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794743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格式:PPT
  • 页数:160
  • 大小:68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药学 总论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 药 学1PPT课件中药学的性质合理的名称合理的名称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重点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中药。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中药。1、中药的疗效;、中药的疗效;2、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的毒副作用。重点:重点:“药性理论药性理论”、“功效功效”、“主治主治”。2PPT课件 未来中药学的任务是探索人、药以及人药关系三方面的复杂性。我们现在正处在世界药学史的第三次浪潮中,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在从对抗疗法转向调节对策,而后者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当代的药物有三大特点:专属性更强,更接近病灶,更多地采用天然物质作为药物。这里描绘的是西药的未来,与前述未来中药学三项基本特征的方向、目标

    2、全然不同。毫无疑问,中药学要尽可能采用分子药物的成就来丰富自己,但是如果以分子药物的途径来代替或掩盖中药学发展道路,那就没有中药学的未来可言。3PPT课件总 论4PPT课件学 习 方 法 紧密联系中医学知识。紧密联系中医学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多看多看目录目录、弄懂、弄懂中药术语中药术语、联系(、联系(中中医理论,药物间的区别医理论,药物间的区别)记忆。)记忆。5PPT课件绪 言 概概 念:念: 1、中药、中药 2、中药学、中药学6PPT课件中 药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

    3、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种。 中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为基础,用来预防预防或治疗疾病或治疗疾病的物质。的物质。 国国 药药 植物:花、叶、子、根、皮、茎。植物:花、叶、子、根、皮、茎。动物动物矿物矿物7PPT课件中药与草药的关系中药:前人应用较多天然药材,药店出售,历代文献中有记载。中药:前人应用较多天然药材,药店出售,历代文献中有记载。草药:流传于民间,一般药店没有出售,文献中没记载。草药:流传于民间,一般药店没有出售,文献中没记载。8PPT课件中

    4、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根本的区别在于:根本的区别在于: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用药。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无中医药理论指导,不需要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药。9PPT课件中 药 学 中药学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的是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和和各种中药的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PPT课件第 一 章中药的

    5、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1PPT课件【学习要求】 掌握掌握六本主要本草著作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新修本草、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的成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12PPT课件六本主要本草著作(一)(一)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二)(二)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 (三)(三)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四)(四)证类本草证类本草(五)(五)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六)(六)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 13PPT课件神农本草经(一)秦汉时期(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神

    6、农本草经(简称(简称本经本经)“第一部药学第一部药学专著专著” 成书时间:大约为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00年 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分为:种,分为: 上品(上品(120种):种): 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性很弱。 中品(中品(120种):种): 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 下品(下品(125种):种): 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毒性,不可 久服久服14PPT课件神农本草经 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一一.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劳动人民用药经验;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劳

    7、动人民用药经验;二二.为中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许多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编写体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三.阐述了中药基本理论;阐述了中药基本理论;四四.指导了临床用药。指导了临床用药。缺点缺点:1,分类不科学;,分类不科学;2,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浓厚的迷信色彩。15PPT课件神农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作者:梁,陶弘景载药载药730种(多属南方用药)种(多属南方用药)特点:特点:1 . 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2 . 首创诸病通用药。首创诸病通用药。1

    8、6PPT课件新修本草又名又名唐本草唐本草。载药载药844种。种。 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于公元659年,由苏敬、李勣等主持编纂。特点:图文并茂特点:图文并茂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2、我国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我国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17PPT课件证类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后世简称证类本草证类本草) 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宋,唐慎微宋,唐慎微 载药数载药数1558种。种。 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特点:图文并重,方药兼收1、总结了

    9、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大成。2、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流传最早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实用文献价值。、实用文献价值。 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此外,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 18PPT课件本草纲目“博而不繁,详而有要博而不繁,详而有要”,“东方百科全书东方百科全书” 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578年。明,明,李时珍著。载药数载药数1892种(新增种(新增374种);附图: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多幅;附方:11000余首余首。最突出特点:分正误(纠正前人错误)

    10、,有发明最突出特点:分正误(纠正前人错误),有发明 (前人没使用的方(前人没使用的方法)法)1、总结了我国、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一部伟大医学著作;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一部伟大医学著作;19PPT课件本草纲目2、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自然属性,生态条件);、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自然属性,生态条件);3、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共识,明确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共识,明确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4、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奉献。、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伟大奉献。20PPT课件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765年。清,清,赵学敏著。载药载药921种,新增

    11、种,新增716种。种。特点:扩充药源,补其不足特点:扩充药源,补其不足清代最有价值的本草著作清代最有价值的本草著作21PPT课件第 二 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22PPT课件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 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指出:指出:“阴干、暴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伪陈新,并各有法。” 23PPT课件 历代医家都十

    12、分重视中药的产地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也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中药,也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中药人员应熟知,临床医生亦应了解。人员应熟知,临床医生亦应了解。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重要课题。 24PPT课件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中药的

    13、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物。中药的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25PPT课件一、含义一、含义 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地道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地道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材。的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历史悠久历史悠久产地适宜产地适宜品种优良品种优良产量宏丰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带有地域性 26PPT课件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则是其关键因素。27PPT课件二、形成的原因二、形成

    14、的原因: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定的地域性。1 1、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各地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生态环境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天然中药材有一定地域性,药因而,天然中药材有一定地域性,药品的产量与质量和产地有密切的关系品的产量与质量和产地有密切的关系。28PPT课件 2 2、古代医药家的实践。、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古代医药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古代医药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使用、观察和比较,发现既便是

    15、经过使用、观察和比较,发现既便是各地分布广泛的药材,由于自然条件各地分布广泛的药材,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药品质量优劣不同;因而逐渐不同,药品质量优劣不同;因而逐渐形成了形成了“道地药材道地药材”的概念。的概念。29PPT课件三、常用道地药材:三、常用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山药、牛膝河南:地黄、山药、牛膝甘肃:当归甘肃:当归山东:阿胶山东:阿胶 山西:党参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宁夏:枸杞广东:砂仁广东:砂仁 广西:肉桂、田七广西:肉桂、田七江苏:薄荷、苍术江苏:薄荷、苍术云南:田七云南:田七一

    16、30PPT课件四、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四、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1 1、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1PPT课件2 2、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已经无法满足

    17、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不足的重要途径。32PPT课件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对不少名贵和短缺药材进行异地引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对不少名贵和短缺药材进行异地引种,以及药用动物驯养,并不断取得成效。如:种,以及药用动物驯养,并不断取得成效。如: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贵州原产的天麻,在陕西大面积引种成功。贵州原产的天麻,在陕西大面积引种成功。人工培育牛黄,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麝及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人工培育牛黄,

    18、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麝及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等。培养等。 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和疗效。33PPT课件3 3、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道地药材是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环境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环境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贵东北人参。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

    19、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34PPT课件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中药的采集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切的关系。35PPT课件一、植物类药材的采收一、植物类药材的采收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其节性,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

    20、入药部位的生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按用药部位归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按用药部位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全草类、叶类、纳为以下几种情况: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根和根茎类、树皮和根皮类。树皮和根皮类。36PPT课件 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2)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侯进行,)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侯进行,(3)花类:花含苞未放或正在开放时进行)花类:花含苞未放或正在开放时进行(4)果实和种子类:以果实入药的一般在果实成熟后或将

    21、成熟时采收)果实和种子类:以果实入药的一般在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5)根、根茎和根皮类:阴历二、八月为佳。)根、根茎和根皮类:阴历二、八月为佳。(6)树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相交时节)剥取树皮。)树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相交时节)剥取树皮。37PPT课件(一)全草类:(一)全草类: 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此时茎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收。此时茎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不用根者,割取地上部份:益母草、不用根者,割取地上部份:益母草、青蒿、薄荷、藿香等。青蒿、薄荷、藿香等。连根用者,连根拔起:车前草、蒲公连根用者,连根拔起:车前草、蒲公英、败

    22、酱草、白花蛇舌草等。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特殊采用:茵陈嵩以幼嫩全草入药,特殊采用:茵陈嵩以幼嫩全草入药,忍冬藤茎叶同时入药。忍冬藤茎叶同时入药。38PPT课件(二)叶类:(二)叶类: 叶类药材,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叶类药材,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采收。此时植物生长极盛,有效成时采收。此时植物生长极盛,有效成份含最高,药力雄厚,应及时采收。份含最高,药力雄厚,应及时采收。如艾叶、荷叶、番泻叶、罗布麻等。如艾叶、荷叶、番泻叶、罗布麻等。但少数药材例外,如桑叶,宜深秋或但少数药材例外,如桑叶,宜深秋或初采收,习称初采收,习称“霜桑叶霜桑叶”或或“冬桑叶冬桑叶”。39PPT课件(三)花类:(三)

    23、花类: 在植物开花时采集,花蕾大多次第形成和开放,故应分批采摘。在植物开花时采集,花蕾大多次第形成和开放,故应分批采摘。1 1、即开即采:菊花、月季花、洋金花、旋覆花等。、即开即采:菊花、月季花、洋金花、旋覆花等。2 2、花冠由黄转橙红时采:红花。、花冠由黄转橙红时采:红花。3 3、采含苞待放的花蕾:槐花、金银花、辛荑等。、采含苞待放的花蕾:槐花、金银花、辛荑等。4 4、花完全开放时采:蒲黄等花粉类药材。、花完全开放时采:蒲黄等花粉类药材。40PPT课件(四)果实、种子类:(四)果实、种子类:1 1、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山楂、枸、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山楂、枸杞、川楝子等。杞、川楝子等。

    24、2 2、幼果入药:枳实、青皮等。、幼果入药:枳实、青皮等。3 3、分次采成熟果实:瓜蒌。、分次采成熟果实:瓜蒌。4 4、容易变质果酱,晴天清晨或傍晚采:、容易变质果酱,晴天清晨或傍晚采:桑椹、枸杞、覆盆子等。不宜过熟。桑椹、枸杞、覆盆子等。不宜过熟。41PPT课件 也有一些例外:如:叶类: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以增也有一些例外:如:叶类: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以增加其寒凉性;加其寒凉性;全草类:茵陈,采三月的嫩苗。全草类:茵陈,采三月的嫩苗。果实和种子类:以幼果入药的有乌梅、青皮、枳实等;果实和种子类:以幼果入药的有乌梅、青皮、枳实等;根及根茎类: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

    25、为宜;根及根茎类: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树皮类,如肉桂多在十月采收,树皮类,如肉桂多在十月采收, 42PPT课件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易获得为原则。l 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l 鹿茸应在清明后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天截取,过时则角化。l 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l 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

    26、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干时捕捉。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43PPT课件第三节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中药的贮存中药材经采集后,除少数随采随用的鲜中药材经采集后,除少数随采随用的鲜品外,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品外,一般都要使之干燥或进行初步加工,然后才能贮存。贮存不当,不加工,然后才能贮存。贮存不当,不仅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仅药材外观差,质量降低,影响疗效,而且还对人体有害。,而且还对人体有害。44PPT课件一、中药贮存常见的变质现象:一、中药贮存常见的变质

    27、现象:虫蛀虫蛀霉变霉变变色变色走油走油45PPT课件二、中药贮存的时间与药效:二、中药贮存的时间与药效:1、用药宜、用药宜“新新”,一般不宜贮存太久,一般不宜贮存太久,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有效成分降低,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有效成分降低,影响药品质量。,影响药品质量。2、一些药物鲜用与干用,作用强弱有、一些药物鲜用与干用,作用强弱有差异。差异。 如:鲜地黄寒润之性优于干地黄,如:鲜地黄寒润之性优于干地黄,其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尤佳。其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尤佳。46PPT课件3、少数药物、少数药物“用药宜陈用药宜陈”,即久陈,即久陈药效尤佳。药效尤佳。陶弘景有六陈之说:狼毒、枳实陶弘景有六陈之说:

    28、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李时珍谓不独六陈,大黄、木贼李时珍谓不独六陈,大黄、木贼、荆芥、芫花、槐花亦宜久陈。、荆芥、芫花、槐花亦宜久陈。临床还习用陈棕炭、陈艾叶等。临床还习用陈棕炭、陈艾叶等。47PPT课件至于上述药品,为什么宜久陈,贮存多久才为至于上述药品,为什么宜久陈,贮存多久才为“陈陈”?至今尚无定论。?至今尚无定论。据报道:据报道:l 陈棕炭止血作用较新棕皮好,久陈者作用更显著。陈棕炭止血作用较新棕皮好,久陈者作用更显著。l 芫花、狼毒久陈可减轻毒性。芫花、狼毒久陈可减轻毒性。l 橘皮久陈散失其挥发油及陈皮甙,有效成分含量可相对增加。橘皮久陈散

    29、失其挥发油及陈皮甙,有效成分含量可相对增加。l 槐花久陈使其芸香甙转化为鞣质,发挥止血作用;新品清肝火、降血槐花久陈使其芸香甙转化为鞣质,发挥止血作用;新品清肝火、降血压作用较好。压作用较好。48PPT课件中 药 的 炮 制49PPT课件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附子、半夏、巴豆)附子、半夏、巴豆)2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蜜炙、酒炒、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蜜炙、酒炒、醋制、姜制)、醋制、姜制) 3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

    30、病情的需要;(萸黄连、熟地黄、制首乌)要;(萸黄连、熟地黄、制首乌)4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桑螵、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桑螵蛸、盐苁蓉)蛸、盐苁蓉)5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6 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麸炒僵蚕、酒制乌梢、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麸炒僵蚕、酒制乌梢蛇)蛇) 50PPT课件例 证1、减毒:甘遂醋制;巴豆制霜;常山酒炒、减毒:甘遂醋制;巴豆制霜;常山酒炒2、归经:、归经: 蜜炙蜜炙补益,润肺补益,润肺 酒炒酒炒上行,活血通络上行,活血通络 盐水炒盐水炒下行,归肾下行,归肾 姜汁炙姜汁炙加强止呕

    31、加强止呕 醋炒醋炒加强止痛加强止痛51PPT课件例 证性味:生地(寒)性味:生地(寒)凉血凉血 熟地(微温)熟地(微温)补血补血功效:荆芥功效:荆芥解表;荆芥炭解表;荆芥炭止血止血 石膏石膏泻火;煅石膏泻火;煅石膏收敛收敛52PPT课件第二节炮制的方法一、净制1、清除杂质挑选、筛选、风选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去残根或去残茎、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头尾足翅、去残肉 53PPT课件二、切 制l切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二道工序。l“饮片”的狭义和广义l药材切制前必须经过软化处理l常见的饮片类型有:极薄片、薄片、厚片、斜片、宽丝、细丝、段、块、粗末54PPT课件三、炮 炙(一)炒法炒:将净选或

    32、切制后的药材置锅内加热,不断翻炒的方法为“炒”。不加辅料炒(清炒),清炒分炒黄、炒焦加辅料炒分麸炒、土炒、米炒;55PPT课件炒炒 黄黄火力:文火火候:炒至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基本不变,或有爆裂声(种皮裂开),或有香气溢出或体积膨胀。目的:目的:1.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增强疗效。例:“逢子必炒”。王不留行:文火炒至大多数爆成白花。2.缓和药性,如牵牛子。3.利于保存,如芥子。4.矫臭矫味,如九香虫。56PPT课件炒炒 焦焦:中火:炒至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 目的:1.矫味、健胃,如焦神曲。 2.减缓药性,如焦大黄。 加辅料炒加辅料炒 麸炒 米炒 土炒57PPT课件(二)烫法烫法利用河

    33、砂、蛤粉(滑石粉、煅牡蛎粉)等同药材共炒的方法称“烫”,温度在200300。砂烫:如穿山甲、马钱子。蛤粉烫:胶类,如阿胶。滑石粉烫:皮类,如象皮。58PPT课件(三)(三)煅法煅法 将药材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煅烧(700以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矿物、贝壳类药及某些植物药。如石膏、龙骨、牡蛎、灯心草、血余炭等。有些药物煅红后,趁热投入液体辅料中淬。如:自然铜。目的改变其原有性状,使其质地疏松,有利于粉碎和煎煮。分明煅、煅淬等。59PPT课件(四)制炭法用炒制的方法,使药材表面炭化,而内部焦黄或焦褐(习称存性),或用闷煅法使药材全部炭化而不灰化,称为制炭法。分为炒炭和煅炭60P

    34、PT课件(五)炙法(五)炙法药材同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药材同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 两者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加固体辅料炒法是用固体辅料,炙法是两者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加固体辅料炒法是用固体辅料,炙法是用液体辅料,并要求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发挥辅料的药理作用)用液体辅料,并要求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发挥辅料的药理作用)。 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文、中、武火),时间较短;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文、中、武火),时间较短; 炙法的温度较低(文火),时间较长。炙法的温度较低(文火),时间较长。61PPT课

    35、件分 类(据辅料不同)1.酒炙:药物与酒拌炒的方法。 目的: 1.缓和药材寒凉之性,引药上行。如黄连、大黄。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 3.矫臭矫味。如蛇类药。62PPT课件2. 醋炙:药物与一定量米醋拌炒的方法。 目的: 1. 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如:延胡索、柴胡、香附、青皮、乳香、没药。 2.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如大戟、乳香、没药。 3.矫臭矫味。如:五灵脂、乳香、没药。63PPT课件3.蜜炙:适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药。 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百部、冬花、枇杷叶,有“蜜制甘缓而润肺”之说。 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 3.缓和药性,如麻黄蜜炙

    36、后能缓解过猛的发汗力,并能增强止咳平喘功效。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蜜炙后增强止咳作用,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64PPT课件4.盐炙:适用于补肾、清肾药。 目的: 1.引药入肾,增强疗效。如车前子、杜仲。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知母、黄柏。5.姜炙6.油炙65PPT课件(六)蒸法(七)煮法(八)炖法(九)煨法66PPT课件四、其他(一)燀法(二)制霜法(三)发酵(四)发芽(五)水飞法67PPT课件 第 四 章中 药 的 性 能68PPT课件【学习要求】1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2掌握四

    37、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69PPT课件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

    38、起来全面分析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意事项。70PPT课件 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气味(药物的性质和味道)气味(药物的性质和味道)归经(药物的作用部位)归经(药物的作用部位)升降浮沉(药物的作用趋向)升降浮沉(药物的作用趋向)毒性(副作用,毒性反应)。毒性(副作用,毒性反应)。71PPT课件第一节 四 气一、含一、含 义义四

    39、气亦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四气亦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二、产二、产 生生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准。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准。三、四气的作用三、四气的作用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用于热证。72PPT课件第一节 四 气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通络、回阳救逆) 平性:作用缓和(寒热皆宜)平性:作用缓和(寒热皆宜)四、运用原则四、运用原则 一般规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一般规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

    40、疗热以寒药。 寒热错杂之证寒热错杂之证热药寒药并用热药寒药并用特殊用法特殊用法 真寒假热之证真寒假热之证热药治本,反佐寒药;热药治本,反佐寒药; 真热假寒之证真热假寒之证寒药治本,反佐热药。寒药治本,反佐热药。73PPT课件第二节 五 味一、含一、含 义义五味是药物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常与,常与“四气四气”合称合称“气味气味”或或“性味性味”。二、产二、产 生生口尝而得口尝而得以药物的功效推断味道以药物的功效推断味道 74PPT课件第二节 五 味三、作用三、作用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辛:能散、

    41、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 甘:能补(补益)、能缓(缓和)、能和(调和药性、和中)甘:能补(补益)、能缓(缓和)、能和(调和药性、和中)酸:收、涩酸:收、涩收敛固涩,兼能生津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涩:作用与酸味相似苦:泄、燥苦:泄、燥75PPT课件第二节 五 味 通泄通泄泻下(大黄)泻下(大黄) 泄泄势缓势缓 泄泄 清泄清泄泻火(栀子)泻火(栀子) 泻泻势猛势猛 降泄降泄降逆(杏仁)降逆(杏仁) 苦温燥湿苦温燥湿寒湿证寒湿证 燥燥 湿湿 苦寒燥湿苦寒燥湿热湿证热湿证 坚坚 阴阴泻火存阴(泻肾火)(黄柏、知母、泽泻)泻火存阴(泻肾火)(黄柏、知母、泽泻) 76PPT课件第二节 五

    42、味咸:下、软(泻下、软坚散结)咸:下、软(泻下、软坚散结)淡:渗、利(渗湿利水)淡:渗、利(渗湿利水)涩:与酸味相似涩:与酸味相似五味还可以与五行配合与五脏联系起来,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五味还可以与五行配合与五脏联系起来,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77PPT课件四、气与味的关系四、气与味的关系1、气味相同,作用相似、气味相同,作用相似辛温药物:解表,散寒辛温药物:解表,散寒苦寒药物:清热泻火(下)苦寒药物:清热泻火(下)78PPT课件第二节 五 味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气味不同,

    43、作用不同气同味异:黄连气同味异:黄连苦寒(清热泻火)苦寒(清热泻火) 生地生地甘寒(退虚热)甘寒(退虚热)味同气异:麻黄味同气异:麻黄 温温 辛辛 薄荷薄荷 凉凉一气兼数味,作用广泛一气兼数味,作用广泛 当归:辛甘温当归:辛甘温 79PPT课件第二节 五 味相同味,其个性不同,作用不同相同味,其个性不同,作用不同 麻黄麻黄 发散发散 木香木香 行气行气 红花红花 辛味辛味 行血行血 紫苏紫苏 发散行气发散行气 川芎川芎 行(气血)行(气血)80PPT课件五、五、“四气四气”、“五味五味”的可变性的可变性1.1.通过炮制改变:通过炮制改变: 干干 姜姜辛 热炒炭苦涩温炮炮 姜姜 生生 地地苦甘寒

    44、蒸晒甘 温熟熟 地地2.2.通过配伍改变通过配伍改变 吴茱萸吴茱萸-苦寒之性减缓黄连配入黄连配入 升麻、柴胡升麻、柴胡-苦降之性减缓81PPT课件六、六、“四四 气气”、“五五 味味”的阴阳属性的阴阳属性 酸、苦、咸(涩)味及寒、凉酸、苦、咸(涩)味及寒、凉属阴属阴辛、甘、淡辛、甘、淡 味味 及温、热及温、热属阳属阳82PPT课件第三节 升降浮沉一、含义一、含义 升浮升浮 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沉降沉降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升上升,上升,降降下降,下降,浮浮发散,发散,沉沉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83PPT课件二、作用二、作用

    45、 1、药性升浮:都能上行向外。药性升浮:都能上行向外。(1)功效: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疹)功效: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疹、温阳益气等功效。、温阳益气等功效。(2)主治: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湿)主治: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湿痹痛,中寒泄利,神智不清,疹发不畅,阳虚气痹痛,中寒泄利,神智不清,疹发不畅,阳虚气弱等病证。弱等病证。 升麻、柴胡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升举清阳 麻黄、苏叶麻黄、苏叶发表散寒发表散寒 桑叶、菊花桑叶、菊花疏风清热疏风清热 瓜蒂、藜芦瓜蒂、藜芦涌吐痰涎宿食涌吐痰涎宿食 麝香、石菖蒲麝香、石菖蒲开窍醒神开窍醒神84PPT课件2、药性沉降:

    46、都能下行向内,、药性沉降:都能下行向内,(1)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潜阳息风、消 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止咳平喘等功效。(2)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证。病证。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木通、滑石:利尿渗湿木通、滑石:利尿渗湿 向下向下柿蒂、沉香:降气止呃柿蒂、沉香:降气止呃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五味子:收敛

    47、肺气向内五味子:收敛肺气向内五倍子:敛肺涩肠五倍子:敛肺涩肠 向内向内麻黄根:止汗麻黄根:止汗85PPT课件简而言之:简而言之:(一)顺着病位,使药达病所(一)顺着病位,使药达病所风寒头痛风寒头痛在上在上选上升的药,如川芎选上升的药,如川芎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下在下选下降的药,如茯苓选下降的药,如茯苓疹透不畅疹透不畅在表在表选外浮的药,如浮萍选外浮的药,如浮萍遗精带下遗精带下在内在内选内沉的药,如牡蛎选内沉的药,如牡蛎86PPT课件(二)逆着病势,制止病势发展(二)逆着病势,制止病势发展肺气上逆肺气上逆向上向上选下降的药,如杏选下降的药,如杏 仁仁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向下向下选上升的药,如黄选上升的

    48、药,如黄 芪芪邪热由气入营邪热由气入营向内向内选取外透药,选取外透药,如银翘散如银翘散肺气耗散肺气耗散向外向外选内收药,如五味子选内收药,如五味子87PPT课件3、有的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如南瓜、有的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如南瓜 子的杀虫作用子的杀虫作用4、有的药物则存在二向性。、有的药物则存在二向性。 麻黄:既发表散寒又利水消肿。麻黄:既发表散寒又利水消肿。 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88PPT课件三、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 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有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法是的功效和所治

    49、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法是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而言的。而言的。 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吐、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向下,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 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外的作用趋向。89PPT课件 掌握

    50、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势利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宜降不宜升。90PPT课件四、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9474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