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西方文论课件解析.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22510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格式:PPT
  • 页数:72
  • 大小:23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方文论课件解析.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西方 文论 课件 解析
    资源描述:

    1、教材:马新国教材:马新国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史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美卫姆斯特、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颜元叔译,志文出版社2.英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美马克爱德蒙森:文学对抗哲学为诗一辩,王柏华、王晓冬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5.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导导 论论一、基本概念1.“西方”:A、与他者的区别:东方的阿拉伯、印度、中国相对B、自身的含义:地理、思想和文化概念C、自身含义的动态性:古希腊-古罗马帝国-近代欧洲(英法德)-后又包括

    2、美国2. “文论”:A、关于“文”的论述(“文”-“文章”-“文学”)B、文学:不同的描述角度3.已有的对于文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观点)n文学活动论n反映论n生产论n审美意识形态论n艺术交往论(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和符号论)二、西方文论的基本情况:1.呈现方式(约为三种):(1)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 (2)诗人作家谈创作体会的著作中。 (3)19世纪以后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2.发生发展: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文论仅为其中一种)(1).分类标准:A.按与文艺发展之关联分: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文论B.按思考方式的变化分:本体论-认

    3、识论-语言论(2)发展状况:A、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 ): 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B、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 ): 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C、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D、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三、注意事项: 1.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

    4、发展变化的关系。 2.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3.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4.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5.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6.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第一章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数的和谐”(1)基本观念:“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2)艺术和美:美是和谐统一(从数量比

    5、例关系角度探讨艺术的形式美)(3)大小宇宙思想(天体/人)2. 赫拉克利特(前530前470左右):“对立和谐”(1)基本观念:赫拉克利特(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家的奠基人。A、“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B、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其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运动变化、辩证观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2)艺术和美:A、“艺术摹仿自然”(再现自然及其规律)B、“和谐统一”(侧重于美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不同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于平衡、静止)3.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左右) :摹仿说 (1)基本思想: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物体中的原子流放射出来,造成影像,作

    6、用于人的感观与心灵,从而引起人对事物的认识。 (2)艺术和美:“文艺摹仿自然”(根据人的需要进行创造)A、对象:社会的人,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B、艺术家的主观条件:天才、灵感和语言。C、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人求美/文艺在于“快乐”。评价: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影响深远。4.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摹仿说与功用说 (1)基本思想:神学目的论宇宙自然、人都由神创造,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全部欲望。因此,哲学研究的重点不是自然,而是人类本身的灵魂。(2)艺术和美:艺术摹仿自然(通过人的外在方面来表现其精神性内涵/早期典型化理论的萌

    7、芽)(3)美和善:相关,“美在功用”。第二节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1. 理式论摹仿说理式论摹仿说 a.“理式” :a1.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a2.层次性:由低到高(具体事物的理式艺术道德等的理式最高的理式)(真善美合一)b.三层世界:理式世界(蓝本/真善美合一);现实世界(摹本/和真理隔一层/影子);艺术世界(摹本的摹本/和真理隔两层/影子的影子)c.文学艺术:对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d. 理论价值(唯心本质,丰富和发展了此前的摹仿说):d1. 本体论层面: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层面:反映论。它是西方最早把文艺比喻成反映生活的镜子的说法,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 d

    8、2.对文艺共性的隐约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也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2. 文艺的社会功用: a.理想国:“正义”b.艺术:三条罪状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3. 灵感说灵感说 a.基本含义 :“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集其大成,用其本义,并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 。b.柏拉图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三个方角度: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C、价值:、价值: c1、确认灵感对文艺活动的重要意义,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看出理智和灵感的区别,前者是科学的思维形式,后者

    9、是艺术创造的思维形式。 c2、看出文艺创作与技术制作的区别:艺术创作不只是凭技艺,而是凭灵感。c3、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对现实美的摹写上,而是努力创造有普遍性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过程。 第三节 亚里斯多德诗学1.文艺本质论 a.文艺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 b.诗比历史更真实 c.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人”:贵族“诗”:史诗“历史”:充满或然性的现实“真实”:反映论2.悲剧理论 a.含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

    10、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 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悲剧的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原因如下:b1、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所模仿的对象而决定的。b2、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所决定的。C、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c1.必须善良;c2.必须合适;c3.必须与一般人相似;c4.必须一致。 d.悲剧的布局:“情节的整一性”原则“突转”:指要安排一些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发现”: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从而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

    11、剧的效果。 e.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f.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 f1、悲剧通过人物动作“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f2、“陶冶”:原文katharsis“净化”或“宣泄”之意。朱光潜:“可知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罗念生:其作用就是借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是观众的太强太弱的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f、悲剧理论的发展:f1、亚里士多德:定义;悲剧的美感f2、黑格尔:冲突(两种理念)正、反

    12、、合f3、叔本华:悲剧类型恶人造成的;盲目的命运;小人物的悲剧f4、马克思: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g、中国的悲剧:g1、基本情况:正剧大团圆结局【梁祝;孔雀东南飞;窦娥冤;药】g2、缺少西方意义上的悲剧,原因:g21、宗教世俗化;g22、太重视伦理和谐;g23、实践追求有限范围内人与自然的和谐g3、宗教:此岸彼岸西方:二者决然对立,此岸的人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必须要抗争。西方宗教本身充满悲剧精神。中国:二者互通(儒家:圣;道家:仙;佛家:佛。“四端”,清心寡欲,佛性)国人养成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性格悲剧:正剧第二章 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一、 贺拉斯与诗艺 贺拉斯(H

    13、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罗马杰出诗人、文艺批评家。诗艺是一封诗体书信,主要谈个人的创作体会,分为诗意论、诗法论、诗人论。1.古典主义诗学原则: (1)借鉴原则:即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2)合式原则: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符合情理、符合观众心理、符合艺术原则,是批评家为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确立的具体法则。2.理性主义倾向:“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贺拉斯的“合理与合式”就是“内容与形式”的最早源头,标志着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与内容相对应的“形式”概念最早之滥觞。 3 3.艺术的功用:“寓教于乐”原则 (春秋的孔子)二、 朗吉弩斯论崇高 1

    14、、 崇高的概念(文学风格的崇高) 所谓崇高,与伟大、雄浑、高远、壮丽是同义语,是指伟大不平凡的对象所唤起的高亢强烈的情绪,不可抗拒的威力和尊严感。2、 崇高的来源(五种因素):深刻而伟大的思想;强烈深厚的激情;运用词藻的能力;高雅的措辞;卓越的结构。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一、但丁的“四义说”和民族语言理论:1.文学语言(圣经的语言):(1)四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2)理论价值:A、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批评以及语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B、“四义说”是对文学艺术存在权利的有力辩护,同时它也成为但丁宣扬人文主义理想、反对教会的有力武器。2、民族语言(飨宴

    15、论俗语):(1)辩护:(2)基础与意义:在意大利各地方“俗语”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统一的、有权威性的新的民族语言。该语言既是全民族传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又是作家创作所采用的语言。【该语言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即“俗语”上。(“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和法庭的”)】第四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一、基本界定:1.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君主专制时期所倡导的对古典的摹仿,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并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其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2.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

    16、语境及特征(1)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2)哲学基础:唯理主义(3)文化历史传统 二、布瓦洛诗的艺术:1、理性原则:(1)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是笛卡尔主义的理性,即人天生就有的良知,这是一种抽象的、不变的,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底的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它是普遍人性的一部分。(2)对理性的认识:A、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最高尺度,是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只有抓住普遍永恒性的作品才是美的。B、理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帮助诗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关系、程序、条理,可以帮助作家写出有条有理、合乎情理的文章。人们凭借理性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从善避恶,求得真理。真理是理性的产物。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

    17、真实=美。C、不反对艺术表达情感。但他认为不论是作家的情感和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服从理性。2、摹仿自然:“要永远追随自然,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移。” 布瓦洛的“自然”:A.客观自然界;B.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 3、尊崇和摹仿古典:文艺的基本任务是摹仿自然,摹仿自然的最好办法即摹仿古典(古典即自然,摹仿古人即摹仿自然 )。4、形式的规范与技巧的完美(1)文艺题材体裁:“诗体各有其美”,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形式。 (2)结构:构思清楚,布局合理,不落俗套,剪裁恰当。(3)语言简洁、明晰、朴质、典雅、流畅。(4)戏剧“三一律

    18、”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5.诗的艺术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诗的艺术提出了一些健康的现实主义的见解,其艺术见解、观点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国家民族的统一起了促进的作用。但其明显带有封建宫廷色彩,保守倾向,把向古代学习引向教条。 三、 古今之争 :崇今派和厚古派。1.争论焦点:古典是否具有永恒的法典的意义;究竟是古人高明还是今人高明。2.厚古派:以布瓦洛、夏普兰为代表,强调服从古典; 崇今派、革新派:以帕罗、圣艾弗蒙、奥施耶为代表,强调现时代的重要意义。黑格尔美学(一)哲学思想:(1)“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

    19、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2)“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的三阶段(封闭):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人类精神三层次: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 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三层次:艺术、宗教、哲学。艺术以直观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宗教以想象象征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哲学以概念范畴和自由思考的形

    20、式体现绝对精神。(二)(二)美学美学的基本内容:的基本内容:1、 美的本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三因素:A、理念,即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B、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C、两者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 2、 自然美与艺术美 :(1)自然美:自然是纯感性物质的、自在的,无美可言,谈不上精神理念。出现了人,生命才有美可言。自然美是因人而美,只有在自然形象附合某种概念(精神)、体现出精神的灌注与精神相统一时才显出美。(2)艺术美:是内在精神心灵自由体现于外在事物中。 艺术是按照人的心灵需要来人化自然、人化环境的实践活动。(3)艺术美的实现: A、理想性格: 丰富性(整体性)

    21、 明确性(特殊性) 坚定性 (“情商”:情感状态;控制情感状态的能力;协调与他人情感关系的能力。) B、理想环境:一般世界状况:指一般背景、时代背景或社会背景、精神文化生活。 情境:指一般世界状况的具体化,引起人物动作、展示性格的“机缘”,人物性格产生活动的具体背景。情致:普遍力量或一般世界状况在人的个性中的体现。 3、艺术发展史、艺术发展史(1)象征型艺术:最初的艺术 。理念只能借用客观事物“隐约暗示出它自己的抽象概念,或是把普遍意义勉强纳入一个具体事物。”(2)古典型艺术:较高的艺术类型。内容与形式达到完满契合。 (3)浪漫型艺术:精神内容超出物质形式。精神完全抛开外在世界,返回到自己的内

    22、心世界。 4、诗论与悲剧论 (1)诗论:A、诗的本质:是对世界形象的把握和认识。(黑格尔提出三种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散文的、诗的、哲学的。B、诗的任务:把意蕴、精神化作可以观照的感性具体形象。以艺术的形象的方式展示真理、本质。C、诗的分类:C1、史诗:以叙事为职责,叙述事件、情节以及与一个民族、时代的完整世界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是民族精神、历史的体现,具有反映和描写现实生活的客观性。C2、抒情诗:从内心生活出发,以主观抒情为特点(史诗作者把自己淹没在客观世界里,抒情诗作者把自己淹没在内心情感世界里。)C3、戏剧体诗:是史诗和艺术的最高层次,兼容史诗的客观性和抒情诗的主观性特点。戏剧体诗以性格

    23、的冲突和冲突的解决为中心的。(2)悲剧论:A、悲剧的本质:两种片面真理(理念)的冲突(正、反、合)。(理念的冲突及解决构成悲剧的本质。冲突矛盾,是生命的本质。)B、分类:B1、物理或自然情况引起的冲突;B2、由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产生的心灵的冲突(比如家庭出身、地位、种族差别、自然情欲等); B3、由心灵、精神本身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形成的冲突。评价:黑格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在西方文论史上首次建立了一整套严整而完备的、辩证的艺术理论体系,是从辩证的、发展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实践观点的萌芽。艺术创造活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是实践活动。把艺术和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己改造自

    24、己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基本界定: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以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为代表。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相互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合、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故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前期象征主义随着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而告终。二、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 :1.评价:在法国诗歌乃至欧美诗坛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派文艺的鼻祖。

    25、2.代表作:恶之花(1857) A、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A1、基本情况: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A2、对丑恶现象的态度:波德莱尔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恶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他认为应该写恶,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

    26、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B、展示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浪漫派诗歌表现爱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独、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层意识方面仅仅是开始。波德莱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忧郁,他认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忧郁是恶之花要表达的最强音。忧郁苦闷这种精神状态是诗人身世经历的产物。】 三、保尔瓦莱里(1871-1945):以音

    27、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法国人,作品主要有:旧诗集存(1912),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1912年),幻美集(1922),其中海滨墓园标志其诗歌创作的顶点。主要理论著作: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和三本续集。1.象征主义的理论诉求: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象征主义诗人视现实世界为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生命的实体”,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类的某些作品”所赋予的激情,使人能从中汲取“珍贵的感觉、无限丰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严谨的幻想的奇妙组合,还有与神秘相连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

    28、“应合”的象征主义诗作。)第二,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象征主义诗歌要选择趣味高雅的读者作为对话人,同时要通过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打破读者旧的审美习俗和惰性,培养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第三,象征主义诗人虽有文笔、手法、见解、感觉和写作方式及美学理想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在精神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强大的凝聚力,即他们反对只写人类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2.象征主义本身的特质:音乐化首先,音乐化是指诗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

    29、。 其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此外,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概而言之,瓦莱里为象征主义规定的任务是“使我们感觉到单词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其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词)意(形)象感觉(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3.象征主义对抽象思维和理性的重视:首先,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在他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强得多”。】其次,瓦莱里指出了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

    30、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二是诗的构思过程,“不仅是我所说过的那个诗的世界的存在,而且还要有许多思考、决定、选择和组合。”再次,瓦莱里强调诗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指出“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文学的铁的规律。”四、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爱尔兰人,代表作有诗集莪辛漫游、芦丛之风、钟楼、盘旋的楼梯、驶向拜占庭和诗剧心愿之香、幻泉、胡立痕的凯瑟林、1916年的复活节等,论文被收入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等书中。】1.象征的内涵和象征主义美学风格A、诗歌的“隐喻符号”与象征的“玄想符号”的区别:在

    31、于“后者被编织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 。其意思是,象征的玄想符号包含隐喻因素,但在诗中被组织到完整的意象体系中了,也就是说,与隐喻相比,象征不是个别的,而是整体的、体系化的,象征是隐喻的体系。B、隐喻与象征的区别:“当隐喻还不是象征时,就不具备足以动人的深刻性,而当它们成为象征时,它们就是最完美的了。”这就是说,(1)象征具有隐喻性,或隐喻是象征的基础;(2)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和动人。C、象征的内涵:他说:“全部声音,全部颜色,全部形式,或者是因为它们的固有的力量,或者是由于深远流长的联想,会唤起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然而却又是很精确的感情。”这种全部形式与精确感情之间

    32、的关系就是对应的象征关系。而且,“一种感情在找到它的表现形式颜色、声音、形状、或某种兼而有之之物之前,是并不存在的,或者说,它是不可感知的,也是没有生气的。”这就是说,形式与感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象征关系,一方面,形式通过象征能唤起对应的感情;另一方面,感情也需要寻找对应的形式才能得到表现,获得生气灌注。因此,叶芝认为,“诗歌感动我们,是因为它是象征主义的。” D、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风格:(1)“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为道德法则而描写道德法则”的做法,不满足于表现外在世界,而要使诗“显露它心中的图画”;(2)摆脱外在意志的干扰,努力追求“想象力的回复以及认识到只有艺术规律(它是世界的内在规律)才

    33、能驾驭想象力”;(3)凭借这种想象力“找出那些摇曳不定的、引人沉思的、有生机的韵律”,发现“各种形式”和“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的美;(4)“诚挚的诗的形式”“必须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必须具有新意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这四点要求实际上提出了这一思想:用最丰富的想象力、最完美的形式和韵律,在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2.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他认为,所谓的“感情的象征” 即“只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而“理性的象征”则“只唤起理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3.对象征的创作要

    34、求:在理性与神迷的结合中创造象征一方面,叶芝认识到象征的创造,往往有着非理性的、神秘的一面【叶芝认为艺术象征体验的获得与创造需要一种似睡似醒、出神入迷的精神状态,“在创作和领会一件艺术品时,尤其是如果那件艺术品充满了形式、象征和音乐时,会把我们引向睡眠的边缘”。这自然是一种近乎无意识的非理性状态,真正的象征须在这种似乎神秘的心意状态中才能萌发出来。】另一方面,叶芝更强调理性在孕育灵感和象征时的作用。认为凡是出色的艺术家,常常具有某种哲学的或批评的才能。【他说,“常常正是这种哲学,或者这种批评,激发了他们最令人惊叹的灵感,把神圣的生命中的某些部分,或是以往现实中的某些部分,赋予现实的生命,这些部

    35、分就能在情感中取消他们的哲学或批评在理智中取消的东西。”于是“灵感就以令人惊叹的优美形式出现了”。他深刻地揭示了二者间的内在一致性,和理性对灵感的激发、催化、培育作用。从重视理性的观点出发,叶芝批评了某些非理性主义的美学观。五、象征主义的“纯诗”论:1.核心观念:(1)诗不能沾染散文因素,纯诗是一种“用耗竭的手段逐步排除诗中的散文因素而得到的诗。”(2)诗应当富于音乐美。【这个由波德莱尔倡导的主张是象征主义诗人的一贯信条,魏尔伦要求“音乐先于一切”,创造了“无词的浪漫曲”;吉皮乌斯提出“诗是统治世界统治心灵的音乐”,写出了行云流水般动听并且有巫术般暗示魔力的诗句;瓦莱里要求诗以新奇的声音、节奏

    36、、韵律组成一个纯粹的音乐世界。】简而言之,纯诗拒绝散文化,要有音乐性。2.演变与评价:作为象征主义诗学的重要理论范畴,西方的“纯诗”理论依次经历了爱伦坡、波德莱尔、马拉美这样一个渐次的历史过程,才在瓦莱里手中得以最终的提出。1920年,瓦莱里在为柳西恩法布尔的诗集认识女神所撰写的前言中首次提出“纯诗”概念。到1922年至1923年瓦莱里对“纯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发: “我说的纯与物理学家说的纯水的纯是一个意思。我想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创作一部完全排除非诗情成分的作品。我过去一直认为,并且现在也仍然认为这个目标是达不到的,任何诗歌只是一种企图接近这一纯理想境界的尝试。“纯诗这个术语并

    37、不妥当,因为在人的头脑里,它是与道德的纯洁性的概念联系着的,而我们在这里并不涉及这个问题。相反,我认为纯诗的思想完全是一种分析性的思想。总之一句话,纯诗是从观察中得到的一种想法,它当然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诗歌作品的一般原则,引导我们去进行非常艰巨和非常重要的研究,研究语言与它对人的感化作用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和多方面的关系。不提纯诗,而用绝对的诗的说法也许更正确。绝对的诗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对于由词与词的关系,或者不如说由词的相互共鸣关系而形成的效果,进行某种探索。实际上它首先要求研究受语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 在这里,瓦莱里已将对“纯诗”的思考集中在语言方面上,并明确表示“纯诗”只是一种企图接近却难

    38、以达到的“纯理想境界”。后来,瓦莱里又通过“对诗歌意义强调”的论述,对自己的“纯诗”理论进行较为完善的修正与补充。六、庞德、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 兹拉庞德(1885-1972),美国人,出版了诗集垂死之光、诗章,主要理论批评著作有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怎样阅读、阅读ABC、庞德文学随笔集等。1.理论主张:“意象主义”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初叶。庞德将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的诗以“意象主义者”的名义发表在他编辑的诗刊1913年第4期上,并在第6期上发表回顾一文,提出他与两人一致奉行的诗歌创作三原则:“1.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

    39、.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这“三原则”后来被称为“意象主义宣言”。2.庞德的“意象”定义: :“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按:亦释“情结”)。 分析与评价: (1)“意象”是意象主义独创的核心范畴。【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的诗,叫神州集。诗表面是一种形象,没有说理,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2)该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缺一不可。(3)庞德接受了表现主义

    40、的某些观点,把诗看成主要是思想感情的表现,特别是感情的表现。“诗歌是极大感情价值的表述”,同时,“情感是形式的组织者”,诗的韵律、节奏等形式是靠感情组织起来的。可见,他强调的是主体思想或理性与感情的交融、结合的“情结”或“复合体”,这也可以说是意象之“意”。4.庞德对意象的创造和接受作了心理分析:精辟地指出,正是意象“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我们在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得了的感觉。”所以他认为“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连篇累牍的作品好。”与此相关,庞德对诗歌的象征也很重视,这也许多少受到叶芝的影响。据此,他对诗歌的形式、技巧也有严格要求。具体来说,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简洁、凝练,强调诗的语言应由具体的“事物”构成,让诗意直观化,“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在韵律安排上,认为“韵律结构不应当损害语言的形成,或其自然声响或含义”,应该使诗更富有音乐性。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第一,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 第二,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 n第三,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即文学性,也就是要着重研究艺术形式,要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n第四,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可以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西方文论课件解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225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