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阴阳应象(内经教研室)-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14060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格式:PPT
  • 页数:98
  • 大小:1.0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阴阳应象(内经教研室)-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内经教研室 阴阳 内经 教研室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内经教研室内经教研室本章主要论述了本章主要论述了内经内经中阴阳五行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说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用。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篇解篇解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括。 应:即对应、相应。应:即对应、相应。 象:即形象、表象、现象。主要是指事物的功能和行为之象。象:即形象、表象、现象。主要是指事物的功能和行为之象。 应象:相应的征象。应象:相应的征象。 大:广也。由于本篇所论内容非常丰富、广博,涉及的医学大:广也。由

    2、于本篇所论内容非常丰富、广博,涉及的医学命题意义重大,所以称之为命题意义重大,所以称之为“大论大论”。 本篇是联系自然界的相应征象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一篇本篇是联系自然界的相应征象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一篇重要论文。重要论文。 其其内 容 提 要学习要求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用掌握阴阳的可分性掌握阴阳的可分性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一、阴阳的概念、法则及其一、阴阳的概念、法则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在医学上的运用 (1)概念:(从广泛性上回答:阴阳者,天地 之道也神明之府也)人人 “ “

    3、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2)本:阴阳。“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v明明张介宾:张介宾:“医道虽繁,可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阴阳无谬,治焉有误。阴阳无谬,治焉有误。”原因:原因:(1 1)从生理上看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

    4、有阴阳之分。(2 2)从病因上看从病因上看,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不同,也有阴阳之异。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不同,也有阴阳之异。(3 3)从病机上看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4 4)在诊断上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5 5)从治疗上看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皆不出阴阳之理。v(3)(3)阴阳的性质和阴阳的性质和功用:功用:v性质性质:轻清、重浊(积

    5、阳为天,积阴为地)v 动、静(阴静阳躁)v功用功用:生长、杀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v 化气、成形;(阳化气,阴成形)v 生浊、生清。(寒气生浊,热气生清)v 天地、静躁、生长杀藏、化气成形、寒热、天地、静躁、生长杀藏、化气成形、寒热、清浊等,说明阴阳是对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清浊等,说明阴阳是对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的性质归纳。物的性质归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互文。阴阳既为生杀之本,亦为长藏之本。即阳互文。阴阳既为生杀之本,亦为长藏之本。即阳既能生万物,亦能杀万物;阴既能长万物,又能藏既能生万物,亦能杀万物;阴既能长万物,又能藏万物。万物。生与长,杀与藏,为临文避复修饰格限

    6、制生与长,杀与藏,为临文避复修饰格限制下互换使用的相对同义词。意为阳生阴亦生,阴杀下互换使用的相对同义词。意为阳生阴亦生,阴杀阳亦杀,阴阳两个方面协调统一,相辅为用。(阳亦杀,阴阳两个方面协调统一,相辅为用。(P28P28)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即阳主化气,阴主成形。张介宾注:即阳主化气,阴主成形。张介宾注:“阳动而散,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这是对于阴阳的功这是对于阴阳的功能而言。阳气温煦主动,推动人体的功能;阴气柔能而言。阳气温煦主动,推动人体的功能;阴气柔静,生成人体的形质。静,生成人体的形质。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以寒热为例,

    7、再次论述阴阳的作用。以寒热为例,再次论述阴阳的作用。寒气的凝固作用生成浊阴;热气的升腾作用产生清寒气的凝固作用生成浊阴;热气的升腾作用产生清阳。浊,痰湿之类的病理产物。清,水谷精微。阳。浊,痰湿之类的病理产物。清,水谷精微。 (4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5) (5)阴阳升降反作致病阴阳升降反作致病清气在下,则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浊气在上,则生胀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李东垣李东垣:“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降,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降,升升、柴柴、羌羌

    8、、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由于阴寒凝滞之气闭阻胸阳,阳气不能宣通则气滞而为由于阴寒凝滞之气闭阻胸阳,阳气不能宣通则气滞而为胀。药如瓜蒌胀。药如瓜蒌、薤白薤白、檀香檀香、枳壳等可选。枳壳等可选。后世对于清阳下陷引起的飧泄,多宗李东垣升阳后世对于清阳下陷引起的飧泄,多宗李东垣升阳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之类,疗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之类,疗效显著。效显著。(6) 阴阳对立、互根、转化(阴阳对立、互根、转化(以云雨的形成为例以云雨的形成为例)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

    9、,云出天气。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下为雨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云出天气地气上为云地气上为云下图示云雨的形成:下图示云雨的形成:地气地气雨雨云云地气上为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气下为雨转化条件转化条件阳化气阳化气阴成形阴成形热气生清热气生清寒气生浊寒气生浊雨出地气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云出天气(阳)(阴)天气天气云虽地气之升,实云虽地气之升,实本天气所降之雨本天气所降之雨雨虽天降雨虽天降, ,实本实本地气所生之云地气所生之云(7)(7)人体内部清阳与浊阴的分布趋向人体内部清阳与浊阴的分布趋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指精微物质(分泌:清阳,指精微物

    10、质(分泌物)。浊阴,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物)。浊阴,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指阳气(卫气)。浊:清阳,指阳气(卫气)。浊阴,指阴精(精血津液)。走,充养。阴,指阴精(精血津液)。走,充养。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清阳,指饮食物化生的精微:清阳,指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浊阴,指饮食物化生的糟粕。实,充实,使物质。浊阴,指饮食物化生的糟粕。实,充实,使 健壮。健壮。归,传化并滋养。归,传化并滋养。注意:1阴阳的相对性 2必须确定阴阳范畴李某,男,李某,男,5050岁。初诊岁。初诊:1985:1985年年8 8月月3030

    11、日。主诉:在旅途日。主诉:在旅途中左耳陡然失聪,嗡嗡鸣响,听力下降。中左耳陡然失聪,嗡嗡鸣响,听力下降。2 2个月之后,耳鸣个月之后,耳鸣由微转亢,听力比平时差。血压正常,大便偏稀。舌质淡由微转亢,听力比平时差。血压正常,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证属旅途劳顿,起居失常,致气血不红、苔薄白,脉平。证属旅途劳顿,起居失常,致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浊阴蒙蔽清道。治用升清开窍法,意在挥和,阴阳失调,浊阴蒙蔽清道。治用升清开窍法,意在挥戈一击。药用:升麻戈一击。药用:升麻3g3g,柴胡,柴胡3g3g,菖蒲,菖蒲3g3g,路路通,路路通10g10g,葛根葛根10g10g,漏芦,漏芦6g6g,马兜铃

    12、,马兜铃1010克,丹参克,丹参10g10g,益母草,益母草10g 10g 。药进药进5 5剂,耳鸣大减,听力上升。原方加减,连服剂,耳鸣大减,听力上升。原方加减,连服4040剂,鸣剂,鸣声平息。声平息。按:经曰:按:经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因饮食劳倦,。若因饮食劳倦,寒温不适,七情内伤而致脾胃受损,则升清降浊功能紊乱,寒温不适,七情内伤而致脾胃受损,则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清阳不升,浊阴必然不降而上潜,于是五官诸窍被浊阴之清阳不升,浊阴必然不降而上潜,于是五官诸窍被浊阴之气弥漫笼罩,使清窍致病。所以,一旦耳窍被蒙,易耳鸣气弥漫笼罩,使清窍致病。所以,一旦耳窍被蒙

    13、,易耳鸣耳闭。治宜升举清阳,重用升提药,以冲开闭塞耳窍之顽耳闭。治宜升举清阳,重用升提药,以冲开闭塞耳窍之顽症。症。本病因旅途中陡然耳聋耳鸣,时历本病因旅途中陡然耳聋耳鸣,时历2 2个月,耳鸣由微转亢,个月,耳鸣由微转亢,说明阴霾蔽阻日愈加剧,所以,用重剂升清升阳之品以冲说明阴霾蔽阻日愈加剧,所以,用重剂升清升阳之品以冲散阴霾。升麻、柴胡升清降浊,菖蒲、路路通开窍通络,散阴霾。升麻、柴胡升清降浊,菖蒲、路路通开窍通络,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笼葱,漏芦通滞,丹参、益母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笼葱,漏芦通滞,丹参、益母草养血活血。全方共奏升清化浊、养血通窍之功,使阴霾草养血活血。全方共奏升清化浊

    14、、养血通窍之功,使阴霾消散,气血调和,鸣聋自愈。消散,气血调和,鸣聋自愈。药物饮食药物饮食化(气化、化生)化(气化、化生)气(真气、元气)气(真气、元气)形形气气(阳)(阳)精精味味(阴)(阴)精食气精食气化生精化生精味归形味归形气生形气生形形归气形归气形食味形食味气归精气归精精归化精归化味伤形味伤形气伤精气伤精精化为气精化为气气伤於味气伤於味饮食药物进入人体后的转化过程饮食药物进入人体后的转化过程 这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为后世一般规律,为后世药物学药物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15、;壮火食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 (蚀蚀) )气,气,气食气食( (饲饲) )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药物饮食气味辛热纯阳者药物饮食气味辛热纯阳者 病理上亢盛的邪火(亢阳)病理上亢盛的邪火(亢阳) 药物饮食气味淡薄温和者药物饮食气味淡薄温和者 生理上阳和、温煦之火(阳气)生理上阳和、温煦之火(阳气)壮火壮火少火少火壮火、少火对人体的影响“壮火壮火”、“少火少火”本指本指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能而言,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能而言,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温和者为少火。后世医家后世医家对对“壮火壮火”、“少火少火”有进一

    16、步发有进一步发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亢盛的阳气,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亢盛的阳气,即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即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火。火。壮火、少火的理论,成为壮火、少火的理论,成为中医病机学说中医病机学说的重的重要内容。要内容。为后世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理论中“火”概念的内涵 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火火”概念概念 。是中医理论中抽象。是中医理论中抽象“火火”的原型。的原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火为阳”(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17、 五行概念中的五行概念中的“火火”。 “ “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焚,凡具有温热、焚烧、明亮、上升等特性及作用的事物之属性皆可概括为烧、明亮、上升等特性及作用的事物之属性皆可概括为“火火”,此时,此时“火火”表示的是具有上述特性及作用的事物之表示的是具有上述特性及作用的事物之五行特性而非五行特性而非“火火”的原型。如自然界中的南方、夏季、气的原型。如自然界中的南方、夏季、气候中的暑热、颜色中的赤色、滋味中的苦味、人体的心、小候中的暑热、颜色中的赤色、滋味中的苦味、人体的心、小肠、脉、舌、汗、喜、笑等的五行属性均为肠、脉、舌、汗、喜、笑等的五行属性均为“火火” ” 。 生理概念中的阳气

    18、。生理概念中的阳气。少火少火“君火君火”心阳心阳“相火相火”广义:除心之外其他各脏腑之阳。广义:除心之外其他各脏腑之阳。 狭义:肝胆之阳、肾阳、三焦狭义:肝胆之阳、肾阳、三焦之阳、心包之阳称为之阳、心包之阳称为“相火相火”。其中肝藏之相火称。其中肝藏之相火称为为“雷火雷火”,肾寓之相火为,肾寓之相火为“龙火龙火”,或曰命门之,或曰命门之火。火。 病理概念。病理概念。实火实火壮火壮火虚火虚火相火相火饮食劳倦或喜怒忧思所生之心火饮食劳倦或喜怒忧思所生之心火阴火阴火病因概念。病因概念。六淫之六淫之“火火”。 六气概念中的六气概念中的“火火”。“六气六气”是是内经内经对自对自然界三类六种气候的抽象概括

    19、。热气和暑气同是盛然界三类六种气候的抽象概括。热气和暑气同是盛夏气温偏高的气候特点,五行属性都属夏气温偏高的气候特点,五行属性都属“火火”,内经内经为了区分二者,于是将热气命之为为了区分二者,于是将热气命之为“君君火火”,暑气命之为,暑气命之为“相火相火”( (素问素问天元纪大天元纪大论论) ) 。药食气味概念中的药食气味概念中的“火火”。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联系药食气味阴阳性能,指过用酸苦涌泄等阴性联系药食气味阴阳性能,指过用酸苦涌泄等阴性药食,可能损害人体阳气;反之,过用辛甘发散等药食,可能损害人体阳气;反之,过用辛甘发散

    20、等阳性药食,则可能损伤人体阴精。阳性药食,则可能损伤人体阴精。 从病机角度来说,则指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从病机角度来说,则指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阴阳之间一方偏胜则致另一方受损,从而失去平衡阴阳之间一方偏胜则致另一方受损,从而失去平衡协调而致病。协调而致病。3.3.寒热之邪伤形、伤气的规律及诊断要点寒热之邪伤形、伤气的规律及诊断要点说明了不同性质的邪气伤犯的病位不同,临床表现说明了不同性质的邪气伤犯的病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各异审(辨)证求因审(辨)证求因各从其类各从其类内湿停积内湿停积注意注意: : “五气五气”乃病变类型,与六乃病变类型,与六淫有关,但不等于淫有关,但不等于“六淫六淫”。临床意

    21、义临床意义: : 对临床分析病机对临床分析病机、确定证候类确定证候类型型、确立治疗法都具有重要意义。确立治疗法都具有重要意义。说明邪气伤人各从其说明邪气伤人各从其 阴阳之阴阳之 类类. .“重重” 病病变变 冬冬伤于伤于寒寒春必春必温温病病春春伤于伤于风风夏生夏生飧飧泄泄夏夏伤于伤于暑暑秋必秋必痎痎疟疟秋秋伤于伤于湿湿冬生冬生咳咳嗽嗽 感受四时邪气所致的病证感受四时邪气所致的病证(1 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在冬季感受寒邪,若当时发病,则表现为在冬季感受寒邪,若当时发病,则表现为寒邪侵袭的外感伤寒病。若当时邪不即发,则寒邪侵袭的外感伤寒病。若当时邪不即发,则寒邪内伏,至春季阳

    22、气生发之时,逢阳化热。寒邪内伏,至春季阳气生发之时,逢阳化热。若复感春令风邪,风为阳邪,外感引动伏邪,若复感春令风邪,风为阳邪,外感引动伏邪,两阳相合,则发为温病。两阳相合,则发为温病。 后世医家据此将温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后世医家据此将温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奠定了类,奠定了“伏气温病伏气温病”理论的基础。理论的基础。(2 2)春伤于风,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生飧泄 春季感受风邪,春季感受风邪,风属木,木气通于风属木,木气通于肝。若当时发病即肝。若当时发病即是外感病;若当时是外感病;若当时不病,邪气留连,不病,邪气留连,伏藏于体内,至长伏藏于体内,至长夏脾土当令之时,夏脾土当令之时,木郁乘土

    23、,则发为木郁乘土,则发为飧泄。飧泄。临床常见:腹痛,飧泄,临床常见:腹痛,飧泄,泻后痛减,证属木郁乘土,泻后痛减,证属木郁乘土,治以疏肝健脾,宜用痛泻治以疏肝健脾,宜用痛泻要方加减。(防风、白术、要方加减。(防风、白术、陈皮、白芍)陈皮、白芍)(3 3)夏伤于暑,秋为痎虐夏伤于暑,秋为痎虐 痎虐,疟疾的总称。夏季伤于暑邪,痎虐,疟疾的总称。夏季伤于暑邪,立即发病的,则表现为暑病。立即发病的,则表现为暑病。 若不立即发病,暑邪留连于体内,若不立即发病,暑邪留连于体内,至秋季又外感秋凉之气,引动体内郁热,至秋季又外感秋凉之气,引动体内郁热,寒热交争,则发为痎虐。寒热交争,则发为痎虐。(4 4)秋伤

    24、于湿,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冬生咳嗽 秋,指夏秋,指夏末秋初的湿盛末秋初的湿盛时节。若此时时节。若此时伤于湿邪,当伤于湿邪,当时即病,则发时即病,则发为湿邪困脾的为湿邪困脾的濡泻等证。濡泻等证。若当时不病,湿邪蕴积若当时不病,湿邪蕴积于体内,郁而化热,至于体内,郁而化热,至冬季又外感寒邪,外寒冬季又外感寒邪,外寒引动内热,上乘于肺,引动内热,上乘于肺,则发为咳嗽(则发为咳嗽(热嗽热嗽)。)。若湿伏体内,聚而成痰若湿伏体内,聚而成痰饮,至冬季又感受寒邪,饮,至冬季又感受寒邪,内引痰饮,则发为咳嗽内引痰饮,则发为咳嗽(寒嗽寒嗽)。)。 本段以阴阳化生五行为基本观点,着重从事物的五行属性本段以阴阳化生五

    25、行为基本观点,着重从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角度,阐述四时五脏阴阳应象的关系,揭示归类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角度,阐述四时五脏阴阳应象的关系,揭示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五行的取象比类五行的取象比类本文根据同气相求,取象比类的方法,以五行为中介,根据本文根据同气相求,取象比类的方法,以五行为中介,根据物象特征,将人体与自然界进行归类联系,从而构建了以五物象特征,将人体与自然界进行归类联系,从而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内外相应的系统机构。见下表。脏为中心的内外相应的系统机构。见下表。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本文通过五脏、五志、五味、五气之间的关系,阐本

    26、文通过五脏、五志、五味、五气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五行的生克规律。述了五行的生克规律。相生关系相生关系一指五行母子之间的相生。一指五行母子之间的相生。如如“筋生心筋生心”“”“血生血生脾脾”“”“肉生肺肉生肺”“”“皮毛生肾皮毛生肾”“”“髓生肝髓生肝”等。等。二指五行同行事物之间的相生,实际上指五行同行二指五行同行事物之间的相生,实际上指五行同行之间的衍生、归类关系。之间的衍生、归类关系。如如“东方生风,风生木,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相克关系相克关系本文主要通过五志、五味、五气之间的关相胜,阐述了五行本文主要通过五志、五味、五气之间的关相胜,阐述了五行之

    27、间的相克关系。之间的相克关系。如五志相胜理论如五志相胜理论“悲胜怒悲胜怒” “” “恐胜喜恐胜喜”“”“怒胜思怒胜思”“”“喜胜喜胜忧忧”“”“思胜恐思胜恐”,为临床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的应用提供了,为临床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再如五味相胜理论再如五味相胜理论“辛胜酸辛胜酸”“”“咸胜苦咸胜苦”“”“酸胜甘酸胜甘” “” “苦苦胜辛胜辛”“”“甘胜咸甘胜咸”。可以指导临床药物的组方配伍。可以指导临床药物的组方配伍。如如“辛胜酸辛胜酸”:酸收之剂中配用辛散之品可防酸涩太过;:酸收之剂中配用辛散之品可防酸涩太过;“苦胜辛苦胜辛”: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阴,治疗失血性通

    28、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阴,治疗失血性休克;休克;“酸胜甘酸胜甘”:酸甘并用治疗糖尿病等。常用药如五味子、山:酸甘并用治疗糖尿病等。常用药如五味子、山茱萸、金樱子、五倍子、乌梅、白芍等酸味药,辅以黄芪、茱萸、金樱子、五倍子、乌梅、白芍等酸味药,辅以黄芪、山药、白术等甘味药,共凑酸甘化阴,滋阴润燥,养肝健脾,山药、白术等甘味药,共凑酸甘化阴,滋阴润燥,养肝健脾,益肾固摄之功,经临床验证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益肾固摄之功,经临床验证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五志过激致病2.2.阴阳的广泛性及阴阳的广泛性及互根互互根互用关系用关系故曰: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阴阳者,

    29、血气之男女也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能始始也。也。故曰:故曰:阴在内,阳之阴在内,阳之守守也;阳在外,阴之也;阳在外,阴之使使也也。v阴阳是人体气血的根本。阴阳是人体气血的根本。男女,根本。男女,根本。 之,连词,之,连词,与,和。与,和。古代浑天说认为天体运转古代浑天说认为天体运转是自东向西旋转,称右旋。是自东向西旋转,称右旋。日月星辰不断地自左向右日月星辰不断地自左向右旋转,才有昼夜、四时的旋转,才有昼夜、四时的变迁。变迁。内经内经受此影响,受此影响,认为左右为阴阳升降之道认为左右为阴阳升降

    30、之道路。路。即原始、本始的即原始、本始的意思。能,通意思。能,通“胎胎”。镇守于内镇守于内使役于外使役于外 阴阳的广泛性阴阳的广泛性相互为用相互为用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1.1.解释病理解释病理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阳偏胜(阳证)阳偏胜(阳证)的证候特征的证候特征身热、身热、腠理闭汗不出,喘粗俯仰,齿干而烦腠理闭汗不出,喘粗俯仰,齿干而烦闷,腹满,耐冬不耐夏;闷,腹满,耐冬不耐夏;阴偏胜(阴证)阴偏胜(阴证)的证候特征的证候特征身寒,身寒,汗出身常清冷,寒慄肢厥,厥则腹满,汗出身常清冷,寒慄肢厥,厥则腹满,耐夏不耐冬。耐夏不耐冬。阴阳失调阴阳失调(以阴阳划分证候以阴阳划分

    31、证候)指出阳胜病“能冬不能夏”,阴胜病“能夏不能冬”的观点即阳胜的病人,在夏季会因暑热而更加损伤阴液,即阳胜的病人,在夏季会因暑热而更加损伤阴液,使病情加重;若在冬季,则可借助冬季之寒凉,使病情加重;若在冬季,则可借助冬季之寒凉,来驱散体内之热邪,使病情稍有好转,故阳胜的来驱散体内之热邪,使病情稍有好转,故阳胜的病人病人“能冬不能夏能冬不能夏”。阴胜的病人,在夏季可借助夏季之暑热助体阳,阴胜的病人,在夏季可借助夏季之暑热助体阳,以驱散寒邪,使病情稍有好转;若在冬季,则冬以驱散寒邪,使病情稍有好转;若在冬季,则冬寒会更伤阳气,使病情加重,故阴胜的病人寒会更伤阳气,使病情加重,故阴胜的病人“能能夏

    32、不能冬夏不能冬”。内经内经这一理论反映了这一理论反映了“天人相应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的整体观。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属于阳证的疾病,一般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属于阳证的疾病,一般在白天或夏天加剧,夜间或冬天减轻;属于阴证在白天或夏天加剧,夜间或冬天减轻;属于阴证的疾病,一般在夜间或冬天加剧,白天或夏天减的疾病,一般在夜间或冬天加剧,白天或夏天减轻。临床诊治应当把疾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综轻。临床诊治应当把疾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合分析。指出阳胜病、阴胜病的预后转归 阳热盛极阳热盛极, ,隔阻气机隔阻气机 阴寒盛极阴寒盛极, ,凝遏气机凝遏气机 出现出现 “ “腹满腹满”一症时,表明脏腑气机阻绝不

    33、一症时,表明脏腑气机阻绝不通,脾胃之气衰败,则预后不良。通,脾胃之气衰败,则预后不良。 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病虽重,若脾胃之气尚存,当有可生之入的枢纽。病虽重,若脾胃之气尚存,当有可生之机;若脾胃之气衰败竭绝,必不免于死。机;若脾胃之气衰败竭绝,必不免于死。 这对于临床上判断疾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这对于临床上判断疾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指导意义。 腹满腹满2.2.法阴阳以养生法阴阳以养生: : 知知七损八益七损八益以调阴阳;以调阴阳; 法天地阴阳以养生。法天地阴阳以养生。3.3.以天地阴阳类比人体形身:以天地

    34、阴阳类比人体形身: 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4.4.因时因地制宜治则因时因地制宜治则: : 本段原文论述人体外感邪气的发病规律。本段原文论述人体外感邪气的发病规律。 一是提示了外邪伤人,发病迅速,传变快。一是提示了外邪伤人,发病迅速,传变快。 二是揭示了外邪伤人的传变规律:从皮毛二是揭示了外邪伤人的传变规律:从皮毛肌肌肤肤筋脉筋脉六腑六腑五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五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轻到重。 三是提示医者一定要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三是提示医者一定要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做到早期诊断治疗,防微杜渐。做到早期诊断治疗,防微杜渐。故天之邪气故天之邪气

    35、感则害皮肉筋脉。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左治右。 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 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 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 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 泉源不竭.”v(1)诊法原理)诊法原理v“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过与与不及不及之理,之理,见见微得过微得过,用之不殆用之不殆。”运用上述诊治方法,就运用上述诊治方法,就不会发生延误病情的危不会发生延误病情的危险。殆,危也。险。殆,危也。过,疾病,过失,不正常。过,疾病,过失,不正常。通过细微的变化,可以探通过细微的变化,可以探求其更严

    36、重的机理。求其更严重的机理。通过局部的变化,探求整通过局部的变化,探求整体的病变。体的病变。指实证,指实证,邪气盛。邪气盛。指虚证,指虚证,正气虚。正气虚。本段原文指出阴阳学说在本段原文指出阴阳学说在诊法中诊法中的运用的运用提出提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诊法原则。诊法原则。此句意思是: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此句意思是: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

    37、阴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的结果。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的结果。所以在诊治疾病时,必须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所以在诊治疾病时,必须先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2)诊法辨证纲领)诊法辨证纲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3 3)具体方法)具体方法阴阳阴阳(从广泛性和重要性上回答)(从广泛性和重要性上回答)广泛性广泛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相对性相对性可分性:可分性:如药食气味的厚薄如药食气味的厚薄转化性:转化性: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寒则热,重热则

    38、寒阴,重阴必阳,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规定性规定性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不可反称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不可反称性性):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者,血气之男女也医学中严格规定的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阴阴”和和“阳阳”(即本体阴阳):(即本体阴阳):“阳胜则身热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阴胜则身寒”特性特性概念:概念:阴阳关系阴阳关系对立制约: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对立制约: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互根互用:云雨互变,互根互用:云雨互变,“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外,阴之使也”消长平衡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如云雨互变,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9、相互转化:如云雨互变,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对立制约中的消长对立制约中的消长互根互用中的消长互根互用中的消长 此 长 彼此 长 彼消消 此 消 彼此 消 彼长长 此 长 彼此 长 彼长长 此 消 彼此 消 彼消消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1.说明人体生理活动:“阳生阴长阴成形”、 “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腑”、 “阴在内阴之使也。” 2.说明病理变化:(1)阴阳偏 胜及转化病机;(2)阴阳升降失 常病机;(3)气火关系病机。 3.归纳证候:“阳胜则身热 病之形能。” 4.说明诊法原则:“善诊者知病所生。” 5.说明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与效用: “味厚者为阴厚则发热。”“气味辛甘酸苦涌泄为阴。” 6.说明

    40、治则治法:(1)治病必求于本;(2)早期治疗:“善治者半死半生。”(3)因时因地制宜:“治不法则灾害至矣。”(4)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7.指导养生:(1)协调阴 阳以养生:“七损八益”。 (2)法则天地阴阳以养生: “惟贤人以养五脏。”思考题试述试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胀”之机理及临床意义。之机理及临床意义。试述试述“清阳出上窍,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府浊阴归六府”中中“清阳清阳”、“浊阴浊阴”的含义。的含义。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何理解如何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

    41、,阴之使也”?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试,试论其道理及意义。论其道理及意义。药物是如何分阴阳的?其临床意义和作用如何?药物是如何分阴阳的?其临床意义和作用如何?五气偏胜致病的机理如何?五气偏胜致病的机理如何?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解析经文:解析经文:“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

    42、,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释词:(释词:(1 1)飧泄;()飧泄;(2 2)胀;(胀;(3 3)壮火;)壮火; (4 4)少火;()少火;(5 5)濡泻;()濡泻;(6 6)七损八益。)七损八益。第二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篇解篇解 藏气,指人体五脏之气。藏气,指人体五脏之气。法时,效法四时。法时,效法四时。本篇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五行生克理论为依据,本篇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五行生克理论为依据,分别从生理、病理、治法、药食等方面阐述了五脏之气与四分别从生理、病理、治法、药食等方面阐述了五脏之

    43、气与四时五行、五味的关系,说明五脏的虚实病证、补泻治法、药时五行、五味的关系,说明五脏的虚实病证、补泻治法、药食宜忌以及传变预后等都与四时有着密切的联系。食宜忌以及传变预后等都与四时有着密切的联系。“合人形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是本篇的中心论点,意即人身五脏之,是本篇的中心论点,意即人身五脏之气皆象法于四时五行,医生临床应充分考虑这一联系而施以气皆象法于四时五行,医生临床应充分考虑这一联系而施以合适的治法,故名。合适的治法,故名。 原文分析原文分析 一、强调人身形与四时五行相联系。一、强调人身形与四时五行相联系。黄帝问曰:黄帝问曰:合合人形以人形以法四法四时五行而治时五行而

    44、治,何如而从?,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水火土也,更贵更贱更贵更贱,以,以知死生知死生,以决成败,而,以决成败,而定定五脏之气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帝曰:愿卒闻之。遵从四时五行的规遵从四时五行的规律来治疗疾病。法,律来治疗疾病。法,遵从。遵从。更,更替。明更,更替。明吴昆:吴昆:“五五行之道,当其王时则贵,行之道,当其王时则贵,非其王时则贱。非其王时则贱。” 结合结合判断判断预后预后把五脏之气与五行的配伍情况,把五脏之气与五行的配伍情况,五脏之气

    45、的盛衰情况确定下来五脏之气的盛衰情况确定下来二、用五行生克预测病情“夫邪气之夫邪气之客客于身也,于身也,以胜相以胜相加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至其所不胜而甚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至于所生而持,自得,自得其位而其位而起起;必先定五藏之脉,;必先定五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也。”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动词,侵犯动词,侵犯 邪气常于主令之邪气常于主令之时侵犯所胜(所时侵犯所胜(所克)之脏而发病。克)之脏而发病。如,风邪于春季如,风邪于春季伤脾而致病,火伤脾而致病,火邪于夏季伤肺而邪于夏季伤肺而致病等。加,侵致病等。加,侵凌。凌。 五脏之病,到五脏之病,到

    46、了其所生之脏了其所生之脏当旺之时,就当旺之时,就容易痊愈。容易痊愈。 五脏之病,到五脏之病,到了克己之脏当了克己之脏当旺之时,就会旺之时,就会加重。加重。 五脏之病,到了生己之脏当旺五脏之病,到了生己之脏当旺之时,就会平稳而不增不减。之时,就会平稳而不增不减。 一指起色。一指起色。二指发病。二指发病。时脏五行归类表五行五行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五脏五脏四季四季时日时日时段时段肝肝春春甲乙甲乙平旦平旦寅卯寅卯心心夏夏丙丁丙丁日中日中巳午巳午脾脾长夏长夏戊己戊己日昳日昳辰戌辰戌丑未丑未肺肺秋秋庚辛庚辛下晡下晡申酉申酉肾肾冬冬壬癸壬癸夜半夜半亥子亥子根据生克关系,研究肝病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病在肝,愈于

    47、夏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夏不愈,甚于秋甚于秋,秋不死,秋不死,持持于冬,于冬,起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平旦慧,下,下晡晡甚,夜半静。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用辛补之,酸泻泻之。之。明明马莳:马莳:“病在肝者,病在肝者,以肝性属木,其病从春以肝性属木,其病从春始也。至夏属火,则火始也。至夏属火,则火能克金,而金不能克木,能克金,而金不能克木,故肝病当愈于夏。故肝病当愈于夏。” 肝属木,秋属金

    48、。肝属木,秋属金。依五行相克的关依五行相克的关系,金克木。到系,金克木。到了秋天,金气旺了秋天,金气旺盛,故属木之肝盛,故属木之肝的病情就会加重。的病情就会加重。 病情平稳,不增不减病情平稳,不增不减一说指疾病减轻。一说指疾病减轻。另一说指病情复发另一说指病情复发。天亮的时候病情减轻。天亮的时候病情减轻。慧,清爽慧,清爽 晡,申时,相晡,申时,相当于今之当于今之1517时。时。 指用收涩法指用收涩法治疗治疗 根据生克关系,研究心病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禁温食热衣热衣。心病者

    49、,愈在戊己,。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耎耎,急食咸以耎之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甘泻之。心病当禁燥热心病当禁燥热食品、温热衣食品、温热衣着,因心恶热。着,因心恶热。 用咸味的药来缓其急用咸味的药来缓其急同同“软软” 根据生克关系,研究脾病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

    50、在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日昳慧,日出甚,慧,日出甚,下晡静下晡静。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苦泻之,甘补之。未时正中左右,即下午未时正中左右,即下午两点左右两点左右 丹波元简注:丹波元简注:“据前后文例,据前后文例,当是云当是云日中日中静静”。根据生克关系,研究肺病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阴阳应象(内经教研室)-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1406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