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古代史复习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八年级-古代史复习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古代史 复习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有了有了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建立了建立了世袭制世袭制阶级产生阶级产生,建立了早期的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奴隶制国家国家有了国家机器:有了国家机器:军队军队,法庭法庭,监监狱等狱等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产生的标志: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汉谟拉比法典雅典帕特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国家:国家: 古埃及古埃及 波斯波斯 古巴比伦: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汉谟拉比 古印度:古印度: 乔达摩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 阿育王阿育王 古中国古中国 古希腊古希腊 城邦:雅典城邦:雅典 克里斯提尼,克里斯提尼, 伯利克里伯利克里 斯巴达斯巴达 马其顿王国马其顿王国 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古罗马 : 屋大维屋大维 迦太基迦
2、太基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 查理查理曼帝国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穆罕默德 日本:日本: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中国历代政权更替顺序中国历代政权更替顺序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秦西汉东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西晋东晋)东晋)南北朝南北朝;隋隋唐唐,五代十国;北宋,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存),南宋(与金对(辽、西夏并存),南宋(与金对峙),峙),元,元,明清明清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史与文化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河姆渡
3、人、半坡人黄帝、炎帝、禅让制黄帝、炎帝、禅让制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夏朝夏朝商朝商朝西周西周春秋春秋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禹年,禹甲骨文、青铜文化甲骨文、青铜文化分封制分封制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开始,春秋五霸年开始,春秋五霸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战国战国秦秦汉时期汉时期三国两三国两晋晋南北朝南北朝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分裂对峙、分裂对峙、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大一统大一统隋隋唐唐大一统大一统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分裂分裂两宋两宋;多个政权并存、对峙。多个政权并存、对峙。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元元;统一。统一。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统一原因:统一原因:人民愿望人民愿望:人民渴望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安定生活,安:
4、人民渴望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安定生活,安心生产,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心生产,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个人作用个人作用:杰出的政治家如秦始皇、唐太宗、隋文帝、:杰出的政治家如秦始皇、唐太宗、隋文帝、忽必烈等为统一国家的奠基、巩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忽必烈等为统一国家的奠基、巩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国力)(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国力)(3)(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逐步完成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逐步完成封建化,民族间凝聚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建化,民族间凝聚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4)经
5、济发展经济发展: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如元朝)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如元朝) 春秋:春秋: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管仲齐桓公;管仲;孔子孔子,老子,孙子等,老子,孙子等战国:战国:秦穆公;秦穆公;商鞅商鞅;李悝;吴起;孟子,庄子;墨;李悝;吴起;孟子,庄子;墨 子;韩非子;孙膑等子;韩非子;孙膑等秦朝:秦朝:嬴政嬴政、胡亥、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胡亥、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西汉:西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武帝、董仲、董仲 舒、卫青、霍去病、张骞、司马迁
6、、王昭君等舒、卫青、霍去病、张骞、司马迁、王昭君等东汉:东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蔡伦,曹操,袁绍,张仲光武帝刘秀,汉明帝,蔡伦,曹操,袁绍,张仲 景,华佗等景,华佗等 三国:三国:曹丕、刘备、孙权、诸葛亮等曹丕、刘备、孙权、诸葛亮等西晋: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东晋:司马睿司马睿 、王羲之、顾恺之、王羲之、顾恺之 前秦:前秦:苻坚苻坚 南朝:南朝: 刘裕、祖冲之刘裕、祖冲之 北朝:北朝: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贾思勰、贾思勰隋朝:隋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朝:唐朝: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魏征;魏
7、征; 房玄龄;杜如晦;武则天;房玄龄;杜如晦;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金城公主;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金城公主;玄奘;鉴真玄奘;鉴真; 李白;杜甫等李白;杜甫等北宋: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石守信、赵普、宋真宗、寇准、石守信、赵普、宋真宗、寇准 宋神宗、王安石、宋徽宗、宋钦宗、苏轼、宋神宗、王安石、宋徽宗、宋钦宗、苏轼、 李清照、辛弃疾、张择端、毕升等李清照、辛弃疾、张择端、毕升等辽:辽:阿保机阿保机 西夏:西夏:元昊元昊 金:金:阿骨打阿骨打南宋:南宋:赵构、赵构、岳飞岳飞等等 元朝:元朝:忽必烈忽必烈、王祯、关汉卿、黄道婆等、王祯、关汉
8、卿、黄道婆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阶段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特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乱)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乱)1、经济上:、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大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大发展;2 2、政治上、政治上: (战乱、战乱、纷纷改革)纷纷改革)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前前770770前前221221年年3 3、文化上、文化上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儒 道道 墨墨 法法 兵)兵)三国两晋南
9、北朝的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点:P741.政治上: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繁,政权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繁,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更迭,社会动荡不安。2.经济上:经济上: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古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上:民族关系上:北方民族融合北方民族融合古代政治(改革)篇古代政治(改革)篇(史实)(史实)P14 春秋时期(公元前春秋时期(公元前7世纪)世纪) 齐国齐国 管仲改革管仲改革P15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公元前公元前356年年 秦国秦国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P19 雅典雅典
10、 公元前公元前6世纪世纪 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P41 日本日本 646年年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P81 公元公元5世纪世纪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P100 P100 北宋北宋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内容见地图册)(内容见地图册)例: 比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改革比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改革“除旧布除旧布新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分)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促进了经济发分)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11、;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一。(4分)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6分)(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8分)(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 1)A A:秦孝公;(:秦孝公;(2 2分)分)B B:商鞅;(:商鞅;(2 2分)商鞅变法;(分
12、)商鞅变法;(2 2分)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2 2分)分)(2)(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 2分)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分)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加快了北方民族融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合的步伐。(2 2分)分)(3 3)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言之有理即可,2 2分)分)改革的成
13、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推行县制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
14、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分)这一内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分分)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2分分)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1分分)改革篇12.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的鲜明主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 1)图一是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你认为商鞅城)图一是商鞅立
15、木为信的故事,你认为商鞅城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后来被处死,但我们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后来被处死,但我们仍然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为什么?(仍然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为什么?(对改革对改革的认识的认识)(2 2)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内容有:有: P15P15图一 图二改革篇12.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的鲜明主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3 3)图二是北魏孝文帝)图二是北魏孝文帝494494年扬言年扬言“南伐南伐”,亲率,亲率2020万大万大军南下,达到迁都洛阳的目
16、的,孝文帝为何要迁都?军南下,达到迁都洛阳的目的,孝文帝为何要迁都?(4 4)今天,)今天,56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已经没有鲜卑这个民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已经没有鲜卑这个民族,有人认为这就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造族,有人认为这就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造成的,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种观点成的,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改革的认识)(对改革的认识)图一 图二 雅典:雅典:民主制度民主制度 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结合的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结合的共和制度。共和制度。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共
17、和国元首独揽大权共和国元首独揽大权 阿拉伯:阿拉伯:政教合一,哈里发掌控政治和经政教合一,哈里发掌控政治和经济大权。济大权。西欧西欧封建等级制封建等级制农奴农奴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农奴制度文化:文化: 占统治地位占统治地位罗罗 马马 教教 会会城市的兴起:赎买、武装起义城市的兴起:赎买、武装起义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治:政治: 经济:经济: 制度建构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制度建构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0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伯利克里扩
18、大公民的权力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力全体公民可以参加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用 。 - 人教版世界历史上 (1)伯利克里的这些措施对于雅典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伯利克里的这些措施对于雅典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影响?(2分)分) 推动政治民主(推动政治民主(1分);分); 促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促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1分)(意思相同即可)分)(意思相同即可)1 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原始
19、社会末期)2 2、王位世袭制(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3 3、分封制(奴隶社会末期)、分封制(奴隶社会末期)4 4、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奴隶社会末期(战国)(奴隶社会末期(战国)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 篇篇(史实)(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P12 目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内容:王都以外的土地和民众;王都以外的土地和民众; 义务:义务: 作用:作用: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确立周天子的权威,开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确立周天子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
20、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弊端:弊端: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封建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秦秦政治措施:政治措施: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1.1.自称自称“始皇帝始皇帝”,确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制度。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21、。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作用: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形成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汉朝: 1.西汉初年,西汉初年,刘邦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 2.后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后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汉景帝“削藩削藩”平定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3.汉武帝汉武帝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基本解决
22、了王国问题。问题。 监察制度监察制度 (地方:刺史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刺史制度,中央:司隶校尉)隋(开创) 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中书省【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政令)(执行政令)】 2 2、六部的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六部的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 3 3、影响:影响:相权一分为三,
23、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皇权; 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标志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成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标志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熟。重视:北宋、辽、西夏、金的措施重视:北宋、辽、西夏、金的措施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特点?(4分)分) (1)图示一:秦朝()图示一:秦朝(1分)。图示三:元朝;分)。图示三:元朝;
24、(1分)。图示二:三省六部制,(分)。图示二:三省六部制,(1分)特点:分)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1分)。分)。(元)(元)1、中央中央设中书省设中书省2、地方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或称行中书省、省,实行行省制度:(或称行中书省、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3、西藏地区: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宣政院管辖。 步骤一:忆辉煌步骤一:忆辉煌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1)为加强对)为加强对地方地方的管理,的管理,西周、秦西周、秦、元元开创了开创了什么什么政治政治制度?(制度?(3分)分) 材料二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25、,中书做定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奉行”而已。而已。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了哪些人的意见?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点。(3分)分) 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1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