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要概述(doc 24页).doc

  •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 文档编号:279527
  • 上传时间:2020-02-23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10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要概述(doc 24页).doc》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要概述doc 24页 公共 建筑节能 设计 标准 简要 概述 doc 24
    资源描述:

    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办公建筑部分)(征求意见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办公建筑部分)(征求意见稿) 1 总 则 2 术语 (略) 3.室内热环境和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5.采暖、通风和空调节能设计 5.1 一 般 规 定 5.2 供 暖 5.3 通 风 与 空 调 5.4 空气调节、采暖冷热源 5.5 监测与控制 附录 A 主要城市的气候分区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 附录 B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 附录 C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Trade-off)计算 总总 则则 1.0.1 为实现国

    2、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彻有关政策和法规,改善办公建筑的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制定本标准。 【说明】中国房屋建筑划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住宅建筑。公共建 筑则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办公楼等),商业建筑(如商场、旅馆饭店、金融建筑、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 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如机场、车站建筑等) 等。在建筑的标准、功能及设置全年空调采暖系统方面有多方面的共性,而且其采暖空调能耗特别高,采暖空调节能潜力也最大。 在高档公共建筑的

    3、全年能耗中,大约 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而在空调制冷这部分能耗中, 大约 40%50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30%40为处理新风所消耗,25%30为空气和水输配所消耗。从目前情况分析,这类 建筑在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照明方面,有节约能源 50的潜力。 我国已经编制了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已先后发布实施。按照节 能工作从居住建筑向公共建筑发展的部署,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首先编制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适应工作不断进展的 需要。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建筑的建筑节能

    4、设计。 【说明】对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建筑,本标准提出了节能要求,并从建筑、建筑热工以及暖通空调设计方面提出控制指 标和节能措施。 1.0.3 办公建筑的建筑、建筑热工和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将建筑能耗控 制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1.0.4 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说明】本标准对办公建筑的建筑、建筑热工以及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中应该控制的、与能耗有关的指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 做出了规定。 3 室内热环境和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室内热环境和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3.0.1 冬季和夏季的室内

    5、设计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中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表 3.0.1-1 确定; 2 空调系统的室内计算参数,应按表 3.0.1-2 确定; 3 与建筑物出、入口相邻的区域,如大堂、过厅等的室内夏季计算温度,与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的差值,不宜大于 10。 【说明】温湿度取值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的质量,而且与能耗的多少密切相关。在加热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 1, 能耗可减少约 510;在冷却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提高 1,能耗可减少约 8 % 10 %。为了节约能源消耗,规定了室内温湿 度的取值范围。 3.0.2 办公建筑内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满足稀释 CO2 浓度的

    6、要求。稀释 CO2 浓度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 3.0.1-3 的规定: 注:室内人员停留时间不超过 3h 时,可按人数的 1/2 计算所需的最小新风总量。 【说明】空调系统需要的新风,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满足室内人员的卫生要求;二是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前者主要是稀 释 CO2 浓度,使其日平均值保持在 0.1%以内;后者通常根据风平衡计算确定。 CO2 的浓度,随室内人员多少、停留时间长短、工作性质、建筑容积等有较大变化,而且,变化有随机性。由于新风量的大小, 不仅与能耗、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密切相关,而且关系到保证人体的健康。本标准给出的最小新风量,汇总了国内现行有关规范和标淮 的

    7、数据,并综合考虑了众多因素,不应随意增加或减少。 3.0.3 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少于 3 小时的房间,人员所需新风量可以按照房间内的平均人数确定,该平均人数应不少于最多人 数的一半。 3.0.4 通过合理节能建筑设计,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采取增进照明设 备效率等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参数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公共建筑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 能耗应减少 50%。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限值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确定(见附录 A、附录 B)。 4.1.2 建筑物的布置

    8、和设计, 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避并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建筑透明部分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 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说明】 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对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 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 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与暴风雨的袭击。然而建筑的朝向, 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设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公共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

    9、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 使建筑物的朝向对夏季防热,冬季保温都很理想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轻重,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 向和较好的朝向。通过多方面的因素分析、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采用本地区建筑最佳朝向或适宜的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4.1.3 建筑的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 0.40。对体形系数大于 0.40 的建筑,必须采用第 4.3 节的权衡 选择法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说明】建筑体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能耗的大小。建筑体型系数越大,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面积越大,传热损 失就越大。研究表明,体型系数每

    10、增大 0.01,能耗指标约增加 2.5%。但是,体形系数的确定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条 件相关。体形系数规定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可能使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如何合理地 确定建筑形状,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形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应权衡利弊,兼顾 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外围护面积,使体形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果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突破了 0.40 这个限值,则该建筑必须采用第 4.3 节的权衡选择法(Trade-off)来 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

    11、求。采用权衡选择法时,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必须符合条文的规定。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 K 应符合附录 B 表中列出的相应气候分区的建筑围护结构的限值要求。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 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 Km。 【说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确定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K 的大小,应考虑气候的差异。编制本标准时,建筑围 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系按如下方法确定的:采用 DOE-2 程序,将 “基准”建筑模型置于我国不同地区进行能耗分析,以现有的建筑能 耗基数上再节约 50%作为节能标准的目标,不断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直至能耗指标

    12、的降低达到上述目标为止,这时的传热 系数就是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近几年,在哈尔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居住建筑中的节 能试点工程的经验和实际测试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附录 B 表中所列限值的合理性。 外墙的传热系数采用平均传热系数,即按面积加权法求得的传热系数,主要是必须考虑围护结构周边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 的影响,以保证建筑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不超过标准的要求,不致于造成建筑耗热量或耗冷量的计算值 偏小,使设计的建筑物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北方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的采暖能

    13、耗影响很大。因此,在严寒、寒冷地 区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较高,同时为了便于操作,按气候条件细分,以规定性指标作为节能设计的主要依据。 夏热冬冷地区既要满足冬季保温又要考虑夏季的隔热,不同于北方采暖建筑主要考虑单向的传热过程。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成都等地节能居住建筑试点工程的实际测试数据和 DOE-2 程序能耗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在这一地区当改变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时,随着 K 值的减少,能耗指标的降低并非按线性规律变化,当屋面 K 值降为 1.0 W/(m2 K)外墙平均 K 值降为 1.5 W/(m2 K)时,再减小 K 值对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已不明显,如图 4.2.1.1 所示。因

    14、此,本标准考虑到以上因素,认为屋面 K 值定为 0.8(或 0.6)W/(m2 K), 外墙 K 值为 1.2(或 0.8)W/(m2 K),在目前情况下对整个地区都是比较适合的。 夏热冬暖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夏季隔热,太阳辐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太阳辐射通过窗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热 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要考虑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建筑热湿过程的双向传递,不能简单地采用降低墙体、屋面、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保 温隔热材料厚度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因此,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上也就有所不同。 在不稳定传热过程中,如果有重质和轻质两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处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即使两者的传热系数完全

    15、相同,重质围护 结构的热性能也要好一些,因为重质围护结构对温度波的衰减作用要优于轻质的围护结构。轻质的墙体和屋顶在建筑中用的越来越多, 在我国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传热主要处于不稳定传热状态,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能,因此,对轻质围 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也应与重质围护结构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尤其公共建筑是钢结构的主要使用对象,木结构建筑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轻质墙体应用作为 国家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围护结构规定性指标中也包括了以上内容。 4.2.2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以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

    16、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说明】本条规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冬季采暖期间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产生结露,同时也避免夏季空调期间这些部为传热过 大。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围护结构内表面材料受潮,影响室内环境。传热过大则会增加空调能耗。由于围护结构中窗过梁、圈梁、钢 筋混凝土抗震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梁、柱等部位的传热系数远大于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形成热流密集通道,即为热桥。热桥内 外表面温差小,冬季采暖时内表面温度容易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造成内表面的结露。因此,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 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 4.2.3 建筑外窗面积不宜过大。严寒和寒冷地区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 0.40;夏热冬冷和夏

    17、热冬暖地区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 0.45。窗 的传热系数 K 和玻璃的遮阳系数 SC 应符合附录 B 中的规定,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 0.65。 【说明】强制性条文。窗墙面积比是指不同朝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所在朝向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 括该朝向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之比。 窗墙面积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区冬、夏日照情况(日照时间长短、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 入射角大小),季风影响、室外空气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以及外窗开窗面积与建筑能耗等因素。一般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 明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比外墙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

    18、采暖和空调能耗也越大。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 墙面积比。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东西部地区气候差异很大。窗对建筑能耗高低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窗的热工性能影响到冬 季采暖、夏季空调室内外温差传热;另外就是窗的透明材料(如玻璃)受太阳辐射影响而造成的建筑室内的得热。冬季,通过窗口进 入室内的太阳辐射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因此,减小窗的传热系数抑制温差传热是降低窗口热损失的主要途径;而夏季,通过窗口进入 室内的太阳辐射也成为了空调降温的负荷,因此,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和减小窗的温差传热都是降低空调能耗的途径。不同纬度、 不同朝向的墙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很复杂,墙面日辐射强度和

    19、峰值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纬度地区窗墙面积比也应有所差别。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期室内外温差传热的热量损失占主要地位。因此,对窗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 求高于南方地区。 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夏两季人们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一是自然通风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二是冬季日照可以通过 窗口直接进入室内。夏季在两个连晴高温期间的阴雨降温过程或降雨后连晴高温开始升温过程,夜间气候凉爽宜人,房间通风能带走 室内余热并蓄冷, 因此, 窗墙面积比控制在 0.45 以内。 另外, 窗口面积过小, 容易造成室内采光不足。 象西南地区冬季平均日照率25%, 全年阴雨天很多,在纬度低

    20、的这一地区增大南窗的冬季太阳辐射所提供的热量对室内采暖的作用有限,而且经过 DOE-2 程序计算和工 程实测,窗口面积太小,所增加的室内照明用电能耗,将超过节约的制冷能耗。因此,在这一地区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时,不宜过 分依靠减少窗墙比,重点应是提高窗的热工性能。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组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热量(包括温差传热和辐射得热),占室 内总得热量的相当大部份,成为影响夏季空调负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人们希 望公共建筑更加通透明亮,建筑立面更加美观,建筑形态更为丰富。因此,窗墙面积比有可能超过 4.2.3

    21、条的规定值。当所设计的建筑 窗墙面积比超过规定值时,应首先考虑减小窗户(含阳台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如采用中空玻璃窗、中空热反射玻璃窗、中空 Low-E 玻璃窗,同时考虑加强夏季外窗的遮阳措施,后者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尤其重要,其次可考虑减小外墙、屋面等其它部位的传 热系数。 本条规定对公共建筑达到节能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所设计的建筑满足不了规定性指标的要求,突破了限值,则该建筑必须采用 第 4.3 节的权衡选择法(Trade-off)来判定是否满足节能要求。采用权衡选择法(Trade-off)时,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必须遵守本条 规定。 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较大,太阳辐射对建筑能耗的

    22、影响很大。因此,为了节约能源,应加强窗口的建筑外遮阳措施。 大量的调查和测试表明,太阳辐射通过窗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日本、美国、欧洲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都把提高窗的热工性能和阳光控制作为夏季防热以及建筑节能的重点,窗外普遍安装有遮阳设施。但我国现有的窗户传热系数普遍偏 大,空气渗透严重,而且大多数建筑无遮阳设施。因此,对窗的遮阳系数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如广州、武汉、北京等地区、东西部如上海、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气候条件各不相 同,因此对外窗的遮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夏季,南方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可高达 1000W/m2 以上,在这种强烈

    23、的太阳辐射下,阳光直射到室内,将严重地影响建筑室内热 环境,增加建筑空调能耗。因此,减少窗的辐射传热是建筑节能中降低窗口热损失的主要途径,应采取适当遮阳措施,以防止直射阳 光的不利影响。而且夏季不同朝向墙面辐射日变化很复杂,不同朝向墙面日辐射强度和峰值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遮阳 方式直接影响到建筑能耗的大小。 在严寒地区,阳光充分进入室内,有利于降低冬季采暖能耗。这一地区采暖能耗在全年建筑总能耗中占主导地位,如果遮阳措施 阻挡了冬季阳光进入室内,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是不利的。因此,遮阳措施不适用于北方严寒地区。 建筑物外窗采用外遮阳设施时,设施与建筑连接要牢靠,以保证安全,尤其在高

    24、层建筑上使用时,更应注意安全。另外,采用实体遮 阳措施时,实体遮阳材料的“遮阳率”(透光部分面积与实体材料的面积比)不宜大于 40%。 4.2.4 天窗的面积不应大于建筑屋顶总面积的 5%,传热系数 K 不应大于 3.2 W/( m2 K ), 玻璃的遮阳系数 SC 不应大于 0.5。 【说明】强制性条文。天窗和透明顶棚面积越大,相应建筑的能耗也越大,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夏季屋顶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最 大。由于公共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和建筑功能的需要,在屋面上开天窗的建筑越来越多。标准编制组用 DOE2 软件,对建筑物开天窗 时的能耗做了计算分析。当天窗面积占整个屋顶面积 5,天窗传热系数 K3.2W

    25、/(m2 K),遮阳系数 SC0.5 时,对哈尔滨、北京、 上海、成都、广州等地的建筑进行计算,其能耗只比不开天窗建筑物能耗多 1.02.7%左右,可见对节能总体效果影响不大。但开天窗 对房间热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天窗的面积和热工性能要予以严格限制。 但对于那些需要视觉、采光效果而加大天窗面积的建筑,如果所设计的建筑满足不了规定性指标的要求,突破了限值,则该建筑必须 采用第 4.3 节的权衡选择法来判定是否满足节能要求,采用权衡选择法时,参照建筑的天窗面积和天窗热工性能必须符合本条的规定。 4.2.5 建筑中庭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 K 不应大于 3.2W/( m2 K ),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 S

    26、C 不应大于 0.5,透明部分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 于 0.6。建筑中庭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 【说明】强制性条文。许多公共建筑设计有室内中庭,希望在建筑的内区有一个通透明亮,具有良好的微气候及人工生态环境的 公共空间。但建筑中庭透明材料的热工性能较差,传热损失过大.如果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过小,容易造成室内采光不足,所增加 的室内照明用电能耗,将超过节约的制冷能耗,因此,对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也应作出规定。 建筑中庭空间高大,在炎热的夏季,中庭内的温度很高。应考虑在中庭上部的侧面开设一些窗户或其他形式的通风口,这样可以 充分利用由于中庭与外界的热压差所产生的自然通风,达到

    27、降低中庭温度的目的。必要时,应考虑在中庭上部的侧面设置排风机加强 通风,改善中庭热环境。 4.2.6 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 30%。 【说明】公共建筑一般室内人员密度比较大,建筑室内空气流动,特别是自然、新鲜空气的流动,是保证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符合 国家有关标准的关键。无论在北方地区还是在南方地区,在春、秋季节和冬、夏季的某些时段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这也 是节能和提高室内热舒适性的重要手段。外窗的可开启面积过小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本条规定是为了使室内人员在 较好的室外气象条件下,可以通过开启外窗通风来获得热舒适性和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4.2.7 严寒地区外门

    28、应设门斗. 寒冷地区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它地区外门也应采取各种保温隔 热节能措施。 【说明】公共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外门开启频繁。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外门的频繁开启造成室外冷空气大量进入室内, 导致采暖能耗增加。设置门斗可以避免冷风直接进入室内,在节能的同时,也提高门厅的热舒适性。除了严寒和寒冷地区之外,其它 气候区也存在着相类似的现象,因此也应该采取各种可行的节能措施。 4.2.8 门窗的空气渗透率必须经国家认可授权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 测方法GB7107-2002 中规定的 4 级要求。 【说明】公共建筑一般

    29、室内热环境条件比较好,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要求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以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 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因此对外窗的气密性能要有较高的要求。 4.2.9 外墙为幕墙的建筑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非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应符合条文 4.2.1 和 4.2.2 的规定; 2 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和气密性应符合条文 4.2.1 和 4.2.8 的规定; 3 玻璃幕墙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 0.6。 【说明】由于玻璃幕墙具有通透明亮的光影效果,使建筑具有现代、豪华、富丽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艺术美。因此,玻璃幕墙 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极为普遍。但玻璃幕墙热工性能差,太阳辐射和温差传

    30、热对玻璃幕墙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节约能源, 必须对幕墙的热工性能和遮阳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国内幕墙行业在工程中应用,主要是考虑幕墙围护结构的结构安全性、日光照射的光环境、隔绝噪声、防止雨水渗透以及防 火安全等方面,较少考虑幕墙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冷凝等热工节能问题。 对于非透明幕墙,如金属幕墙、石材幕墙、铝塑复合材料等幕墙,外围护结构没有透明玻璃幕墙所要求的自然采光、视觉通透等 功能要求,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该作为实墙来处理。此类幕墙的保温隔热措施也较容易实现,因此,本条文规定非透明幕墙的传热 系数应满足条文 4.2.1 和 4.2.2 的规定。 虽然玻璃本身的热工性能很差,但这些年

    31、来玻璃行业的技术发展很快,镀膜玻璃(包括 Low-E 玻璃)、热反射玻璃、中空玻璃等 产品丰富多彩,用这些高性能玻璃组成幕墙的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完全可以把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由普通单层玻璃幕墙的 5.0 W/m2 K 以上降到 3.0 W/m2 K 以下。如果幕墙采用“断热桥”型材龙骨,采用镀膜中空玻璃以及采用百页和格栅等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得热, 并提高密封性能,减少空气渗透热损失,与早期的玻璃幕墙相比节能效果还是明显的。为了达到节能目标,本条文对玻璃幕墙的传热 系数、遮阳系数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4.3.1 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

    32、能不能全部满足第 4. 1.3、第 4.2.1、第 4.2.3、第 4.2.4、第 4.2.5 条的规定时,必须使用权衡判断法 来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能符合节能要求。 【说明】:公共建筑的设计往往着重考虑外形和使用功能,难以完全满足第 4 章这些条款的要求,尤其是玻璃幕墙建筑的“窗墙比” 很可能突破第 4.2.3 条的限制。为了既尊重建筑师的创造性工作,又使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引入建筑围护结构 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达到要求的权衡判断法。权衡判断法不拘泥于建筑围护结构各个局部的热工性能,而是着眼于总体热工性能是否 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 4.3.2 权衡判断法首先计算参

    33、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采暖和空调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如果 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小于或等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则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 【说明】:权衡判断法就是先构想出一栋虚拟的建筑,称之为参照建筑,然后分别计算参照建筑和实际所设计的建筑的采暖和空 调能耗,并依照这两个能耗的比较结果作出判断。 每一栋实际所设计的建筑都对应一栋参照建筑。与实际所设计的建筑相比,参照建筑除了在所设计建筑不满足本标准的一些重要 规定之处作了调整外,其它方面都一样。参照建筑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各个方面均完全符合本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4.3.3 参照建筑的形状、

    34、大小、朝向以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第 4.1.3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面外墙都按某一比例缩小,使体形系数符合第 4.1.3 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第 4.2.3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或每个玻璃幕墙单元)都按某一比例缩小,使窗墙面积比符合第 4.2.3 条的规定。 【说明】:建筑形状、大小、朝向以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都与采暖和空调能耗直接相关,因此在这些方面参照建筑必须 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在形状、朝向、内部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等都确定之后,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外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对采暖和空 调能耗影响很大,因此

    35、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分别符合第 4.1.3 条和第 4.2.3 条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 系数小于第 4.1.3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不做体形系数的调整。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小于第 4.2.3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也不做 窗墙面积比的调整。 4.3.4 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完全符合第 4.2.1、第 4.2.3、第 4.2.4、第 4.2.5、第 4.2.6、条的规定。 4.3.5 计算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采暖能耗和空调能耗必须按照附录 C 的规定进行。 【说明】:权衡判断法的核心是对参照建筑和实际所设计的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用

    36、动态方法计算建筑的 采暖和空调能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细节都会影响能耗的计算结果。因此,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必须作出许多具体的规 定。 5.1 一一 般般 规规 定定 5.1.1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允许使用冷/热负荷指标估算供冷和采暖负荷。 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汁规范(GB50019)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暖和供冷负荷计算。 空调区的冷负荷,必须按各项逐时冷负荷之和的最大值确定;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系统类型、 调节方式等按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之和的最大值或各空调区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说明】强制性

    37、条文。目前,国内滥用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的现象很普遍,有些设计人员,竟利用设汁手册中供方案设 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空调的冷、热负荷的依据。由于总负荷偏 大,从而导致了装机容量偏大、管道直径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 现象。其结果是初投资增高、能量消耗增加, 给国家和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严格限制。 5.1.2 位于严寒地区的办公建筑,冬季不宜利用空调系统进行热风采暖,宜另设以热水为热媒的散热器或地面辐射型式的集中采暖 系统。对于寒冷地区冬季采暖,应根据建筑等级、采暖期天数、能源消耗量和运行费用等因素,经技术

    38、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是否 另设采暖系统。 【说明】严寒地区,由于采暖期长,不论是从节省能耗或节省运行费用来看,通常都是采用热水集中采暖系统更为合适。寒冷地 区办公建筑的冬季采暖问题,关系到很多因素,因此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比较,优选确定。 5.2 供供 暖暖 5.2.1 采暖系统应优先采用热水为热媒。 【说明】国家节能指令第四号明确规定:“新建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采暖” 。实践证明,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采暖质量有明 显的提高,而且便于进行节能调节。因此,明确规定应以热水为热媒。 5.2.2 当建筑物不需要全天连续供热时,集中采暖系统应按间歇采暖方式进行设计。位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办

    39、公建筑,在不使用的 时间内,应确保室内温度不会降至 0以下。 【说明】大多数办公建筑都是仅白天使用,在不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没有必要仍保持规定的设计温度,所以,可以按间歇采暖运 行方式进行设汁。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室外温度较低,为了防止在不使用时间里室内的水管及其它带水设备发生冻结,规定室内自然降温的幅度不能 过大,以保持不低于 0为限。为此,设计时应校核计算建筑物的蓄热性能。如果在不使用时间里,依靠建筑自身的蓄热量无法保证室 内温度高于 0时,则应采取其它可靠的技术措施,如定时让热媒进行循环,或设置值班采暖等来保持室温不低于 0。 5.2.3 设计公共建筑热水集中采暖系统时,管路宜按照南、北向分

    40、环供热原则进行布置,并按朝向分别设置自控装置。 【说明】 在采暖系统南、北向分环布置的基础上,通过温度自控系统自动调节流经各向热媒的流量或供水温度,不仅具有显著的 节能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平衡南、北向房间的温度差异,从根本上克服“南热北冷” 的问题。 5.2,4 公共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可选择采用下列任一制式;在进行系统划分和布置时,应充分考虑能方便地实行分区热量计量的 可能性。 1 上下分式垂直双管; 2 下分式水平双管; 3 上分式垂直单双管; 4 上分式全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 5 下分式全带跨越管的水平单管。 【说明】选择采暖系统制式的原则,是在保持散热器有较高散热效率的前提下,保证

    41、系统中除楼梯间以外的各组散热器都能独立 进行流量调节。 由于公共建筑往往分区出售或出租,由不同单位使用;因此,在设计和划分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实现分区热量计量的灵活性、方 便性和可能性,确保实现按用热量多少进行收费。 5.2.5 选择散热器时,必须考核和比较其传热系数和金属热强度等指标。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散热器宜明装。 【说明】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和金属热强度指标(散热器在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为 1时,每 1kg 重散热器每小时所放散 的热量),是评价和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特别是金属热强度指标,是衡量同一材质散热器节能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标志。 实验证明:散热器外表面涂刷非金属性

    42、涂料时,其散热量比涂刷金属性涂料时能增加 10以上。散热器暗装在罩内时,不但散热器的 散热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由于罩内空气温度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使罩内墙体的温差传热损失大大增加。为此,应避免这 种做法。 散热器暗装时,还会影响温控阀的正常工作。如工程确实需要暗装时(如幼儿园),则必须采用带外置式温度传感器的温控阀, 以保证温控阀能根据室内温度进行工作。 5.2.6 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应采取有效的室温调控措施。 【说明】强制性条文。室温调控,是进行热量计量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采暖节能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没有分室温度调控措 施,节能也就无从谈起。实践己充分证明,设置温控装置特别是采用自

    43、力式温控阀时,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采用手动调节时,一定要选择专门用于调节散热器流量的手动散热器调节阀,它具有较好的流量调节特性,这种特性是通用的球阀、 闸阀或截止阀所不具备的。 5.2.7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根据热负荷合理选取。确定散热器所需散热量时,应扣除室内露明管道的散热量。 【说明】 散热器的安装数量,应与设计负荷相适应,不应盲目增加。有些人以为散热器装得越多就越安全,殊不知实际效果并非 如此;盲目增加散热器数量,不但浪费能源,还很容易造成系统热力失匀和水力失调,使系统不能正常采暖。 5.2.8 空间高大的公共建筑,如大堂、候机(车)大厅、展厅等的采暖,宜采用辐射采暖方式。 【说明】

    44、高大空间建筑内采用常规的对流采暖方式采暖时,室内沿高度方向会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不但建筑热损耗增大,而且, 人员活动区的温度往往偏低,很难保持在设计值。采用辐射采暖时,室内高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很小;同时,由于有温度和辐射强度的 综合作用,既可以创造比较理想的热舒适环境,又可以比对流采暖时减少 15以上的能耗。因此,应该提倡。 5.2.9 采暖系统热水管路(供水或回水)的分支管路上,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设置水力平衡装置。在每个采暖系统的入口处,应设 置热量计量装置。 【说明】 量化管理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按照用热量的多少来计收采暖费用,既公平合理,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设 置水力平衡配件后,

    45、可以通过对系统水力工况的调整,保持系统的水力平衡。 5.3 通通 风风 与与 空空 调调 5.3.8 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小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 CO2 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 CO2 浓度始终维持在卫 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说明】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但可以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一个指标值。ASHRAE62-2001 标准的第 6.2.1 条中阐述了“如果通风能够 使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超出室外二氧化碳浓度的 700ppm,人类生物散发方面的舒适性(气味)标准是可以满足的。”考虑到我国室内 空气品质标准中没有采纳“室外 CO2 浓度700ppm室内允许浓度”的定义方法,因

    46、此将 ASHRAE62-2001 的条文做了修正。我国已有 建筑采用了新风需求控制。要注意的是:如果只变新风量、不变排风量,有可能造成部分时间室内负压,反而增加能耗,因此排风量 也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以保持房间的正压。 5.3.9 对办公室空调进行内、外区划分时,应考虑到室内进深、分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合理划分。内、外区宜分 别设置空调系统并注意防止冬季室内冷热风的混合损失。 【说明】建筑物外区和内区的负荷特性不同,外区由于与室外空气相邻,围护结构的负荷随季节政变有较大的变化;内区则由于远离 围护结构,室外气侯条件的变化,对它几乎没有影响。通常,内区常年需要供冷,因此宜分别设计

    47、和配置空调系统。这样,不仅可以 方便运行管理,获得最佳的空调效果,而且还可以避免冷热抵消,节省能源的消耗,减少运行费用。 办公室内、外区的划分标准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房间分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设计中需要灵活去处理。例如,如果在进深方向有 明确的分隔,则分隔处一般为内、外区的分界线;房间开窗的大小、房间朝向等因素也对划分有一定影响。在设计没有明确分隔的大 开间办公室设计时,根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通常可将距外围护结构 35m 的范围划为外区,其余的为内区。为了设计尽可能满足不 同的使用需求,也可以将上述从 3m 至 5m 的范围作为过渡区,在空调负荷计算时,内、外区都计算此部分负荷,这样只要分隔

    48、在 3 5m 之间变动,都是能够满足要求的。 5.3.10 对于有较大内区且常年稳定散发余热的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系统。 【说明】水环热泵系统具有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冷热量转移的特点。对于冬季的建筑供热来说实际上是利用了建筑内部的发热量,从而 减少了外部供给建筑的供热量需求,是一种节能的系统形式。但其运行节能的必要条件是在冬季建筑内部有较为稳定的余热。在实际 设计中,应进行供冷、余热和供热需求的热平衡计算,以确定是否设置辅助热源及其大小,并通过适当的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是否采 用此系统。 5.3.11 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新风应按质、按量直接送入各空调区内,不应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当

    49、空调区面积较 大、或人员分布分散时,新风口应均匀布置。 【说明】新风直接送入房间并合理分配到人员的停留部位,对于提高送新风的清洁度和降低新风年龄、保证室内各人员的卫生条件都 是有利的。 5.3.12 为了避免建筑内污染物交叉传播和降低空调能耗,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 【说明】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吊顶上部存在较多的尘土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吊顶上部存在较多的尘土等污染物,采用吊顶回风对室内 卫生条件极为不利,同时考虑到此方式也加大了空调的能耗,因此对吊顶回风应作限制。 5.3.13 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充分利用排风中的热量和冷量对新风进行预加热 和预冷却。 1 送风量3000m3/h 的直流式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8; 2 送风量10000m3/h、新风比40的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8; 3 设有独立新风和排风的系统。 【说明】 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长期以来,业内人士往往单纯地从经济效 益方面来权衡热回收装置的设置与否,若热回收装置投资的回收期稍长一些,就认为不值得采用。时至今日,世人考虑问题的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要概述(doc 24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95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