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岩溶研究中重大缺陷(doc 39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红土岩溶研究中重大缺陷(doc 39页).doc》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土岩溶研究中重大缺陷doc 39页 红土 岩溶 研究 重大 缺陷 doc 39
- 资源描述:
-
1、 红土、岩溶研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红土、岩溶研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 中国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谁为中国科学负责? 在中国正演绎着与“地心说”相似地以错误的权威观念践踏人类智慧和科学 文明的悲剧! 谁若对此熟视无睹,谁就将成为中国科学的罪人:中国科学的耻辱! 中国科学的耻辱 广 益 由于本文涉及的所有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时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需要广 大的志士仁人响应并一起来廓清和阐释,以“集思广益”之 “广益”名发布此 文。 如果本文在同仁的响应和支持下为祖国科教事业做出了贡献,这便是二十一 世纪对“集思广益”的最好诠释。而本文阐述的是一类人人都可以为祖国科教事 业做出具体和重要贡献的大课题,对本
2、文客观和理智的肯定、认同、支持的呼声 以及提出更多富有创造性、建设性的新发现、新观点等等,每个人为此付出的努 力都将镌刻在中国科技历史的丰碑上。 为了本文的科学寓意,希望参与讨论者只对相关的科技问题进行评述(切莫提及 个人及人名) , 并在系统理解本文及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 势 (地质科学.2003)基础上发表客观和有价值的见解。与此同时,如果没有 人能从根本上否定我们对碳酸盐岩上覆红土成因及形成模式研究的基本思路和 核心观点,呼吁并建议中国政府的下属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个人客观、冷 静思考相关问题,停止对红土、岩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申报、审批;停止相关 规程规范、教科
3、书等的使用;待确立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地球发展演化规律的前提 下对红土、岩溶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才是科学之举。至此,还希望个别人 不要断章取义附会我们的观点,作调整后继续进行就事论事的研究,这将加剧其 危害,切忌!此外,对本文欠妥之处,恳请酌谅。 本文经再三考虑:由于相关问题对我国科教事业已经、正在、继续产生着巨大危 害,在我国历史上制造了空前的学术灾难和科学悲剧,严重违背、损害了我国正 在实施的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战略决策;且究其根源,半个世纪以来,相关问 题的形成及危害实际上也是中国政府的一些科研机构资助支持、把关不严、重视 不够的结果; 而相关问题与温家宝总理所学专业相通。 因此, 无论
4、从国家的高度, 还是从专业角度,应该呈请中国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及其他的政府、科技领导人以 及时了解、掌握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此致! 对于我们深爱的祖国,有什么能超越责任感、使命感吗!对于至高无上的科学真 理,有什么能超越求知欲、正义感吗! “广益”之名义便在于一种探索勇气和创 造精神渴望得到全社会最真诚、最无私、最珍贵的支持、帮助和爱护! 从科学的角度, “地心说”对西方科学的禁锢和毒害是人类科学的耻辱;而对于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红土、岩溶研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对中国科学的禁锢和 毒害是现代文明的耻辱,更是中国科学的耻辱。 “地心说”和“红土、岩溶研究 中存在的重大缺陷”二者都是以错误的权威
5、观念践踏人类智慧和科学文明,都应 该给予坚决的屏弃。对相关问题,谁若熟视无睹,谁就将成为中国科学、及至人 类文明的罪人。由于各种原因,相关问题只能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供世人参阅、讨 论,并考虑到相关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科学哲学问题,就相关问题的形成过 程及其对我国相关科教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值得我国科技界及全社会给予高度 重视和深入讨论,集思广益以兴利除弊、集思广益以恢弘中国人的无穷智慧,中 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世人的广泛参与! 红土、岩溶研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 一类我国自然科技界的严重误区 一类跨世纪的学科难题 一类有违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科 学发展观战略的科技问题 1 概 述 1.1 红土、岩
6、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个世纪的五八六 O 年间(即 19581960 年)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大面积 分布有红土,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由当时的建工部综合勘察院西 南分院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红土,特别是对“昆明、个旧、贵阳、遵义”等地的红 土进行了调查研究,在“限于时间短,有关的实验工作很少”的情况下,建工部 西南分院仅以这些地区红土大面积堆积覆盖在碳酸盐岩(特别是石灰岩)之上, 以石灰岩中存在少量的 Si. AL. Fe 等难溶物质可能残留下来形成“风化物”为依 据,作出了一个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 “在我们所研究的地区内的红粘土,除 昆明东北茨坝一部分的土层,属于玄武岩,个旧
7、一部分为页岩的风化物之外,其 他则全部为石灰岩风化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结论逐渐被改造成了一个更 为欠客观、 欠科学的定义: 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 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 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性土称为红粘土(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1990; 岩土工 程勘察技术规程.2001.07.01 实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2.03.01 实施(详 见正文及条文说明) ; 注册岩土工程师 .2002.07; 土木工程地质学 .教材.1994. 江西高校出版社;工程地质学 .教材.1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地质学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8、. 2005.0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等相关的规程规范、教科书、文献资料中均有反映) 。这 个定义把石灰岩扩大到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等的碳酸盐岩系岩石,欠客观、欠科 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加严重的是,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可动摇的错误的 权威观念-红粘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或称为碳酸盐岩红土风化壳、残积土等。 通过本文 2.2 及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地质科 学.2003)的分析,红粘土不是碳酸盐岩风化壳(也不是所谓的碳酸盐岩红土风 化壳、残积土等) ,它是由运积作用形成的。因此, “红粘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 这个权威观念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由这个错误观念产生了极为严重的
9、不利影 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由于把红粘土指定为碳酸盐岩的风化产物,而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工程技术人员因无法建立起红粘土与碳酸盐岩实际和理论的相互联系, 长期以来 照搬照用上述结论和定义,结果是: 红粘土定义成为经典公理,无人究其理, 错误弥重; 红土的成因、形成过程、分类特征没有人能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论证,至今模糊不清,致使相关的国家规程规范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国家 规程规范及教科书等等有关红土的描述规定大多只提及碳酸盐岩上的红粘土, 其 它真正由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等等硅酸盐岩形成并分布在这些岩石之上的大 量残积红土被忽视遗弃,或者被错误地当作碳酸盐岩上的红粘土经
10、搬运形成的 “次生红粘土” ,或者被当作非正统的旁类土体等等本末倒置、违背客观事实的 问题层出不穷; 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因无法建立起红粘土与碳酸盐岩实 际和理论的相互联系,往往对相关问题进行臆测(如后面要提到的某院士等人的 臆测) ,形成不科学的权威垄断; 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 念把红粘土与碳酸盐岩的相互关系搞错了,使我国大量相关的红土、岩溶研究结 果存在严重缺陷,等等贻害不胜枚举。 (2)由于国家相关规程规范及文献资料对红土、岩溶欠客观、欠科学的定义和 研究结论,使我国大量从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 土工程等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执行着欠客观、欠科学的
11、红土、岩溶评价标准、评价 方法。 (3)由于我国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岩 溶学等与地学相关的各领域规程规范、教科书及文献资料对红土、岩溶欠客观、 欠科学的定义和阐释, 使我国各院校千千万万学子已经或正在接受错误知识和信 息的误导伤害。 (4)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误导,人们因无法 建立起 “红粘土”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使红土科技界对红土形成 至关重要的 “红土化作用” 的本质不能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论证, 使红土的成因、 形成过程、分类特征、工程特性等至今模糊不清。特别是,在红土科技界,我国 当前有关的规程规范、教科书、文献资料
12、等等大多只提到碳酸盐岩之上的“红粘 土” ,而分布于碳酸盐岩之外的真正由玄武岩、花岗岩等硅酸盐岩经红土化作用 形成的大量红土被遗弃或误解,造成红土研究的严重缺失,从而使整个红土学科 基本处于空白、迷茫,甚至如上所述的本末倒置、违背客观事实欠科学的状态之 中。 (5)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误导,使广大的岩 溶研究人员错误地理解红粘土与碳酸盐岩的相互关系, 导致我国相关岩溶研究存 在严重缺陷,岩溶学界需要重新确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6)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误导,使红土及岩 溶作用的本质得不到客观科学的揭示,从而使得我国西南、华中、华南等地
13、100 多万平方公里红土和岩溶地区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等 灾害得不到有效遏制;珍贵的红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 (7)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误导,掩盖了红土、 岩溶形成发育事实真相,使红土和岩溶中蕴涵的丰富、重大的地球科学信息得不 到客观、科学揭示。 (8)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误导,使我国众多 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正在浪费国家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继续进行错误的研究, 得 出错误的结果并产生新的误导。 实际上,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误导产生的严重 后果和不良影响实在太多了, 而其产生的每一个严重后
14、果和不良影响都是现代文 明社会所不容许的, 更是与我国当今所倡导的科教兴国、 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 1.2 红土、岩溶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从以上简述中已经显示出红土、岩溶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确,对于一类自 然科学问题,如果其前提定义和观念都是欠客观、欠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其所 有科学研究结果都可能存在缺陷。 特别是由此形成的有缺陷的研究结果在我国的 长期累积, 已对我国的自然科技界、 教育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表现了廓清、 纠正相关学术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处处显示出其 重要价值和意义,概括如下: (1)结束、消除我国所有相关规程规范、教科书及文献资料等对红
15、土、岩溶欠 客观、 欠科学的定义、 研究结论和错误观念等等对千千万万殷殷学子的误导伤害。 确立客观科学的红土知识,确立红土与碳酸盐岩符合客观实际的相互关系,确立 客观科学的岩溶知识,为祖国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2)结束、消除我国所有规程规范、文献资料等对红土、岩溶欠客观、欠科学 的结论、 定义和错误观念在我国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岩土工程、岩溶学等等科技界的严重危害和影响。确立我国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红土、岩溶工程特性评价体系。 (3)结束我国现在众多的科技人员对红土、岩溶的欠客观、欠科学的认识和研 究, 阻止国家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继续浪费
16、,阻止由于新的错误研究结果造成 新的误导。 (4)结束历来我国科技界在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禁锢下对 有关红土、岩溶等相关课题的申报资助。我国科技界应在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客观 科学、 全面系统认识的前提下,站在地球发展演化的高度展开对相关领域各类问 题的系统深入研究,才可能取得符合客观实际的成果,并最大限度实现红土、岩 溶的科学和实际价值。 (5)长期以来,由于欠客观、欠科学的结论、定义和错误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使我国西南、华中、华南等地 100 多万平方公里红土、岩溶分布区的土地资源和 地质灾害得不到有效整治,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生态环 境恶化等日益加剧。为此
17、,当确立了客观科学的红土、岩溶研究课题之后,既可 合理防治这些灾害的发生,同时又可以有效利用珍贵的红土资源,为中国广大红 土、岩溶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 (6)以上否定,将拓展红土学、岩溶学两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与红土、岩 溶相关联的揭示地球发展演化规律的大地球科学学科的拟定、研究将同步开展, 并最终为揭示地球发展演化规律提供直接证据! (7)红土是全球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红土形成过程的研究,可以建立其 地球化学过程与古地理气候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 为最终综合评价和预测人类面 临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直接证据! (8)由于岩溶及红土是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较为特
18、殊的现象和产物,因此,对 岩溶、 红土的研究应该是在确立了客观科学的地球发展演化思路的前提下对相关 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才可能充分实现岩溶、红土的科学和实际价值。 相反地,如果仍然以就事论事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将会重演红土、岩溶 研究中背离科学的行为,并加重其危害。事实上,红土、岩溶研究中存在的重大 缺陷正是这些科技工作者没能从地球发展演化的高度、 更没有形成地球发展演化 的正确观念造成的,这是一个科学体系问题。其实,这也正是我们中国科技界的 软肋。 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难题, 既有其科学价值, 更有其社会意义, 正常渠道不接纳, 但愿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让中国人自己讨论自己的问题。
19、2 “红粘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错误观念的形成及深刻危害 2.1 “红粘土是碳酸盐岩风化壳” 错误观念的形成及不良影响 红土是我国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福建、海南等十几个省区分布较广,对这 些地区的工程建设(工民建地基、路基、边坡工程、建材及筑坝材料等) 、农业、 林业及生态环境影响十分重要的特殊土类。 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八六 O 年间 (即 19581960 年) , “在我国的西南云贵地区,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 时, 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就是关于一种属于现代坡积、 残积物 (特别是残积物) -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地基强度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随着社会 主义建设迅速的增长,
20、越来越多的摆在我们的眼前了” (引自“云贵地区红粘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强度问题的研究初步总结” 建工部综合勘察院西南 分院) 。在此情况下,由当时的建工部综合勘察院西南分院对云贵地区的昆明、 个旧、贵阳、遵义 等地红粘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经过大约半年(即一九五九年 八月至一九六 0 年初)的调查研究后,得出了上面引用的总结报告。在该总结报 告中特别对红粘土的冠名及成因作了这样的描述: “由于这种土的颜色一般多呈 红色,这种红色是与它的化学矿物成分有关,这也说明了土在成因上的特征。例 如由于次生矿物铁化的结果,就多呈红色,区别一般的粘性土,所以在粘土的前 面加一个红字称为红粘
21、土 ” (这里及我国当前对“红粘土”的称谓本 身就欠科学,自然界各类红土普遍具有红色粘性土及高塑性的特点,而碳酸盐岩 之上的红色粘性土还包含了各种红土类型, 因此把 “红粘土” 界定成 “碳酸盐岩” 之上一种特殊的红土类型十分偏颇, 实际上把碳酸盐岩之上的红色粘性土当作广 义“红土”而进行分类研究才是科学之举。对此, “红粘土”与“红土”一样暂 等同作为碳酸盐岩之上的红色粘性土的代名词) 。该总结报告对红粘土成因的结 论则是: “在我们所研究的地区内的红粘土,除昆明东北茨坝一部分的土层,属 于玄武岩,个旧一部分为页岩的风化物之外,其他则全部为石灰岩风化物 ”通 过本文 2.2 及 试论碳酸盐岩
22、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地质科学.2003) 的分析表明:我国包括云南、贵州等省的南方地区的红(粘)土主要是由非可溶 性硅酸盐类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特殊土体。因此, “其他则全部为石灰岩风 化物” 的结论是欠客观、欠科学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结论注意到昆明、 个旧一部分红粘土为玄武岩、页岩的风化物符合客观事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遗憾的是我国相关领域科技界一直轻视甚至忽略掉这种事实,而把“其他则全部 为石灰岩风化物” 错误结论进一步扩大和强化, 从而造成了下面将要讨论的红土、 岩溶研究的严重失误和深刻危害。至此,这个 欠客观、欠科学的描述性结论,就成了我国红粘土成因定义的一个重要来
23、源。特 别地,这份总结报告还指出: “限于时间短,有关的实验工作很少等等,对 于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也一定有不够正确之处,甚至于也有错误之处” 。对 此,一个在较短时间内,实验及研究不太充分、自己都觉得有欠妥之处得出的对 红粘土成因的描述性结论-在此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虽然我国也曾举办 过几次红土工程地质研究讨论会,然而,在没有对“石灰岩、以及碳酸盐岩究竟 是通过怎样的风化作用形成红粘土” 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论证 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结论逐渐被改造成了一个更为欠客观、欠科学的 定义: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 粘性土称为红粘土(
24、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1990;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2001.07.01 实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2.03.01 实施 (详见正文及条文说明) ; 注册岩土工程师.2002.07; 土木工程地质学.教材.1994.江西高校出版社; 工程地质学.教材.1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地质学.面向 21 世纪课 程教材.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2005.07.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等等,在相关的规程规范、教科书、文献资料中均有反映) 。对于这个定 义,其不仅错误地把上述结论中前人已经注意到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昆 明、个旧一部分红粘土为玄武岩、页岩的风化物这种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