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楼层转换层施工设计说明(doc 23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某楼层转换层施工设计说明(doc 23页).doc》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楼层转换层施工设计说明doc 23页 楼层 转换 施工 设计 说明 doc 23
- 资源描述:
-
1、 莱西福林天地1-3#楼 转换层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莱西建总第二十七项目经理部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编制日期: 2006 年 9 月 15 日 目 录 1. 编制依据1 2. 工程概况1 3. 施工准备1 4. 施工操作工艺2 4.1. 支模施工方案 2 4.2. 模板系统 3 4.3. 钢筋 6 4.4. 混凝土 9 5. 质量保证措施 12 6.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3 7. 转换层大梁支模系统计算书 13 8. 附图 17 8.1. 框支梁顶架支撑立面示意图18 8.2. 框支梁顶架支撑剖面示意图18 1. 编制依据 施工图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范和构造详图 03G101-1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1#2#3#楼坐落在联体车库上,车库部分为框架结构, 住宅为剪力墙结构,底板基础采用筏型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 计等级丙级,剪力墙抗震等级6层以下为一级7层以上为三级,框 架抗震等级四层以下为二级,柱抗震等级四层以下为一级,室外 楼梯、雨棚、沿口、地下部分与土接触的结构砼环境为二b类,其 它结构砼环境为一类 四层为转换层,结构标高17.95m,此
3、标高层面积约1000 。 层高5.1m,楼板厚180mm。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 3.1.1. 钢管: 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表面锈蚀深度应小于0.5mm, 6 米长钢管弯曲变形应小于10mm。 3.1.2. 扣件: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 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扣件均应刷机油作防 锈处理。 3.1.3. 方木:松木5070。 3.1.4. 模板:10厚竹胶板。 3.1.5. 水泥: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 3.1.6. 石子:粒径1025mm,含泥量小于1%。 3.1.7. 砂:中砂,含泥量小于3%。 3.1.8. 外加剂:由混凝土供应商根据不同
4、砼强度进行控制。 3.2. 机具(每栋楼) 3.2.1. 塔吊:QTZ63 塔吊一台。 3.2.2. 混凝土输送泵:HBT80 型号泵两台。 3.2.3. 振捣棒:50、6m 长振捣棒六台。 3.3. 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和施工方案,特别是模板支承系统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注意事项。 4. 施工操作工艺 4.1. 支模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483.5 钢管模板支撑系统,详见图。 4.1.1. 侧模 大梁侧模采用10厚胶合板、50mm70mm 木枋,以483.5 钢管、纵向间距500,水平方向400 对拉螺栓加固。为了防止大梁 在浇筑混凝土时向一侧倾斜,采用脚手架的水平钢管和斜撑钢管 加固。 4.1.
5、2. 梁底模板支撑 确定梁底的模板支撑系统是转换层大梁的施工关键,它直接 影响结构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该转换层大梁施工时 其下层为三层网点楼面,不具备单独承受大梁底部荷重的能力, 需二层楼面共同承担转换层大梁施工时所有荷重。 4.1.2.1. 梁底模板 梁底模板采用10厚胶合板,通过5070 松木档150 传至纵 向水平钢管483.5,再传至下面3根立杆483.5 钢管。 4.1.2.2. 三层顶楼面上模板支承系统 转换层大梁梁底下有3 根立柱钢管483.5500, 承受所有 大梁施工荷重,除纵向与横向扫地杆外,其上一层水平杆步高为 1450mm,为了确保大梁施工的稳定性, 大梁下部
6、设置纵向与横向剪 刀撑483.5 钢管。转换层大梁的钢管支承系统与两侧楼板支 模钢管连成整体,提高整个支模体系的刚度与稳定性。 4.1.2.3. 二层顶楼面上模板支承系统 由于施工进度要求,在施工转换层大梁时,三层顶楼面混凝 土强度仅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 故施工四层楼面混凝土的模板 支承系统不能拆除,即二层顶楼面上所有支模钢管不能拆除。这 表明已施工完毕的二层与三层楼板来承担转换层大梁楼面的施工 荷载。 4.2. 模板系统 4.2.1. 在三层顶楼面上大梁部位放置5070 垫木,400,在垫 木上放置立杆483.5 钢管3 根,排距为400,搭设纵向 与横向水平钢管,再设立纵向与横向剪刀
7、撑。 4.2.2. 在转换层大梁底部位置的纵向水平钢管上放置5070 松木档150,其上放置大梁底模板,当钢筋绑扎完毕后,在 两侧立侧模板和竖方木50700,并用对拉螺栓通过每侧两 根483.5 钢管固定侧模板,每一排上下都设12 对拉 螺栓,间距400,具体详见图。大梁底部起拱高度为跨度的 1/400。 4.2.3. 在二层顶板上支承三层楼面梁施工模板的支承体系不拆 除。 4.2.4. 拆模 4.2.4.1. 由于转换层大梁自重大,跨度大,须待混凝土强度达 到100%后方可拆除底模与支撑,再拆除二、三层楼面的模 板支撑。 4.2.4.2. 先拆掉穿梁螺栓, 再拆除梁侧帮模, 再拆除楼面模板,
8、 拆楼面模板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大部分支柱,每根 龙骨留12 根支柱暂不拆。 4.2.4.3. 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 使其龙骨自由坠落。 4.2.4.4.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 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4.2.4.5. 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止模板变形 和损坏。 4.2.5. 质量标准 4.2.5.1. 主控项目 4.2.5.1.1. 模板及其支架安装与拆除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 方案执行。 4.2.5.1.2.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2.5.2
9、. 一般项目 4.2.5.2.1. 模板安装应满足模板的接缝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 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 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2.5.2.2. 模板的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400。 4.2.5.2.3.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1。 4.2.5.2.4. 转换层大梁拆除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4.2.6. 成品保护 4.2.6.1.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4.2.6.2. 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 表面和楞角。 4.2.6.3. 拆下的钢管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 4.2.6.4. 注意事项 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
10、题是: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 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挠。防止办法是:梁、板模 板应在技术交底确定龙骨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 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 查 截面内部尺寸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 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 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 大值。由于转换层大梁自重大,荷载重,在打混凝土之前进行一 次检查
11、,特别是立柱与剪刀撑要确保安全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4.3. 钢筋 4.3.1. 转换大梁钢筋配置量大,质量要求高。选料用国标的优 质钢材,现场按规定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对32钢筋 采用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和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操作和进 行质量控制。钢筋接头均需经抽检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的 绑扎。接头位置对梁底筋设在距支座1/4 跨范围内,梁面筋 则在距跨中1/3 范围内。由于转换层大梁附筋锚入柱及墙中 长度较长,超过梁高,部分先施工柱与墙时,用临时钢管支 架将负筋挑起作为临时固定锚入柱中。临时钢管支架一定要 按要求搭设牢固,
12、保证大梁负筋定位准确。在梁侧模板上画 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 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 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 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 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在叠合处的 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 度为10d(d 为钢筋直径),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 跨中柱节点边缘50mm,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 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 垫垫块(或塑
13、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转换层大梁受力 筋有几排,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 设计要求。 4.3.2. 质量标准 4.3.2.1. 主控项目 4.3.2.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 规定。 4.3.2.1.2.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 带肋钢筋 GB1499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查, 其 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3.2.1.3. 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范和钢筋制作安装施工方 案要求。 4.3.2.1.4. 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的规定抽取钢筋 机械
14、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 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4.3.2.2. 一般项目 4.3.2.2.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 状或片状老锈。 4.3.2.2.2.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见表2。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表2 项 目 允 许 偏 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 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4.3.2.3.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 不宜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 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 头宜相互错开,具体要求详见规范GB50204-2002
15、 第5.4.5 条至5.4.7条。 4.3.2.4.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见表3。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表3 项 目 允许 偏差 检验方法 受 力 钢 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 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 层厚 度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 横向钢筋间 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水平高差 +3, 0 钢尺和塞尺检查 中心线位 置 5 钢尺检查 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 取其中最大值; 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应 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