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761711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格式:PPT
  • 页数:59
  • 大小:6.1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筑 抗震 概念 设计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材名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总体概述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4.1 选择建筑场地4.2 把握建筑形体和结构的规则性4.3 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4.4 利用结构延性4.5 重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4第4章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一般说来,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5第

    2、4章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总体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即:根据对结构抗震性能(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的正确把握,合理地确定结构总体与局部设计。强调抗震概念设计是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复杂性、间接性和耦连性)和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这使得其计算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变形情况,并确保结构安全可靠。6 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 (1)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地震时的地面运动是多维的,地震动的各个分量对建筑物都起破坏作用。历次地震中强震仪已经多次记录到地面运动的三个正交平动分量,即一个竖向分量和两个水平分量,此外还有

    3、地面运动的转动分量。 (2)结构分析的影响。影响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因素:质量分布的不确定性;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节点的非刚性转动;偏心、扭转及P效应;柱轴向变形。考虑或不考虑节点非刚性转动的影响程度可达5%10%;考虑柱轴向变形,自振周期可能加长15%,加速度反应可能降低8%;考虑P效应可能增加位移10%。 (3)材料的影响。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时间及应变程度而改变。随着时间的增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施工完成后可能降低50%,在应变增大的情况下还可能继续降低,这意味着自振周期可能增长25%,减小加速度反应10%。7因此目前抗震设计水平远未达到科学的严密程度。要使建筑物具有尽可能好的

    4、抗震性能,首先应从大的方面入手,做好抗震概念设计。如果整体设计没有做好,计算工作再细致,也难免在地震时建筑物不发生严重的破坏,乃至倒塌。近几十年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先后发生了若干次大地震,通过震害分析对建筑物的破坏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取得了抗震设计经验,确定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8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可以概括为:选择建筑场地把握建筑形体和结构的规则性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充分利用结构延性重视非结构因素等其目的是为了在总体上消除建筑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和全面地把握结构的整体性能,使所设计出的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9从建筑概念设计角度考察, 首先应注意建筑场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

    5、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选择有利、避开不利、不在危险地段) 抗震有利地段包括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抗震危险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如溶洞、陡峭的山区)、地陷(如地下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在地震时可能发生错位的断层。就地形而言,一般指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非岩质的陡坡、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河岸和边坡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断层破碎

    6、带以及成岩、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等。 4.1 选择建筑场地10表1 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11【例1】在海城地震时,从位于大石桥盘龙山高差58m的两个测点上所测得的强余震加速度峰值记录表明,位于孤突地形上的比坡脚平地上的平均达1.84倍,这说明在孤立山顶地震波将被放大。图1表示了这种地理位置的放大作用。图1 不同地形的震害12【例2】天津塘沽港地区,地表下35m为冲填土,其下为深厚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下水位为1.6m。1974年兴建的16幢3层住宅和7幢4层住宅,均采用片筏基础。1976年唐山地震前,累计沉降分别为200mm和300mm,地震期间沉降量突然增大,分别增加了150

    7、mm和200mm。震后,房屋向一边倾斜,房屋四周的外地坪地面隆起,如图2所示。图2 房屋沉降13建筑结构的平面、立面规则与否,对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结构不规则,可能造成较大扭转,产生严重应力集中,或形成抗震薄弱层。国内外多次震害表明,房屋形体不规则、平面上凸出凹进、立面上高低错落,破坏程度比较严重,而简单、对称的建筑的震害较轻。为此,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8、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对称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4.2 把握建筑形体和结构的规则性14建筑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尽量减少突出、凹进等复杂平面,尽可能使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靠近,减少扭转。结构的简单性可以保证地震力具有明确而直接的传递途径,使计算分析模型更易接近实际的受力状态,所分析的结果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据此设计的结构的抗震性能更有安全可靠保证。地震区的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次之(图3)。三角形虽也属简单形状,但是,由于它沿主轴方向不对称,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较强的扭转振动,对抗震不利。此外,带有较长翼缘的L形、T形、十字形、Y形、U形和H形等

    9、平面也对抗震结构性能不利,主要是此类具有较长翼缘平面的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容易发生图4所示的较大的差异侧移而导致震害加重。4.2.1建筑平面 15图3 较合理的平面形状图4 不合理的平面形状4.2.1建筑平面 16在简单的平面中,如果结构刚度在平面的分布不均匀,与质量中心有偏差,仍然会产生扭转。图5 刚度中心偏离质量中心引起的扭转4.2.1建筑平面 17 结构力求对称,以避免扭转。对称结构在单向水平地震动下,仅发生平移振动,各层构件的侧移量相等,水平地震力则按刚度分配,受力比较均匀。非对称结构由于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即使在单向水平地震动下也会激起扭转振动,产生平移扭转耦连振动。由于扭转振动

    10、的影响,远离刚度中心的构件侧移量明显增大,从而所产生的水平地震剪力则随之增大,较易引起破坏,甚至严重破坏。在结构布置中,应特别注意具有很大侧向刚度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钢筋混凝土芯筒的位置,力求在平面上对称,不宜偏置在建筑的一边,如图6所示。图6 结构刚度在平面上的分布不均匀4.2.1建筑平面 18 在国内外地震调查资料中,不难发现角柱的震害一般较重,这主要由于角柱受扭转反应最为显著。1972年尼加拉瓜的马那瓜地震,位于市中心15层的中央银行,有一层地下室,采用框架体系,设置两个钢筋混凝土电梯井和两个楼梯间,都集中布置在主楼两端一侧,两端山墙还砌有填充墙,如图7所示。这种结构布置造成质量中心与刚度

    11、中心明显不重合,偏心很大,显然对抗震不利。1972年发生地震时,该幢大厦遭到严重破坏,五层周围柱子严重开裂,钢筋压屈,电梯井墙开裂,混凝土剥落。围护墙等非结构构件破坏严重,有的倒塌。 因此,需要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例如,在结构布置时,应特别注意具有很大抗推刚度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钢筋混凝土的芯筒位置,力求在平面上要居中和对称。此外,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置,可以使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和较大的抗倾覆能力。 4.2.1建筑平面 19图7 马那瓜中央银行结构平面 (a)低层平面;(b)剖面4.2.1建筑平面 20 表2 平面不规则类型4.2.1建筑平面 21图8 建筑结构平面的扭转不规则4.2.1建筑平

    12、面 22图9 建筑结构平面的凹凸不规则4.2.1建筑平面 23图10 建筑结构平面的楼板局部不连续4.2.1建筑平面 24图11 平面长宽比过大的建筑平面长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宜小于6。否则,不同部位地基震动的差异带来建筑内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各自的差异不同步,并伴随扭转振动的发生,导致结构受损,如图11所示。4.2.1建筑平面 25立面变化要均匀,即建筑的质量和刚度变化要均匀。结构布置不均匀产生刚度和强度沿竖向突变,引起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应力集中或变形集中,将降低结构抵抗地震的能力,地震时易发生损坏,甚至倒塌。例如,由于建筑的竖向收进,地震时收进处上下部分振动特性不同,易于在收进处的楼板产生应力突

    13、变,使竖向收进的凹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图12 大底盘建筑图13 楼层的收进4.2.2 建筑立面 26图14 大悬挑建筑图15 良好的建筑立面4.2.2 建筑立面 27图16 OliveView医院主楼剖面【例1】1971年美国圣菲南多地震,Olive-View医院位于9度区,主楼遭到严重破坏。它是一幢刚度和强度在底层突变的建筑的典型震例,其教训值得借鉴。该主楼是六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剖面如图11所示。该幢建筑三层以上为框架剪力墙体系,底层和二层为框架体系,而二层有较多的砖隔墙。该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层间刚度相差约为10倍。地震后,上面几层震害很轻,而底层严重偏斜,纵向侧移达600mm,横向侧移约6

    14、00mm,角柱出现严重的受压酥碎现象。 4.2.2 建筑立面 28表3 竖向不规则类型4.2.2 建筑立面 29侧向刚度不规则是指侧向刚度沿竖向产生突变,形成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塑性变形集中发生在薄弱层,加速结构破坏、倒塌。这里,侧向刚度计算取楼层剪力除以层间位移。图1 7 薄弱层破坏图18 侧向刚度不规则4.2.2 建筑立面 30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是指结构轴柱或抗震墙不落地,如图所示,竖向构件承担的地震作用不能直接向下传给基础,而是由水平转换构件向下传递,水平转换构件一旦破坏,则后果严重。 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沿高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率先屈服,刚度降低,产生明显的弹塑性变形

    15、集中,而其它楼层不屈服,耗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不利于结构抗震。图 20 楼层承载力突变图19 竖向构件不连续4.2.2 建筑立面 31合理设置防震缝,可以将形体复杂的建筑划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降低结构抗震设计的难度,提高各结构单元的抗震性能。如图所示。但是,在建筑中设缝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影响建筑立面、多用材料,构造复杂、防水处理困难,地震时缝两侧的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位移急剧增大而发生相互碰撞,产生严重的震害。结构设计和施工经验表明,形体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防震缝,而应当调整平面尺寸和结构布置,采取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必须设缝时,应保证必要的缝宽。图

    16、21 设置防震缝4.2.2 建筑立面 32图22 合理设置防震缝4.2.2 建筑立面 33 工程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出现不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是不可避免的。建筑结构按不规则的程度,分为不规则、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等三种程度。 不规则,指超过表2 和表3 一项的不规则指标; 特别不规则,指多项超过表2、表3 的不规则指标或某项超过不规则指标较多,具有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将会引起不良后果; 严重不规则,指体形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表2、表3 的上限值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将会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 在地震区,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

    17、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建筑结构规则性344.3 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4.3.1抗震结构体系的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图23 不合理的结构体系35多道抗震防线可以从图24 的解释中得到基本认识。图24a中,强梁弱柱型的框架结构底层柱的上下端出现塑性铰,或单肢剪力墙结构底部出现屈服变形,将迅速导致

    18、结构的倒塌。而图24b中,强柱弱梁型的框架结构或双肢剪力墙加连系梁结构,则需要全部梁端出现塑性铰并迫使结构底部也出现屈服变形时,结构才破坏。后者至少存在两道抗震防线,一是从弹性到部分梁(或连系梁)出现塑性铰,二是从梁塑性铰发生较大转动到柱根(或剪力墙底部)破坏。36图24 结构屈服机制(a)局部机制 (b)整体机制 37 单一结构体系只有一道防线,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特别是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近时,建筑物由此而发生的共振,更加速其倒塌进程。 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

    19、,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 在遇到建筑物基本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同或接近的情况时,多道防线就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当第一道抗侧力防线因共振而破坏,第二道防线接替工作,建筑物自振周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使建筑物的共振现象得以缓解,避免再度严重破坏。38【工程实例1】:尼加拉瓜的马拉瓜市美洲银行大厦 尼加拉瓜的马拉瓜市美洲银行大厦,地面以上18层,高61米,就是一个应用多道抗震防线概念的成功实例(图25所示)。因为这幢大楼位于地震区,设计指导思想是:在风荷载和规范规定的等效静力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推刚度,以满足变形方面的要

    20、求;但在大震作用下,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力很大时,通过某些构件的屈服,过渡到另一个具有较高变形能力的结构体系,继续有效地工作。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该大楼采用11.6m11.6m的钢筋混凝土芯筒作为主要的抗震和抗风构件。但是,该芯筒又由四个小芯筒组成, 每个L形小筒的外边尺寸为4.6 m4.6m。在每层楼板处,采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连系梁,将四个小筒连成一个具有较强整体性的大筒。39该大厦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既考虑四个小筒作为大筒的组成部分发挥整体作用时的受力情况,又考虑连系梁损坏后四个小筒各自作为独立构件的受力状态,且小筒间的连系梁完全破坏时整体结构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1972年12月马拉瓜发生地

    21、震时,该大厦经受了考验。图25 马拉瓜市美洲银行大厦【工程实例1】:尼加拉瓜的马拉瓜市美洲银行大厦40 在大震作用下,小筒之间的连梁破坏后,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显著改变:基本周期T1加长1.5倍,结构底部水平地震剪力减小一半,地震倾覆力矩减少3/5,但是结构顶点侧移加大一倍,分析结果列于表7。结 构 动 力 反 应结 构 工 作 状 态4个小筒整体工作时4个小筒单独工作时基本周期(s)1.33.3结构底部地震剪力(KN)2700013000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KNm)37000030000结构顶点位移(mm)120240表4 美洲银行大楼对马那瓜地震的反应 【工程实例1】:尼加拉瓜的马拉瓜市美

    22、洲银行大厦41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第一道防线一般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选择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之类的构件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不宜选择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作为第一道防线。在纯框架结构中,宜采用“强柱弱梁”的延性框架。我国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是框架剪力墙双重结构体系,主要抗侧力构件是剪力墙,它是第一道防线。在弹性地震反应阶段,大部分侧向地震力由剪力墙承担,但是一旦剪力墙开裂或屈服,剪力墙刚度相应降低。此时框架承担地震力的份额将增加,框架部分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并且在地震动过程中框架起着支撑竖向荷载的重要作用,它承受主要的竖向荷载。42 框架填充墙结构体

    23、系实际上也是等效双重体系。如果设计得当,填充墙可以增加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和刚度。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产生裂缝,可以大量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填充墙实际上起到了耗能元件的作用。填充墙在地震后是较易修复的,但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平面外倒塌和框架柱剪切破坏。 单层厂房纵向体系中,可以认为也存在等效双重体系。柱间支撑是第一道防线,柱是第二道防线。通过柱间支撑的屈服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432.利用赘余构件增加抗震防线 在未用梁连接之前,主体结构已是静定或超静定结构,这些连梁在整个结构中是附加的赘余杆件,其先期破坏并不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通过合理设计,使结构遭遇地震时,连梁先于主体结构

    24、进人屈服状态,用连梁的弹塑性变形来消耗部分地震能量,以达到保护主体结构的目的。从效果上来看,它相当于增多了一道防线,将原来处于第一道防线的主体结构中的构件,推至第二道防线。图26 设置赘余构件增加抗震防线443.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约束砌体、配筋砌体等。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箍筋的设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钢筋破坏。预应力混凝土的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钢结构构件的尺寸应合理控制,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

    25、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45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外锚固。 3.结构构件及其连接464.4 利用结构延性 仅利用结构的弹性性能抗御强烈地震是不明智的。 正确的做法是同时利用结构弹塑形阶段的性能, 通过结构一定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时输入结构的能量。脆性结构尽管抗力很大,但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并不强,而延性结构却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震输

    26、入的能量而有利于抗御结构倒塌的发生,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是由强度、刚度和变形能力共同决定的,即抗震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或变形能力。图27 延性结构与脆性结构47yppy 结构延性可定义为:结构承载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这里“无明显降低”的衡量标准一般指不低于其极限承载力的(8085)%。结构延性的大小一般用延性系数表示,其表达式为分别为最大允许变形和屈服变形。变形可以是线位移或角位移 图28 结构延性4.4.1 结构延性48就结构抗震设计而言,“结构延性

    27、”这个术语实际上有以下四层含义:结构总体延性,一般用结构的“顶点侧移比”或结构的“平均层间侧移比”表示。结构楼层延性,以某一个楼层的层间侧移比表示。构件延性,是指整个结构中某一构件(一榀框架或一片墙体)的延性。杆件延性,是指一个构件中某一杆件(框架中的梁或柱,墙片中的连梁或墙肢)的延性。4.4.1 结构延性49 提高结构延性,对于增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使抗震设计做到经济合理。 弹性结构的地震作用随结构变形的增长而加大,直至结构破坏,其着眼点是强度(承载力),用加大抗力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这既不经济又不能有效防止结构倒塌。图29 弹性结构与延性结构 延性结构的地震作用一旦达到结

    28、构屈服抗力就不再增长,仅结构变形继续发展,其着眼点是变形能力。塑性变形可吸收大量地震能量,并使结构周期延长,降低地震作用,同时结构还保持着相当的承载能力以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保证结构不倒塌,如图29所示。4.4.1 结构延性50 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高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高于对整个构件的延性要求。因此,要求提高重要构件及某些构件中关键杆件或关键部位的延性,其原则是:1.在结构平面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的延性。对于扭转偏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端构件的延性。图30

    29、 平面重点提高延性部位4.4.2 提高结构延性的措施512.沿结构竖向,应该重点提高建筑中可能出现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层构件的延性。图31 竖向重点提高延性部位4.4.2 提高结构延性的措施523.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应着重提高第一道防线中构件的延性。例如,在框架-抗震墙体系中,重点提高抗震墙的延性;在筒中筒体系中,重点提高实墙内筒的延性。4.在同一构件中,应着重提高关键杆件的延性。例如,对于框架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对于多肢墙,应特别注意提高连梁延性。5.在同一杆件中,重点提高延性的部位是该构件地震时预期首先屈服的部位,例如,梁的两端、柱的上下端、抗震墙墙肢的根部。4.4.2 提高结

    30、构延性的措施534.5 重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 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如阻尼,周期等)。同时,一些非结构构件(如玻璃幕墙,吊顶,室内设备等)在地震中往往会先期破坏。因此,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要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同时,对可能对主体结构震动造成影响的非结构构件,如围护墙、隔墙等,应注意分析或估计其对主体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54建筑非结构构件一般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非承重墙体(如围护墙、内隔墙、框架填充墙等)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如女儿墙、高低跨封墙、雨篷)装饰构件和部件(如贴面、顶棚、悬吊

    31、重物等)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指为现代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55 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破坏允许大于结构构件,其抗震设防目标要低于抗震规范规定的建筑主体结构“三个水准”抗震设防标准。但非结构构件的地震破坏会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需引起重视,应进行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框架填充墙、内隔墙、建筑外围墙板等这些非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时往往未给予充分注意,处理不当时,容易造成地震时倒塌伤人,造成未曾估计到的震害,甚至主体结构倒塌。56围护

    32、墙、内隔和框架墙等非承重墙体的存在会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1)使结构抗侧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小,从而增加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增加的幅度可达30%50%)。(2)改变结构的地震剪力分布状况。由于砌体填充墙参与抗震,分担了很大一部分水平地震剪力,反使框架所承担的楼层地震剪力减小。(3) 由于砌体填充墙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限制了框架的变形,从而减小了整个结构的侧移。57Q&A问答环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问学问,边学边问。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ng and asking. 58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点击进入59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6171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