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刑法总论课件4[1][1].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10414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43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刑法总论课件4[1][1].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刑法 总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刑法总论1 第九章第九章 犯罪主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犯罪主观要件概念一、犯罪主观要件概念 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心理态度。 特征:特征: 1.犯罪主观是刑法规定的要素犯罪主观是刑法规定的要素(故意杀人故意杀人 意意图图 以以为目的为目的) ) 例如:在家打麻将与聚众赌钱例如:在家打麻将与聚众赌钱 为使用流为使用流通绘币与以收藏观赏绘币通绘币与以收藏观赏绘币 2.犯罪主观要件的内容是心理态度犯罪主观要件的内容是心理态度( 意志因素

    2、意志因素 认识因素认识因素) 刑法总论23.犯罪主观要件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的程度犯罪主观要件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的程度( 积极蔑视积极蔑视 消极漠视消极漠视) 4.犯罪主观要件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要犯罪主观要件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要件件(罪过与行为同在罪过与行为同在)二、犯罪主观要件的内容二、犯罪主观要件的内容 1.必要要件必要要件-罪过罪过 讨论讨论: 混合罪过混合罪过 (1)犯罪故意犯罪故意 (2)犯罪过失犯罪过失 2.特定要件特定要件 (1)犯罪目的犯罪目的 (2)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刑法总论3三、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三、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1.区分罪与非罪区分罪与非罪2.区分此罪与彼罪区分此

    3、罪与彼罪3.区分一罪与数罪区分一罪与数罪4.区分重罪与轻罪区分重罪与轻罪5.影响量刑影响量刑四、犯罪主观要件符合性的判断四、犯罪主观要件符合性的判断1.以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为基础进行判断以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为基础进行判断2.以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参考进行判断以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参考进行判断3.不能简单的用不能简单的用效果逆推动机效果逆推动机刑法总论4 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故意犯罪故意 一、故意的概念一、故意的概念 1、故意的学说:、故意的学说: (1) 认识主义与希望主义认识主义与希望主义 案例:甲为骗取保险金而准备纵火焚屋,但案例:甲为骗取保险金而准备纵火焚屋,但知道友人乙在屋内睡觉,于是纵火后大呼欲知

    4、道友人乙在屋内睡觉,于是纵火后大呼欲叫醒乙,但是乙熟睡被烧死。叫醒乙,但是乙熟睡被烧死。认识主义:认识到构成要件事实或认识危害结认识主义:认识到构成要件事实或认识危害结果会发生时就是故意果会发生时就是故意(扩大扩大)希望主义:意欲实现构成要件内容或希望发生希望主义:意欲实现构成要件内容或希望发生危害结果时是故意危害结果时是故意(缩小缩小) 刑法总论5容认主义与盖然主义容认主义与盖然主义容认主义:消极容认构成要件内容或者放容认主义:消极容认构成要件内容或者放任同意危害结果发生时是故意。任同意危害结果发生时是故意。 ( 容认放任同意都是情绪的要素没有心容认放任同意都是情绪的要素没有心理实质,难以证

    5、明)理实质,难以证明)盖然主义:预见结果发生盖然主义:预见结果发生盖然性盖然性还实施行还实施行为即容认、放任结果因而是故意。为即容认、放任结果因而是故意。盖然性:高度的可能性盖然性:高度的可能性 刑法总论6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概念、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概念 容认说容认说 明知明知自己行为自己行为会会发生危害社会后果,并且发生危害社会后果,并且希望希望或或放任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理由:理由:A. 放任与希望都是积极否定法益因而本质放任与希望都是积极否定法益因而本质相同相同 B. 排除过于自信过失包含间接故意,使范排除过于自信过失包含间接故意,使范围适度围适度

    6、C. 认识因素并非一定左右意志因素认识因素并非一定左右意志因素 D. 事实上难以判断结果发生的盖然性与可事实上难以判断结果发生的盖然性与可能性能性 刑法总论73、故意的结构、故意的结构 (1)认识因素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会的结果案例:甲盗窃军人提包,而其中有一把五四式案例:甲盗窃军人提包,而其中有一把五四式手枪与人民币手枪与人民币2000元元,若干衣物若干衣物 a.行为本身(内容行为本身(内容性质)性质) A.明知明知的的内容内容 b.行为结果(性质因果)行为结果(性质因果) c.行为条件(特定时间、地点行为条件(特定时间、地点、对象、身份)、

    7、对象、身份) B.明知的明知的范围范围 行为与结果行为与结果 是否包括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违法性认识(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否阻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否阻却故意成立却故意成立) ? 刑法总论8C.明知的明知的程度程度 a.必定发生必定发生b.可能发生可能发生意志因素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a.意志选择: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犯意志选择: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犯罪行为过程的策划罪行为过程的策划 b.意志态度:希望、放任意志态度:希望、放任 c.意志努力:意志过程中的有意注意意志努力:意志过程中的有意注意 刑法总论9二、犯罪故意的法定种类二、犯罪故意的法定种类 直接故意直接故意 概

    8、念: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理状态。 特征:特征: 认识因素:明知必然发生认识因素:明知必然发生 明知可能发生明知可能发生 意志因素:意志因素:希望希望 积极追求结果积极追求结果发生发生 刑法总论10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目的性直接故意目的性直接故意 例如:甲用枪顶在乙的太阳穴开枪例如:甲用枪顶在乙的太阳穴开枪 可能性直接故意可能性直接故意 例如:丙隔湖开枪杀人例如:丙隔湖开枪杀人 间接故意间接故意 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可能引起某种引起某种危害社

    9、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生的心理状态。 刑法总论11 特征特征 认识因素:明知可能性发生认识因素:明知可能性发生 意志因素:放任意志因素:放任 讨论:放任是否中立?是放任发生还是放讨论:放任是否中立?是放任发生还是放任不发生?任不发生? 听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危害结果发生与听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不违背行为人意志。否不违背行为人意志。 案例:甲为了掩盖自己贪污公款的事实,案例:甲为了掩盖自己贪污公款的事实,企图放火烧毁会计室,放火时发现乙在会计企图放火烧毁会计室,放火时发现乙在会计室内睡觉但仍然放火。室内睡觉但仍然放火。 刑

    10、法总论1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积极的放任:积极的放任:追求甲犯罪意图而放任乙危追求甲犯罪意图而放任乙危害结果害结果 A.同一对象的积极放任:同一对象的积极放任:抢劫暴力致人死抢劫暴力致人死亡亡 B.不同对象的积极放任:不同对象的积极放任:丈夫毒妻害子丈夫毒妻害子 消极的放任:消极的放任:追求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追求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结果:火药枪打鸟打倒人火药枪打鸟打倒人 刑法总论13间接故意的认定:间接故意的认定: 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 突发性捅刀子突发性捅刀子的案件认定的案件认定 案例:被告人崔某在发廊因帮派派系口案例:被告人崔某在发廊因帮派派系口角遂拿起理发用刀朝

    11、董某刺扎致死角遂拿起理发用刀朝董某刺扎致死刑法总论14 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案例:案例: 甲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公文包被盗,于是在甲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公文包被盗,于是在候车室到处寻找。甲在乙的身边发现了与自候车室到处寻找。甲在乙的身边发现了与自己的包极为相似的包(乙正在打瞌睡),明己的包极为相似的包(乙正在打瞌睡),明知该包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不是自己的,知该包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不是自己的,但仍然取走。甲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一看,但仍然取走。甲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一看,并不是自己的公文包,但并没有退还。并不是自己的公文包,但并没有退还。 刑法总论15A. 联系:

    12、联系: a.从认识因素上看两者都是明知,即明确从认识因素上看两者都是明知,即明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认识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 从意志因素上看两者都不排斥、不反从意志因素上看两者都不排斥、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B.区别:区别: a.认识因素上两者的认识程度不同认识因素上两者的认识程度不同 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明知必然发生、可能发明知必然发生、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生危害结果 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b.意志因素上两者的心理态度不同意志因素上两者的心理态度不同 直接故意直接故意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

    13、发生发生 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放任即消极听任危害结果放任即消极听任危害结果发生发生 刑法总论16三、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三、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 突然故意: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后立即实施突然故意: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后立即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 预谋故意: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后经过预谋预谋故意: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后经过预谋才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才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 确定故意:确定故意: 对意图发生的犯罪事实有明确对意图发生的犯罪事实有明确认识的故意认识的故意不确定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确定不确定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确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但侵害的具体状况不确在一定范围内发生,

    14、但侵害的具体状况不确定定 刑法总论17不确定故意:不确定故意: 例:向人群中投掷炸弹例:向人群中投掷炸弹 A、概括的故意:概括的故意:B、择一的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择一的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确定在择一基础上发生确定在择一基础上发生 ,但侵害的具体,但侵害的具体对象不确定。对象不确定。 例:以杀人的意图向甲乙开枪例:以杀人的意图向甲乙开枪 C、未必的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未必的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在或然基础上发生。在或然基础上发生。 刑法总论18 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过失犯罪过失一、概念一、概念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15、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度。二、犯罪过失的本质二、犯罪过失的本质不注意不注意 格言:格言: 不作为是身体的懈怠,过失是精神的懈不作为是身体的懈怠,过失是精神的懈怠怠旧过失论:旧过失论: 重视结果重视结果预见预见义务义务主观的预主观的预见可能性见可能性新过失论:新过失论: 重视结果重视结果回避回避义务义务客观的预客观的预见可能性见可能性危惧感说:危惧感说: 重视预见可能性重视预见可能性 抽象的预见抽象的预见可能性可能性 刑法总论19三、犯罪过失的法定种类

    16、三、犯罪过失的法定种类疏忽大意过失(无认识过失:应当预见而未预疏忽大意过失(无认识过失:应当预见而未预见)见) 应当预见应当预见 应当预见的前提应当预见的前提预见的责任(义务)、预见的责任(义务)、预见的能力(预见可能性)预见的能力(预见可能性)预见可能性的判断:预见可能性的判断:主观说主观说( (个人标准说)个人标准说)客观说(社会标准说)客观说(社会标准说)折中说(综合标准说)折中说(综合标准说)刑法总论20 应当预见的内容应当预见的内容法定危害结果(结果预见义法定危害结果(结果预见义务)务) 结果预见义务:具体结果说结果预见义务:具体结果说 一般结果说一般结果说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的危害

    17、结果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的危害结果 完全没有认识完全没有认识 没有预见没有预见疏忽疏忽 对危害行为有认识但对危害对危害行为有认识但对危害结果无认识结果无认识 对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有认识对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有认识但对其性质无认识但对其性质无认识 刑法总论21过于自信过失(有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过失(有认识的过失)已经预见已经预见对结果发生可能性的认识对结果发生可能性的认识 讨论:是现实可能性还是抽象可能性?讨论:是现实可能性还是抽象可能性? 过高估计主观能力过高估计主观能力轻信避免轻信避免 过低估计客观条件过低估计客观条件错误估计因果关系错误估计因果关系 刑法总论22 3.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18、的界限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界限案例:顾某在向王某索要装修费时,与其发生扭案例:顾某在向王某索要装修费时,与其发生扭打,在场其他人提醒顾某,王某年事已高有心打,在场其他人提醒顾某,王某年事已高有心脏病,但顾某仍在扭打中把王某推倒,导致王脏病,但顾某仍在扭打中把王某推倒,导致王某心脏病发猝死。某心脏病发猝死。案例:阎某(案例:阎某(18岁)从表兄借来手枪,忘乎所以岁)从表兄借来手枪,忘乎所以,到处空枪瞄准,最后看到同学经过,便装上,到处空枪瞄准,最后看到同学经过,便装上子弹射击,结果打中致死。子弹射击,结果打中致死。 刑法总论23联系: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联系: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

    19、能性,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区别:区别:对危害结果现实转化的认识不同:过于对危害结果现实转化的认识不同:过于自信过失认识到结果可以避免,间接故自信过失认识到结果可以避免,间接故意认识到结果发生在预料之内意认识到结果发生在预料之内 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失是反对反对结果发生、结果发生结果发生、结果发生违背违背意志,意志,间接故意是消极间接故意是消极放任放任结果发生、结果发结果发生、结果发生生符合符合意志。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往往采取措施避免危害过于自信的过失往往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则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则不

    20、。刑法总论24四、犯罪过失的理论分类四、犯罪过失的理论分类 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 重过失与轻过失重过失与轻过失刑法总论25五、过失的认定五、过失的认定 疏忽大意过失的认定:疏忽大意过失的认定:正确判断能够预见与应当预见(不能由因果关系正确判断能够预见与应当预见(不能由因果关系逆推,不能由结果程度判断)逆推,不能由结果程度判断)过于自信过失的认定过于自信过失的认定 区别合理信赖区别合理信赖 A.信赖原则的概念:在合理信赖被害人或者信赖原则的概念:在合理信赖被害人或者第三者将采取适当行为时,如果由于被害人或第三者将采取适当行为时,如果由于被害人或者第三者采取不适当行为而造成损害结果

    21、的,者第三者采取不适当行为而造成损害结果的,行为人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行为人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讨论:德国讨论:德国1935年判例(电车司机撞到翻越年判例(电车司机撞到翻越轨道的被害人致死案)轨道的被害人致死案) 问题:信赖原则的作用?减轻行为负担问题:信赖原则的作用?减轻行为负担 降降低判断难度低判断难度 刑法总论26B.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 问题:信赖原则能否被引入我国作为判问题:信赖原则能否被引入我国作为判决的根据?决的根据? 讨论:司机在小学校门口撞死小学生讨论:司机在小学校门口撞死小学生 高速公路上撞死翻越者高速公路上撞死翻越者 a.客观条件:存在相适应的社会基

    22、础、存客观条件:存在相适应的社会基础、存在相适应的信赖状况在相适应的信赖状况 b.主观条件:主观信赖的存在具有社会相主观条件:主观信赖的存在具有社会相当性当性 刑法总论27 区别可以允许的危险区别可以允许的危险 讨论:讨论:SAS疫苗研制失误导致他人感染疫苗研制失误导致他人感染 可以允许的危险:可以允许的危险:是指实施了危险行为的人是指实施了危险行为的人,如果遵循了其行为所必须的规则(履行了,如果遵循了其行为所必须的规则(履行了结果回避义务),以慎重的态度实施其行为结果回避义务),以慎重的态度实施其行为,即使事先预见了危险,事后造成了侵害法,即使事先预见了危险,事后造成了侵害法益的后果,也不认

    23、定过失责任。益的后果,也不认定过失责任。 刑法总论28 第四节第四节 罪过阻却(意外事件)罪过阻却(意外事件)一、罪过阻却概述一、罪过阻却概述 概念:刑法第概念:刑法第16条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刑法总论29罪过阻却的根据罪过阻却的根据期待可能性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涵义: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如果不()涵义: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就不能追究能期待行为人

    24、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就不能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行为人的责任。()理论来源()理论来源 1897 1897年德国法院年德国法院“癖马案癖马案”、19331933年日年日本的本的“第五柏岛丸案第五柏岛丸案”。()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a.a.行为人标准说(以行为时具体状态行为人标准说(以行为时具体状态下行为人自身的能力为标准)下行为人自身的能力为标准) b.b.平均人标准说(以行为人状态下的平均人标准说(以行为人状态下的通常人平均人的能力为标准)通常人平均人的能力为标准)刑法总论30二、罪过阻却的事由二、罪过阻却的事由 1、意外事件、意外事件 造成了损害结果造成了损害结果

    25、要件:要件: 没有故意或过失没有故意或过失 不能预见原因引起不能预见原因引起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界限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界限 案例案例1:甲为了挣脱乞丐的纠缠而甩手离开,致:甲为了挣脱乞丐的纠缠而甩手离开,致使乞丐跌倒撞墙死亡使乞丐跌倒撞墙死亡 案例案例2 :王某架设电线因垂落导致高某驾驶无:王某架设电线因垂落导致高某驾驶无灯三轮车经过被挂住翻车致死灯三轮车经过被挂住翻车致死 意外事件是损害结果不应当预见也不能预见意外事件是损害结果不应当预见也不能预见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损害结果能够预见也应当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损害结果能够预见也应当预见 刑法总论312 2、不可抗力、不可抗力 造

    26、成了损害结果造成了损害结果 要件:要件: 没有故意和过失没有故意和过失 不能抗拒原因引起不能抗拒原因引起(整体的不能抗拒)(整体的不能抗拒) 不可抗力与过失的界限:不可抗力与过失的界限:不可抗力是损害结果不可能排除或者防不可抗力是损害结果不可能排除或者防止的;止的;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损害结果轻信避免事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损害结果轻信避免事实上也能够避免;实上也能够避免;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损害结果能够预见应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损害结果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刑法总论32 第五节第五节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目的和动机一、犯罪的目的一、犯罪的目的1 1、概念: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

    27、到某种、概念: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 2、意义:、意义: 犯罪目的是犯罪目的是目的犯目的犯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构成要件要素 赌博罪赌博罪的营利目的的营利目的 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的此罪与彼罪的标准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的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传播淫秽物品传播淫秽物品/ /牟利牟利罪罪 犯罪目的是量刑的重要依据犯罪目的是量刑的重要依据刑法总论33 二、犯罪的动机二、犯罪的动机1 1、概念: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概念: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心起因或思想活动。2 2、意义:、意义:主要是量刑,在特定情况下,影响定罪。

    28、主要是量刑,在特定情况下,影响定罪。刑法总论34 第六节第六节 认识错误认识错误一、法律认识错误一、法律认识错误 假想的犯罪假想的犯罪 假想的无罪假想的无罪 对定罪量刑均无影响对定罪量刑均无影响 罪的误解罪的误解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刑法总论35二、事实认识错误二、事实认识错误 (一)事实认识错误的概念(一)事实认识错误的概念 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不符合,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不符合,就是事实认识错误。就是事实认识错误。 (二)事实认识错误的分类(二)事实认识错误的分类 A.A.客体的错误客体的错误 B.B.对象的错误对象的错误 C.C.行为性质的错误行为性质的

    29、错误 D. D.工具的错误工具的错误 E.E.因果关系的错误因果关系的错误刑法总论36(三)事实认识错误的学说三)事实认识错误的学说 1具体符合说具体符合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时,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时,才具有故意。如果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符,就才具有故意。如果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符,就阻却故意。阻却故意。 例如例如, 欲杀张三而杀死李四,按照具体符合说应分别成立欲杀张三而杀死李四,按照具体符合说应分别成立杀人未遂和过失致死罪杀人未遂和过失致死罪 2抽象符合说抽象符合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存在抽象一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

    30、实际发生的事实存在抽象一致时,不论是否存在具体差别、罪质轻重,均对最终发生的时,不论是否存在具体差别、罪质轻重,均对最终发生的事实以故意犯罪论处。事实以故意犯罪论处。 例如,为盗窃普通财物而意外地窃得枪支,按照抽象符例如,为盗窃普通财物而意外地窃得枪支,按照抽象符合说,成立盗窃枪支罪。合说,成立盗窃枪支罪。3法定符合说法定符合说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在构成要件范围内一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在构成要件范围内一致时,即使认识的事实与发生结果不一致,也具有故意。致时,即使认识的事实与发生结果不一致,也具有故意。刑法总论37(四)事实认识错误的讨论(四)事实认识错误的讨论 行为性质

    31、的错误行为性质的错误过失或者意外事件过失或者意外事件 指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社会的性质指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社会的性质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符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符 例如:假想防卫例如:假想防卫 刑法总论382. 2. 行为手段的错误行为手段的错误 迷信犯迷信犯无罪无罪 由于行为人的愚昧迷信,而采取不可能造由于行为人的愚昧迷信,而采取不可能造成实际危害的迷信手段以实现自己犯罪意图。成实际危害的迷信手段以实现自己犯罪意图。 手段不能犯手段不能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 行为人实际采用的手段与其意图采用的手行为人实际采用的手段与其意图采用的手段在性质(工具不能犯)和作用上不符,以致段

    32、在性质(工具不能犯)和作用上不符,以致使犯罪未能得逞使犯罪未能得逞。 例如: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毒害他人例如: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毒害他人工具工具不能犯不能犯 由于手段错误引起的结果加重犯由于手段错误引起的结果加重犯 例如:欲以泻药毒害他人,误用砒霜将他例如:欲以泻药毒害他人,误用砒霜将他人毒死,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人毒死,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刑法总论39 3. 3. 行为对象的错误行为对象的错误 (1)对象错误)对象错误对象的认识错误对象的认识错误 误甲为乙而侵害,两者体现相同的法益误甲为乙而侵害,两者体现相同的法益故意犯罪既遂故意犯罪既遂误甲为乙而侵害,两者体现不同的法益误甲为乙而侵害

    33、,两者体现不同的法益从轻罪出发的主客观统一认定从轻罪出发的主客观统一认定如盗窃一般财产,但实际盗窃了枪支如盗窃一般财产,但实际盗窃了枪支刑法总论40 误犯罪对象为非犯罪对象而侵害误犯罪对象为非犯罪对象而侵害过失或意外事件过失或意外事件 (试图杀狗)(试图杀狗) 死亡死亡 误非犯罪对象为犯罪对象而侵害误非犯罪对象为犯罪对象而侵害故意犯罪未遂故意犯罪未遂 (试图杀人)(试图杀人) 死亡死亡甲甲乙乙甲甲乙乙刑法总论414. 4. 行为因果错误行为因果错误因果内容的错误因果内容的错误实际结果小于预想结果:故意犯罪(未遂)实际结果小于预想结果:故意犯罪(未遂)实际结果大于预想结果:故意加过失实际结果大于预想结果:故意加过失因果联系的错误因果联系的错误误认为已经发生结果,但实际未发生(未误认为已经发生结果,但实际未发生(未遂)遂)误认为结果是自己的行为引起的,但实际上误认为结果是自己的行为引起的,但实际上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未遂)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未遂) 刑法总论42()因果进程的错误()因果进程的错误行为人本想将被害人推到井里淹死,行为人本想将被害人推到井里淹死,但实际上被害人因井里无水而摔死但实际上被害人因井里无水而摔死处理:因果进程样态的认识错误不影处理:因果进程样态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既遂的认定响犯罪既遂的认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刑法总论课件4[1][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104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