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女性文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性 文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女性文学女性文学(2011-2012第一学期)绪 论:女性与文学一、性别与文学1:古今中外文学叙事:古今中外文学叙事讲述男人或女人的故讲述男人或女人的故事事 2:古今中外的文学叙事,都是男人或女人讲述:古今中外的文学叙事,都是男人或女人讲述的故事的故事3:不存在带有非性别意味的文学叙事。:不存在带有非性别意味的文学叙事。 性别存在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制约作用性别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与人类心理和生理特质密切关联的文化范畴之一,性别存在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制约作用。表现:1:(父系文化和母系文化的区别:对女神形象的刻画迥然不同(母系文化:突出女性孕后期裸体雕像)父系文化:回避孕后期
2、裸体雕像)性别存在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制约作用表现2:持传统男性中心文化立场的男性作者在文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严重失真,成为不是天使,即是恶魔的二元对立的状态表现3:在当代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塑造,报纸杂志的封面女郎,以及选美以及招聘启事等日常性文化事件中,都隐含着男性中心主义性别歧视的色彩。二:长期的父权制中心社会中,女性的文学活动难以得到公正评价1:否定女性文学艺术创造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曾经普遍且长期存在。2:近百年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这一问题在当代思想文化领域以及文学艺术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凸现 ,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艺术中的性别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才认识到女
3、性的文化/文学创造,同样应该受到重视和得到肯定。三:女性文学概念的提出1:女性文学概念提出的文化悖论尴尬和事实上和学理研究上的合理性。1):女性文学概念提出因隐含性别分离色彩一开始受到质疑,(女性文学/男性文学)2:既而得到承认。3):虽然隐含分离色彩,但无疑在标示差异、期待确认的同时蕴含了对传统性别文化秩序的质疑和反抗,对建设新型两性平等性别秩序的渴望。四:女性文学四:女性文学1: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批判和建设的双重内涵: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批判和建设的双重内涵 的文学现象。构成当代重要文化生态之一。的文学现象。构成当代重要文化生态之一。2:女性文学因为涉及文化和性别,所以涉及一切有
4、关:女性文学因为涉及文化和性别,所以涉及一切有关文化和性别的所有学科,是一门博大深沉的综合性学科文化和性别的所有学科,是一门博大深沉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生理学)生理学)五:正确对待性别与文学的关系1:在尝试对人类的文学活动加以宏观把握时,一方面,我们力求避免受制于传统文化关于男女两性角色的“刻板印象”,陷入性别本质主义的误区,避免对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作简单片面,绝对化的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又不应妨碍我们努力从总体上把握既往文学事实,辨析和指认人们在文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时常会带有与自身所属性别群体趋同
5、倾向的审美特质。五:女性文学研究在中国1: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2:发展表现:A: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浮出历史地表等B: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方兴未艾C:该领域研究专业人才济济六:女性文学研究参考书目1: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林丹娅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3:盛英主编: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4: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女性文学研究参考书目5:李彦萍:中国当代女作家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6:罗婷等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6、社,2004。7:陈慧芬:神话的窥破当代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8:赵树勤: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女性文学研究参考书目9:徐岱:边缘叙事中国20世纪女性小说个案批评,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0: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王喜绒等: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一章:女性文学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女性文学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广为流行,标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广为流行,标志着女性文学在事实上的形成及被社会所认志着女性文学在事实上的形成及被社会所认可的程度,对可的程度
7、,对“女性文学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理解上这一概念理解上的歧异,表明对女性文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的歧异,表明对女性文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地深化与明确的过程。地深化与明确的过程。第一节:女性文学相关概念女性文学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与女性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文学包含了历史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文学包含了历史上及现实中女性文学的所有的类型与形上及现实中女性文学的所有的类型与形态,狭义的女性文学是指五四之后以现态,狭义的女性文学是指五四之后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其价值内核的女性文学。代人文精神为其价值内核的女性文学。其思想资源是现代人文精神,其话语属其思想资源是现代人文精神,其话语属于
8、思想文化的话语体系。于思想文化的话语体系。妇女文学妇女文学妇女文学妇女文学 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了,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了,在在4040年代之后日渐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年代之后日渐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十七年”中,成为广义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中,成为广义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主流。思想资源来自社会主义的妇女观,主主流。思想资源来自社会主义的妇女观,主张妇女应该投身于社会革命、阶级斗争、民张妇女应该投身于社会革命、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洪流之中,在社会阶级集团的族斗争的洪流之中,在社会阶级集团的解放中解放自己。话语属于政治文化的话语解放中解放自己。话语属于政治文化的话语体系。体
9、系。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形成并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形成并发展于发展于19801980年代中期之后。它的重要思想资年代中期之后。它的重要思想资源是源是198019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译介过来的西方年代中期以后陆续译介过来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女性主女性主义文学义文学”在思想内涵上与在思想内涵上与“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大体大体同构,但其文化姿态常显得更为激进一些。同构,但其文化姿态常显得更为激进一些。 女性写作女性写作女性写作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是一个具有西方背景的女性写作是一个具有西方背景的概念,它源自法国女
10、性主义作家与学者埃莱概念,它源自法国女性主义作家与学者埃莱娜娜西苏的著名论文西苏的著名论文美杜莎的笑声美杜莎的笑声。19901990年代中期之后,年代中期之后,“女性写作女性写作”这一概念在我这一概念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大大突破了西苏所国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大大突破了西苏所说说“女性写作女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基本上等同于广义的女性文学。基本上等同于广义的女性文学。第第2节:女性文学的关键词:节:女性文学的关键词:1:社会性别:社会性别1: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与社会性别1):性别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性):性别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性别(别(sex),社
11、会性别(社会性别(gender),2):生物性别是由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生物性别是由于解剖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导致两性在染色体、性腺、性差异而导致两性在染色体、性腺、性激素、解剖构造、生理机能、身体形激素、解剖构造、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运动技能等不同而形成的性别。态、运动技能等不同而形成的性别。社会性别:性别的社会属性性别的社会属性社会性别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判断的性别,它表达了由 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社会性别概念强调性别的文化特性,是社会与文化赋予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种种意义,例如社会把“男儿有泪不轻弹”视为一种男性美德,并非是生物因素决定了男
12、人只能流血不流泪。社会性别体制社会性别并非是简单的人们通过某些文化象征来识别男女的事情,而是以整套确定两性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社会制度,它通过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作用,使女性处于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这一整套制度称为社会性别体制。复杂的社会性别体制:2:复杂的社会性别体制复杂的社会性别体制:1:作为历史现象的社会性别体制延续着一整套父权制度。(patriarchy),所谓的父权制,是男人凭借他们的性别及与他人的血缘关系确立的男性统治,是以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确立和保护男性普遍优先权的 性别关系秩序。现代社会,父权制也被用来泛指一切不平等的 社会制度。(理解)性别统治体制,不是个体的男性是统治者,个体的
13、女性是被统治者,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女性象男性一样参与到这种统治体系中,男性也像女性一样受限制,这种统治的逻辑在于,所有的参与者不断加入到对统治制度的建设中,推进对其自身的统治,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促使这种统治延续下去。社会性别体制第二,社会性别体制与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个人的亲密关系等因素作用在一起。第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社会性别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变性。(女权运动,女权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3:两性平等两性平等两性平等 是指建立在性别平等意识的是指建立在性别平等意识的前提下,实现实际生活中的两性机会平前提下,实现实际生活中的两性机会平等,实现理想层面的结果平等。两性机等,实
14、现理想层面的结果平等。两性机会平等包括两性在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会平等包括两性在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等机会上的平等;两性在工作报酬上上等机会上的平等;两性在工作报酬上的平等和在获得人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资的平等和在获得人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资源上的机会平等,源上的机会平等,两性的“发声”平等还包括两性在还包括两性在“发声发声”上的平等,因为上的平等,因为两性平等的发声机会可以展示两性影响两性平等的发声机会可以展示两性影响决策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文学是女决策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文学是女性发声的一种重要方式。)性发声的一种重要方式。)结果平等结果平等是指在承认基本差异之上的事实平等。追求两性机会平等的社
15、会制度是实现两性结果平等的基础。3:二元对立的性别思维模式二元对立的等级制思维模式是人类不平等的思想根源,而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则是男女不平等的最终根源。后现代思维主张主体间性,解构二元对立,反对二元对立,追求和谐共存。4:现代性女性文学的另一关键词女性文学的另一关键词 是是 现代性。现代性。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女性意识的发现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女性意识的发现和觉醒都是伴随着现代性的演进而发生的。觉醒都是伴随着现代性的演进而发生的。并且都走过了人(与男人一样的人)并且都走过了人(与男人一样的人)女人(与男人不一样的人)女人(与男人不一样的人)个人个人(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以
16、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个人,将“做人做人”与与“做女人做女人”统一起统一起来)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来)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做人-做女人-成长为个人的女人个人是人和女人的合题个人是人和女人的合题成长为个人的女人在成长为个人的女人在20实际实际90年代开始得到年代开始得到一种共识:所谓一种共识:所谓“成为个人的女人成为个人的女人”其实就其实就体现的是体现的是“女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成为女女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成为女人自己人自己”的精神内涵。的精神内涵。人人-女人女人-个人,这就是中西方共同的现代性个人,这就是中西方共同的现代性之于女性本体构成的意义。之于女性本体构成的意义。4:主体性主
17、体性主体性是女性相对应于男性的构成自身主体性是女性相对应于男性的构成自身独立的标志。现代性对女性主体性来说,独立的标志。现代性对女性主体性来说,具有规定性意义,从形态和范畴上分,具有规定性意义,从形态和范畴上分,女性主体性包括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女性主体性包括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言说主体。其中审美主体,言说主体。其中经验主体和经验主体和言说主体尤为重要。言说主体尤为重要。1:经验主体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得以认识自身以及外在世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得以认识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理论框架,是建筑在男性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界的理论框架,是建筑在男性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其中,女性经验是缺席的不在者
18、。女性一旦进入到其中,女性经验是缺席的不在者。女性一旦进入到这一理论框架中,一旦用这一理论框架中的概念,这一理论框架中,一旦用这一理论框架中的概念,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经验,就只能导致女性在向男性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经验,就只能导致女性在向男性中心文化的认同中失去自身。因此,女性必须在各中心文化的认同中失去自身。因此,女性必须在各种理论构架的召唤、诱惑和冲击下,固守自己的真种理论构架的召唤、诱惑和冲击下,固守自己的真实经验。固守住这一真实经验,也就固守住了女性实经验。固守住这一真实经验,也就固守住了女性自身,并使一直被遮蔽和伪饰的人类经验领域得以自身,并使一直被遮蔽和伪饰的人类经验领域得以澄明。澄明。
19、女性经验女性经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层面:1):生理性别经验,指女性独有的有关生理周期以及生命存在方式等方面 的经验,受其影响,女性 对自身以及 外在 世界 的感知方式与男性 有别。2):社会性别经验:指女性在社会构成、历史演进过程中的 生存体验。诸如女性在获取自身独立的社会身份过程中 所经受的多重角色挤压 的 经验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情感生活体验等。个体经验三):个体经验:指女性作为一个个体的 不能相互替代的个体,在自身所处的历史的总的合力“中的感受和经验,由于受力位置不一,所以其经验形态是不一样的,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肯定,可一打破”女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错觉。理解女性经
20、验1:女性经验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与阶级经验、民族经验等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女人不仅是有性别身份的人,也是具有阶级、民族身份的人,另一方面,女性的生理性别经验,社会性别经验以及个体经验都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不仅不可相互取消,相互替代,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理解女性经验2:虽然每一个女性的女性经验千差万别,胆女性经验具有共同性,从而形成共同审视男性中心、批判父权制文化的基点。言说主体 女性言说主体的形成,标志着女性结束了自身的历史性沉默,由被言说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言说。如果说经验主体是女性自身,那么言说主体则将女性的经验上身到语言层面,使得女性以自己的言说方式体现自身。女
21、性文学的基本内涵在女性文学学科领域内,女性指的是女性性在女性文学学科领域内,女性指的是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指女性的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指女性的主体性。1:女性之于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非结构:女性之于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非结构性因素,即性别本身并不直接构成文学的结性因素,即性别本身并不直接构成文学的结构因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女性与文构因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女性与文学的关系是通过有性别的主要是社会性别作学的关系是通过有性别的主要是社会性别作者功能者功能 这个媒介来实现的。这个媒介来实现的。女性文学的基本内涵女性作家基于自身的性别经验,将其性别观女性作家基于自身的性别经验,将其性别
22、观念或性别无意识自觉不自觉地投射到文学文念或性别无意识自觉不自觉地投射到文学文本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本的结构因素本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本的结构因素和人物塑造,情节营造以及人物关系的安排,和人物塑造,情节营造以及人物关系的安排,细节描意象设置等,并由此呈现女性经验,细节描意象设置等,并由此呈现女性经验,言说方式和话语特征,从而构成女性文学的言说方式和话语特征,从而构成女性文学的性别内涵性别内涵1:女性文学不是题材概念题材决定论的实质是题材等级制,即等级制的公众/个人,集体/私人,宏大/自我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二元对立中,似乎每一组的前者都是男性的专有领地,二后者则联系着女性。女
23、性文学也不是风格 概念 那种将女性文学等同于“阴柔,细腻,温婉”等,将其视为次于“阳刚,伟岸”等男性风格的思维,同样不过是男女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反映。女性文学的复杂性女性文学中的性别内涵与阶级内涵、民族内涵之间的关系,同女性经验与阶级经验与民族经验之间的关系类似,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所以 ,对女性文学现象的阐释。需要把社会、历史、民族、文化阶级等质素综合起来把握,既要防止对性别内涵的盲视,也要防止对性别问题做过度阐释。女性文学的复杂性女性文学的复杂性还在于,女性文学中的性别内涵并不是静态的,现成的和自明的,而是潜隐在文本中的一个有待发现和分析、阐释和显现的动态过程,这里需要引入女性“视
24、角。,伴随着读者性别意识的觉醒、获得和成长,女性文学及其性别内涵在历史性的阅读中,才得以生成,演变和发展。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诞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女性文学是非封闭性的,它研究的对象包括非女性文学的文本。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创作1:中国古代女性生活背景与文学创作:1):自然生命活动的重复造成女性看来像是“天生”的柔弱、敏感,多情和柔和。2)男性中心的现实生活本身将自然生命活动带给女性的精神倾向定型化、规范化和等级化。3:男尊女卑等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压迫和禁锢女子的完备的思想体系。传统女性的文
25、学创作基本特点第一:传统女性文学创作较之男性少功利性,更多富于自谴和自娱色彩。第二:与封闭的生活环境和备受压抑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古代女性作者的思维主要朝向自身呈现内敛状态。文体方面,古代女性大都采用的诗歌,词等抒情性强,便于表现个人情感的 文学样式。传统女性文学的基本特点而那些再现因素较强的文体则很少被女作者所采用。第三:女子的生活背景和人生命运对其文学创作的审美选择产生明显影响。长期的男性中心文化,逐步使女性写作形成以弱为美的倾向旧时代女性的文学选择,大部分带有属于上述所列特色和局限,也有少数突破性的写作。古代女性创作的基本特点总之,中国社会曾经长期压抑和限制妇女的发展,这种压抑和限制给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