语的奥妙,在于“比吃的多”这个短语是在元素的意义上使用,还是在集合的意义上使用,混淆不清。(九)分解的谬误(九)分解的谬误分解的谬误,指由整体、集合的性质不恰当地推论到部分、元素的性质。它又叫分谬、分悖,有以下两种。1. 由整体到部分的无效论证。整体所具有的性质,不一定为部分所具有。所以,由整体的性质必然推论到部分的性质,会出现谬误。这种谬误推论的形式是:因为整体P具有性质R,所以,P的部分Q具有性质R。如由某部机器沉重、庞大、复杂,推论其零部件也沉重、庞大、复杂;由高三学生身材高于高一

    45、学生,推论高三学生中某一矮个子高于高一学生,等等。2. 由集合到元素的无效论证。集合所具有的性质,不一定为元素所具有。所以,由集合的性质必然推论到元素的性质,也会出现谬误。如由鲁迅的著作一天读不完,推论到鲁迅著作的某一篇也一天读不完;由一片树林林荫稠密,推论到其中某一棵树林荫稠密,等等。这种谬误的产生跟类与集合的混淆有关。类的性质具有可分配性,即类的性质可以平等地分配于该类的每一分子。如“指头”是一个类,其每一分子都可以平等地称为“指头”。然而集合的性质却不一定具有这种可分配性。设把“五指”理解为一个集合,则其每一元素(指头)不能叫“五指”,只有五个指头的集合才能叫“五指”。(十)复杂问语的谬

    46、误(十)复杂问语的谬误1. 暗含不当假定暗含不当假定暗含不当假定,指在一个疑问句中暗含着一个不恰当的预设(预先假定),即假定对于一个在先的未问的问语已经给出了确定回答,而这个回答是对方并未认可的。如问:“你是否已停止打你父亲了?”这一复杂问语暗含一个不当假定:“你是打你父亲的。”这一不当假定是对一个在先的未问的问语“你打你父亲吗”的回答,而这一回答是对方并未认可的。复杂问语的谬误,是把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诱使对方作为一个简单问题来回答的谬误。它又叫多重问题谬误或诘问谬误,有以下三种形式。2. 暗含不当形容词暗含不当形容词有些复杂问语暗含不恰当的形容词,而这种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特性并

    47、不为对方所认可,只是由于暗藏在复杂问语中顺带说出,而分散了对方的注意力,结果被糊里糊涂地接受。如以下对话:调查者:“作为你骗人广告的效果,你的销售额增加了吗?”销售商:“没有。”调查者:“哈!这么说你已经承认了你的广告是骗人的。你知道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吗?这会给你带来麻烦的!”这里,销售商被调查者的复杂问语搞糊涂了。销售商的注意力放在了“做广告之后销售额是否增加了”的问题上,而“骗人的”这一表示广告性质的形容词没有引起他的足够警觉,于是在作出“销售额没有增加”的回答时,客观上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广告是骗人的。对暗含不当形容词的复杂问语,应该注意分割,即把暗含的不当形容词单独挑出来,跟其他问题分开,

    48、另外作答。如:问:“这一政策会导致毁灭性的通货膨胀吗?”分割式回答:“是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并不是毁灭性的,而是有益的调整。”问:“你的老师是一位怪僻的学者吗?”分割式回答:“是一位学者,但并不怪僻。”这种分割式回答,能够消除暗含不当形容词的复杂问语所带来的混乱。3. 不当二合一不当二合一不当二合一指把两个简单问题合并为一个复杂问语,而不恰当地要求给出一个简单回答。这也是一种谬误或诡辩伎俩。如问:“你是支持民主党人和繁荣经济,还是不支持?请回答是或否。”这就是不当二合一的复杂问语。处理方式是避开简单回答“是”或“否”,而分离为两个简单问题,一一回答。如对以上问题,可以把它分离为“是否支持民主党”

    49、与“是否支持经济繁荣”两个简单问题,而分别回答。问:“你是赞成集中与专制,还是选择民主与混乱?请回答是或否。”这是更为复杂的不当二合一的形式。它实际上是把四个不同的简单问题,合并为一个复杂问语,并不恰当地要求给出一个简单回答。这同样是一个陷阱问题,不管简单回答说“是”或“否”都有困难。如果回答说“是”,等于赞成专制并且选择混乱;如果回答说“否”,等于不赞成集中并且不选择民主。防止误入陷阱的办法,是把这一复杂问语分离为四个简单问语,而一一回答。如说:“我赞成集中但不赞成专制;选择民主但不选择混乱。”三、论据不足的谬误三、论据不足的谬误正确而理想的论证,其论据应该能够充分地支持论题。论据不足的谬误

    50、,指由于缺乏论据的充分支持,而使论题不能成立的错误论证。它有以下主要种类或表现。(一)特例的谬误(一)特例的谬误特例的谬误,是指把一般原则误用于特殊、例外的场合。它又叫以全赅偏的谬误或偶然的谬误。一般原则有其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范围,不考虑其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范围,会发生特例谬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假定一个朋友在精神正常的时候,把武器交给我保管,而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来向我索要,我该不该给他?没有人会说该给或给他是正确的。”如果在对方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仍坚持“欠东西要还”的一般原则,而还枪给他,这就是犯了特例的谬误。又如以下对话:甲:“我的习惯是:昨天买什么,今天吃什么。”乙:“那么,我昨天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逻辑学课程课件)第十章谬误.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226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