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学》-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22261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格式:PPT
  • 页数:34
  • 大小:4.3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学》-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 基本理论 法学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1 第二章第二章 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诉与诉权诉与诉权第二节第二节 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第三节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民事诉讼价值民事诉讼价值第五节第五节 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模式第六节第六节 既判力既判力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学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其对之后的民事诉讼基本制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n本章考核要求: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诉的构成要素与类型有哪些,如何对诉讼标的进行识别,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研究民事诉讼模式理论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有何意义,怎

    2、样理解既判力理论与一事不再理的关系。 n本章教学重难点:本章教学重难点:诉与诉权诉讼标的的识别,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民事诉讼价值的体现,民事诉讼模式的种类及既判力问题。本章导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 一、诉一、诉 (一)诉的概念(一)诉的概念 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 (二)诉的要素(二)诉的要素 1 1当事人当事人 2 2诉的标的诉的标的 3 3诉的理由,又称事实理由:当事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诉的理由,又称事实理由:当事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权益和进行诉讼的根据。权益和进行诉讼的根据。第一节第一节 诉与诉

    3、权诉与诉权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4 (三)诉的类型(三)诉的类型 1 1给付之诉: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给付之诉: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2 2确认之诉: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法律关系存在确认之诉: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之诉。或不存在之诉。 3 3变更之诉,也称形成之诉:原告请求法院变更某法律变更之诉,也称形成之诉:原告请求法院变更某法律关系之诉。关系之诉。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5 (四)反诉(四)反诉 1 1反诉的概念和性质反诉的概念和性质 反诉是指法院受理本诉后,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反诉是指法院受理本诉后,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

    4、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一种独被告,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反诉是本诉被告享有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立的反请求。反诉是本诉被告享有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诉讼权利。项诉讼权利。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6 2 2反诉的要件反诉的要件 (1 1)反诉在法院受理本诉后、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反诉在法院受理本诉后、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如果本诉尚未开始或本诉法庭辩论已经终结,则不可能提如果本诉尚未开始或本诉法庭辩论已经终结,则不可能提起反诉。起反诉。 (2 2)反诉的当事人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反诉的当事人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 (3

    5、 3)反诉与本诉存在牵连关系。)反诉与本诉存在牵连关系。 (4 4)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5 5)反诉能够与本诉适用同一程序。)反诉能够与本诉适用同一程序。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7 (五)诉的变更与追加(五)诉的变更与追加 1 1诉的变更,通常是指诉讼请求的变更。诉的变更,通常是指诉讼请求的变更。 (1 1)广义的理解是将诉的变更视为诉讼请求的变化,因)广义的理解是将诉的变更视为诉讼请求的变化,因而增加新的诉讼请求也被视为诉的变更。而增加新的诉讼请求也被视为诉的变更。 (2 2)狭义的理解仅仅指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变动。)狭义的理解仅仅指已经提出的

    6、诉讼请求的变动。 2 2诉的追加是指在诉讼中,原告在原有诉讼请求的基础诉的追加是指在诉讼中,原告在原有诉讼请求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8 二、诉权二、诉权 (一)诉权的概念(一)诉权的概念 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对其民事权益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对其民事权益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 (二)诉权的特征(二)诉权的特征 1 1诉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为依据。诉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为依据。 2 2诉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诉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 3 3诉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诉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7、高等教育出版社9 (三)对诉权的保护(三)对诉权的保护 1 1现行法律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具体规定现行法律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具体规定 2 2法院履行职责,保护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程度法院履行职责,保护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程度 3 3纠纷当事人对诉权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纠纷当事人对诉权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0 一、诉讼标的的概念一、诉讼标的的概念 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并且由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并且由法院审判的对象。法院审判的对象。 二、诉讼标的的功能二、诉讼标的的功能 (一)是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与中心。(一)是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

    8、活动的基础与中心。 (二)诉讼标的是判别诉的客观变更和诉的客观合并的(二)诉讼标的是判别诉的客观变更和诉的客观合并的依据。依据。 (三)诉讼标的是确定法院审判对象的依据。(三)诉讼标的是确定法院审判对象的依据。 (四)诉讼标的决定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四)诉讼标的决定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第二节第二节 诉讼标的诉讼标的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1 第三节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

    9、、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2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沿革(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沿革 1 1一面关系说一面关系说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务关系。 2 2两面关系说两面关系说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产生于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即法院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产生于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即法院与原告、法院与被告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原告、法院与被告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3 3

    10、3三面关系说三面关系说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法院与原告、法院与被告、原告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法院与原告、法院与被告、原告与被告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被告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4(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意义(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意义 1 1指引未来的立法活动指引未来的立法活动 2 2指引当事人依法进行诉讼活动指引当事人依法进行诉讼活动 3 3指引民事审判活动有序进行指引民事审判活动有序进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5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

    11、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人。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6 1 1法院法院 2 2检察院检察院 3 3当事人当事人 4 4其他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 证人、鉴定人、专家辅助人员、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等,证人、鉴定人、专家辅助人员、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等,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与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7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12、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 1 1法院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法院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2 2检察院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检察院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3 3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4 4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5 5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8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民事诉讼法律关

    13、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 1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案件事实、实体权利请求和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案件事实、实体权利请求和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 2 2法院与检察院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院与检察院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生效裁判确认的案件事实和适用的法律。生效裁判确认的案件事实和适用的法律。 3 3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案件事实。的对象

    14、:案件事实。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 三、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事实三、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事实 凡是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凡是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一)诉讼事件(一)诉讼事件 诉讼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诉讼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 (二)诉讼行为(二)诉讼行为 诉讼行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有目的实施的能够产诉讼行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有目的实施的能够产生民事诉讼法律效果的行为。生民事诉讼法律效果的行为。 高等教育出

    15、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 第四节第四节 民事诉讼价值民事诉讼价值 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述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述 (一)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一)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 民事诉讼价值是指民事诉讼的客体对诉讼主体主观需求民事诉讼价值是指民事诉讼的客体对诉讼主体主观需求满足的程度,以及民事诉讼程序功能的具体实现的程度。一满足的程度,以及民事诉讼程序功能的具体实现的程度。一般认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体现为公正、效益、效率、程般认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体现为公正、效益、效率、程序保障、程序安定等诸方面。序保障、程序安定等诸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1 (二)民事诉讼价值的意义(二)民事诉讼价值的意义 1

    16、1民事诉讼价值是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基础。民事诉讼价值是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基础。 2 2民事诉讼价值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民事诉讼价值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 3 3民事诉讼价值是民事司法体制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的民事诉讼价值是民事司法体制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重要理论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2 二、公正价值二、公正价值 (一)程序公正价值(一)程序公正价值 1 1平等性平等性 2 2中立性中立性 3 3参与性参与性 4 4公开性公开性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3 (二)实体公正价值(二)实体公正价值 1 1真实地再现争执的事实,即事实认定要符

    17、合客观真相。真实地再现争执的事实,即事实认定要符合客观真相。 2 2正确地适用法律。法律的正确适用必然要求限制法官正确地适用法律。法律的正确适用必然要求限制法官绝对的司法自由裁量权,要让法官严格服从法律,按照合理、绝对的司法自由裁量权,要让法官严格服从法律,按照合理、公正的法律规则行事。公正的法律规则行事。 3 3裁判结果符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应然状态,即办案裁判结果符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应然状态,即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谁是权利的享有者,谁是义务的承担者,结果符合实体公正,谁是权利的享有者,谁是义务的承担者,符合事实本身。符合事实本身。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4三、诉讼效益价值三、诉讼

    18、效益价值(一)建立科学的诉讼体制(一)建立科学的诉讼体制(二)设置合理的诉讼程序(二)设置合理的诉讼程序(三)使纠纷得到公正及时的解决(三)使纠纷得到公正及时的解决四、民事诉讼价值的协调及其在我国的实现四、民事诉讼价值的协调及其在我国的实现(一)协调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一)协调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二)协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二)协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三)民事诉讼价值在我国的实现(三)民事诉讼价值在我国的实现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5 第五节第五节 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概述一、民事诉讼模式概述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

    19、 1 1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体制及其运行特征的综合性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体制及其运行特征的综合性表述,体现一国民事诉讼的宏观样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民事表述,体现一国民事诉讼的宏观样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民事诉讼规范所确立的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相互关诉讼规范所确立的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的概括。系的概括。 2 2民事诉讼模式的内容表现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民事诉讼模式的内容表现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系以及权利义务的配置和适用。系以及权利义务的配置和适用。 3 3民事诉讼模式受民事诉讼目的和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民事诉讼模式受民事诉讼目的和民事诉讼价值观

    20、的支配。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6 (二)研究民事诉讼模式的意义(二)研究民事诉讼模式的意义 1 1可以为揭示民事诉讼体制提供分析手段。可以为揭示民事诉讼体制提供分析手段。 2 2可以为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提供指导方向。可以为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提供指导方向。 3 3可以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可以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7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型二、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型 (一)当事人主义(一)当事人主义 1 1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和进行依赖于当事人,法院或法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和进行依赖于当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主动依职权启动和推进民事诉讼程序

    21、;官不能主动依职权启动和推进民事诉讼程序; 2 2法院或法官裁判所依据的证据资料只能依赖于当事人,法院或法官裁判所依据的证据资料只能依赖于当事人,作为法院判断对象的主张只能来源于当事人,法院或法官不作为法院判断对象的主张只能来源于当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在当事人指明的证据范围以外,主动收集证据。能在当事人指明的证据范围以外,主动收集证据。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8 辩论主义是当事人主义的核心辩论主义是当事人主义的核心 1 1判断权利发生或消灭的法律效果所必需的要件事实判断权利发生或消灭的法律效果所必需的要件事实(或称主要事实),只要在当事人的辩论中没有出现,法院(或称主要事实),只要在当事

    22、人的辩论中没有出现,法院不得以它为基础作出判决。不得以它为基础作出判决。 2 2法院在判决理由中所需要认定的事实只限于当事人之法院在判决理由中所需要认定的事实只限于当事人之间争执的事实。至于没有争执的事实(包括自认及拟制自认间争执的事实。至于没有争执的事实(包括自认及拟制自认的事实),不仅没有必要以证据加以确认,而且也不允许法的事实),不仅没有必要以证据加以确认,而且也不允许法院作出与此相反的认定。院作出与此相反的认定。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9 3 3认定争执的事实所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认定争执的事实所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23、。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0 (二)职权主义(二)职权主义 1 1程序的进行由法院依职权推进。程序的进行由法院依职权推进。 2 2对于诉讼对象的确定、诉讼主张等,法官不受当事人对于诉讼对象的确定、诉讼主张等,法官不受当事人 的约束,可以在当事人主张之外认定案件事实。的约束,可以在当事人主张之外认定案件事实。 3 3法院在诉讼资料、证据收集方面拥有主动权。法院在诉讼资料、证据收集方面拥有主动权。 三、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三、我国民事诉讼模式 (一)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一)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 (二)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完善(二)我国民事诉讼模式

    24、的完善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1 第六节第六节 既判力既判力 一、既判力概述一、既判力概述 既判力,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法院作出的判既判力,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法院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拘束。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不得就该判决所判定的权利义务拘束。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不得就该判决所判定的权利义务或者民事法律关系另行起诉,即对既判的案件不能再提出相或者民事法律关系另行起诉,即对既判的案件不能再提出相异的诉讼主张,法院也不得在后诉中再作出与该判决所判定异的诉讼主张,法院也不得在后诉中再作出与该

    25、判决所判定的内容相矛盾的判断。的内容相矛盾的判断。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2 (一)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所谓的既判力。(一)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所谓的既判力。 (二)形式上的确定力是指判决在成为确定判决后,通常(二)形式上的确定力是指判决在成为确定判决后,通常情况下,不能变更或予以撤销,在形式上具有不可撤销性。情况下,不能变更或予以撤销,在形式上具有不可撤销性。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3 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是指生效判决主文中产生既判力的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是指生效判决主文中产生既判力的判定事项。判定事项。 一般认为,判决理由没有既判力,因为判决理

    26、由只是对一般认为,判决理由没有既判力,因为判决理由只是对判决主文进行论证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不是判决的对象判决主文进行论证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不是判决的对象(诉讼标的)。既判力是生效判决对诉讼标的之判定,对法(诉讼标的)。既判力是生效判决对诉讼标的之判定,对法院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由于判决理由没有既判力,意味着院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由于判决理由没有既判力,意味着当事人仍可以依据判决理由,向法院另行提起诉讼。当事人仍可以依据判决理由,向法院另行提起诉讼。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4 三、既判力的主体范围三、既判力的主体范围 既判力的主体范围,是指既判力及于哪些主体,即哪些人既判力的主体范围,是指既判力及于哪些主体,即哪些人受到既判力的约束。受到既判力的约束。 (一)既判力的主体范围原则上只限于双方当事人,即既(一)既判力的主体范围原则上只限于双方当事人,即既判力的相对性。判力的相对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法学》-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2226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