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782200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1.5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比较 思想政治 教育学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简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简介内容提要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国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新中国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 农耕经济的历史持续性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封建专制制度的极其完备 古代儒家思想何以发端,究其缘由还是因为现实社会给思想界提出了问题。 首先,从黄帝开始,人们已经首先,从黄帝开始,人们已经认识到顺天理、化万物的智者认识到顺天理、化万物的智者对

    2、部落发展的重要性。对部落发展的重要性。 黄帝面对当时诸侯相互侵伐的乱局,司马迁说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顺天地之纪,幽冥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端(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端 无论是黄帝“顺天地之纪”,还是尧命令羲和、羲仲二人定历法,辨四季,都说明古时人们已经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和物候变化,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时空概念有了初步确认。对规律认知和把握基础上的趋利避害行为,也使人们同时明白,只有把人纳入自然的轨道,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生产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才能

    3、得到上天的眷顾而保持个体和部落的持续发展。(天人合一) 其次其次,仅追求天时地利不能满足部落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存在,部落首领能否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给部落成员以必要的生存发展条件,关系到部落的人心向背,也关系到部落的未来发展。为此,道德修养的高尚与品行的高洁成为判断部落首领能否带领部落成员继续发展壮大的标准。 尧、舜、禹禅让制度的确立就是对这一选贤任能标准的最佳诠释。 “帝桀之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故“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殷纣王比之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好酒淫乐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

    4、粟。”以致发展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荒淫无耻地步。 经武王牧野一役,奴隶倒戈,天下归心而一举伐纣功成。 通过司马迁对汤武革命过程的描述,发现在这个朝代更迭关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德”,无德之君无法治国,无论夏桀还是殷纣,皆因失德而失国。而商汤和文王、武王父子也因修德而得天下。 有感于商纣王的失德亡国的教训,周朝统治者特别是武王和周公筹划如何使国家安定,万民归顺。为此,周公在辅佐成王期间,除了用武力维护统治之外,更多情况下是自觉意识到了“为政以德”才是安定天下的最好办法 。 周公始作周礼,制礼作乐,将文治教化工程推向全国。在周礼中,他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

    5、“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机构编制和岗位职责条分缕析,要求各色人等各安其责,各守其分,将社会纳入到一个统一有序的规范之中。同时,借用“礼辨异”、“乐统同”的功能,用“大礼三百,小礼三千”从外部规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人心的统合,社会不至于僵死呆板,他又根据各种仪式典礼,创制了相应的雅乐,如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等,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民众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天人合一,物我调适 之道。 总之,传统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部落之间的战乱纷争,也使人们逐渐明白人心向背的利害,顺天应人,修德以教,天下咸归的理念也逐渐在统治阶级的实践中不断被发扬光大。可以说,

    6、思想政治教育从上古黄帝轩辕氏起,就已经为人们所重视和领悟,期间经过尧、舜、禹、商汤、文、武的积累和总结,至周公之时,完成了一种思想的自发到自觉的飞跃,这是生产生活方式和长期政治实践的结果。至此,由上古历代圣王积累演变而成的思想在周公这里因为礼乐制度的订立而开大端。 自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式微,诸侯并立,周公时期所确定的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各个诸侯国家,甚至包括一些掌握实权的大夫也常常改变和抛弃礼乐文教,而作出专事征伐等违背礼制的僭越之举。礼乐制度严重损坏,如何对人、对执政者进行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孔子兴教化,勇敢承担起他们的历史使命,逐渐提出、

    7、明确并创立了儒家教化思想体系。 期望以此美风俗、序人伦。 孟子接力孔子思想,为了论证教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性善论,从而证明了人性的可教,进而指向社会的可化。荀子则从性恶论入手,首倡教化之思。虽然孟、荀二人切入角度不同,但共同指向人的道德品行是可以改变的,于是教化始出,并分别经过秦朝“三老掌教化”、西汉全面推向社会政治实践等一系列积累,而逐步完成了由道德教育向政治范畴的转变。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简略 1、春秋至战国时期,孔、孟、荀创儒家思想 2、秦朝重法家,而弃儒家,“焚书坑儒” 3、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治国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也随之迎来了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4

    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相互斗争与融合,玄学思潮被推崇,儒学由此失去了往日独尊地位,但是出于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并未完全丧失。 5、隋朝取士儒家化,重新强调并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文帝称:“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 以此思想为指导,隋朝诏封孔子后裔,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儒学教育,搜集整理儒家经典,重用儒士,特别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选举制度和政策的改变,有力引导了全社会对儒家思想和学说的尊崇,同时也为儒家教化思想和实践在唐代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6、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儒家经典教材全面修订,科举

    9、士子推广实践,使得儒家教化思想愈加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7、两宋前后涌现了众多儒学大家,实现了儒学历史的一次伟大复兴。借助印刷术的发展,实现了儒家典籍数量的快速增长与传播,特别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盛行,朱熹为集大成者。 8、元代统治者推行人种等级制度和“七匠八娼,九儒十丐”阶层分类观念的影响,人们在传统观念中对元代儒学及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持谨慎态度。 但实际上元代发展了两宋时期兴起的儒家理学,而且在崇文重儒政策的引导下,最终建立起一整套仿照汉人政治制度的国家政权,更为重要的是完善了以理学为唯一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在书院平台建立的基础上,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方针,也确

    10、立了理学在社会教化和国家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 9、明代教化思想和实践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日趋完善。具体在政策制度层面,统治者在文教政策的制定上唯程朱理学独尊,惟程朱理学精义是举,八股取士政策导向性相当明显,以致儒家士子不得不自觉灌输理学要义。 社会生活导向层面,儒家的“三纲五常”等伦理规约渗透至各个阶层和群体,特别是对女性道德方面的控制较前代有了明显加强。 思想文化发展层面,王阳明基于心学理论提出的教化工夫论,实为儒学教化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突破。 与之相对应,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统治阶级推崇乡约的教化和控制功能,借助士绅群体的力量,通过宣讲圣谕、编著推广劝善书等活动在美化地方风

    11、俗,教民向善及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0、清朝借鉴前期外族统治经验,完全坚持前朝旧制,继续推行八股取士,将儒家义理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精神贯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群中间。 11、清末,对于儒家教化思想和实践而言,伴随一系列社会结构、政治局势和思想文化潮流的巨变,不得不因为历史的合力而开始走向衰弱。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潮的影响下,在废科举、仿照西方教育体制,建构现代教育制度等方案的实施中,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等激烈的社会变革运动冲击下,儒家教化思想逐渐失去了影响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地位,实践方式也让位于现代教育方法,而最终退出了历

    12、史舞台 (四)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四)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1、核心修己安人(1)修己笃学为修己之基 ,大学有言,“故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善学为修己之要 ,尊重具有朴素辩证法色彩的、按照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要求进行学习的规律。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指学与思不可偏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不可偏废,废其一也,非学也。” 明德为修己的目的,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安人作为儒家教化核心的一个

    13、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两层内涵,一方面是指通过精神文化教育活动让民众在精神层面做到心安、体安、神安,自安而人安,人安而国安。这方面主要是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指通过有效的政教、刑教实践,在物质和秩序层面让民众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获得进一步谋求精神文明与道德修养的境界。 2、原则仁义忠信 (1)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 首先,从治国理政角度而言,要求主政者仁民爱物,修身以仁。在此方面,将孔子仁学思想发扬光大的非孟子莫属。孟子的民本、仁政理论成为儒家在后世教化实践中对统治者提出的最基本的,也是从未改变的原则要

    14、求。 其次,从推动社会教化角度而言,要求教民以仁,亲亲为大,奉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仁爱原则,以维护各类社会成员之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2)义: “正当”、“应当”;“合适”、“合理”;“天理之宜”;“善”及“道理”、意义“等五层意思。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义”“是指一般的道德准则,其顺乎人情,合乎事理,通乎天理,是指导和判断人之行为的道理与意义,其基本特征是合情合理。” 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候按照天理、人情、事理等“义”的原则进行的一种规范性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但符合“义”,也符合仁爱、孝悌等道德原则,更符合儒家所提倡的“礼”、“义”本身是作为一种德目以具体实践来表现的观点,它是一种道德规约和道德

    15、实践的统一体 (3)忠: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忠”解释为“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注之曰:“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心曰忠。”以敬释忠,将“从心”、“尽心”作为“忠”的本义 。古代深化经历了尽己敬人、臣民忠君、公忠体国三个层次演进。 尽己敬人:忠作为儒家倡导的一个基本道德信条,起初也是作为调节人自身的身心关系,以及人我、人物之间的关系而诞生的。换言之,“忠被当作一种普遍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贯穿于处己、待人、为政的过程之中。” 臣民忠君: “忠”德于是在尽己敬人之德性修养涵义基础上衍生成为臣民对君主的单向度义务,从而以所谓的“私忠”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思想将皇帝作为“天意“的代表,将君权

    16、的神圣和至高无上发挥到极致,在君臣关系的表现形式上,君权的绝对性和不可违抗性是天意的安排,臣民为此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应当做到“委身致命,事无专制” 。 公忠体国:以自身的德行修养提升为基础,忠于国家,忠于民众,主张倡行治道是这种道德品质的主要外在表现 。所谓“忠者,中也”的意思也是说公允中正,不以一家一姓之私利害天下中正公允之大德。以大公无私之心,为天下万民谋福祉,君臣各守其道,做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才能实现“庶事康哉”的理想 (4)信 诚在说文解字中被训为“信”,这种“诚”、“信”互训的做法表明“信”作为道德规范,意在要求言语上真实无妄,行动上恪守诺言,不欺不骗,以言行合一的实际行动履

    17、行好自己所允诺的义务和责任,以保证人与人相互间关系的合理与规范,从而实现和谐与美好。 3、目的成己成物 自我的提升,内外兼修; 在此基础上要处理好几层关系,它们包括:自我的身心和谐关系、可能出现纷争的人我关系、可以借鉴的人人关系、牵涉到人类整体未来命运的人与自然关系 。 (五)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礼教:克己复礼 2、乐教:致中和 3、政教:正己正人 4、刑教:抑恶扬善 (六)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学思并重:这里的“学”是指学习道德知识掌握道德理论。只有“为仁”的动机,而不努力去学习道德知识或疏于此种学习,就不可能真正“为仁”。“好仁不好学,其蔽与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

    18、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学必加思,包括对行为的思考,主要思考。 何为思,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省察克治 (王阳明语):省察是指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克治是指自我纠正、自我改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有教无类因人施教。孔子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当孟懿子问“孝”时,孔子答曰:“无违”,即不要违背礼。对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当子游问“孝”时,孔子则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19、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朱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也包含了因人施教的方法。朱熹把人分为圣人、贤人、全人、中人、富人、懒人等几种,认为除了圣人外,对其他各种人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禀性,故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 4、身体力行 所谓行既包括与言行相对的行,也包含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实行。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除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之外,还要求学生言行一致,在行动中落实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十分重视“听其言而观其行”,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如果仅学会夸夸其谈,而不能够身体力行,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

    20、学到了道德。 王阳明以“知行合一”的命题,进一步发展了身体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王阳明说:“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据王阳明的观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知而不行不全是真正的“知”,只有身体力行,才可能真正掌握道德。 (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道德与政治的高度合一 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以道德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 2、突出对道德的强调 (八)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与局限 1、形成中国人自强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重群体利益的价值取向,生成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2、在维护封建社会巩固和统一的同时,也禁锢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属

    21、性 为革命、推翻现政权、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一)初创阶段(1921-1927) 1、主要方式:党对广大的工人、农民和革命军队中的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与鼓动工作 李大钊的历史贡献 2、主要成效: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经验与教训 3、党的五次代表大会党的三大对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调 3、主要形式: (1)在工人当中: 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 建立机构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修大学、工人夜校 舆论宣传:劳动周刊 (2)在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中: 派驻专业人员 建立组织:中共黄埔特别支部、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创办刊物:黄埔日刊、中国军人,宣传三民主义,也宣传社会主义

    22、、共产党思想 (3)在农村: 建立组织:农会、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 组织运动:与地主、土豪作斗争 宣传理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形成阶段(19271937) 1、经过“大庾改编”和“三湾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2、古田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总结了革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阐明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方针原则等等,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3、1930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4、1934年2月,瑞金召开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强化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23、的这一论断。 5、王明“左”倾错误的负面影响 6、遵义会议 (三)成熟和发展阶段 1、1937年关于新阶段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抗日新阶段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形成众多的理论著作,开始走向成熟 毛泽东的“两论”,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罗瑞卿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周恩来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反对党内各种不良倾向 3、延安整风运动 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4、解放战争 关于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宜

    24、将剩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 (四)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卓著成效 1、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2、在实践中,通过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四、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国初期的蓬勃开展(19491956) 1、主题的转换:围绕巩固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2、重大历史事件的社会化作用 3、“三反”、“五反”运动 4、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展 5、社会主义过渡时间 (二)1957年后的曲折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重挫 1、积极方面: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25、部矛盾的问题 2、消极方面:阶级斗争扩大化、左倾错误严重化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重新定位(1978)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批判林彪、批判“四人帮” 3、真理标准大讨论 4、1982年党的十二大 5、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6、80年代后半期的严重失误 7、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8、新世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中国梦” (四)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与启示 1、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注意摆正思想教育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822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