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语文.docx

  • 上传人(卖家):青草
  • 文档编号:2766649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4.6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语文.docx》由用户(青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一期 备考 语文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资源描述:

    1、(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语 文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制造“物”,博物馆收藏“物”。被收藏,意味着物品原有的、具体的、现实的功能与价值不再存在。它们依旧是真实的,只是丧失了“世俗的用处”,不再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而成为“目的”本身这些被置于世界外部的物品,获得了某种“永恒”,博物馆及其收藏因而具有了“革命性”的力量与可能。但是,由于物本身传播性不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释放”这种力量与可能的有效路径和方式。2021年2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华文博频

    2、道上线博物馆说专题,展播143家博物馆与美术馆馆藏。以网络短视频的形式,契合当下社会传播的结构,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现实中,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线下实体展览的局限,同时符合现代公众碎片化、图像化的信息接收习惯,有了互联网的加持,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可及性被极大地加强了。系列化连续地推出,一方面,保证了公众用户的黏合度,另一方面,以一种“品牌IP”的模式,累积传播效应,让中国传统文化“云推广”获得一种在纵向深度上的可持续性结构,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可以释放博物馆革命性力量的方式。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构成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多维度的传播,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与转换,获取到更多的流量与关注,让博物馆充

    3、满能量与活力。博物馆说传播形式有新意,在内容上,以馆长和专家为解读人,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珍藏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是一次意义不同的尝试。文物与艺术藏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在博物馆说中,以人的视角,这些内容经过再编排,历史和艺术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鲍德里亚说:“在任何物品身上,现实原则永远可以被放入括弧。只要失去了具体的作用,物品便可以被转移到心智用途之上。换句话说,在每一件真实的物品背后,都有一件梦想中的物品。”博物馆之物,就是那件“梦想中的物品”,像是“镜子”。投射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博物馆人正是举起这一面面“镜子”的历史叙述者,手握藏品这把特殊的“钥匙”,打开

    4、现在与过去中间那扇“时间之门”。通过博物馆说让更多的博物馆人走向公众,让社会可以更多地了解博物馆人的付出和努力、目标与期待,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知识的教授,更是人文层面上的理解与沟通,是在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上向公众“打开”博物馆的大门。“历史宛如异乡”。因为时间的流逝,过去的人和事总是显得难以靠近,容易让今天的人们忘记曾经的来处。博物馆人是讲故事的人,也是活在当下的人。作为历史知识的叙述者,除了学识渊博、志趣高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创新、不断尝试,用更适合的方式,让愿意和喜欢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走近”更要“走进”那个“遥远的故乡”,以更有效的手段,参与到现代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进程中来

    5、,“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摘编自许潇笑以古为新,走进“遥远的故乡”)材料二:文化遗产价值呈现依靠传播方式的持续更迭,网络时代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新途径。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势所必然,而文化遗产学本身的理论研究也刻不容缓。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不仅遣产存在的历史情境难以复原,而且传播利用过程还势必进一步损害仅存的历史情境。与此同时,即便保存了原真性,又难以实现与现代社会对接并被普遍认同。如今,速度与更迭成为常态,长期历史积淀生成的文化遗产一旦进入新的传播利用,碎片化、浅表化在所难免;在传播速率倍

    6、增的情况下,实现遗产保真与现代认同的无缝对接颇为困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兴盛背后的原真性保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但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当然这种传承发扬已具现代形态,如人工智能在“非遗”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带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必然

    7、是深层的。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未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赋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并被视作传统复兴的标志,这是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逐渐丧失,新的合理性则应当拜赐于换羽新生式的传承转换。而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也应成为思考重点,以摒弃文创产品的“假个性”,发掘遗产的真实价值。(摘编自李倩、管宁网络时代:遗产保护的未来之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8、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物品被收藏,那么它便不再有现实的、世俗的用处,而是具有了“革命性”的力量,拥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B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更多维度地传播,博物馆吸引了更多的流量和关注,这都源于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C网络时代为文化遗产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的传播新途径,但要实现历史价值和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仍任重道远。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既要考虑与特定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原真性问题,又要努力实现原真性保护与现代认同的对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之物投射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沟通了过去和现在,所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美学价

    9、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B丽江古城虽然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情境,但适应了时代发展,转型成功,这说明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C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要求文创产品具有真实个性,并摒弃对传统文化的表层体验,指向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D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的现象,并被视作文化传统复兴的标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五粮液与冰淇淋合作,大白兔奶糖出售限量版唇膏,六神花露水推出新款鸡尾酒,老字号频频跨界,引发市场不小的热度。B书签、明信片、笔记本是过去博物馆文创的老三样。现在适应时代发展,以雪糕、饼干为主的

    10、美食文创成为博物馆的新亮点。C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遗产大普查开始,便注重科研机构、博物院等专业部门中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D剪纸技艺传承人探索剪纸婚纱照等产品,故宫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在当下,“活”在当下。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2021年,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了多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从“七夕奇妙游”到“中秋奇妙游”,掀起了传统文化热,获得如潮好评。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其收获众多好评的原因。(6分)【答案】1B2D3D4首先,提出了“在网络时代,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这一问题;接着,

    11、分析问题,指出“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难以调和”“文化传承的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最后,解决问题,得出“文化遗产应该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下生活”的结论。5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背后的民族核心理念、美学精髓,传承深厚的中华文化。关注文化创新,借助现代科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和关注。适应时代发展,选用了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传统融入现代,活在当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都源于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错,原文信息是“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构成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多维度的传播,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与转换,获取到更多的流量

    12、与关注,让博物馆充满能量与活力”,可见“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只是原因之一,还应包括“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与转换”等其他原因,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所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错,原文信息是“文物与艺术藏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博物馆之物,投射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打开现在与过去中间那扇时间之门”,可见无因果逻辑,而是并列关系。B“这说明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错,原文信息是“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

    13、兴盛背后的原真性保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遗产保真和现代转型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而是调和不容易、困难,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C“摒弃对传统文化的表层体验”错,原文说的是“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说明不排斥表层体验。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在当下,活在当下”,由表及里,切合材料二中“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的观点。A属于商业、物质层面,未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B只提供了物品,未指向文化精神。C讲的是专家学

    14、者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材料二并未涉及这一内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第一段,提出问题,“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势所必然,而文化遗产学本身的理论研究也刻不容缓”,总领下文。第二段,说明保护和转型之难,“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第三段,生产文创产品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好办法,但存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需要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

    15、,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二、三段分析问题,指出“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难以调和”“文化传承的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第四段,解决问题,提出传统与现代结合需要立足当下,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未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赋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行文思路为层层递进式。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三段“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

    16、发扬”得出答案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背后的民族核心理念、美学精髓,传承深厚的中华文化。由材料一结尾段“作为历史知识的叙述者,除了学识渊博、志趣高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创新、不断尝试”,材料一第二段“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线下实体展览的局限”“有了互联网的加持让中国传统文化云推广获得一种在纵向深度上的可持续性结构”“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构成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多维度的传播,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与转换,获取到更多的流量与关注,让博物馆充满能量与活力”得出答案关注文化创新,借助现代科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和关注。由材料一结尾段“用更适合的方式,让愿意和喜欢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

    17、”,材料二结尾段“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未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赋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得出答案适应时代发展,选用了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传统融入现代,活在当下。(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花坡高满航百花坡顶有座坟冢,葬的是一个叫乌力吉的连长。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百花坡还没有名字。在光荣镇人的记忆里,那儿就是一面满是巨石和沙砾的荒坡。那是在解放军进驻光荣镇的

    18、第二年。一夜大雨过后,荒坡被泥石流卷走一半。坡上的巨石被冲到了镇子里,不光把街上的房子撞出大洞,还砸死不少围栏里的牲畜。乌力吉连长带着连队参加了救灾。他们把巨石砸小装进筐子,背回到坡上,扎下木桩,就像给它们标定了战位,“命令”它们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许“擅自离开”。又从盘龙沟里运来土填在荒坡上,把凹凸不平的山坡填平,远看去就像是土壤肥沃的田地。看着各归其位的街道和荒坡,战友们长长地舒了口气。唯独连长乌力吉站在坡底忧愁地说:“再下雨,还得再滑坡!”于是借鉴种树治沙的经验,连队从深的山里挖来健壮的树苗埋进荒坡。大家欣喜地等待着荒坡上长出一片遮天蔽日的树林来,但那些树苗没几天就都病恹恹的,眼看就活

    19、不成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把树苗又移植到了坡下。也真是神奇,没几天,那些树苗就叶子泛绿,欢欢实实地活了过来。乌力吉盯着荒坡看了半天,恍然大悟地惊叫起来:“我明白了!”战士问:“明白什么?”“厚土种树,薄土栽花。”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我们搞错了,不应该种树,要栽花。”他趴在地上,兴奋得就像个得了奖赏的孩子。乌力吉给内蒙古的家里写了封信。他在信里写下了他能想起来的所有他家乡草原上花儿的名字格桑花、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鹃、马兰花、柳兰花、山丹花、金莲花、康定花、花苜蓿有战士担心:“草原的花种子在这荒坡上能不能活?”乌力吉拍着胸脯信心十足地说:“草原上的人活得了,花也没问题,肯定活得了。”他

    20、的回答让战士们很信服,因为他曾四次遇险,竟次次化险为夷。信邮走后,大家就开始焦急地等着花种子的到来。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就过去了两个多月。那天中午,一个战友火急火燎跑进了宿舍,大家都坐了起来,以为从内蒙古来信了。万没想听到的却是一个噩耗:乌力吉牺牲了。在护理树苗时,被一块滚落的巨石砸中了。巧的是,下午邮差突然在营门外大喊着乌力吉的名字,说:“快来取信,内蒙古来信了!”这个热心肠的邮差知道乌力吉正盼着这封信。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喊声给乌力吉送去欢乐,却没想,喊出了战友们又一波的悲伤。最先出来的是一个小战士。邮差对着他喊:“乌力吉的信!”又问:“他人呢?”小战士欲答,却无言。邮差又喊:“乌力吉的信,快叫

    21、他来取信!”一个战友说:“给我吧,我转交给乌力吉连长!”邮差却不依:“不行,你叫他出来,我要亲手交给他。”“乌力吉连长走了!”“去哪里?”“牺牲了!”邮差愣在那里,扬在手里的鼓鼓囊囊的信封沉甸甸坠到地上后撑破了,一粒粒的种子像受到惊吓的蚁群一样四下里奔窜。大家围上来,一粒一粒捡拾起来。大家传看了那封来自内蒙古的信。信是乌力吉的姐姐写的。姐姐在信里说,她早早就开始去草原上采摘花的种子,但时节尚早,花儿都没有开败,种子太嫩,怕发不出芽来,她就从夏末等到了秋初,想着除了信里罗列的花种之外,还有藜芦花、鸽子花、红门兰花、兰盆花她像寻找金矿一样几乎采遍了草原上所有花的种子。她说,草原上的花和草原上的人一

    22、样顽强,在哪里都活得壮实。姐姐还说,她走在草原上,就想起了和乌力吉一起捡拾马粪的日子,那时候真是苦呀,他们没有爹没有娘,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苦难,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幸亏等来了解放军,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也就是在那时候,牧奴乌力吉走进了解放军的队伍。姐姐在信里一再叮嘱乌力吉说,家里一切都好,分了牧场,分了牛羊,小外甥已经上学,说将来长大了要像舅舅一样当解放军。大家把乌力吉的埋葬在坡顶,然后把花种子一粒粒种在坟冢的周围。春天,那些属于草原的花种子顶开砂石吐出芽来,密密实实绿了一面坡。谷雨过后,就有花儿陆续绽开。有红的,紫的,粉的,也有一半紫一半粉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和蜻蜓飞来了,在这里酿出盎然

    23、蓬勃的生机。就像乌力吉说的,草原上的花都能活。也像姐姐说的,草原上的花都活得壮实。战士们总在想,连长若在该有多好。他一定会像回到了家乡一样心满意足。一年又一年,战友们每次去山坡时都专门带上一抔土,是对连长的祭奠,也是对百花坡的呵护。慢慢地,砂石的山坡便积累起厚厚的土层,花儿也更加茁壮。战友们休假归队时,都会自发地带上各自家乡的花种子,撒在坡上,与百花为伴,也与连长为伴。那些花的花期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季,有的是夏季,有的是秋季,也有的竟然是在冬季。坡上,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坡取名为“百花坡”。烈士的坟冢,隐在一片花海里。(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4、)( )A“卷”“冲”“撞”“砸”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精当,充满了力量和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大雨过后的泥石流之烈及其造成的危害之大。B文章写乌力吉在信里不厌其烦地列举草原上花儿的名字,突出其改造荒坡的决心,也为下文荒坡被取名为“百花坡”做了铺垫。C乌力吉“曾四次遇险,竞次次化险为夷”,这句话庆幸的背后有担忧,暗示危险经常存在,为下文他被巨石砸中而牺牲埋下伏笔。D文章描写谷雨后坡上花儿绽放的美景,姹紫嫣红,色彩缤纷,蜂蝶飞舞,生机蓬勃,意在烘托战士们为连长遗愿终于实现而感到兴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着各归其位的街道和荒坡,战友们的轻松与乌力吉的忧愁形成了鲜

    25、明对比。这一对比表现了乌力吉虑事长远,因而不断探索治理荒坡的方法。B就在听到乌力吉牺牲噩耗的那天下午,邮差送来了内蒙古的来信。这个别具匠心的巧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强化了悲剧的气氛,增强了文章感染力。C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善用修辞,如描述固定石头时使用了军事术语“战位”“命令”“擅自”等,这些比喻和拟人手法,鲜活而风趣,别具特色。D文章开头点出百花坡顶有一座坟冢及其主人身份,接着叙述主人索要花种、不幸牺牲的情形和百花坡取名缘由,结尾再次提及坟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8文章具体引述乌力吉姐姐的信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文章题目“百花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说明。(6分)【答案】6D

    26、7C8照应前文乌力吉写信回家要花种子的内容,并为下文坡上绽放各种花儿、被取名为“百花坡”做铺垫;巧妙交代乌力吉的身世、经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草原牧民生活变化之大,深化了文章主题。用热情、善良、勤劳的姐姐形象烘托乌力吉的形象。9山坡上绽放各种花儿,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取名“百花坡”名副其实;纪念为抢险教灾、绿化荒坡而牺牲,并安葬在坡上的连长乌力吉;以缤纷美丽、生机盎然的花儿象征烈士高贵美好的精神和草原人坚韧顽强的生命力,隐喻烈士崇高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意在烘托战士们为连长遗愿终于实现而感到兴奋”错误。“兴奋”情感概括不准确,此处意在表现连

    27、长遗愿实现后大家的欣慰以及人们对连长的怀念。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这些比喻和拟人手法”错误,描写连队固定石头时没有运用比喻手法。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姐姐在信里说,她早早就开始去草原上采摘花的种子,但时节尚早,花儿都没有开败,种子太嫩,怕发不出芽来,她就从夏末等到了秋初,想着除了信里罗列的花种之外,还有藜芦花、鸽子花、红门兰花、兰盆花她像寻找金矿一样几乎采遍了草原上所有花的种子”可知,姐姐在信里说了采摘花种子的过程,她像寻找金矿一样几乎采遍了草原上所有花的种子。照应前文乌力吉写信回家要花种子的内容,并为下文坡上绽放各种花儿

    28、、被取名为“百花坡”做铺垫;结合“那时候真是苦呀,他们没有爹没有娘,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苦难,眼看着就活不下去了,幸亏等来了解放军,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也就是在那时候,牧奴乌力吉走进了解放军的队伍”可知,乌力吉没有爹没有娘,与姐姐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难,等解放军来了之后,他们才过上了好日子。可见巧妙交代乌力吉的身世、经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草原牧民生活变化之大,深化了文章主题。姐姐为了给乌力吉采花种子,几乎采遍了草原上所有花的种子。可见姐姐热情、善良,用热情、善良、勤劳的姐姐形象烘托乌力吉的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结合“那些花的花期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季,有的是夏季,有的

    29、是秋季,也有的竟然是在冬季。坡上,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可知,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坡上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山坡上绽放各种花儿,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取名“百花坡”名副其实。结合“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坡取名为百花坡。烈士的坟冢,隐在一片花海里”可知,烈士的坟冢就隐在这一片花海里,纪念为抢险教灾、绿化荒坡而牺牲,并安葬在坡上的连长乌力吉,人们把这座山坡取名为“百花坡”。结合“乌力吉拍着胸脯信心十足地说:草原上的人活得了,花也没问题,肯定活得了”可知,草原人具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结合“春天,那些属于草原的花种子顶开砂石吐出芽来,密密实实绿了一面坡。谷雨过后,就有花儿陆续绽开。有红的,紫的,粉的,也有一

    30、半紫一半粉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和蜻蜓飞来了,在这里酿出盎然蓬勃的生机。就像乌力吉说的,草原上的花都能活。也像姐姐说的,草原上的花都活得壮实”可知,开放的花儿在这里酿出盎然蓬勃的生机,象征烈士高贵美好的精神,隐喻烈士崇高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嘉平五年,汉卫将军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每欲兴军大举,大将军费祎常裁制不从。及祎死,维得行其志,乃将数万人出石营,围狄道。正元元年夏四月,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于汉。冬十月,汉姜维自狄道进拔临洮。将军徐质与战;杀其荡寇将军张嶷

    31、,汉兵乃还。二年秋七月,姜维复议出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八月,维将数万人至袍罕,趋狄道。征西将军陈泰,敕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经与维战于洮西,大败,以万余人还保狄道城,余皆奔散,死者万计。张翼谓维曰:“可以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足。”维大怒,遂进围狄道。辛未,泰进军陇西,诸将皆曰:“王经新败,蜀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不如据险自保,观衅待敝,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泰曰:“今维孤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

    32、。君等何言如是!”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 王经叹曰:“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泰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治城垒,还屯上邽。泰每以一方有事,辄以虚声扰动天下,故希简上事,驿书不过六百里。大将军司马昭曰:“陈征西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

    33、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B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C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D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遁走/城中将士乃得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年,古代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B刺史,古代官

    34、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来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C鼓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的战鼓和号角。擂鼓时进军,吹角时收兵。D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文中是指征西将军陈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姜维熟悉西部风土人情,也颇为自负,认为可以占领陇西地区,常想发动进攻,但费祎不同意,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得以实行自己的意愿。B洮西之战,王经大败,退守狄道城。张翼认为应见好就收,不宜继续进军,否则可能前功尽弃,画蛇添足,姜维听后很生气,进军包围狄道。C陈泰到达陇西后,众将都说王经刚败,蜀军士气正盛,此时与蜀军正面交锋可能失败,不如据险自保,等待时机

    35、再出兵救援,但陈泰不以为然。D陈泰因边境有事每每惊扰全国,故很少上书禀报战事,驿站递送文书不超过六百里,司马昭认为陈泰身负重任,不应当只关注小事而不专心用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姜维复议出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2)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14陈泰反驳诸将、主张进军的理由有哪几点?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10D11C12D13(1)姜维又商议出兵,张翼在朝廷上与他争辩,认为“国家弱小百姓辛苦,不应该滥用武力”。(2)粮食能维持不到十天,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都要被屠杀,就会沦陷丧失一个州了。14姜维孤军深入,粮草

    36、不继,正是进军破敌的好时机;姜维军队所处地形不利,我方可居高临下,攻击其要害之处;不能放纵敌人,也不能让狄道城被围太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狄道城中的将士看见救兵到了,都奋发踊跃。姜维没有料到曹魏救兵突然赶到,急忙登山前来进攻,陈泰率兵与他们交战,姜维只好撤回。陈泰率领军队,扬言要切断姜维的退路,姜维率部撤走,狄道城中的将士才能得以出来。“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中“救至”是“见”的宾语,“至”作“救”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中“卒至”的主语是“救兵”,“缘山”的主语是“维”,要在“卒至”后断开,据此排除C。故选D。11本题考

    37、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吹角时收兵”错,吹角常为进攻的信号。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应当只关注小事而不专心用兵”错。原文说“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意为:陈泰解救快要陷落的城池,却不要求增加兵力,又很少上书惊扰朝廷,这一定是能惩治敌人的缘故。作为都督大将,难道不应该如此吗?这是对陈泰的褒扬。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廷”,在朝廷上;“劳”,辛苦;“黩武”,滥用武力。(2)“旬”,十日;“向”,假如、如果;“举”,全、都;“覆丧”,沦陷丧失。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意的能力。“

    38、今维孤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意思是:现在姜维正是孤军深入,居于客地,粮草供应跟不上,这正是我们迅速进军打败敌人的好时机,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这是形势自然发展的趋势。陈泰认为姜维孤军深入,粮草不继,正是进军破敌的好时机,这是理由之一。“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意思是:洮水围绕在城外,姜维的军队正夹在其中,如今我们登上高处占据险要地势,就好比是扼住他们的脖子,不用交战就必能使敌军逃走。陈泰认为姜维军队所处地形不利,我方可居高临下,攻击其要害之处,这是理由之二。“寇不可纵,围不可久”,意思是:不能放纵敌人,也不能让狄道城

    39、被围太久。陈泰认为不能放纵敌人,也不能让狄道城被围太久,所以他主张进军。参考译文:嘉平五年,蜀汉卫将军姜维自认为熟悉陇西风土人情,再加上对自己的才智和武功非常自负,认为自陇山以西地区可以截断并且占有。每当姜维想率兵大举进攻时,大将军费祎总是限制他,不听从他的意见。直到费祎去世后,姜维才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行事,于是就率领几万人从石营出发,包围了狄道。正元元年夏季四月,魏国狄道长李简秘密写信,请求归降蜀汉。冬季十月,蜀汉姜维从狄道进发,攻下临洮。曹魏将军徐质与蜀汉军队交战,杀死蜀汉荡寇将军张嶷,蜀汉军队才撤退。正元二年秋季七月,姜维又商议出兵,张翼在朝廷上与他争辩,认为“国家弱小百姓辛苦,不应该

    40、滥用武力”。姜维不听他的意见。八月,姜维率领数万人抵达袍罕,直逼狄道。曹魏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王经与姜维在洮河以西地区交战,大败,带领一万多人退保狄道城,其余部众都四散奔逃,死伤一万多人。张翼对姜维说:“可以停止了,不宜再进军了,继续进军可能会把这一战功也毁掉,是画蛇添足。”姜维大怒,于是进军包围狄道。辛未日,陈泰率军到达陇西,众位将领都说:“王经刚刚打了败仗,蜀汉军队士气正盛,将军率领临时聚集起来的乌合军队,又是在大军战败之后,来抵挡蜀汉乘胜而来的兵锋,恐怕我们必定要失败。现在不如据守险要的地势,保全自己的力量,然后静观敌人内部的衅端,等他们疲敞了,然后再出兵去救援,这是

    41、较妥善的计策。”陈泰说:“现在姜维正是孤军深入,居于客地,粮草供应跟不上,这正是我们迅速进军打败敌人的好时机,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这是形势自然发展的趋势。洮水围绕在城外,姜维的军队正夹在其中,如今我们登上高处占据险要地势,就好比是扼住他们的脖子,不用交战就必能使敌军逃走。对敌人不能放纵,狄道城被围也不能太久,你们何出此言!”于是,陈泰率军越过高城岭,暗中悄悄进军,夜间到达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将士们燃起许多烽火,擂鼓吹起号角。狄道城中的将士看见救兵到了,都奋发踊跃。姜维没有料到曹魏救兵突然赶到,急忙登山前来进攻,陈泰率兵与他们交战,姜维只好撤回。陈泰率领军队,扬言要切断姜维的退路,姜维率部撤走,

    42、狄道城中的将士才能得以出来。王经叹息说:“粮食能维持不到十天,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都要被屠杀,就会沦陷丧失一个州了。”陈泰对将士们表示慰问,还将以前的士兵遣散,让他们回家,另外选择士兵把守狄道城,并且修筑城池堡垒,然后回军驻扎上邽。陈泰因为每当边境一方发生情况,守边将帅就虚张声势,使全国上下都受到惊扰,所以希望简洁上报军情,即便上书也只送到六百里以内的邻近郡县。大将军司马昭说:“征西将军陈泰沉着勇敢,遇事有决断,他担负地方长官的重任,解救快要陷落的城池,却不要求增加兵力,又很少上书惊扰朝廷,这一定是能惩治敌人的缘故。作为都督大将,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4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苏武令塞上风高【注】李纲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注】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写于李纲被罢相后。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二句简单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的塞上风景,交代了时间、地点,引出作者的惆怅。B词人遥望“征鸿”,期盼着京城的消息,希望重新被起用,感情含蓄而又深沉。C下片用典,词人虽欲像方叔和召虎一样救国救民,无奈时局

    44、多变,忠奸不辨,他有志难伸。D“平扫”“横行”等词,极富战争氛围,气势壮观,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气概。16有人评价这首词“怨而不怒”。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答案】15B16怨:二帝被虏至北国,音信全无之哀;自己仕途失意,无力救国救民之怨。不怒:仍怀有恢复中原,迎回二帝的慷慨豪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词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希望重新被起用,感情含蓄而又深沉”错误,“翠华”“双龙”指被虏到北方的两位皇帝。这里是抒发词人对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的担忧和思念之情,不是希望重新被起用。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上阕说“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

    45、,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作者惆怅两位皇帝被掳到北方,连半点鸿信也无;而自己曾以白衣平民身份受恩除官,却又因皇帝软弱而被罢官,所以“未成图报”,仕途失意,无法报国;表达出对二帝被掳的悲哀,以及自己仕途失意,无力救国救民之怨。下阕说“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即使被皇帝罢官,他仍旧一片忠心,深恨自己不能做救民的功臣。接着表达自己若有机会,“燕然即须平扫”“奉迎天表”,即扫荡北方入侵者,恢复中原,并迎回二帝的决心,从这里可见,尽管词人仕途失意(还是因皇帝导致),但却并不“怒”,而是仍旧满怀慷慨豪情,一心忠君报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46、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说,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人们很远,尚且从师而问;而今天的普通人“_,_”。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2)李煜的虞美人中“_,_”两句运用今昔对比,借助故国宫殿的变化来抒发物是人非、山河变色的感慨。(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的风流余韵,那经历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的句子“_,_”。【答案】17(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砌”

    47、“犹”。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全网仅一家”“史上最低价”打开互联网平台的商品页、直播间,广告极限词并不鲜见。一些消费者被类似广告吸引,购买商品后却发现_。广告极限词虽然被明文禁止,但仍有商家铤而走险,究其原因,是因为获利颇丰、相关做法成本低廉。但长远来看,是在透支商家自身的品牌信用,无异于_。如果助长类似行为,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影响的是行业的良性发展。实际上,有的商家也_。据媒体报道,就有不法分子以电商平台广告用词违法,要投诉举报为由,向商家敲诈勒索。互联网时代,当滥用极限词的虚假广告搭上技术的便车,其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视。起起伏伏的价格、稍纵即逝的福利,常令人_、无暇思考。销售渠道的丰富多元、广告形式的灵活多变,也对监管的覆盖面、精准性、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盛名难副 饮鸩止渴 自食其果 眼花缭乱B名不副实 竭泽而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备考卷语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666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