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全套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全套教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种 塑性 成形 理论 技术 全套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主讲人:李主讲人:李 峰峰2能力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完成这门课程以后,学生在理论方面应具有以下能力: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特种塑性成形工艺的具体理论知识,掌握其特点并熟悉其实际应用 除此之外,本课程还要在实践领域培养学生如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认知和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特种塑性成形工艺及相关知识有一总体了解 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对这一新兴学科能较快的掌握,包括其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分析建模能力 现阶段实际应用本专业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
2、超前意识、分析和理解能力,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工艺特征,并会应用。教学定位3教学定位 完成这门课程以后,学生在理论方面应具有以下能力: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将与塑性加工(压力加工)专业各基础课和平台课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所以学生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实际的学习中深入理解、消化该门课程。课程的主要特点课程的主要特点 教学定位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特种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了解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的具体理论知识,掌握各特
3、种塑性成形工艺。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先进技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能力。4引 言“特特”的含的含义义 “特种”是相对于“常规”塑性工艺而言,主要是指在特定应用领域内很有发展前途的塑性工艺方法,不仅能补充常规工艺,还是其有益的延续及发展。 塑性加工简介塑性加工简介 塑性加工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工程科学。塑性加工方法既是材料制备的主要手段,又是金属加工及制造的重要支柱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其相关的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塑性加工并未就此沦为“夕阳技术”,反而是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地不断向前发展。5目 录第1章 概
4、 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特种塑性成形特种塑性成形第2章 超塑性成形第3章 微塑性成形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体积成形体积成形第4章 锻造成形第5章 挤压成形第6章 摆动辗压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板板(管管)成形成形第7章 板材成形第8章 拼焊成形第9章 旋压成形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高能率成形高能率成形第10章 高能率成形6第一章 概 论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相关知识国际塑性加工领域简介掌握塑性加工的概念了解代表性人物及组织塑性加工概念及“特”的含义;各国代表性人物及国际组织塑性成形的主要发展趋势了解塑性成形的主要发展趋势。省力成形、柔性成形、轻量化成形、复合成形等趋势。【本章教学要点】71.1 国际塑性加工简介国
5、际塑性加工简介塑性加工(Technology of Plasticity;Mechanical Working Technology;Metal Forming),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材料的可塑性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塑性加工的概念塑性加工的概念塑性两字起源于中国,但日本一直沿用“塑性加工”一词,与俄文的“压力加工”相当,涵盖轧制、拉压、拉拔、锻造与冲压工艺。前三种工艺的产品主要是管、棒、型、线、板及带材;后两种工艺主要是对前述材料进行再加工(二次加工),仍然是利用材料的可塑性,这时产品主要是零件毛坯或直接制成零件。在日本及西欧的高等学校与研究所,对一次加工及二次加工的界限并不明显。而在俄罗斯,两
6、者分工比较明显:冶金类院校主要从事一次加工,机械类院校则主要从事二次加工。长期以来,我国也受到其影响。最近,高等学校与研究单位正在逐步取消一次加工与二次加工的界限。81.1 国际塑性加工简介国际塑性加工简介表1.1 各国塑性加工领域著名的代表性人物 代表性人物及组织代表性人物及组织(1) ICT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Plasticity)(2) NAMRC ( North American Metalworking Research Conference)(3) NUMISHEET, NUMIFORM (Numerical S
7、imulation)(4) ICNF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Forming Technology)(5) ICFG (International Cold Forging Group)(6) IDDRG (International Deep Drawing Research Group)(7) CIRP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Production Engineering)较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与组织:9塑性加工既是材料制备的主要手段,又是装备制造的重要环节,它正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及对装备性能的不断完善而提出的新
8、要求面临很多挑战与机遇,其发展的总趋势是: 省力成形省力成形(1) 减少拘束系数K(2) 降低流动应力s(3) 减少接触面积A 柔性成形柔性成形 图1.2 多点成形示意图图1.1 塑性成形中的实际接触面积(阴影部分)1.2 塑性成形总的发展趋势塑性成形总的发展趋势10 轻量化成形轻量化成形 复合成形复合成形 图1.4 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与淬火 图1.3 阶梯轴(a)机加工件 (b)内高压成形件1.2 塑性成形总的发展趋势塑性成形总的发展趋势111-1 特种塑性成形中的“特”是什么意义?1-2 揭示塑性加工一词在各国的区别?1-3 塑性成形的发展趋势?1-4 举例说明实现省力成形的途径? 习 题
9、12第二章 超塑性成形【本章教学要点】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相关知识超塑性成形的概念及特点掌握超塑性的概念;了解超塑性变形特点。超塑性的定义;材料超塑性状态下的宏观变形特征。超塑性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掌握超塑性的分类;熟悉超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等的概念及其特点;应变速率、成形温度、晶粒尺寸等对超塑变形的影响。超塑性变形机理掌握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空洞特征;了解超塑性变形的机理;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及空洞特征;几种典型的超塑性变形机理模型超塑性成形的应用及展望掌握超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熟悉常用超塑性材料超塑成形技术的应用。了解超塑性成形的发展趋势。超塑性成形的基本
10、原理及模具结构;各种常用超塑性材料的典型应用;超塑性成形的展望。13【导入案例】142.1 超塑性成形的概念及特点超塑性成形的概念及特点 超塑性的概念超塑性的概念& 材料在变形过程中,若综合考虑其变形时的内外部因素,使其处于特定的条件下,如一定的化学成分、特定的显微组织(包括晶粒大小、形状及分布等)、固态相变(包括同素异构转 变、有序-无序转变及固溶-脱溶变化等)能力、特定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则材料会表现出异乎寻常高的塑性状态,即所谓的超塑性变形状态,关于超塑性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确切的描述。& 所谓超塑性,还可理解为材料具有超常的均匀变形的能力,因此,也有人用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
11、(m值反映了材料抗局部收缩或产生均匀拉伸变形的能力)的大小来定义超塑性,即当材料的m值大于0.3时,可视为其具有超塑性。& 通常认为超塑性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伸长率而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现象,当伸长率100时,即可视为超塑性。实际上,有些超塑性材料,其伸长率可达到百分之几百,甚至达到百分之几千,如在超塑拉伸条件下Sn-Bi共晶合金可获得1950的伸长率,Zn-Al共晶合金的伸长率可达3200以上。152.1 超塑性成形的概念及特点超塑性成形的概念及特点 超塑性变形的特点超塑性变形的特点 材料在超塑性状态下的宏观变形特征,可用大变形、无缩颈、低应力、易成形等来描述:1. 大变形2.
12、无缩颈3. 小应力4. 易成形,工艺简单5. 成形件质量好162.2 超塑性分类及影响因素超塑性分类及影响因素 超塑性的分类超塑性的分类 1. 组织超塑性2. 相变超塑性3. 其它超塑性 根据目前世界上各国学者研究的结果,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可将超塑性分为以下几类:172.2 超塑性分类及影响因素超塑性分类及影响因素 超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超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 1. 应变速率的影响2. 变形温度的影响 3. 晶粒大小及形状的影响 4. 两相组织的影响182.3 超塑性变形的机理超塑性变形的机理 组织变化组织变化 1. 晶粒形状与尺寸的变化2. 晶粒的滑动、转动和换位3
13、. 晶界折皱带4. 位错 空洞特征空洞特征 192.3 超塑性变形的机理超塑性变形的机理 变形机理变形机理 1. 扩散蠕变机理2. 位错蠕变机理202.3 超塑性变形的机理超塑性变形的机理 变形机理变形机理 3. 伴随扩散蠕变的晶界滑移机理4. 伴随位错运动的晶界滑移机理5. “心部-表层”机理6.晶粒转出机理212.4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超塑成形的应用概述超塑成形的应用概述 Al合金超塑成形合金超塑成形 Ti合金超塑成形合金超塑成形 222.4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232.4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Mg合金超塑成形技术合金超塑成形技术 242.5 超
14、塑性成形展望超塑性成形展望 1. 超塑性工业应用的进一步扩展2. 新的超塑性材料的开发3. 微超塑性成形的研究252-1 超塑性变形的特点是什么?2-2 什么是细晶超塑性?2-3 什么是相变超塑性?2-4 发生细晶超塑性的条件哪些?都是什么?2-5 超塑性变形的基本关系表达式中,m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6 影响超塑性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超塑性变形的?2-7 超塑性变形时,金属的组织有哪些变化?2-8 什么是超塑性成形的“伴随扩散蠕变的晶界滑移机理”,试用该机理解释一些超塑性变形的现象? 习 题26第三章 微塑性成形【本章教学要点】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相关知识微塑性成形的概念及发展趋势掌
15、握微塑性成形的概念定义;了解微塑性成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微塑性成形技术的定义及分类;微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微塑性成形理论熟悉微尺度效应;了解微塑性成形的不均匀性;熟悉微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理论微尺度效应;微塑性成形的不均匀性;微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理论。微塑性成形设备与装置熟悉微塑性成形设备;了解微型零件的微操作技术;了解微型模具的加工技术。微塑性成形设备的原理结构特点;微型零件的微操作技术;微型模具的制造技术。微塑性成形工艺了解板料的微冲压成形工艺;了解微零件体积成形工艺。板料微冲压成形工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微零件体积成形工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27【导入案例】283.1 微塑性
16、成形概述微塑性成形概述 提出背景提出背景 原理及分类原理及分类 293.1 微塑性成形概述微塑性成形概述 发展现状及趋势发展现状及趋势 (1)加快微塑性成形工艺设备的开发;(2)建立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3)微塑性成形中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4)具有良好塑性流动行为材料的研制。 303.2 微塑性成形理论基础微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微尺度效应微尺度效应 313.2 微塑性成形理论基础微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微塑性成形的不均匀性微塑性成形的不均匀性 323.2 微塑性成形理论基础微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微塑性成形力学基础微塑性成形力学基础 经典塑性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一点的应力只取决于该点的
17、应变或应变历史,但在微成形中,非均匀塑性变形的特征长度为微米级,材料具有很强的尺度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的应力不仅与该点的应变及应变历史有关,而且也与该点的应变梯度及应变梯度历史有关,材料表现为二阶特性。由于传统的塑性理论中本构模型不包含任何尺度,所以不能预测尺度效应,现有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如有限元(FEM)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都是基于经典的塑性理论,而它们在这一微小尺度已不再适用。 另一方面,以现有的技术条件按照量子力学和原子模拟的方法在现实的时间和长度尺度下处理微米尺度的变形依然很困难。所以,建立联系经典塑性力学和原子模拟之间的在连续介质框架下、考虑尺度效应的本构模型就成为必然的研究
18、方向。下面介绍几种微塑性成形的本构模型。1. 微极性理论微极性理论2. 唯象的应变梯度理论唯象的应变梯度理论3. 基于位错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基于位错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4. 基于基于Taylor关系的非局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关系的非局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5. 结构非均结构非均介质的物理介观力学介质的物理介观力学6. 其它模型的研究状况其它模型的研究状况333.3 微塑性成形设备与装置微塑性成形设备与装置 微塑性成形设备微塑性成形设备 微型模具的加工微型模具的加工 343.4 微塑性成形工艺微塑性成形工艺 板料微冲压成形板料微冲压成形 353.4 微塑性成形工艺微塑性成形工艺 微零件体积成形微
19、零件体积成形 363-1 什么是微塑性成形?具体包括哪些工艺?3-2 什么是微尺度效应?3-3 微塑性成形的力学基础理论与传统塑性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4 微塑性成形设备有哪些特殊要求?3-5 微型模具的加工技术主要有哪些?3-6 微冲压成形的特点有哪些? 习 题37第四章 锻造成形【本章教学要点】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相关知识精密锻造、闭塞式锻造掌握两种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熟悉两种锻造工艺的应用;利用精密锻造和闭塞式锻造实施条件及工艺特征;典型构件的成形优势。等温锻造、粉末锻造、液态模锻掌握三种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熟悉三种锻造工艺的设计;了解三种锻造工艺的应用。三种锻造的工艺特征及
20、模具结构;粉末锻造预制坯的设计;三种锻造工艺的适用领域。局部加载成形熟悉局部加载方式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方式;了解局部加载的缺陷及应用。局部加载的省力原理及变形协调特点;典型超大构件成形的应用。38【导入案例】394.1 精密锻造精密锻造 原理及特点原理及特点 应用概况应用概况 精密锻造是在传统锻造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少无切削加工的新工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密成形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与普通锻造相比,精密锻造能够生产(近)净形成形的工件,其主要特点是:机械加工余量少、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材料利用率高,且纤维流线的分布与零件几何形状一致,显著地提高了零件的品质性能,降低了生产
21、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404.1 精密锻造精密锻造 研究及发展现状研究及发展现状 414.2 等温锻造等温锻造 原理及特点原理及特点 等温模锻是一种能实现少无切屑及精密成形的新工艺,因变形速率低、工件长时间与环境温度保持隔离状态,可使温度变化降低至最小。与常规模锻的本质区别在于:该方法能将成形温度控制在和毛坯加热温度大致相同的范围内,使坯料在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全过程。 424.2 等温锻造等温锻造 原理及特点原理及特点 工艺设计工艺设计 1. 可降低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了材料塑性,金属流动及充填性能好;2. 形状复杂、投影面积大、高筋薄腹类锻件可一次性整体成形;3. 提高
22、成形中金属变形的均匀性,获得了力学性能良好的锻件;4. 工模具的寿命较高。1. 工艺参数确定2. 变形力计算3. 成形设备4. 模具材料5. 成形范围434.2 等温锻造等温锻造 研究及发展现状研究及发展现状 1. 高温合金2. 钛合金3. 铝镁合金图4.4 铝合金筒形机匣图4.5 镁合金上机匣锻件444.3 粉末锻造粉末锻造 原理及特点原理及特点 图4.6 粉末锻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粉末锻造工艺特点如下:(1) 成形性能好,材料利用率高,且不留任何的加工余量及辅料;(2) 成形制品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模锻件;(3) 锻件尺寸精度高及表面粗糙度较低;(4) 模具单位压力仅为普通模锻的1/41/
23、3,甚至更低,模具寿命可提高1020倍以上;(5) 生产效率高,节省加工工序;(6) 显著地改善了劳动条件(降噪及减少热辐射)。454.3 粉末锻造粉末锻造 预成形坯设计预成形坯设计 1. 预成形坯的密度选择2. 预成形坯的设计3. 预成形坯的压制4. 预成形坯的烧结 研究及应用现状研究及应用现状 464.4 液态模锻液态模锻 原理及特点原理及特点 图4.7 液态模锻工艺流程示意图 液态模锻的主要特点:液态模锻的主要特点:(1) 液态模锻适用的材料范围较宽。不仅是普通铸造合金,也适用于高性能的变形合金,同时也是复合材料较理想的成形方法之一;(2) 材料利用率高、成形工序减少、成本低。与普通模锻
24、相比,材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3) 材料力学性能好。成型时液态金属在充足的压力下凝固结晶,组织致密、晶粒细小;(4) 成品率高、精度高、质量好。制件在模内收缩小,且受三向压应力的影响,故不易形成气孔及疏松等缺陷;(5) 模具结构简单费用低,所需设备吨位小,投资少;(6) 液态模锻工艺也适用于非轴对称、壁厚不均匀、形状复杂等零件的加工成形。与普通模锻相比,金属充模性能好,能够用一次成形较复杂的几何形状。474.4 液态模锻液态模锻 原理及特点原理及特点 液态模锻工艺分类液态模锻工艺分类(1) 液态挤压模锻 液态挤压模锻既是省力、又能生产出高质量构件的工艺。该工艺是液态金属处于准固态进入挤压模
25、定径区成形,其制品质量不低于固态金属挤压件。(2) 固液态(半固态)模锻 把金属坯料加热到似熔非熔状态,并能以固态形式从加热炉转移到模腔内。它具有变形抗力低,省去了复杂的熔炼过程,接近普通模锻,但其工艺要求较高。(3) 液态金属与固体构件组合(如双金属构件)模锻 液态金属与高强度或具有其它优良性能的长、短纤维(如:矿纤维、陶瓷纤维等)浸润复合模锻或挤压,形成一种新性能材质的锻件或挤压构件。484.4 液态模锻液态模锻 不同材料的液态模锻不同材料的液态模锻 1. 铝合金液态模锻2. 铜合金液态模锻3. 铁和钢液态模锻4. 镁合金液态模锻5. 复合材料液态模锻 研究及应用现状研究及应用现状 49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