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抗菌药物概论65002-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809767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格式:PPT
  • 页数:90
  • 大小:1.4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抗菌药物概论65002-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抗菌 药物 概论 65002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抗菌药物概论Penicillin-The First Antibiotics Discovered A physician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ist named Alexander Fleming in 1929 discovered it on accident.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和发展1. 1908年Paul Ehrli

    2、ch(诺贝尔得主)首先提化学治疗(最初用染料,后来用砷剂治疗锥虫和螺旋体)2. 1928年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1年正式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标志抗生素时代的开始3. 1944年链霉素问世,用于结核病治疗。目前氨基苷类有10余个品种4. 1952年红霉素问世,近年来新大环内酯类有新发展;6070年代以来, -内酰胺及喹诺酮类开发和应用,抗生素“大爆发”第一节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1)定义:)定义: 病原体(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包括:包括:

    3、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drug) 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 抗癌药抗癌药(anticancer drug)1. 化学治疗学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 化疗化疗)病原微生物抗微生物药抗菌作用耐药性抗病能力致病作用 不良反应体内过程机 体(2)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 化疗指数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评,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价药物的安全性。 LD50/ED50 或或 LD5/ED95临床价值临床价值CI药物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效果对机体的毒性对机体的毒性2、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

    4、(antimicrobial drugs)(1) 定义: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定义: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 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包括:包括: 抗菌药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antiviral drugs) (2)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a. 抗菌谱抗菌谱 (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窄谱抗菌药 广谱抗菌药广谱抗菌药 b. 抗菌活性抗菌活性 (a

    5、ntibacterial activity) 按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所按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所具有的杀菌或抑菌性能而区分。一般将具有抗菌作用的药具有的杀菌或抑菌性能而区分。一般将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物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 。 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 MIC(minimal inbibitory concentration) MBC(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可称为杀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可

    6、称为抑菌剂。 细菌药敏试验(1)抑菌试验 1)琼脂扩散法 S,I,R 2)稀释法 MIC (最低抑菌浓度)(2)杀菌试验 MBC (最低杀菌浓度)(3)血清杀菌试验 Provides 3 categories of sensitivity: Susceptible Moderate ResistantEBCDAResistant to antibiotics EModerate susceptible to antibiotics C, DBacteria are susceptible to antibiotics A, B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deter

    7、mined by size of inhibition zonec. c.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浓度下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降,低于MIC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制的效应。v 对革兰阳性细菌 大多数b-内酰胺类抗生素和许多其他抗生素均 具有约12hr的PAEv 对革兰阴性细菌 大多数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PAE可以忽略 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2hr的PAE第二

    8、节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G+菌特有成分菌特有成分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磷壁酸磷壁酸外膜外膜 G-菌特有成分菌特有成分细胞壁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强度较坚韧较坚韧较疏松较疏松厚度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肽聚糖层数可多达可多达560层层1-2层层肽聚糖含量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占细胞壁干重5%-20%磷壁酸磷壁酸有有无无外膜外膜无无有(脂多糖)有(脂多糖)1.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3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9、 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 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 N-N-乙酰胞壁酸前体乙酰胞壁酸前体 N-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消旋酶消旋酶 合成酶合成酶 转肽酶转肽酶 N-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 直链十肽直链十肽 粘肽粘肽 五肽复合物五肽复合物 二糖复合物二糖复合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胞浆内胞浆内 胞浆膜胞浆膜 细胞膜外细胞膜外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谷氨酸谷氨酸 食物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四氢叶酸 +对氨苯甲酸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一碳单位 (P

    10、ABA) 核酸合成核酸合成 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 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第三节第三节 耐药性耐药性(resistance) 耐耐 药药 性性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 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分分固有耐药固有耐药和和获得耐药。获得耐药。获得耐药:获得耐药: 由病原微生物体内由病原微生物体内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DNA)的改)的改变变而产生。而产生。DNADNA的变化:的变化:通过染色体通过染色体DNADNA的突变;的突变;通过质粒(通过质粒(plasmidplasmid)重新

    11、组合或获得耐药质粒)重新组合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耐药质粒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中,而产生。耐药质粒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中,经经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在自然界中最为多见,也最重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在自然界中最为多见,也最重要要。 F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合的双链DNA。 大质粒大质粒 小质粒小质粒F几种重要的质粒几种重要的质粒 致育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质粒) 耐药质粒耐药质粒 毒力质粒(毒力质粒(Vi质粒)质粒) 细菌素质粒细菌素质粒 代谢质粒代谢质粒耐药性质粒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

    12、药性。耐药性。可通过细菌间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可通过细菌间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质粒,又称质粒,又称R质粒。质粒。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过噬菌体传递。通过噬菌体传递。获得耐药机制获得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产生灭活酶 (如(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霉素乙酰转移酶) 改变药物靶位结构改变药物靶位结构 使抗生素不能与靶位结合而发使抗生素不能与靶位结合而发生抗菌效能生抗菌效能改变代谢途径改变代谢途径 拮抗剂的增加或细菌酶系的变化拮抗剂的增加或细菌酶系的变化 降低胞浆膜通透性降低胞浆膜通

    13、透性 抗生素无法进人细胞内,从而抗生素无法进人细胞内,从而难以作用于靶位难以作用于靶位 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抗生素的辉煌与耐药悲剧抗生素的辉煌与耐药悲剧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药菌株 “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 “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 1961年,对年,对-内酰

    14、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MRSA) 19671967年,对年,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耐青霉素肺炎球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PRSP) 19861986年,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年,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耐糖肽肠球菌(耐糖肽肠球菌(GREGRE),对糖肽类,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抗生素耐药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VRE) 19901990年,年,-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BLNARBLNAR) 19911991年

    15、,产金属年,产金属-内酰胺酶的内酰胺酶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孢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孢杆菌和沙雷菌(菌和沙雷菌(MBLMBL) 19921992年,耐全部抗结核药的年,耐全部抗结核药的耐多药结核杆菌(耐多药结核杆菌(MDR-TBMDR-TB) 19971997年,耐糖肽类抗生素的年,耐糖肽类抗生素的耐糖肽金葡菌(耐糖肽金葡菌(GISAGISA) 19981998年,年,耐包括三代头孢、单环类在内的大多数耐包括三代头孢、单环类在内的大多数-内酰胺类抗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超广谱酶(素的超广谱酶(ESBLsESBLs,4040多种细菌可以产生)的革兰阴性菌多种细菌可以产生)的革兰阴性菌 2

    16、0022002年,年,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VRSAVRSA) 迄今为止迄今为止, ,几乎所有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几乎所有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 (条件条件) )微生物或多或少均有耐药株。微生物或多或少均有耐药株。 对临床威胁最大的是对临床威胁最大的是高度耐药的多重耐药阳性高度耐药的多重耐药阳性球菌球菌除个别抗生素外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除个别抗生素外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 导致滥用抗生素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滥用抗生素有多方面的原因: : 医生医生 患者患者 社会社会 食品食品 第四节第四节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1.1.应熟悉选用药物抗病原微生物的活

    17、性、药动学、适应熟悉选用药物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药动学、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应证和不良反应。2.2.要及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要及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3.3.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4.4.预防或局部应用抗感染药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或局部应用抗感染药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应当用于少数有明确指征者;如用于预防昏迷、休应当用于少数有明确指征者;如用于预防昏迷、休克等患者并发感染,清洁手术预防术后感染则往往克等患者并发感染,清洁手术预防术后感染则往往徒劳无益。徒劳无益。 应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感染药,应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

    18、部应用抗感染药,因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5.5.联合应用抗感染药需有明确的指征。联合应用抗感染药需有明确的指征。 意义:意义: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 减少耐药;减少耐药; 扩大抗菌范围;扩大抗菌范围; 减少毒性减少毒性 指征:指征: 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败血症;败血症; 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减少药物毒性反应;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细菌感染所致脑膜炎和骨髓炎细菌感染所致脑膜炎和骨髓

    19、炎6.应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静脉给药不宜用于轻、中度感染。走出误区走出误区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误区之二:抗生素可以外用。 误区之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 误区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误区之五:抗生素是抗炎药。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 化学治疗药物的基本概念;熟悉: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病原体产生 耐药性的机制;了解: 机体、病原体和抗菌药物之间的关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b-内酰胺类抗生素化学结构化学结构SCCCNACH2CH2HCOOHCCNROAmidaseLactamasePENICILLINBHNN包括包括1 1、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20、抗生素 天然、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天然、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G G- -2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一代、二代、三代、四代3 3、非典型的、非典型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他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药、抗生素复方-内酰胺类抗生素按其结构分:青霉烷、青霉烯、氧青霉烷、氧青霉烯、碳青霉烷、碳青霉烯、头孢烯、碳头孢烯、单环-内酰胺(氮杂丁烷酮)等十类。 第第 一一 节节 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1.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2. 激活细菌自溶酶。一、抗菌机制1.抑制转肽酶活性抑制转肽酶活性 -内

    21、酰胺类抗生素与天然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天然D-丙氨酸丙氨酸-D-丙氨酸的结构相类似丙氨酸的结构相类似它们可以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它们可以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当当-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后,转肽酶被抑制结合后,转肽酶被抑制阻止了肽聚糖的合成,细胞壁缺损阻止了肽聚糖的合成,细胞壁缺损 引起细菌细胞死亡引起细菌细胞死亡2. 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取消自溶酶抑制物取消自溶酶抑制物细菌裂解死亡细菌裂解死亡F药物透过G+菌胞壁或G-菌脂蛋白外膜的难易。F药物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F药物对靶位PBPs

    22、的亲和性及亚型的选择性影响-内酰胺类抗菌作用因素 1. b-内酰胺酶的水解机制 2. b-内酰胺酶的牵制机制 3. PBPs发生改变 4. 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 5. 细菌自溶酶减少 6. 增强药物外排二、细菌耐药机制 产生产生- -内酰胺酶使内酰胺酶使- -内酰胺类抗生素开内酰胺类抗生素开环失活,这是细菌对环失活,这是细菌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耐药的主要原因。 迄今为止报道的迄今为止报道的- -内酰胺酶已超过内酰胺酶已超过300300种。它通过与种。它通过与- -内酰胺环上的羰基共价结合内酰胺环上的羰基共价结合,水解酰胺键使,水解酰胺键使- -内酰

    23、胺类抗生素失活。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 -内酰胺酶分为内酰胺酶分为型:型: 第第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第第型为被型为被- -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 -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第第型不被所有的型不被所有的- -内酰胺酶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内酰胺酶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和对氯苯甲酸泵除外)抑制的金属和对氯苯甲酸泵除外)抑制的金属- -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第第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青霉素酶。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青霉素酶。其中重要者为第其中重要者为第型和第型和第型。型。 -内酰胺酶特性内酰胺酶特性F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金黄

    24、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特异性的范围较窄,只水解青霉内酰胺酶,特异性的范围较窄,只水解青霉素类抗生素素类抗生素F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特异性范围相对较宽,能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特异性范围相对较宽,能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素F碳青霉烯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酶虽然稳定,却碳青霉烯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酶虽然稳定,却能被含金属的能被含金属的-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特点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特点F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有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有作用F对部分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对部分厌氧菌有抗菌作用F抗菌活性强抗菌活性强F

    25、毒性低毒性低F适应证广,临床疗效好适应证广,临床疗效好第第 二二 节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与抗菌谱 杀菌药 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厌氧杆菌等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G-杆菌 少数如流感杆菌、百日咳鲍杆菌 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天然青霉素G 体内过程 不耐酸,不宜口服 主要分布细胞外液及组织间液 主要经尿排泄,与丙磺舒协同作用 临床应用 链球菌感染性疾病 (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脑膜炎奈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螺旋体感染(出血热、梅毒、回归热)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等)不

    26、良反应 毒性低 常见变态反应(药疹、皮炎、血清病、过敏性休克0.1/万) 赫氏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变态反应预防措施 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溶液现配(过敏原: 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 皮试(初次/间隔3天/青霉素更换批号); 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方可离去; 准备抢救药物(肾上腺素、抗H1药、激素等)。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小血管床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循环血量降低、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 呼吸困难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的治疗机制:激动受体 收缩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激动受体 缓解支气管痉挛、扩张冠脉、减少过敏介质释放1. 口服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

    27、(penicillin V) 非奈西林 (phenethicillin) 特点:耐酸、不耐酶2. 耐酶青霉素类:异恶唑类青霉素 苯唑西林 (oxacillin)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双氯西林 (dicloxacillin) 氟氯西林 (flucloxacillin) 特点:耐酶、耐酸,主要用于耐青霉素 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MRSA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匹氨西林 (pivampicillin) 阿莫西林 (amoxycillin) 特点:广谱,耐酸,不耐酶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 (carbenici

    28、llin)、 磺苄西林 (sulbenicillin) 替卡西林 (ticarcillin) 呋苄西林 (flubenicillin) 、阿洛西林 (azlocillin) 哌拉西林 (piperacillin) 、 美洛西林 (mezlocillin) 特点:广谱(G-杆菌、绿脓杆菌),不耐酸、不 耐酶5. 抗G-杆菌青霉素类 美西林 (mecillinam) 注射用 替莫西林 (temocillin) 注射用 匹美西林 (pivmecillinam) 口服用 特点:窄谱( G-杆菌)第三节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 物抗 菌 谱 (杀菌药)对 b-内酰胺酶稳定性肾毒性临床用

    29、途第一代 噻吩、 唑啉氨苄、 拉啶G+菌(强于2,3代)部分稳定较大耐药金葡菌感染第二代呋辛、 孟多克洛G+菌、G-菌厌氧菌稳定低G-菌感染第三代噻腭、 他定曲松、 哌酮G+菌(不及1,2代)、G-菌、厌氧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高稳定无尿路感染严重感染第四代吡腭、 匹罗 G+菌、G-菌较高稳定无替代第三代用于G-菌感染一、药物发展趋势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三嗪(罗氏芬) 头孢他啶(复达欣)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马斯平) 1. 作用机制相同

    30、2. 对b-内酰胺酶稳定性高,不易产生耐药 3.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4. 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 敏反应 (510%)二、与青霉素类相比第四节 非典型非典型b-内酰胺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 (cefoxitin)拉氧头孢 (latamoxef)亚胺培南 (imipenem) + 西司他丁 泰能氨曲南 (aztreonam)克拉维酸 (clavulanic acid, -内酰胺酶抑制剂) + 阿莫西林 奥格门汀,+ 替卡西林 泰门汀舒巴坦 (sulbactam, -内酰胺酶抑制剂) + 氨苄 优立新, + 头孢哌酮 舒巴哌酮三唑巴坦 (tazobactam) + 哌拉西林常用品

    31、种名称 药效学特点其他内酰胺类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抗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效差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抗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有效单环类 氨曲南(君刻单) 抗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窄谱,耐酶碳青霉素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超广谱抗菌(但对MRSA、 (泰能)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效差) 美罗培南(美平)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复习思考题 F1 . 比 较 第 一 、 二 、 三 、 四 代比 较 第 一 、 二 、 三 、 四 代cephalosporins有何不同?有何不同?F2.-lacta

    32、m antibiotics和和-lactamase inhibitors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是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什么?请举例说明。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第一节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红霉素(erythromycin) 麦迪霉素麦迪霉素(medecamycin) 吉他霉素吉他霉素(kitasamycin) 交沙霉素交沙霉素(josamycin)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阿奇霉素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罗红霉素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克

    33、拉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一、共同特点一、共同特点抗菌作用:抗菌谱较窄(与青霉素比),为抗菌作用:抗菌谱较窄(与青霉素比),为抑菌抑菌药药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 S亚基结合,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抑制蛋白质 合成合成耐耐 药药 性:同类不完全交叉耐药性:同类不完全交叉耐药 与与b- -内酰胺类无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交叉耐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替代替代)、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毒性低不良反应:毒性低 二、耐药机制二、耐药机制1.1. 产生灭活酶: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产生灭活酶: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

    34、转移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2.2. 靶位的结构改变靶位的结构改变3.3. 摄入减少和外排增多摄入减少和外排增多三、常用药物三、常用药物 1. 1. 红霉素红霉素(erythromycin) (erythromycin) 代表药代表药 不耐酸、口服需用肠溶片及酯类化合物不耐酸、口服需用肠溶片及酯类化合物 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 难通过血脑屏障难通过血脑屏障 主要经肝代谢,胆汁排泄主要经肝代谢,胆汁排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 幽门螺杆菌肠炎、支原体肺炎幽门螺杆菌肠炎、支原体肺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局部刺激性局部刺激性 肝损害肝损害

    35、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麦迪霉素麦迪霉素(medecamycin) 吉他霉素吉他霉素(kitasamycin) 交沙霉素交沙霉素(josamycin)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G+菌致呼吸道、软组织感染菌致呼吸道、软组织感染 替代替代b-内酰胺类和红霉素内酰胺类和红霉素 2. 2.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新一代大环内酯类l 对流感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作用增强对流感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作用增强l 对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明显增强对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明显增强l 耐酸、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高、耐酸、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高、t t1/21/2延长延长

    36、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特点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林可霉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克林霉素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抗G+菌、菌、厌氧菌,抑菌药厌氧菌,抑菌药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亚基结合,抑制蛋白 质合成。不与红霉素合用。质合成。不与红霉素合用。 临床用途:临床用途: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需、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需、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伪膜性肠炎胃肠反应、伪膜性肠炎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

    37、)去甲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cancomycin)替考拉宁替考拉宁(teicoplanin)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大的强大的抗抗G+菌作用,为杀菌药菌作用,为杀菌药作用机制: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阻碍细胞壁合成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青霉素过敏患者或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严青霉素过敏患者或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严 重感染,尤其是重感染,尤其是MRSA和和MRSE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毒性较大,耳毒性、肾毒性及过敏反应(红毒性较大,耳毒性、肾毒性及过敏反应(红 人综合症)等。人综合症)等。第三节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类复习思考题F1. 请阐述请阐述macrolides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F2. Vancomycin类与类与-lactam antibiotics在作在作用机制和抗菌谱上有何不同?用机制和抗菌谱上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抗菌药物概论65002-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8097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