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PPT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硅烷偶联剂-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硅烷偶联剂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硅烷偶联剂主讲内容u偶联剂u硅烷偶联剂定义与结构u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u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u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应用u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偶联剂 一、偶联剂定义一、偶联剂定义 偶联剂( Coupling agent),又称表面改性劑。在塑料配混中,改善合成树脂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偶联剂亲无机物的基团亲有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能与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降低合成树脂熔体的粘度,改善填充剂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二、偶联剂的作用二、偶联剂的作用 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
2、性能、热性能、旋光性能等。 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在于它既能与增强材料表面的某些基团反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在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界面层能传递应力,从而增强了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介质向界面渗透,改善了界面状态,有利于制品的耐老化、耐应力及电绝缘性能。 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NR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偶联剂种类偶联剂种类偶联剂结构偶联剂结构适用范围及体系适用范围及体系铬络合物偶联剂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离子形成的金属铬络合物品种比较单一,适用范围小钛酸酯偶联剂单
3、烷氧基型适用于多种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适合于不含游离水、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水的填充体系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适用于树脂基多种复合材料体系,适合于含湿量高的填料体系;螯合型适用于树脂基多种复合材料体系,由于它们具有非常好的水解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含水聚合物体系;配位体型适用于多种树脂基或橡胶基复合材料体系铝酸化合物偶联剂含铝酸的低分子量的无机聚合物适用于多种热固性树脂,也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硅烷偶联剂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三、偶联剂的分类三、偶联剂的分类 按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及组成分为有机铬络合物、钛酸酯类、铝酸化合物和硅烷类四大类。一、硅烷偶联剂定义与结构一、硅烷偶联剂
4、定义与结构硅烷偶联剂定义硅烷偶联剂定义 硅烷偶联剂又名硅烷处理剂、底涂剂,是一类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可以和有机与无机材料发生化学键合(偶联),增加两种材料的粘接性。 硅烷偶联剂结构硅烷偶联剂结构 结构通式为YnSiX(4-n); 1.通式中n为03的整数; 2. X为可水基团,遇水溶液、空气中的水分或无机物表面吸附的水分均可引起分解,与无机物表面有较好的反应性。典型的X基团有烷氧基、芳氧基、酰基、氯基等;最常用的则是甲氧基和乙氧基; 3. Y为非水解的、可与高分子聚合物结合的有机官能团。如乙烯基、乙氧基、氨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等,与各种合成树脂、橡胶
5、有较强的亲和力或反应能力。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常用的代表性硅烷偶联剂常用的代表性硅烷偶联剂偶联剂名称偶联剂名称相对分相对分子子 质量质量相对密相对密度度 (25)(25)折射率折射率 (25)(25)闪点闪点 /沸点沸点/(101.324(101.3241 10 03 3Pa)Pa)乙烯基三氯硅烷161.51.261.4322119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90.30.931.39554161乙烯基三(-甲氧乙氧基)硅烷280.41.041.42866285-缩水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6.11.071.427135290-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48.11.041.429138255N
6、-(-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22.11.031.445140259N-(-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206.10.981.445140234-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98.51.081.41878192-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96.11.061.439102212-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21.00.941.419104217二、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二、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 化学键理论化学键理论(最古老却又是迄今为止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种理论)SiOH之间脱水缩合,生成含SiOH的低聚硅氧烷;与硅原子相连的SiX基水解,生成SiOH; 低聚硅氧烷中的Si OH与基材表面的OH形
7、成氢键;加热固化过程中,伴随脱水反应而与基材形成共价键连接。 一般认为,界面上硅烷偶联剂水解生成的3个硅羟基中只有1个与基材表面键合;剩下的2个SiOH,或与其他硅烷中的SiOH缩合,或呈游离状态。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例, 当用它首先处理无机填料时(如玻璃纤维等),硅烷首先水解变成硅醇,接着硅醇基与无机填料表面发生脱水反应,进行化学键连接,反应过程如下: 硅烷中的X基团水解水解后羟基与无机填料反应经偶联剂处理的无机料填进行填充制备复合材料时,偶联剂中的Y基团将与有机高聚物相互作用,最终搭起无机填料与有机物之间的桥梁。 表面浸润理论表面浸润理论 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提高了玻璃纤维或其他无机材料的
8、表面张力,甚至使其大于树脂基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有利于树脂在无机物表面的浸润与展开,改善了树脂对无机增强材料的润湿能力,使树脂与无机增强材料较好地黏合在一起。 变形层理论变形层理论 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在界面中是可塑的,它可以在界面上形成一个大于10nm的柔性变形层,这个变形层具有遭受破坏时自行愈合的能力,不但能够松弛界面的预应力,而且能阻止裂纹的扩展,故可改善界面的黏合强度。 拘束层理论拘束层理论 理论认为复合材料中高模量增强材料与低模量树脂之间存在着界面区,而硅烷偶联剂为其中的一部分。硅烷偶联剂不仅能与无机物表面产生黏合,而且还有可以与树脂反应的基团,能将聚合物“紧束”在界面上。当此界面区的模
9、量介于无机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时,应力可以被均匀地传递。 可逆水解理论可逆水解理论 理论认为有水存在时硅烷偶联剂和玻璃纤维间受应力作用而产生断裂,但又能可逆的重新愈合。这样在界面上既有拘束层理论的刚性区域(由树脂和硅烷偶联剂交联生成),又可允许应力松弛,将化学键理论、拘束层理论和变形层理论调和起来。此机理不但可以解释界面偶联作用机理,而且也可以说明松弛应力的效应以及抗水保护表面的作用。三、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三、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 在硅烷偶联剂这两类性能互异的基团中,以Y基团最重要、它对制品性能影响很大,起决定偶联剂性能的作用。 只有当Y基团能和对应的树脂起反应,才能使复合材料的强度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