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847自然地理学.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847自然地理学.doc》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农业大学 考研 考试 大纲 847 自然地理学
- 资源描述:
-
1、附件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分区等知识。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地学基础,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考查目标自然地理学考试涵盖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气象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生态系统、土地类型与区划等课程。要
2、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地理现象,阐明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原理。4运用系统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人地关系现象或实际问题。5从科学的角度去欣赏地球表层的自然景观,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自然地理学背景,让学生知道如何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约30%自然地理学要素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约30%自然
3、地理综合体形成机制及分类约20%人地关系现象及问题分析约20%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60分(4小题,每小题15分)分析题60分(2小题,每小题30分)考试内容一、绪论与地球(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概念自然地理学是研究由气、水、土、生、地之物质和物质运动所组成的自然环境(过去、现在、未来)。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2研究对象特征性的气、水、土、生、地的图片介绍点名自然地理学的因子与生活密切相关,由此构成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与任务地理学是研
4、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和天体天体的类型有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太阳的结构: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太阳大气。2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形成过程分析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功能: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自我调节功能。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地表形成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人类过程。(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
5、湖,拥有生命。2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地球洋面上存在三个隆起区和凹陷区。3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五)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2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
6、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二、地壳(一)地壳的组成物质1地壳的化学成分在108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种,并有300余种同位素。2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的形态:有一向的柱状或针状,两向延伸的板状和片状,三向等长的立方体、八面体等;集合体形态有纤维状和毛发状;鳞片状;粒状和块状。坚实集合体称为致密块状,疏松的则称土状。放射状、簇状、鲕状和豆状、钟乳状、葡萄状、肾状和结核状等,都是特殊形态的集合体。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透明度、光泽、颜色及条痕。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等。3岩石造岩矿
7、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二)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变位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般特点。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2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岩的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三大类。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就是沉积建造。一个建造相当于大地构造旋回的一定阶段。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
8、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可以清楚反映构造运动的某些特点。3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三类。分别形成压性、张性与扭性构造。层状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后,构造变动表现最明显,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种类型。(三)大地构造学说1大陆漂移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海底扩张说3板块构造说(四)火山与地震1.火山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称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出物既有气、液体,也有固体。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灰渣火山锥
9、、富硅质熔岩穹丘、基性熔岩盾、次生火山锥、复合火山锥、破火山口、火山塞、火山口湖。2.地震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三、大气圈(一)大气与垂直分层1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组成连续包围地球的气态物质称为大气。大气的存在与人类以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息息相关。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在近地表85km以下,其成分可分为两类,定常成分(氮、氧、氩和微量惰性气体氖、氪、氙、氦等)和可变成分(水汽、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
10、化硫等)。2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密度随高度按指数规律递减,因而大气质量的减少也按指数规律。大气垂直结构分层的依据:物质组成、大气温度变化、电荷、大气运动。垂直分层及特征: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或电离层、散逸层。(二)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基本参数气压、气温、湿度2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作用-物质与能量交换。大气运动的驱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惯性离心力。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地转风、梯度风,风随高度的变化,形成热成风。(三)大气环流1定义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它构成了全球大气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形势的主导因素与各种尺度天气
11、系统活动的背景条件。2尺度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半球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时间尺度有数日、月、季、半年、一年直至多年的平均大气环流。3.形式大气环流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4.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包括温压场和风场中的大气长波、气旋、反气旋、锋面、台风、龙卷风等。(四)气候和气候变化1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按空间尺度大小可分为全球气候、区域气候、小气候等。2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系统的组成:大气圈、海洋、
12、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气候的形成的因子包括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四、海洋和陆地水(一)水体与水平衡1.水圈及其构成所谓的水圈是由地球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组成的圈层,它是地球“四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圈层。在水圈内,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如海洋、地下水、地表水(湖泊、河流)和一切动植物体内存在的生物水等,少部分以水汽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形成大气水,还有一部分以冰雪等固态形式存在于地球的南北极和陆地的高山上。2水资源的涵义与特性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13、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特性: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利与害的两重性。3地球上的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区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4.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它深刻地影响到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界的水文过程来说,水循环是千变万化的水文现象的根源。
14、5.全球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意义:通过水量平衡的研究,可以定量地揭示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地理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水循环过程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控制的效果。水量平衡又是研究水循环系统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分析系统内蒸发,降水及径流等各个环节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自然界水文过程基本规律的主要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时间变化
15、,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水量平衡分析又是水资源现状评价与供需预测研究工作的核心。在流域规划,水资源工程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同样离不开水量平衡工作,它不仅为工程规划提供基本设计参数,而且可以用来评价工程建成以后可能产生的实际效益。(二)海洋1海洋及其划分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