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建筑力学教材课件第八章-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759540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格式:PPTX
  • 页数:47
  • 大小:1.4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建筑力学教材课件第八章-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筑 力学 教材 课件 第八 静定 结构 内力 分析
    资源描述:

    1、建筑力学建筑力学 第第8 8章章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在计算方面的主要与静定结构在计算方面的主要区别:区别: 静定结构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各截面的内力只根据静力平衡条的支座反力和各截面的内力只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即可求件即可求出;出; 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支座反力和各截面的内力则不能单从静力平支座反力和各截面的内力则不能单从静力平衡条件求出,而必须同时考虑变形衡条件求出,而必须同时考虑变形协调条件。协调条件。 静定结构静定结构超超 静定结构静定结构 从从几何构造来看几何构造来看,静定结构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不变体系

    2、;体系;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总之,总之,有多余约束有多余约束是超静定结构区别于静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超静定结构区别于静定结构的基本特点。 力法力法是超静定计算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学习其他方法是超静定计算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学习其他方法的的基础。基础。力法是把超静定结构拆成静定结构,再由静定结构力法是把超静定结构拆成静定结构,再由静定结构过过渡渡到超静定结构。到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是力法计算是力法计算的的基础基础。8-1 8-1 力法力法一、力法的基本原理一、力法的基本原理1.力法的基本结构力法的基本结构

    3、(a)(a)原结构原结构 (b)(b)基本体系基本体系图图a a所示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所示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梁,承受荷载梁,承受荷载的作用,的作用,EIEI为常数,为常数,该梁有一个多余约束,是一次超静定该梁有一个多余约束,是一次超静定结构。对图结构。对图 a a所示的所示的原结构原结构,如果把,如果把支杆支杆B B作为多余约束去掉,并代之以作为多余约束去掉,并代之以多余未知力多余未知力X X1 1(简称多余力),则图(简称多余力),则图a a所示的超静定梁就转化为图所示的超静定梁就转化为图b b所示的所示的静定梁,这样得到的含有多余未知力静定梁,这样得到的含有多余未知力的静定结构称为

    4、力法的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体系基本体系。与。与之相应,把图之相应,把图a a中原超静定结构中多中原超静定结构中多余约束(支座余约束(支座B B)和荷载都去掉后得)和荷载都去掉后得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图(图c c)。)。(c(c)基本结构)基本结构2.力法的基本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未知量 求解基本求解基本结构的多余未知力结构的多余未知力 ,一旦求得多余未知力,一旦求得多余未知力 ,就可在,就可在基本基本结构结构上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出原结构的所有反力和内力。因此多余力是上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出原结构的所有反力和内力。因此多余力是最最基本基本的未知力,又可称为的未

    5、知力,又可称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力法的基本未知量。但是这个基本未知量。但是这个基本未知量 不不能用能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出,而必须静力平衡条件求出,而必须根据基本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与原结构根据基本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与原结构相相同的同的原则原则来确定来确定。二、二、力法的基本方程力法的基本方程 基本基本体系转化为原来超静定结构的条件体系转化为原来超静定结构的条件是:基本体系沿多余未知是:基本体系沿多余未知力力 方向方向的的位移位移 应应与原结构中相应的位移相等,与原结构中相应的位移相等,即即 。可见。可见,为了,为了唯一确定超静定结构的反唯一确定超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力和 内力内力,必须同时考虑静力平衡条件和

    6、变形,必须同时考虑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协调条件。1X110 (d) (e) 设以设以 和和 分别分别表示未知表示未知力力 和和荷载荷载q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时,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时,B点点沿沿 方向方向上的位移(上的位移(图图d、e)。符号右下方两个角标的含义是:)。符号右下方两个角标的含义是:第一个角标表示位移的位置和方向;第二个角标表示产生位移的原因。第一个角标表示位移的位置和方向;第二个角标表示产生位移的原因。111P1X1X为了求得为了求得B 点总的竖向位移,根据点总的竖向位移,根据叠加原理:叠加原理:01111P 若以若以 表示表示 为单位力(即为单位力(即 )时,基本结构在)时

    7、,基本结构在 作用点沿作用点沿方向产生的位移,则有方向产生的位移,则有 ,于是上式可写成,于是上式可写成 111X11X1X1X11111X01111PX 此式就是此式就是根据原结构的变形条件建立的用以根据原结构的变形条件建立的用以确定确定 的的变形协调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即为即为力法的基本方程力法的基本方程。1X(a) (b) (c)绘出基本结构的绘出基本结构的单位单位弯矩图弯矩图 (由单位由单位力力 产生产生)和)和荷载荷载弯弯矩图矩图 (由荷载由荷载q 产生),分别如产生),分别如图图a、b 所示所示。 用用图乘法图乘法计算位移计算位移: 计算计算 时可用时可用 图乘图乘 图图,叫做叫做

    8、图图 的的“自乘自乘”,即,即11X 1MPM111M1M1MEIlllEIdxEIMM33221321111同理同理可用可用 图与图与 图图相图乘相图乘计算计算 ,得得1MPMP1EIqllqllEIdxEIMMPP84323114211 将将 和和 之值代入之值代入力力法法基本方程基本方程由此求出:由此求出:11P1 833/8341111qlEIlEIqlXP 所得所得结果为结果为正值正值,表明表明 的的实际方向与原假设的方向相同。实际方向与原假设的方向相同。 多余多余未知未知力力 求求出后,就可以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原结构的支座反出后,就可以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原结构的支座反力,作内力图,

    9、如力,作内力图,如图图c所示。根据叠加原理,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所示。根据叠加原理,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M也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即也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即1X1XPMXMM11 综上可知综上可知,力法是以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取去掉多余联力法是以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取去掉多余联系后的静定结构为基本结构,并根据去掉多余联系处的已知位移条系后的静定结构为基本结构,并根据去掉多余联系处的已知位移条件建立基本方程,将多余未知力首先求出,而以后的计算即与静定件建立基本方程,将多余未知力首先求出,而以后的计算即与静定结构无异。它可用来分析任何类型的超静定结构。结构无异。它可用来分析任何类型的超静定结

    10、构。三、力法典型方程力法典型方程图图a所示为一个三次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如图中所示为一个三次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用力法求解时,去掉支座虚线所示。用力法求解时,去掉支座C的三个多余约束,并以相应的三个多余约束,并以相应的多的多余力余力 、 、 代替代替所去约束的作用,则得到所去约束的作用,则得到图图b所示的基所示的基本体系本体系。由于原结构在支座由于原结构在支座C处不可能有任何位移,因此,在承受处不可能有任何位移,因此,在承受原荷载和全部多余未知力的基本体系上,也必须与原结构变形相原荷载和全部多余未知力的基本体系上,也必须与原结构变形相符,在符,在C点

    11、处沿多余未知点处沿多余未知力力方向的相应方向的相应位移都等于零。位移都等于零。 即即应应满足满足位移条件位移条件: , , 。(a)(b)1X2X3X10 20 30 根据根据叠加原理,上面位移条件可表示为:叠加原理,上面位移条件可表示为:000333232131322322212121132121111pppXXXXXX这就是三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这就是三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 同理,我们可以建立力法的一般方程。对于同理,我们可以建立力法的一般方程。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时,可去掉用力法计算时,可去掉n个多余约束得到静定的基本结构,在去掉个多余约束得到静定的基本结

    12、构,在去掉的的n个多余约束处代之以个多余约束处代之以n个多余未知力。当原结构在去掉多余约个多余未知力。当原结构在去掉多余约束处的束处的位移为零时,相应地也就有位移为零时,相应地也就有n 个已知的位移条件,即个已知的位移条件,即:111112213311221122223322112233000nnnnnnnnnnnnXXXX 即:即:n n次超静定结构力法的基本方程,通常称为力法典型方程。这一次超静定结构力法的基本方程,通常称为力法典型方程。这一方程组的物理意义为: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方程组的物理意义为: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在去掉多余联系处沿各多余未

    13、知力方向的位移,应与原结构相等。在去掉多余联系处沿各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应与原结构相等。典型方程中,多余未知力系数主对角线上称为主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典型方程中,多余未知力系数主对角线上称为主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当单位力单独作用时,在当单位力单独作用时,在其自身其自身方向上所引起的位移,恒为正且不为方向上所引起的位移,恒为正且不为零。其它系数称为副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当单位力单独作用时,所零。其它系数称为副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当单位力单独作用时,所引起方向的位移。各式最后一项称为自由项,它是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方向的位移。各式最后一项称为自由项,它是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方向的位移引起的方向

    14、的位移。副系数和自由项的。副系数和自由项的值可能为正、负或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按前面求静定结构位移的方法求得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后,按前面求静定结构位移的方法求得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后,即可解得多余未知力即可解得多余未知力 ,然后可按照静定结构的分析方法求得原结,然后可按照静定结构的分析方法求得原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或按下述叠加公式求出弯矩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或按下述叠加公式求出弯矩:iX1212nnPMX MX MX MM再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其剪力和轴力。再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得其剪力和轴力。四、力法计算的应用四、力法计算的应用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步骤: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15、选取基本结构。选取基本结构。去掉原结构的多余约束得到一个静定的基本结构,并以力去掉原结构的多余约束得到一个静定的基本结构,并以力法基本未知量代替相应多余约束的作用,确定力法基本未知量的个数;法基本未知量代替相应多余约束的作用,确定力法基本未知量的个数;建立力法典型方程建立力法典型方程。根据基本结构在多余力和原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去。根据基本结构在多余力和原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在去掉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应与原结构中相应的位移相同的位移条件,建立力掉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应与原结构中相应的位移相同的位移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法典型方程;求系数和自由项。求系数和自由项。为此,需分两步进行:为此,需分两步进行:

    16、 令令 作基本结构单位弯矩图作基本结构单位弯矩图 和基本结构荷载弯矩图和基本结构荷载弯矩图 ; 按照求静定结构位移的方法计算系数和自由项;按照求静定结构位移的方法计算系数和自由项;解典型方程,求出多余未知力;解典型方程,求出多余未知力;求出原结构内力绘制内力图。求出原结构内力绘制内力图。1iX MipM【例例8-1】试分析图试分析图8-6a所示刚架,所示刚架,EI=常数。常数。解: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结构解: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结构 此刚架具有一个多余联系,是一次超静定结构,去掉支座链杆此刚架具有一个多余联系,是一次超静定结构,去掉支座链杆C 即即为静定结构,并用为静定结构,并用X1代

    17、替支座链杆代替支座链杆C 的作用,得基本体系如图的作用,得基本体系如图8-6b所示。所示。建立力法典型方程建立力法典型方程01111PX (a) (b) 图图8-6 图图8-7求系数和自由项求系数和自由项EIEI32564444324421111EIEIP3128044803111求解多余力求解多余力绘制内力图绘制内力图各杆端弯矩可按各杆端弯矩可按 计算,最后弯矩图如图计算,最后弯矩图如图8-7c所示。所示。PMMXM11 位移法是把结构拆成杆件,再由杆件过渡到结构。杆件的内力和位位移法是把结构拆成杆件,再由杆件过渡到结构。杆件的内力和位移关系是位移法的计算基础。位移法虽然主要用于超静定结构,

    18、但也可移关系是位移法的计算基础。位移法虽然主要用于超静定结构,但也可用于静定结构。用于静定结构。一一、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位移法是位移法是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方法。利用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方法。利用位移法既可以计算超静定结构,也可以计算静定结构。对于高次超静定位移法既可以计算超静定结构,也可以计算静定结构。对于高次超静定结构,运用位移法计算通常也比力法简便。同时,学习位移法也帮助我结构,运用位移法计算通常也比力法简便。同时,学习位移法也帮助我们加深对结构位移概念的理解,为学习力矩分配法打下必要的基础。们加深对结构位移概念的理解,为学习力矩分

    19、配法打下必要的基础。8-2 8-2 位移法位移法二、位移法基本变形假设二、位移法基本变形假设 位移法的位移法的计算对象计算对象是由等截面直杆组成的杆系结构,例如刚架、连是由等截面直杆组成的杆系结构,例如刚架、连续梁。在计算中认为结构仍然符合小变形假定,同时位移法假设:续梁。在计算中认为结构仍然符合小变形假定,同时位移法假设: 1. 各杆端之间的轴向长度在变形后保持不变;各杆端之间的轴向长度在变形后保持不变; 2. 刚性结点所连各杆端的截面转角是相同的。刚性结点所连各杆端的截面转角是相同的。三、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三、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位移法以结构的刚结点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以结构的刚结点角

    20、位移和结点线位移为基本未知量,通过为基本未知量,通过平衡平衡条件条件和和变形条件变形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求出未知量。未知量求出后,再利用杆端建立位移法方程求出未知量。未知量求出后,再利用杆端内力与荷载及结点位移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结构的内力,作出内力图。内力与荷载及结点位移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结构的内力,作出内力图。 在结构中,一般情况下刚结点的角位移数目和刚结点的数目相同,但在结构中,一般情况下刚结点的角位移数目和刚结点的数目相同,但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的数目则需要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的数目则需要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确定

    21、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图(图(a)所示刚架有两个刚结点,现在两个刚结点)所示刚架有两个刚结点,现在两个刚结点都发生了角位移和线位移,但在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都发生了角位移和线位移,但在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时,这两个线位移相等,即独立的结点线位移只有一时,这两个线位移相等,即独立的结点线位移只有一个,因此用位移法求解时,该结构的基本未知量是两个,因此用位移法求解时,该结构的基本未知量是两个角位移个角位移 和和 以及一个线位移以及一个线位移。 DC(b)同理,图(同理,图(b)所示排架有三个铰结点,其水)所示排架有三个铰结点,其水平线位移相同,故该结构的基本未知量是一个线位平线位移相同,故该结构的基本未

    22、知量是一个线位移移。 当结构的独立结点线位移的数目由直观的方法难以判当结构的独立结点线位移的数目由直观的方法难以判断时,则可以采用断时,则可以采用“铰化结点、增加链杆铰化结点、增加链杆”的方法判断。的方法判断。即在确定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时,先把所有的结点和支即在确定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时,先把所有的结点和支座都换成铰结点和铰支座,得到一个铰结体系座都换成铰结点和铰支座,得到一个铰结体系。若此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则由此知道结构的所有结若此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则由此知道结构的所有结点均无独立结点线位移。如果此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或瞬点均无独立结点线位移。如果此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或瞬变体系,则可以通

    23、过增加链杆使其变为几何不变体系,所变体系,则可以通过增加链杆使其变为几何不变体系,所增加的最少链杆的数目,就是原结构的独立结点线位移的增加的最少链杆的数目,就是原结构的独立结点线位移的数目。数目。例如图例如图(a)所示结构,铰化结点后增加一根链杆所示结构,铰化结点后增加一根链杆可变为几何不变体系可变为几何不变体系 图图(b),所以结点独立线位移,所以结点独立线位移的数目为一,整个结构的基本未知量为两个角位移的数目为一,整个结构的基本未知量为两个角位移和一个独立结点线位移。和一个独立结点线位移。四、位移法的杆端内力四、位移法的杆端内力1.运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需要将结构拆成单杆,单杆的运用

    24、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需要将结构拆成单杆,单杆的杆端约束视结点而定,刚结点视为固定支座,铰结点视为固定铰支杆端约束视结点而定,刚结点视为固定支座,铰结点视为固定铰支座。当讨论杆件的弯矩与剪力时,由于铰支座在杆轴线方向上的约座。当讨论杆件的弯矩与剪力时,由于铰支座在杆轴线方向上的约束力只产生轴力,因此可不予考虑,从而铰支座可进一步简化为垂束力只产生轴力,因此可不予考虑,从而铰支座可进一步简化为垂直于杆轴线的可动铰支座。结合边界支座的形式,位移法的单杆超直于杆轴线的可动铰支座。结合边界支座的形式,位移法的单杆超静定梁有三种形式,如图静定梁有三种形式,如图8-10所示。所示。(a) (b) (c)

    25、图图8-10 单杆超静定梁的约束形式单杆超静定梁的约束形式2. 为了计算方便,杆端内力采用两个下标来表示,其中为了计算方便,杆端内力采用两个下标来表示,其中第一个下第一个下标标表示该弯矩所作用的杆端,称为近端,第二个下标表示杆件的表示该弯矩所作用的杆端,称为近端,第二个下标表示杆件的另一端,称为远端。另一端,称为远端。如图如图8-11所示所示AB梁梁8-11杆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杆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位移法规定位移法规定杆端弯矩杆端弯矩使杆端顺时针转向为正,逆时针转向使杆端顺时针转向为正,逆时针转向为负(对于支座和结点就变成逆时针转向为正,顺时针转向为为负(对于支座和结点就变成逆时针转向为正

    26、,顺时针转向为负),如图负),如图8-11所示。对于所示。对于杆端、支座及结点剪力杆端、支座及结点剪力的正负号规的正负号规定则和以前相同,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定则和以前相同,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3. 位移法的杆端内力主要是剪力和弯矩,由于位移法下位移法的杆端内力主要是剪力和弯矩,由于位移法下的单杆都是超静定梁,所以不仅荷载会引起杆端内力,的单杆都是超静定梁,所以不仅荷载会引起杆端内力,杆端支座位移也会引起内力,由荷载引起的弯矩称为固杆端支座位移也会引起内力,由荷载引起的弯矩称为固端弯矩,由荷载引起的剪力称为固端剪力。这些杆端内端弯矩,由荷载引起的剪力称为固端剪力。这些杆端内力可通过

    27、查表力可通过查表8-1获得,表中的获得,表中的i称为杆件的线刚度,即:称为杆件的线刚度,即:lEIi 其中:其中:EI是杆件的抗弯刚度;是杆件的抗弯刚度; 是杆长。是杆长。l表表8.1 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 1 1 1 1 续表续表8.1 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 续表续表8.1 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 续表续表8.1 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 续表续表8.1 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 续表续表8.1 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剪力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弯矩和

    28、剪力 五、位移法的原理五、位移法的原理 位移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选取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把每段杆位移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选取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把每段杆件视为独立的单跨超静定梁,然后根据其位移以及荷载写出各杆端件视为独立的单跨超静定梁,然后根据其位移以及荷载写出各杆端弯矩的表达式,再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解位移未知量,进而求解各弯矩的表达式,再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解位移未知量,进而求解各杆端弯矩。杆端弯矩。六、位移法的应用六、位移法的应用 利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步骤如下:利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基本未知量;确定基本未知量;将结构拆成超静定将结构拆成超静定(或个别静定或个别静定

    29、)的单杆;的单杆;查表查表8-1,列出各杆端转角位移方程;,列出各杆端转角位移方程;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一般对有转角位移的刚结点取力矩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一般对有转角位移的刚结点取力矩平衡方程,有结点线位移时,则考虑线位移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平衡方程,有结点线位移时,则考虑线位移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解出未知量,求出杆端内力;解出未知量,求出杆端内力;作出内力图。作出内力图。一一、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的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位移法,是位移法,解题方法解题方法采用渐近法,它不必计采用渐近法,它不必计算节点位移,也无须求解联立方程,可以直接通过

    30、代数运算得到杆端弯算节点位移,也无须求解联立方程,可以直接通过代数运算得到杆端弯矩。计算时,逐个节点依次进行,和力法、位移法相比,计算过程较为矩。计算时,逐个节点依次进行,和力法、位移法相比,计算过程较为简单直观,计算过程不容易出错。力矩分配法的简单直观,计算过程不容易出错。力矩分配法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是连续梁和无是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在力矩分配法中,结点线位移的刚架。在力矩分配法中,内力正负号的规定内力正负号的规定与位移法相同。与位移法相同。8-3 8-3 力矩分配法力矩分配法1. 转动刚度转动刚度 转动刚度转动刚度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数

    31、值上等于使杆端使杆端产生单位角位移时所需施加的力矩,记作产生单位角位移时所需施加的力矩,记作S 。其中转动端称为近。其中转动端称为近端,另一端称为远端。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与远端约束及线刚端,另一端称为远端。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与远端约束及线刚度有关,根据表度有关,根据表8-1知:知:远端固定:远端固定:iS4远端铰支:远端铰支:iS3远端双滑动支座:远端双滑动支座:iS 远端自由:远端自由:0S(式中式中 为线刚度)为线刚度)i2.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图图8-14所示超静定刚架,所示超静定刚架,B端为固定端支座,端为固定端支座,C端为定向支座,端为定向支座,D端为固定铰支座,设有力偶端为固定

    32、铰支座,设有力偶M作用于作用于A结点,使结点结点,使结点A产生转角产生转角 ,由转动刚度定义可知:由转动刚度定义可知:AAABAABABiSM4AACAACACiSMAADAADADiSM3图图8-148-14取结点取结点A为隔离体,由平衡方程为隔离体,由平衡方程 得:得: 0MAADAACAABSSSM所以可得所以可得AiADACABASMSSSM式中,式中, A端各杆的转动刚度之和。端各杆的转动刚度之和。AiS将将 值带入值带入A结点的各杆端弯矩表达式,得:结点的各杆端弯矩表达式,得:AMSSMAiABABMSSMAiACACMSSMAiADAD 由此看来,由此看来,A结点处各杆端弯矩与各

    33、杆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结点处各杆端弯矩与各杆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可以用下列公式表达计算结果,即可以用下列公式表达计算结果,即MMAjAjAiAjAjSS式中,式中, 分配系数,其中分配系数,其中j可以是可以是B、C或或D。Aj可见,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等于该杆近端转动刚度与交于该点各可见,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等于该杆近端转动刚度与交于该点各杆近端转动刚度之和的比。称杆近端转动刚度之和的比。称 为分配弯矩。为分配弯矩。,ABACADMMM 上式表明,作用于结点上式表明,作用于结点A处的外力矩是根据汇集于该结点处处的外力矩是根据汇集于该结点处的各杆的刚度系数的大小按比例分配给各杆端的。显然,在同的各杆

    34、的刚度系数的大小按比例分配给各杆端的。显然,在同一刚结点上,各杆近端的分配系数之和等于一刚结点上,各杆近端的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即,即1AjABACAD3. 传递系数传递系数 图图8-14中,力偶荷载中,力偶荷载M加于结点加于结点A,使各杆近端产生弯矩,同时,使各杆近端产生弯矩,同时也使各杆远端产生弯矩。由位移法中的转角位移方程可得杆端弯矩也使各杆远端产生弯矩。由位移法中的转角位移方程可得杆端弯矩的具体数值为的具体数值为AABABiM4AABBAiM2AACACiMAABCAiMAABADiM30DAM,由上述结果可知由上述结果可知 : 称为传递系数,表示当近端有称为传递系数,表示当近端有转角

    35、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对等截面杆来说,传递系数随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对等截面杆来说,传递系数随远端的支承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数值为:远端的支承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数值为:21ABABBACMM远端固定:远端固定:21C1C远端定向:远端定向:远端铰支:远端铰支:0C 求得各杆的近端的分配弯矩后,不难求出各杆远端的传递弯矩,即:求得各杆的近端的分配弯矩后,不难求出各杆远端的传递弯矩,即:ABABBAMCMCAACACMCMDAADADMCM 最后,将各杆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叠加,就最后,将各杆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叠加,就得到杆端的最后弯矩。得到杆端的最后

    36、弯矩。二、二、计算原理计算原理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固定固定”和和“放松放松”。首先将刚。首先将刚结点固定(加刚臂),得到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杆端弯矩,然后任取结点固定(加刚臂),得到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杆端弯矩,然后任取一个结点作为起始结点,计算其不平衡力矩。接着放松该结点,允一个结点作为起始结点,计算其不平衡力矩。接着放松该结点,允许其产生角位移,并依据平衡条件,通过分配不平衡力矩得到角位许其产生角位移,并依据平衡条件,通过分配不平衡力矩得到角位移引起的各杆近端分配弯矩,再由各杆近端分配弯矩传递得到各杆移引起的各杆近端分配弯矩,再由各杆近端分配弯矩传递得到各杆远端

    37、传递弯矩。该结点的计算结束后仍将其固定,再换一个刚结点,远端传递弯矩。该结点的计算结束后仍将其固定,再换一个刚结点,重复上述计算过程,直至计算结束。由于力矩分配法属于逐次逼近重复上述计算过程,直至计算结束。由于力矩分配法属于逐次逼近法,因此计算可能不止一个轮次,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即可停止法,因此计算可能不止一个轮次,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即可停止计算。最后将各结点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得到计算。最后将各结点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得到最终杆端弯矩。最终杆端弯矩。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如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将各刚结点看作是锁定的,查表)将各刚结点看作是锁定

    38、的,查表8-1得到各杆的固端弯矩;得到各杆的固端弯矩;(2)计算各杆的线刚度)计算各杆的线刚度 、转动刚度、转动刚度S,确定刚结点处各杆的,确定刚结点处各杆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并用结点处总分配系数为,并用结点处总分配系数为1进行验算;进行验算;(3)计算刚结点处的不平衡力矩)计算刚结点处的不平衡力矩 ,将结点不平衡力矩变号,将结点不平衡力矩变号分配,得近端分配弯矩;分配,得近端分配弯矩;(4)根据远端约束条件确定传递系数)根据远端约束条件确定传递系数C,计算远端传递弯矩;,计算远端传递弯矩;(5)依次对各结点循环进行分配、传递计算,当误差在允许范)依次对各结点循环进行分配、传递计算,当误差在允

    39、许范围内时,终止计算,然后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与传递围内时,终止计算,然后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进行代数相加,得出最后的杆端弯矩;弯矩进行代数相加,得出最后的杆端弯矩;(6)根据最终杆端弯矩值及位移法的弯矩正负号规定,用叠加)根据最终杆端弯矩值及位移法的弯矩正负号规定,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法绘制弯矩图。lEIi FM【例例】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a)所示两跨)所示两跨连续梁,并绘制弯矩图。连续梁,并绘制弯矩图。(a) 【解解】 (1)计算计算力矩分配系数。力矩分配系数。 由于由于AB杆杆BC杆的线刚度相同,令杆的线刚度相同,令转动刚度为转动刚度为

    40、 SBA= 4iAB =4i SBC = 3iBC =3i分配系数为分配系数为 ilEIiiBCAB571. 0 BCBABABASSS 429. 0 BCBABCBCSSS 校核:校核: AB +BC=1 (2)计算)计算固端弯矩和结点处的约束力矩。固端弯矩和结点处的约束力矩。 先在结点先在结点B加上阻止转动的约束,由表加上阻止转动的约束,由表9.1计计算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如下:算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如下: 结点处的约束力矩为结点处的约束力矩为 mkN15086200FABMmkN15086200FBAMmkN9086202FBCM mkN60FFFFBCBABMMR(3)计算)计算分配弯矩。

    41、分配弯矩。 (4)计算)计算传递弯矩。传递弯矩。mkN3 .34)60(571. 0)(F BBABARM mkN7 .25)60(429. 0)(F BBCBCRM mkN2 .17)34.3(21 BAABCABMCM0 BCBCCCBMCM(5)计算)计算杆端弯矩。杆端弯矩。 mkN2 .16717.2150FCABABABMMMmkN7 .11534.1150F BABABAMMMmkN7 .11525.790F BCBCBCMMM0 CBM一般情况下,将以上计算过程列表进行。表一般情况下,将以上计算过程列表进行。表中结点中结点B分配弯矩下画一横线表示结点分配弯矩下画一横线表示结点B力

    42、矩分配力矩分配完毕,结点已达到新的平衡。表中箭头表示将近完毕,结点已达到新的平衡。表中箭头表示将近端分配弯矩通过传递系数传向远端。端分配弯矩通过传递系数传向远端。 计算过程表计算过程表(力矩单位:力矩单位:kNm) 杆端杆端 AB BA BC CB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0.57l 0.429固端弯矩固端弯矩150 15090 0力矩力矩分配与传递分配与传递17.2 34.125.7 0杆端最后弯矩杆端最后弯矩167.2 115. 7 l15.7 0 最 后 根 据 杆 端 弯 矩 值 , 绘 出最 后 根 据 杆 端 弯 矩 值 , 绘 出 M 图 图图 图(b)。注意结点)。注意结点B应满足平衡条件。即应满足平衡条件。即 MB =115.7115.7=0)mkN(图)b(M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筑力学教材课件第八章-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595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