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工智能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智能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科学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计算机也具有人类那种听、说、读、写、思考、学习、适应环境变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等能力。换言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近期目标是让计算机更聪明、更有用,它的远期目标是使计算机变成“像人一样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工智能的发展(61年之后)1. 机器证明2. 专家系统3. 第五代计算机4. 模式识别5. 人脑与计算机6. 人工智能预言1.机器证明 赫伯特赫伯特西蒙西蒙等人合作编制的逻辑理论机,即数学定理证明程序,从而使机器迈出了逻辑推理的第一步。原理: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西蒙从分析人类解答数学题的技巧入手,让一些人对各种数学题作周
2、密的思考,要求他们不仅写出求解的答案,而且说出自己推理的方法和步骤。 经过反复的实验,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证明数学定理也有类似的思维规律,通过“分解”(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和“代入”(利用已知常量代入未知的变量)等方法,用已知的定理、公理或解题规则进行试探性推理,直到所有的子问题最终都变成已知的定理或公理,从而解决整个问题。机器证明 人工智能定理证明研究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是机器证明了困扰数学界长达100余年之久的难题“四色定理”。据说,“四色问题”最早是1852年由一位21岁的大学生提出来的数学难题:任何地图都可以用最多四种颜色着色,就能区分任何两相邻的国家
3、或区域。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象“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属于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难题之一。机器证明 1976年6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位数学家沃尔夫冈哈肯(W.Haken)和肯尼斯阿佩尔(K. Apple) 宣布, 他们成功地证明了这一定理,使用的方法就是机器证明。 哈肯和阿佩尔攻克这一难题使用的方法是 “穷举归纳法”。哈肯和阿佩尔编制出一种很复杂的程序,让3台IBM360计算机自动高速寻找各种可能的情况, 并逐一判断它们是否可以被“归纳”。十几天后, 共耗费1200个机时,做完200亿个逻辑判断。 人工智能先驱们认真地研究下棋,研究机器定理证明,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问题的症结在于,虽然机器能够
4、解决一些极其错综复杂的难题,但是有更多的工作,对人来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对计算机却难似上青天。 60年代末,由于许多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学者过高地估计了计算机的能力,而现实却一再无情地打破了他们乐观的梦想,以致遭到越来越多的嘲笑和反对。AI研究曾一度堕入低谷,出现了所谓“黑暗时期”。 2.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的复兴 1977年,曾是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生、斯坦福大学青年学者费根鲍姆(E.Feigenbaum),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了“知识工程”的概念,标志着AI研究从传统的以推理为中心,进入到以知识为中心的新阶段。人工智能重新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逐步跨进了复兴期。专家系统 费根鲍姆具
5、体介绍了他们开发的第一个“专家系统”,并提出“知识库”、“知识表达”和“知识工程”等一系列全新的概念。 一个人要成为专家,至少必须掌握某一学科渊博的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一般人不能够解决的疑难问题。专家的数量和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科学水平。专家系统 费根鲍姆构建的“专家系统”,就是要在机器智能与专家的知识经验之间建造桥梁。他解释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已被赋予知识和才能的计算机程序,从而使这种程序所起到的作用达到专家的水平” 专家系统 专家本人不一定了解计算机程序,构建专家系统还必须有所谓“知识工程师”参与,帮助领域专家从头脑中挖掘启发式知识,并设计知识库和知识推理程序。因此,
6、专家系统又被称为知识工程,这两种不同的称谓在英国和日本泾渭分明:英国学界崇尚科学,成为专家是人们追逐的境界;而日本学界推崇技术,工程师是人们向往的职业,于是,才有了“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两种同义的名称。知识 人类专家的知识通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书本知识,它可能是专家在学校读书求学时所获,也可能是专家从杂志、书籍里自学而来;然而,仅仅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者还不配称为专家,专家最为宝贵的知识是他凭借多年的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这是他头脑中最具魅力的知识瑰宝。在AI研究里,这类知识称之为“启发式知识”。知识表示的目的知识表示的目的 使用知识。它是问题求解和专家系统的基础。知识表示遵循的思路知识表示遵
7、循的思路产生式规则产生式规则 与或图与或图 状态空间状态空间等等 通用程序设计语言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如(如C、C+)自然语言表示自然语言表示 格式化表示格式化表示 计算机语言表示计算机语言表示如果有毛发或者产奶,那么它是哺育动物;如果有毛发或者产奶,那么它是哺育动物;如果吃肉,那么它是食肉动物;如果吃肉,那么它是食肉动物;如果有犬齿、有爪、眼视前方,那么它是食肉动物;如果有犬齿、有爪、眼视前方,那么它是食肉动物;如果是哺育动物、食肉动物、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那么它是如果是哺育动物、食肉动物、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那么它是老虎。老虎。自然语言描述知识自然语言描述知识if 有毛发或者产奶有毛发或者产
8、奶 then 它是哺育动物;它是哺育动物;if 吃肉吃肉 then 它是食肉动物;它是食肉动物;if 有犬齿,且有爪,且眼视前方有犬齿,且有爪,且眼视前方 then 它是食肉动物;它是食肉动物;if 是哺育动物,且是食肉动物,且是黄褐色,且有黑是哺育动物,且是食肉动物,且是黄褐色,且有黑色条纹色条纹 then 它是老虎它是老虎。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产生式规则的基本形式:产生式规则的基本形式:If P then Q或者或者PQ 专家系统最成功的实例之一, 是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肖特列夫(Shortliff)开发的医学专家系统MYCIN,这个系统后来被知识工程师视为“专家系统的
9、设计规范”。 在MYCIN的知识库里,大约存放着450条判别规则和1000条关于细菌感染方面的医学知识。它一边与用户进行对话,一边进行推理诊断。它的推理规则称为“产生式规则”,类似于:“IF(打喷嚏)OR(鼻塞)OR(咳嗽),THEN(有感冒症状)”这种医生诊断疾病的经验总结,最后显示出它“考虑”的可能性最高的病因,并以给出用药的建议而结束。 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成为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 达特莫斯会议以来数十年间,除了在问题求解(包括机器博弈、定理证明等)、专家系统、 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知识库的智能检索等各种不同的领域,都开拓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10、 纵观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当一门科学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有人出来作综合工作,将分散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集成为系统。 谁也没有想到,勇敢地站出来,试图集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之大成者,竟然是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多少影响力的日本科学家。 第五代计算机 1982年夏天,日本“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研究所”(ICOT),40位年轻人 在渊一博带领开始了新一代计算机机的研究。 “新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突破计算机所谓“冯诺依曼”架构。 渊一博和研究人员甚至不把他们研制的机器命名为计算机,而称作“知识信息处理系统”(KIPS)。 第五代计算机 日本人宣称这种机器将以Prolog(人工智能语
11、言)为机器的语言,其应用程序将达到知识表达级,具有听觉、视觉甚至味觉功能,能够听懂人说话,自己也能说话,能认识不同的物体,看懂图形和文字。人们不再需要为它编写程序指令,只需要口述命令,它自动推理并完成工作任务。 只需要告诉作什么而不需要告诉怎么做!第五代计算机 “五代机”的命运是悲壮的。1992年,因最终没能突破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无法实现自然语言人机对话、程序自动生成等目标,导致了该计划的流产,渊一博也不得不重返大学讲坛。 会看、会听、会说的机器 1997年12月,美国微软公司比尔盖茨第五次访问中国 。 当介绍到微软正在着手开发手写输入和语音识别软件时,比尔盖茨当场为听众播放了一段计算机识别人
12、体语言的录像,精彩的情节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 人们看到一台计算机正在分辨人用点头或摇头表示YES和NO的动作,还有计算机跟踪人眼的指向,在眼睛的指挥下,下了一盘“三子棋”。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近3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分支学科。但是,对于什么是“模式”,或者什么是机器(也包括人)能够辨认的模式,迄今尚无确切的定义。 我们只能形象地解释说,人之所以能识别图象、声音、动作,文字字形、面部表情等等,因为它们都存在着反映其特征的某种模式。 人类可识别的模式是什么? 视觉识别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图象上的每一点都用一个神经细胞与之对应并逐一判别,最后综合为整体;但是,既使只描述图象局部的大致
13、轮廓,神经元的数目仍不敷使用。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更符合实际:大脑感知的不是图象上所有的点,而是其轮廓中最典型的特征,如线段、角度、弧度、反差、颜色等等,把它们从图象中抽取出来,然后结合头脑中过去的记忆和有关经验和知识分析判断。 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技术 1998年12月,IBM公司发布第二代技术ViaVoice98,词库量是ViaVoice4.0的三倍,同时增加了语音导航功能;在普通话的基础上能适应广东、四川、上海三种口音,识别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平常速度口音读一般文章的识别率达到了85%95%,只需训练5个词、3句话,5分钟左右即可建立一个语音模型,使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语音识
14、别终于走到了用户面前。语音合成技术 至于“会说话”的计算机,目前基本上有两种解决方案,其一是“真人发声”,即事先录制好人说的话语,再由计算机来“鹦鹉学舌”,这当然只能局限为某些特定的话语;其二是语音合成,早期计算机合成的语音听起来就像在“念字”、“说词”而不是“说话”,无法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表情识别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一位计算机博士生就开发了这样一套非常有趣的系统。它将表情识别系统和教学系统整合在一起,通过表情的探测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反应,从而对教程进行改进。 人脑与计算机 长期以来, 一个诱人的科学幻想主题经常涉及到人脑与计算机的关系。人类大脑有140多亿个脑神经
15、细胞,每个细胞都与另外5万个其他细胞相互连结。比目前全球电话网还要复杂1500倍。 据前苏联学者阿诺克欣测算,一个普通的大脑拥有的神经突触连接和冲动传递途径的数目, 是在1后面加上1000万公里长的、用标准打字机打出的那么多个零!但是,由如此庞大数目元件构成的大脑,平均重量不足1400克,平均体积约为1.5立方分米, 消耗的总功率只有10瓦。若采用半导体器件组装成相应的计算机装置,则必须做成一座高达40层的摩天大楼,所需功率要以百万千瓦计。 人脑与计算机 左脑的功能是抽象概括思维,这种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主管“说话”、“写字”、“计算”、“分析”等. 右脑的功能是感性直观思维,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