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doc 82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doc 82页).doc》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doc 82页 地质灾害 防治 工程设计 技术 要求 doc 82
- 资源描述:
-
1、用用红笔红笔标注的是修改的标注的是修改的 用用蓝笔蓝笔标注的删掉的标注的删掉的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 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二五年元月二五年元月 目目 录录 0 前 言 . 2 1 总 则 . 3 2 基本技术规定 . 4 2.1 一般规定 4 2.2 防治工程分级 5 2.3 防治工程设计荷载及安全系数 . 6 2.4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8 2.5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10 2.6 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10 3 常用防治工程设计 11 3.1 基本设计原则 11 3.2 抗滑桩 12
2、 3.3 排水工程 17 3.4 削方减载工程 24 3.5 重力式抗滑挡土墙 26 3.6 格构锚固 29 3.7 预应力锚索 34 3.8 护坡工程 39 3.9 锚杆(索) 47 4 防治工程变更 . 54 4.1 原则 54 4.2 工程变更的程序 54 5 防治监测设计 56 5.1 一般规定 56 5.2 监测类型 56 5.3 监测方法与布置 58 5.4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61 附 录. 62 附录一:规定用词说明 . 62 附录二 抗滑桩设计地基参数表 63 附录三 矩形截面砼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方法 65 附录四 预应力锚索设计参数 67 附录五 工程变更单格式
3、 . 68 附录六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69 附录七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73 附录八 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77 附录九 提交成果要求 . 80 0 0 前前 言言 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及重庆市等有关 部门,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并在 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中逐步应用。 为使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 一个统一的技术要求与标准, 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 有关指示,在总结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三 峡工程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
4、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设计技术要求 ) 。 本设计技术要求吸纳了国家、部门及地方已有的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规程与规范以及三峡库区已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本设计技术要求主要参考的规程规范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0)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99) ; 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25-
5、2001)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98) ;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2002.9 试行)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 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与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2003.7 试 行) ; 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定 ;湖北省三峡库 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2 年发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等。 本设计技术要求的主编单位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参编 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 1 总总 则则 1.1 为了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6、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目的,特制定长江三 峡工程库区三期规划崩塌滑坡防治工程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设计技术要求 ) 。 1.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认真进行调查与研究、对勘察和试验等成果 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取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建筑材料、移民状况和灾害 经济损失等项基本资料和数据。 1.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进行方案比选、技术与经济论证,采用合适有效 的方法与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4 地质防治工程设计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只 有在前阶段设计批准后,方可进行下阶段设
7、计。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简单的崩 塌滑坡,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简化设计阶段。 应急防治工程设计是崩塌滑坡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内容, 可简化上述 设计阶段。应急防治须与后续的正常防治相适应,并为正常防治提供基础。 1.5 防治工程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 1.6 防治工程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地质灾害区的工 程地质条件、危害对象、周围环境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抗滑桩、排水、削方、 预应力锚索、锚杆、格构锚固、挡土墙、护岸工程、动态监测等多种综合治理形 式。 1.7 防治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工程材料及监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 准的要求。 1.8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过
8、程中的变更设计,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2 2 基本技术规定基本技术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防治工程设计,应在审查通过的详细地质勘察成果基础上进行。 2.1.2 防治工程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与当地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1.3 防治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崩塌、滑坡、危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类型、 规模、动力来源、稳定性,移民状况,邻近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施工设备 和施工季节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设计。 2.1.3 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先进技术,以达到最少投资、最短工期、安全运行 的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治理方案和工程措施。 2
9、.1.4 防治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水库蓄水和水位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工程地 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 以及这些改变对灾害体的总体及局部稳定性可能造成 的不利影响。 2.1.5. 位于建筑场地的崩塌滑坡, 防治工程设计应控制其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不致产生危及被保护的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2.1.6 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 要求, 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 施工情况和变形情况、 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 必要时应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2.1.7 地质灾害防治设计应取得如下资料: (1) 符合本设计阶段的地形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座标和高程数据) ,地
10、质 勘察报告及相应的岩、土试验的资料,天然材料的调查报告等。 (2) 工程用地红线图。被保护对象和灾害影响地区的现有建(构)筑物分 布图和规划图,必要时应还应取得平、立、剖面和基础图等。 (3) 地质灾害区的气象水文资料,主要为降雨、风速、水库运行水位、吹 程等。 (4) 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移民搬迁费用和赔偿费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 间接经济损失等经济数据。 (5) 条件相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验。 (6) 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 2.1.8 地质防治工程设计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 段。只有在前阶段设计批准后,方可进行下阶段设计。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
11、简 单的崩塌滑坡,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简化设计阶段。 2.1.9 可行性方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 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 出工程估算。 2.1.10 初步设计:对防治方案的任务进行分解,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 有关工程参数,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进行工程概算。 2.1.11 施工图设计: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图进一步细化,编制以结构为 主体的细部图等工程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 2.1.12 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 号文颁发的及编制分项项目投资估算综合单价。 2.2 防治工程分级 2.2.1 以危害对象,受灾程
12、度和大小,灾害体的规模为依据,将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划分为三级。见表 2.2.1。 表 2.2.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 级别 危害对象 县级和县级以上迁 建城市,或重要桥 梁、国道专项设施。 主要迁建集镇、 县级 和县级以上工矿企 业、 省道及一般专项 设施。 一般迁建集镇、 乡镇 工矿企业、居民点 等。 受灾对 象与损 失 危害人数(人) 1000 1000300 5000 50001000 1000 2.2.2 当受灾程度、灾害规模属于不同等级时,应以符合最高级别的条件 为依据,确定其工程级别。 2.3 防治工程设计荷载及安全系数 2.3.1 滑坡崩塌防治工程分涉水工程与非涉水工程。涉水工
13、程是指灾害体 位于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坝前水位 175m,遭遇 5 年一遇洪水的水库水位)以 下的防治工程;灾害体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的防治工程为非涉水工程。对于涉水 工程应充分考虑水库水位和水库运行过程中, 水位变化所产生的动静水压力对灾 害体稳定及其防治工程的影响。 非涉水工程不考虑水库水位和水位变动对灾害体 的稳定和防治工程的影响。 2.3.2 作用于灾害体上的荷载: 涉水工程有:灾害体的自重及地面荷载;水库水位和水库水位变动产生动静 水压力;降雨入渗形成的地下水动静压力;地震力等。 非涉水工程有: 灾害体的自重及地面荷载; 降雨入渗形成的地下水动静压力; 地震力等。 2.3.3 滑坡崩塌
14、防治工程设计的降雨过程,在三峡水库供、蓄期设计降雨重 现期为 3 日暴雨 5 年一遇,汛期设计降雨重现期为 5 日暴雨 50 年一遇。 对特大型滑坡和崩塌防治工程的设计降雨过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降雨入渗产生的地下水渗流计算,在计入土壤入渗特性的条件下,一般宜采 用非饱和饱和非稳定渗流模型。在缺乏土壤渗透特性资料(土壤入渗曲线, 土水特性曲线,渗透性函数曲线)时,允许采用对降雨强度折减的办法替代降 雨入渗量,用饱和非稳定渗流计算模型进行降雨入渗渗流的计算,但对折减系数 要进行必要的论证。 2.3.4 防治工程设计应包含三峡水库工程竣工前、后各蓄水期对灾害体的 影响。特别是库岸工程应考虑各蓄水期对
15、库岸再造的影响。 2.3.5 水库建成后,水库水位有两种不同的消落方式:一是汛前大幅度缓 慢消落,水库从坝前水位 175m 缓慢下降至 145m,该期间为少雨期。二是汛期快 速消落方式,汛期水库水位与入库洪水和调洪方式有关,防治工程设计在考虑降 雨与水库洪水耦合时,采用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50 年一遇, 水库也同时遭遇 50 年一遇洪水,该洪水坝前水位为 162.0m。汛期水库消落从洪 水 162.0m 降至 145.0m 防洪限制水位。 2.3.6 地震。防治工程设防烈度采用基本烈度,降低或提高设防烈度时, 应有专门论证。 地震烈度为度时,不计入地震力,但对支挡结构和锚杆外
16、锚头等,应采 取相应的抗震结构及工程措施。 大于度时, 地质灾害体稳定计算应计入地震力。 2.3.7 滑坡和崩塌防治工程荷载组合见表 2.3.7。 2.3.8 对不同级别的防治工程,依据不同的荷载组合确定防治工程的最小 安全系数,见表 2.3.7 表 2.3.7 滑坡和崩塌(库岸防治)防治工程设计荷载组合及安全系数 涉水或 非涉水 工程 水库 运行 水位 工况 编号 荷 载 组 合 荷 载 组 合 内 容 最小安全系数 涉水 工程 静 止 水 位 1 荷载组合 (1) 自 重 + 地 表 荷 载 + 水 库 从 175.0m 至 145.0m 分级静水位 5 年一遇暴雨。 1.25 1.15
17、1.10 2 荷载组合 (2) 自 重 + 地 表 荷 载 + 水 库 从 162.0m 至 145.0m 分级静水位 50 年一遇暴雨。 1.25 1.15 1.10 水 位 降 落 3 荷载组合 (3) 自重+地表荷载+水库水位从 175.0m 降至 145.0m5 年一 遇暴雨。 1.25 1.15 1.10 4 荷载组合 (4) 自重+地表荷载+水库水位从 162.0m 降至 145.0m50 年一 遇暴雨 1.25 1.15 1.10 5 特殊荷载组 合(5) 自重+地表荷载 +水库水位从 175m 水位降至 145.0m+5 年一 遇暴雨地震 1.10 1.05 1.05 非涉水
18、工程 6 荷载组合 (6) 自重+地表荷载+50 年一遇暴 雨 1.25 1.15 1.10 7 特殊荷载组 合(7) 自重+地表荷载+5 年一遇暴雨 +地震 1.10 1.05 1.05 注: 表中水位为坝前水位, 库区上游各灾害点水位应以遭遇降雨同频率的洪水推求其相应水 位。 2.3.8 崩塌体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应满足表 2.3.8 的要求 对崩塌体防治工程设计时,应进行抗倾稳定系数计算。 设计工况: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期间) ,Ks1.31.6 校核工况: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期间)地震,Ks1.11.5 表 2.3.8 崩塌体防治稳定安全系数 滑移式 1.40 1.30 1.20 坠落
19、式 1.60 1.50 1.40 倾倒式 1.50 1.40 1.30 2.3.9 塌岸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 塌岸防治工程设计的安全系数参照了堤防工程的安全系数标准,按表 2.3.3 1,2.3.32 执行,设计工况的荷载组合采用:自重+地表荷载+50 年一遇降雨 +坝前 175 至坝前 145m 水位降2m 的风浪线。 表 2.3.91 塌岸防治工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防治工程级别 安全系数 1.30 1.25 1.15 表 2.3.92 塌岸防治工程的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防治工程级别 安全系数 1.60 1.55 1.45 2.4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2.4.1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崩塌滑坡
20、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 根据任务 书要求,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防治工程进行两个以 上方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确定优化方案。 安 全 等 级 稳 定 安 全 系 数 破 坏 形 式 2.4.2 必须在已审定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编制, 并依据有关文件进 行。 2.4.3 应在遵循防治工程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技术经 济条件等进行。 2.4.4 须对崩塌滑坡的危害性和实施治理工程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 应统 计核实崩塌滑坡发生时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 2.4.5 应论证工程实施的可能性; 阐明在现今技术经济条件下实施工程的可
21、能性,并与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等方案进行对比。 2.4.6 须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选定有关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 治理工程要求,建立和完善地质力学模型。 2.4.7 应根据崩塌滑坡治理工程的级别,选定设计安全系数标准,考虑有关 工况,并结合拟布置的工程位置,专门对滑坡推力进行计算。 2.4.8 崩塌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比较,均必须达到论证深度要求,具 备技术经济可比性。 2.4.9 应根据所在地域,明确气温、降雨、库水位、地震、附加荷载等基本 设计参数,确定荷载来源及其组合特征;根据任务书要求,明确设计技术依据和 定额标准;根据防治工程目标和级别确定设计标准。 2.4.10 应对崩塌
22、滑坡防治工程进行效益评估, 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11 对于 I 级崩塌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编制监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 安全监测、防治工程效果和动态长期监测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监测技 术和监测频次。 2.4.12 施工组织是崩塌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结合雨季 和库水位变化等特征,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和工程实施顺序,并确定切实可行的 工期。 2.4.13 应结合城镇规划,制定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措施。 2.4.14 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 A3 幅 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 A1、A0 或更大幅面。 2.
23、4.15 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 的形式单独提交。 2.4.16 必须详细说明估算的编制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 等,也可以估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5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2.5.1 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必须在已审定的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基础 上编制;根据推荐方案,补充必要的设计参数,进行结构设计。 2.5.2 必须对推荐方案所依据的参数进行充分论证, 并进行现场专项试验和 室内模拟分析。 2.5.3 应对各工程单元充分计算,进行结构设计。 2.5.4 须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 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 A1、 A0 或更大幅面。
24、2.5.5 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也可以计算书的 形式单独提交。 2.5.6 必须详细说明概算的编制办法、 费率标准、 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 也可以概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2.6 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2.6.1 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须对崩塌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各工程单元进行 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2.6.2 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 顺序、进度计划、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理等。 2.6.3 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一般为 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 A1、A0 或更大幅面。 2.6.4 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