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12314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30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文言 虚词 复习 课件
    资源描述:

    1、常见的虚词有哪些(考纲中的要求)常见的虚词有哪些(考纲中的要求)我们想到的问题我们想到的问题我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的结论我们的结论还会有哪些问题呢还会有哪些问题呢我找到了这样一些解题技巧我找到了这样一些解题技巧常见的虚词有哪些常见的虚词有哪些(考纲中的要求)(考纲中的要求)而何乎乃其也且然若所焉以矣因与于则者之而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然而”、“可是可是”、“却却”。 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当于“着着”、“地地”等,或不译。等,或不译。 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连接主语和谓语,

    2、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表示并列,相当于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而且”、“又又”、“和和”或或不译。不译。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而且”、“并且并且”、“就就”或不译。或不译。通通“如如”:好像,如同。:好像,如同。通通“尔尔”,你,你的。,你,你的。(而已而已)罢了。罢了。而后才,方才。而后才,方才。而况即而况即“何况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的意思。何 什么。例: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 哪里。例: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为什么

    3、。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怎么。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孰为汝多知乎! 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同“于”。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今

    4、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乃于是,就。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才,这才。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却。 今君乃亡赵走燕。 是,就是,原来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竟然。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可是。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恐前后受其敌。 其中,其中的。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用作第三人称

    5、,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

    6、于“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也 同现代汉语“也”。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且暂且,姑且。 将,将要。 而且,并且。 况且,再说。 尚且,还。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同“夫”,句首助词。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如果。 还有,那末。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

    7、的议论。 然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然而,但是。 是的,对的。 如此,这样。 用在句末,“像.一样”。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 若如果,假如。 像,好像。 你(的),你们(的)。 此,如此,这样 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何怎么样 所处所,地方。 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所以

    8、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 到处。 所在之处,处所。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哪里,怎么。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相当于“之”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以、因为,由于: 、而。 、把,拿,用。 、以为,认为。 、凭,靠。 、按照,依照。 、根据。 、通“已”,已经。 、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在。 、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为。 、通“已”,止。 、任用。 、此,这。 以为、把.当作或作为。 、认为。 、把.制成

    9、。 矣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吾计决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用于感叹句末。例:甚至,汝之不惠。吾村亡无日矣!用于疑问句末,相当于“了”、“呢”。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例:公子勉之矣!盖亦反其本矣。(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于是,就。 依照,根据。 依靠,凭借。 趁着,趁此。 通过,经由。 缘由,机缘。 沿袭。 继续。 则却,可是。 那么,就。 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就是。 原

    10、来是。 只。 同“辄”,总是,常常。 原来已经。 于对,对于。 在。 与,跟,同。 到。 从,自。 在.方面。 比。 被。 受。 向。 (11)给。 于是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者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之他,她,它(们)。 的。 往,到.去。 这,此。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我。 调整音节,无实义。 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向。 容易出错的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用法词性混为一谈2.古今词语词义

    12、词性混为一谈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我们的结论我们的结论w 1.理解并牢记基本用法和意义理解并牢记基本用法和意义w 2.分清各自特点和细微区别,注意综合归分清各自特点和细微区别,注意综合归纳以掌握规律纳以掌握规律w 3.把握古今虚词的联系和差异,不以古律把握古今虚词的联系和差异,不以古律今今w 4.根据词不离句根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比较分析,不主观臆断上下文比较分析,不主观臆断w 5.根据位置推断词性、根据词性推断意义,根据位置推断词

    13、性、根据词性推断意义,不割断联系不割断联系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以题解文以题解文以文解文以文解文以注解文以注解文以理解文以理解文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14、。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年试题,“尊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粲”。“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月俸得白米”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识者多有叔段

    15、,州吁之讥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命题者给“叔段、州吁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这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例如善于了解事理。例如1994年年“以给供养以给供养”一句中一句中“给给”,到底讲成,到底讲成“给以给以”还是还是“使使丰足?丰足?”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使丰足丰足”。因为。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竭身运力”就是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使之丰足”。再比如再比如“扶持私庭扶持私庭”的译法,是的译法,是“在家奉在家奉养母亲,养母亲,”还是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扶助母亲理家”?抛开?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扶助母亲理家”。因为这。因为这“理家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孝之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文言虚词复习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123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