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络腧穴-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络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经络腧穴经络腧穴 “经”,路径;“络”,网络。 :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 :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的特殊系统十二正经十二正经 奇经八奇经八脉脉十二经十二经别别十五别十五别络络孙络孙络浮浮络络经络腧穴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手之三 阴从藏走手阴从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经络腧穴 一、腧 穴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一)腧穴的分类1 1、十四经穴2
2、2、经外奇穴3 3、阿是穴 食指端 鼻翼旁 心中足大趾端 小指端 足小趾端 胸中 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肺中 目内眦经络腧穴一、近治作用二、远治作用三、特殊作用经络腧穴经络腧穴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经络腧穴经络腧穴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经络腧穴经络腧穴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机体功能增强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经络腧穴(三)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是
3、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1、前两额发角之间为9寸。 2、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寸。3、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4、两乳头之间为8寸。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6、腋前、后纹头到肘横纹为9寸7、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为12寸。8.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9.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 经络腧穴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12寸。2、眉间至前发际正中为3寸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为3寸。4、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为12寸。 经络腧穴1、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为3寸。
4、 2、肩胛甲骨内缘到后正中线为3寸。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4、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为12寸。 5、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19寸。6、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经络腧穴2.体表标志法:(1 1)固定标志:背部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2(2)活动标志)活动标志经络腧穴经络腧穴 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经络腧穴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经络腧穴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又
5、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经络腧穴经络腧穴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例如: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处就是风市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二横纹上取劳宫穴。经络腧穴1.手太阴肺经(1)循行:见图(2)主要病侯: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涨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3)主治概要:主治头面部、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4 4)本经腧穴:从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经络腧穴【定位】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
6、处。 【功能】清泄肺热、利咽止痛、通络镇痛 经络腧穴【主治】 1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 2吐泻,腹痛。 3. 潮热,舌干。 4小儿急、慢惊风。 5. 肘臂挛痛,瘫痪、上肢关节麻木。经络腧穴【定位】微屈肘,侧腕掌心相对。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功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利咽经络腧穴【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2掌中热,上肢不遂。腕部病证。3偏正头痛,项强(“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4惊痫,牙痛。 5. 小便热,阴茎痛。经络腧穴(1)循行:(如图)(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3)本经
7、腧穴:从头走手,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共二十穴。经络腧穴【定位取穴】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功能】清热散风、安神定惊、调肠降逆、催产下胎经络腧穴【主治】1.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鼻渊,耳聋,痄腮,失喑,目赤肿痛。2.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3.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经络腧穴 4.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 5. 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经络腧穴【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90度),当尺泽与肱
8、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功能】疏风解表、调和气血经络腧穴【主治】 1热病,丹毒,疮,疥,瘾疹,瘰疬,疟疾。 2咽喉肿痛,牙齿痛,目赤肿痛。 3上肢不遂,肘臂无力。 4腹痛,呕吐,泄泻,痢疾。 5癫狂,善惊,高血压。 6月经不调。曲池曲池经络腧穴【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功能】通经活络、利节止痛【主治】肩周炎、上肢麻痹、咯血、风热瘾疹。经络腧穴(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口 ,口唇生疮;颈肿,齿痛;热病,发狂以及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肿痛、麻木、厥冷等。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
9、鼻、口、齿痛,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四)本经腧穴:从头走足,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共四十五穴。经络腧穴【定位】脐中旁开2 2寸。【功能】调中和胃、理气健脾【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小儿腹泻、急性阑尾炎、肠麻痹经络腧穴【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经络腧穴【主治】1. 全身强壮要穴,四大补穴之一,常用艾灸能强身健体。2. 胃肠病之主穴,如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疳疾等消化系病证。3. 咳嗽多痰,癫狂,妄笑,痫证。4. 心悸气短,产后血晕,晕厥。5. 膝胫痠痛,下肢不遂,脚气。6. 乳痈,水肿。经络腧
10、穴本经腧穴:从足走胸,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共二十一穴。经络腧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能】健脾化湿、舒肝益肾、理血调经经络腧穴【主治】1脾胃虚弱,肠鸣腹胀,飧泄,饮食不化。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3小便不利,遗尿,水肿,失眠。4梦遗,遗精,阳痿,阴茎痛,阴挺,难产,滞产,疝气,缩阴症。经络腧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后下方凹陷处。【功能】健脾化湿、利尿消肿经络腧穴【主治】1腹胀,暴泄,黄疸。2小便不利,失禁,水肿,喘逆。3妇人阴痛,阴茎痛,遗精。4膝痛。5手少阴心经经络腧穴【定位】在腋窝顶点,腋
11、动脉搏动处。【功能】通络止痛,宽胸宁心。【主治】上肢瘫痪,心痛,胸闷,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咽干烦渴。经络腧穴【定位】正坐,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功能】安神定志,宁心清热经络腧穴【主治】1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悲哭,癫狂,痫证,失音。2呕血,吐血,便血。3掌中热。经络腧穴(一)经脉循行:如图(二)主要病侯: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四)本经腧穴:从手走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十九穴。经络腧穴(一)经
12、脉循行:如图 (二)主要病侯:小便不通、遗尿、尿赤;痔;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 泪,鼻塞多涕,头痛;项、背、腰、臀和膝后面至足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的肿痛、麻痹、厥冷等。(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 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四)本经腧穴:从头走足,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共六十七穴。经络腧穴【定位】正坐或俯卧。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清热理肺、止咳平喘、开泄腠理【主治】1. 咳嗽,气喘,胸满,鼻塞。2. 骨蒸,潮热,盗汗。3. 喉痹,吐血,咯血。4. 腰背痛,癫狂。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