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方案(doc 33页).doc

  •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 文档编号:275435
  • 上传时间:2020-02-23
  • 格式:DOC
  • 页数:33
  • 大小:5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方案(doc 33页).doc》由用户(欢乐马)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方案doc 33页 居住区 环境景观 办公室 设计方案 doc 33
    资源描述:

    1、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导则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导则 1 总则 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 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促进我国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办公室设计单位和开发单 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 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办公室设计规范、住宅办公室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 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应坚持以

    2、下原则: 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 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办公室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 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 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 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

    3、和 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 办公室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1 总体环境 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 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办公室设计的 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 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

    4、及风格 塑造的和谐。 2.1.3 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 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 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 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办公室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 的经济价值。 2.2 光环境 2.2.1 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 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2.2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

    5、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 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办公室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 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2.2.3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办公室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 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 空间的独特景观。 2.3 通风环境 2.3.1 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 做到疏密有致, 通透开敞。 2.3.2 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 于调节通风量的强

    6、弱。 2.3.3 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 办公室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2.3.4 住区内的大气环境展柜制作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2.4 声环境 2.4.1 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 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2.4.2 住区环境办公室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 2.5 温、湿度环境 2.5.1 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 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 虑硬质景观办公室设计;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

    7、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办公室设计。 2.5.2 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 30-60。 2.6 嗅觉环境 2.6.1 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6.2 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 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2.7 视觉环境 2.7.1 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办公室设计方法,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 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 2.7.2 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 达到色彩适人、 质感亲切、

    8、 比例恰当、 尺度适宜、 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 2.8 人文环境 2.8.1 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 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 值。 2.8.2 要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 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 2.8.3 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 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 从中提炼代表性办公室设计元素, 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2.9 建筑环境 2.9.1 建筑办公室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 建筑造型等与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 并通过建筑 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和与住区内、外山水环境的结合

    9、,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住区 整体景观。 2.9.2 建筑外立面处理 (1)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办公室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2)材质。鼓励建筑办公室设计中选用美观经济的新材料,通过材质变化及对比来丰富外 立面。建筑底层部分外墙处理宜细。外墙材料选择时需注重防水处理。 (3)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 或适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4)住宅建筑外立面办公室设计应考虑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 3 景观办公室设计分类 3.1 分类原则 本导则的景观办公室设计分类是依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

    10、成元素而划分的, 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是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办公室设 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总体把握和 判断。 3.2 办公室设计元素 景观办公室设计元素是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本导则列出的景观办公室设计元素仅是 诸多素材中的常见部分,其中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可作为办公室设计参考依据。办公室设计元素 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详见下表) 4 绿化种植景观 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 居住区公园

    11、(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 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注: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应满足有不少于 1/3 的绿地面 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 8 米,面积不少于 40 0 平方米的要求。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办公室设计规范。 4.2 公共绿地指标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 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 于 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 1.5m2/人。 4.3 绿地率 新区建设应30; 旧区

    12、改造宜25; 种植成活率98。 4.4 院落组团绿地 其中: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 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4.5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4.5.1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4.5.2 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4.5.3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 4.5.4 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 应栽植高于 1 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

    13、造良好条件。 (见下表) 4.7 植物配置 4.7.1 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 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 (2)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3)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 (4)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4.7.2 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 4.7.3 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

    14、规则式和自由式,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 4.8 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 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响空间 的塑造。(见下表) 4.9 绿篱设置 4.9.1 绿篱有组成边界、围合空间、分隔和遮挡场地的作用,也可作为雕塑小品的背景。 4.9.2 绿篱以行列式密植植物为主,分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 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灌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则相对较高大。 绿篱地上生长空间要求一般高度为 0.5-1.6m,宽度为 0.5-1.8m。 4.9.3 绿篱树的行距和株距 4.10 宅旁绿化 4.10.1 宅旁

    15、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 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 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10.2 宅旁绿地应办公室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4.11 隔离绿化 4.11.1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 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 降温作用。 4.11.2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

    16、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 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 隐蔽。 4.12 架空空间绿化 4.12.1 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 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 4.12.2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4.12.3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4.13 平台绿化 4.13.1 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办公室设计, 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 辅助设备用房、商

    17、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要把握“人 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 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4.13.2 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办公室设计,要解决好排水 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 4.13.3 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 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4.14 屋顶绿化 4.14.1 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

    18、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 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 3-5,夜间又比地面低 2-3;冬季屋面温度比 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 1-2 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 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4.14.2 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 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平屋顶以种植观 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4.14.3 屋顶绿化数量和

    19、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 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 土屑、蛭石等)。 4.14.4 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屋顶多采用屋面找 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4.15 停车场绿化 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见下表) 4.16 古树名木保护 4.16.1 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 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

    20、是树龄在 300 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 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古树名木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活文物,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4.16.2 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成行地带外绿树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 5 m 宽和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树胸径 20 倍以内。 (2)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

    21、得设置建筑物、 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3)保护维护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4)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国家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或转让买卖古树名木。 在绿化办公室设计中要尽量发挥古树名木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作用,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 5 道路景观 5.1 景观功能 5.1.1 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 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 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 赏性。 5.1.2 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

    22、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 办公室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5.1.3 休闲性人行道、园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 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5.1.4 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办公室设计成隐蔽式车道, 即在 4 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 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 5.2 居住区道路宽度 5.3 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 5.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5.5 路缘石及边沟

    23、5.5.1 路缘石设置功能: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种植,区分路面铺装。 5.5.2 路缘石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石料和合成树脂材料,高度为 100-150mm 为宜。 5.5.3 区分路面的路缘, 要求铺设高度整齐统一, 局部可采用与路面材料相搭配的花砖或石料; 绿地与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石路面交界处可不设路缘;与沥青路面交界处应设路缘。 5.5.4 边沟是用于道路或地面排水的,车行道排水多用带铁篦子的 L 形边沟和 U 形边沟;广 场地面多用蝶形状和缝形边沟;铺地砖的地面多用加装饰设计的边沟,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平面型 边沟水篦格栅宽度要参考排水量和排水坡度确定,一般采用

    24、 250-300mm;缝型边沟一般缝隙不小 于 20mm。 5.6 道路车档、缆柱 5.6.1 车档和缆柱是限制车辆通行和停放的路障设施,其造型设置地点应与道路的景观相协 调。车档和缆柱分为固定和可移动式的,固定车档可加锁由私人管理。 5.6.2 车档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不锈钢制作,高度为 70cm 左右;通常办公室设计间距为 60c m;但有轮椅和其他残疾人用车地区,一般按 90-120cm 的间距设置,并在车档前后设置约 150c m 左右的平路,以便轮椅的通行。 5.6.3 缆柱分为有链条式和无链条式两种。 缆柱可用铸铁、 不锈钢、 混凝土、 石材等材料制作, 缆柱高度一般为 40-50c

    25、m 左右,可作为街道坐凳使用;缆柱间距宜为 120cm 左右。带链条的缆柱 间距也可由链条长度决定,一般不超过 2m。缆柱链条可采用铁链、塑料链和粗麻绳制作。 6 场所景观 6.1 健身运动场 6.1.1 居住小区的运动场所分为专用运动场和一般的健身运动场, 小区的专用运动场多指网球 场、羽毛球场、门球场和室内外游泳场,这些运动场应按其技术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办公室设计。 健身运动场应分散在住区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又不扰民的区域。不允许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越运 动场地。 6.1.2 健身运动场包括运动区和休息区。 运动区应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 地面宜选用平整 防滑适于运动的铺装材料,同时满足易清

    26、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室外健身器材要考虑老年人 的使用特点,要采取防跌倒措施。休息区布置在运动区周围,供健身运动的居民休息和存放物品。 休息区宜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有条件的小区可设置直饮水装置(饮泉)。 6.2 休闲广场 6.2.1 休闲广场应设于住区的人流集散地(如中心区、主入口处),面积应根据住区规模和规 划办公室设计要求确定,形式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 和遮风条件。 6.2.2 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在不干 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 6.2.3 广场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

    27、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 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广场出入口应符合无障碍办公室设计要求。(广场地面材料选择可 参见 5.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6.3 游乐场 6.3.1 儿童游乐场应该在景观绿地中划出固定的区域,一般均为开敞式。游乐场地必须阳光充 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的袭扰。应与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减少汽车噪声的影 响并保障儿童的安全。游乐场的选址还应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产生的嘈杂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离 开居民窗户 10m 远为宜。 6.3.2 儿童游乐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 目光监护。 6.3.3 儿童

    28、游乐场设施的选择应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色彩 可鲜艳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游戏器械选择和办公室设计应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 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垫、警示牌等。 6.3.4 居住区中心较具规模的游乐场附近应为儿童提供饮用水和游戏水,便于儿童饮用、冲洗 和进行筑沙游戏等。 6.3.5 儿童游乐设施办公室设计要点 7 硬质景观 7.1 雕塑小品 7.1.1 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 泛指用质地较硬的材料组成的景 观。硬质景观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围墙/栅栏、挡墙、坡道、台阶及一些便民设施等。 7.1.2 雕塑小品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

    29、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 同时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 主题,通常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从而提高整体环 境景观的艺术境界。 7.1.3 雕塑按使用功能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功能性与装饰设计性雕塑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分 为具象和抽象,动态和静态雕塑等。 7.1.4 雕塑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恰如其分地确定雕塑的材质、 色彩、 体量、 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 应配合住区内建筑、道路、绿化及其它公共展柜制作服务设施而设置,起到点缀、装饰设计 和丰富景观的作用。特殊场合的中心广场或主要公共建筑区域,可考虑主题性或纪念性雕塑。 7.1.5

    30、 雕塑应具有时代感,要以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为主题,体现住区人文精神。以贴近人为原 则,切忌尺度超长过大。更不宜采用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 7.2 便民设施 7.2.1 居住区便民设施包括有音响设施、自行车架、饮水器、垃圾容器、座椅(具),以及书 报亭、公用电话、邮政信报箱等。 便民设施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易达。 在居住区内,宜将多种便民设施组合为一个较大单体,以节省户外空间和增强场所的视景特 征。 7.2.2 音响设施 在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宜在距住宅单元较远地带设置小型音响设施,并适时地播放轻柔的背 景音乐,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轻松气氛。 音响办公室设计外形可结合景物元素办公室设计。

    31、音箱高度应在 0.4-0.8m 之间为宜,保证声 源能均匀扩放,无明显强弱变化。音响放置位置一般应相对隐蔽。 7.2.3 自行车架 自行车在露天场所停放,应划分出专用场地并安装车架。自行车架分为槽式单元支架、管状 支架和装饰设计性单元支架,占地紧张的时候可采用双层自行车架,自行车架尺寸按下列尺寸制 作。 7.2.4 饮水器(饮泉) 饮水器是居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为满足人的生理卫生要求经常设置的供水设施,同时也是街 道上的重要装点之一。 饮水器分为悬挂式饮水设备、独立式饮水设备和雕塑式水龙头等。 饮水器的高度宜在 800mm 左右,供儿童使用的饮水器高度宜在 650mm 左右,并应安装在高 度 1

    32、00-200mm 左右的踏台上。 饮水器的结构和高度还应考虑轮椅使用者的方便。 7.2.5 垃圾容器 (1)垃圾容器一般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 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2)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 60-80cm,宽 50-60cm。放 置在公共广场的要求较大,高宜在 90cm 左右,直径不宜超过 75cm。 (3)垃圾容器应选择美观与功能兼备、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商场展柜产品,要求坚固耐 用,不易倾倒。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制作。 7.2.6 座椅(具) (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

    33、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 进行办公室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室外座椅(具)的 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室外座椅(具)的办公室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 38-40cm,座面宽 4 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 60cm 左右,双人椅 120cm 左右,3 人椅 180cm 左右,靠背座椅的靠 背倾角为 100-110 为宜。 (3)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应优先采用触感好 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7.3 信息标志 7.3.1 居住区信息标志可分为 4 类

    34、: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 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害。 标志的色彩、造型办公室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区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 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方便维修。 各种标志应确定统一的格调和背景色调以突出物业管理形象。 7.3.2 居住区主要标志项目表 7.4 栏杆/扶手 7.4.1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 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办公室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 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 装饰设计性。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7.4.2 栏杆

    35、大致分为以下 3 种: (1)矮栏杆, 高度为 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 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 90cm 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 100-120cm 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一般设置在 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7.4.3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 90cm 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 3 级时必须设 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 0.65m 与 0.85m 两道扶手。 7.5 围栏/栅栏 7.5.1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

    36、和网状、透空和半透 空等几种形式。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 110mm。 7.5.2 围栏、栅栏办公室设计高度 7.6 挡土墙 7.6.1 挡土墙的形式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办公室设计确定。 从结构形式分主要有 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从形态上分有直墙式和坡面式。 7.6.2 档土墙的外观质感由用材确定,直接影响到挡墙的景观效果。毛石和条石砌筑的挡土墙 要注重砌缝的交错排列方式和宽度;预制混凝土预制块挡土墙应办公室设计出图案效果;嵌草皮 的坡面上需铺上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并加入改善土壤保温性的材料,利于草根系的生长。 7.6.

    37、3 常见挡土墙技术要求及适用场地 7.6.4 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一般为 3m2 设一个直径 75mm 的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水管, 防止墙体内存水。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必须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 30m 设一道无筋墙体每 10m 设 一道。 7.7 坡道 7.7.1 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办公室设计元素之一, 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 居 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8;园路不应大于 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5以内; 轮椅坡道一般为 6;最大不超过 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 2.5。 7.7.2 坡度的视觉感受与适用场所 7.7.3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 1

    38、.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 1.5m 以上,有轮椅 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 1.8m。 7.8 台阶 7.8.1 台阶在园林办公室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的作用, 可丰富空间 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 7.8.2 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两者的关系如下:2 h+b=60-6cm 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办公室设计为 12cm-16cm,踏步宽度 30cm-35cm,低于 10c m 的高差,不宜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 7.8.3 台阶长度超过 3 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 应在中间设置休息

    39、平台, 平台宽度应大于 1.2m,台阶坡度一般控制在 1/4-1/7 范围内,踏面应做防滑处理,并保持 1的排水坡度。 7.8.4 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 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 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暗装 地灯。 7.8.5 过水台阶和跌流台阶的阶高可依据水流效果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儿童进入时的防滑处 理。 7.9 种植容器 7.9.1 花盆 (1)花盆是景观办公室设计中传统种植器的一种形式。花盆具有可移动性和可组合性,能 巧妙地点缀环境,烘托气氛。花盆的尺寸应适合所栽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利于根茎的发育,一 般可按以下标准选择:花草类盆深 20cm 以上,灌木类盆深 40cm 以上,中木

    40、类盆深 45cm 以上。 (2)花盆用材,应具备有一定的吸水保温能力,不易引起盆内过热和干燥。花盆可独立摆 放,也可成套摆放,采用模数化办公室设计能够使单体组合成整体,形成大花坛。 (3)花盆用栽培土,应具有保湿性、渗水性和蓄肥性,其上部可铺撒树皮屑作覆盖层,起 到保湿装饰设计作用。 7.9.2 树池/树池箅 (1)树池是树木移植时根球(根钵)的所需空间,一般由树高、树径、根系的大小所决定。 树池深度至少深于树根球以下 250mm。 树池箅是树木根部的保护装置,它既可保护树木根部免受践踏,又便于雨水的渗透和步行人 的安全。 (2)树池箅应选择能渗水的石材、卵石、砾石等天然材料,也可选择具有图案

    41、拼装的人工 预制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塑料等,这些护树面层宜做成格栅装,并能承受一般的车辆荷载。 7.9.3 树池及树池箅选用表 7.10 入口造型 7.10.1 居住区入口的空间形态应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入口标志性造型(如门廊、门架、门柱、 门洞等)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及建筑风格相协调,避免盲目追求豪华和气派。应根据住区规模和 周围环境特点确定入口标志造型的体量尺度,达到新颖简单、轻巧美观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与保 安值班等用房的形体关系,构成有机的景观组合。 7.10.2 住宅单元入口是住宅区内体现院落特色的重要部位,入口造型办公室设计(如门头、 门廊、连接单元之间的连廊)除了功能要求外,还要突出

    42、装饰设计性和可识别性。要考虑安防、 照明设备的位置和与无障碍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色彩和材质上的统一。所用建筑材料应具 有易清洗不易碰损等特点。 8 水景景观 水景景观以水为主。水景办公室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南方干热地区应尽 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办公室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 的枯水景观。 8.1 自然水景 8.1.1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办公室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 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 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

    43、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 水居住型态。 8.1.2 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 8.1.3 驳岸 (1)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 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及用材的选择。驳岸类型列表 如下: (2)对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规则几何式驳岸(池岸)还 是不规则驳岸(池岸),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办公室设计都应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驳岸(池 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亲水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如水上平台、汀步、 栈桥、栏索等),也应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进行办公室设计。 8.1.4 景观桥

    44、 (1)桥在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中都起到不可缺少的景观作用,其功能作用主要有:形成交 通跨越点;横向分割河流和水面空间;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集合点;眺望河流和水面的良好观 景场所,其独特的造型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2)景观桥分为钢制桥、混凝土桥、拱桥、原木桥、锯材木桥、仿木桥、吊桥等。居住区 一般采用木桥、仿木桥和石拱桥为主,体量不宜过大,应追求自然简洁,精工细做。 8.1.5 木栈道 (1)邻水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了行走、休息、观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由于木板材料具有 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因此行走其上比一般石铺砖砌的栈道更为舒适。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居 住环境中。 (2)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

    45、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两部分组成。木面板常 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木等木材,其厚度要根据下部木架空层的支撑点间距而定,一般为 3 5cm 厚,板宽一般为 1020cm 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 35mm 宽的缝隙。不应采用企口拼 接方式。面板不应直接铺在地面上,下部要有至少 2cm 的架空层,以避免雨水的浸泡,保持木材 底部的干燥通风。设在水面上的架空层其木方的断面选用要经计算确定。 (3)木栈道所用木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腐和干燥处理。为了保持木质的本色和增强耐久性, 用材在使用前应浸泡在透明的防腐液中615天, 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干燥, 使含水量不大于8, 以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变形

    46、。个别地区由于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涂刷桐油和防腐剂的方式进 行防腐处理。 (4)连接和固定木板和木方的金属配件(如镙栓、支架等)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制作。 8.2 庭院水景 8.2.1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 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 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 (如 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办公室设计, 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8.2.2 庭院水景办公室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水景效果特点如下 表: 8.2.3 瀑布跌水 (1)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 采用天

    47、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 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 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 (2)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 的控制成为办公室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 1m 以下。 (3)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 32-11 之间,梯面宽度宜在 0.3 -1.0m 之间。 8.2.4 溪流 (1)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办公 室设计。 溪流

    48、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 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 0.3m, 以防止儿童溺水, 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 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2)溪流配以山石可充分展现其自然风格,石景在溪流中所起到的景观效果列表如下: (3)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 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 0.5, 急流处为 3 左右,缓流处不超过 1。溪流宽度宜在 1-2m,水深一般为 0.3-1m 左右,超过 0.4m 时,应在溪 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 适当增

    49、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 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8.2.5 生态水池/涉水池 (1)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 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 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 (2)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 0.3-1. 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 015m 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 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 0.3m 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 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 0.3-0.5m 厚土,种植水草。 (3)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 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 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 0.4 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 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8.3 泳池水景 8.3.1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 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居住区环境景观办公室设计方案(doc 33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754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