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力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教案(市级公开课).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南京力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教案(市级公开课).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 南京 力学 苏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乘法 交换 结合律 及其 简便 运算 教案 公开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P6061及练习十15题。二、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不仅对整数运算适用,对小数、分数的运算,乃至对中学阶段的有理数、实数的运算也同样适用,是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灵活选择简便算法的策略,同
2、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和探索有关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
3、(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孩子们,我们学过哪些加法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吗?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运算律。【设计意图】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教学起点,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铺垫。(二) 猜测验证,探索规律1.教学乘法交换律(出示课本情境图P60例3)师:(请看大屏幕)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会列式吗?(生动笔列式)生1:35生2:53师:这两个算式积相等吗?(板贴:不变 积)为什么积相等?(乘数相同,求的同一个问题),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我们找到了这个等式相同点,再来找一找有什么不同(板贴:变 乘数位置)?你能像这样写出一道类
4、似的等式吗?对吗?帮他算一算?谁还想说?同意吗?还有不一样的吗?老师想问你们,这样的等式能说得完吗?怎么办呢?师:用字母表示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如果我们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那么具备这个特点的式子,可以怎么写?生:ab=ba。(师板贴:ab=ba)师:这个字母等式表示什么意思?谁再说一遍?生:两个乘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乘积不变。师: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个发现是乘法中一个重要运算律,给这个发现取一个名字,叫什么呢?抓住了乘数的特点,交换了乘数的位置(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一起来读一读。师:我们回忆以往学习乘法的情况,能发现乘法有交换律吗?预设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方块图,几个几)预设二
5、:估计表内乘法,一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如用“三五十五”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预设三:在乘法验算时,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积是一样的。预设四:解决实际问题。师:有时,咱们静心思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继续。【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并进行分析、计算,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完全归纳是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的,因此更具有说服力。归纳抽象的过程显得层次清楚,步步逼近,易于学生发现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十分强烈的符号感。2.教学乘法结合律(出示课本情境图P61例4)(1)师: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
6、么?再求什么?听要求:只允许列综合算式!预设一:先求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2356)师:能给大家说说,你先算的什么?预设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5623)师:这个算式谁来帮他解释解释,他先算的什么?预设三: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56)师:第三个算式,先求的什么?师:我们求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乘数相同,积相同)下面我们细细比较这三个算式,先看前两个算式,刚刚我们找了相同点,我们来找一找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交换了乘数的位置)?交换了乘数的位置,原来两个数相乘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三个数相乘也可以交换乘数位置,但是结果呢?不变,太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