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基础(全套课件104P).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气科学基础(全套课件104P).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科学 基础 全套 课件 104
- 资源描述:
-
1、大气科学概论一、什么是大气科学?一、什么是大气科学?春雨贵如油“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海难海难大气科学概论一、什么是大气科学?大气科学:大气科学:研究地球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地球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他问题的科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他问题的科学。大气科学概论二、研究对象及研究基本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是大气圈,包括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主要是大气圈,包括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圈。研究基本内容研究基本内容:(1)地球大气的一般特征;)地球大气的一般特征;(2)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2、;(3)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4)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和改造自然。)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和改造自然。大气科学概论三、研究特点1 1、大气科学研究不能仅限于大气圈,需四圈同时考虑;、大气科学研究不能仅限于大气圈,需四圈同时考虑;各圈层各圈层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大气圈大气圈生物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水圈水圈大气科学概论三、研究特点1 1、大气科学研究不能仅限于大气圈,需四圈同时考虑;、大气科学研究不能仅限于大气圈,需四圈同时考虑;2 2、大自然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需实测与理论相结、大自然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需实测与理论相结合;
3、合;3 3、国际合作是推动大气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国际合作是推动大气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大气科学概论四、发展概况 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气以及大气中各种现象的认识是世纪以前,人们对大气以及大气中各种现象的认识是直觉的、经验性的直觉的、经验性的。 1718世纪,大气科学研究开始由单纯定性的描述进入世纪,大气科学研究开始由单纯定性的描述进入了可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定量分析的阶段。 1820年,年,H.W.布兰德斯绘制了历史上第一张天气图,开布兰德斯绘制了历史上第一张天气图,开创了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法近代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法。 1835年科里奥利力的概念和年科里奥利力的概念和1857年风
4、和气压的关系,成年风和气压的关系,成为地球为地球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石。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石。 大气科学概论四、发展概况 19201920年前后,锋面、气旋和气团学说,为年前后,锋面、气旋和气团学说,为天气分析和预天气分析和预报报1 12 2天以后的天气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天以后的天气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17831783年,法国年,法国J.A.C.J.A.C.查理制成了携带探测气象要素仪器查理制成了携带探测气象要素仪器的氢气气球。的氢气气球。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开始普遍使用,年代无线电探空仪开始普遍使用,真正三度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从此开始真正三度空间的大气科学研
5、究从此开始。 19391939年气象学家年气象学家C.-G.C.-G.罗斯比提出了长波动力学,并由此罗斯比提出了长波动力学,并由此引出了位势涡度理论,引出了位势涡度理论,使天气预报期限延伸到使天气预报期限延伸到3 34 4天,天,为后来的数值天气预报和大气环流的数值模拟开辟了道为后来的数值天气预报和大气环流的数值模拟开辟了道路。路。 大气科学概论四、发展概况 19461946年年 “ “播云播云”试验,探明了在过冷云中播撒固体二氧试验,探明了在过冷云中播撒固体二氧化碳或碘化银化碳或碘化银, ,可以使云中的过冷水滴冰晶化,增加云中可以使云中的过冷水滴冰晶化,增加云中的冰晶数目,促进降水,从此的冰
6、晶数目,促进降水,从此进入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试进入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阶段。验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其研究范畴日益扩展。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其研究范畴日益扩展。广泛运用高速电子计算机和气象卫星,是这个时期最重广泛运用高速电子计算机和气象卫星,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标志。主要特点表现为:要的标志。主要特点表现为:大规模的观测实验;对大大规模的观测实验;对大气物理现象进行数值试验;把大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气物理现象进行数值试验;把大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气候学领域的科学革命。究;气候学领域的科学革命。 大气科学概论五、大气科学的分支传统上传统上分为气象学、气候学和高层大气物理
7、学分为气象学、气候学和高层大气物理学3 3个领域。个领域。近年主要分支学科近年主要分支学科: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等。等。天气学,大气动力学,边界层物理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边界层物理学生态学生态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大气辐射学大气辐射学云雨物理化学云雨物理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学边界层物理学边界层物理学云雨物理化学云雨物理化学大气科学概论第一章 大气概述1 地球系统2 地球大气的成分3 大气的重要性4 主要气象要素5 空气状态
8、方程6 大气垂直结构7 气压场分布特征大气科学概论1 地球系统一、何为地球系统?一、何为地球系统?二、地球大气是如何二、地球大气是如何演变的?演变的?1 .1 地球系统1 .1 地球系统1、岩石圈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水圈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圈中的水气圈中的水3、生物圈生物圈:植物、动物、人类及:植物、动物、人类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有生物存在的部分4、大气圈大气圈:包围地球表面,厚度包围地球表面,厚度为为10001000公里的大气层公里的大气层大气与地表及其与宇宙空大气与地表及其与宇宙空间的能
9、量交换形成多姿多间的能量交换形成多姿多彩的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彩的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大气科学概论1.2 地球大气的演变问题:问题:传统的太阳系传统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九大行星”概念为何如今要概念为何如今要被被 重新定义,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重新定义,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级降级”?行星: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成员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星。 矮行星:
10、矮行星: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太阳系小天体:太阳系小天体: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物体。 太阳系家谱太阳系家谱大气科学概论 形成形成初期都应以轻元素为主,后来由于各自的条件(距初期都应以轻元素为主,后来由于各自的条件(距太阳远近、行星尺度及公转和自转周期等)不同,经几太阳远近、行星尺度及公转和自转周期等)不同,经几十亿年演化,形成了现在各自不同的大气。十亿年演化,
11、形成了现在各自不同的大气。 内行星:水星无大气,内行星:水星无大气, 金星、火星以金星、火星以CO2为主(为主(地球例外地球例外) 外行星:仍以外行星:仍以H、He、CH4等原始大气成分为主。等原始大气成分为主。(木、(木、土、天、海、冥)土、天、海、冥)问题:为什么地球成分例外?问题:为什么地球成分例外? 1 1、行星大气特征、行星大气特征大气科学概论2、地球大气演化、地球大气演化必须把大气看成是地球组合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把大气看成是地球组合系统的一部分(1) 地球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地球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原始大气原始大气:地球形成初期,以:地球形成初期,以H2,He和和CO为主为主次生大气
12、次生大气:4520亿年前,以亿年前,以CO2,CH4,NH3和和H2O等等 为主为主现代大气现代大气:以:以N2和和O2为主为主(2) 地球大气地球大气O2的来源?的来源?a、水汽被太阳紫外辐射的光致离解,能产生千分之一水汽被太阳紫外辐射的光致离解,能产生千分之一的氧的氧b、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6亿年前,氧的浓度达到现在的百分之一,即第一关亿年前,氧的浓度达到现在的百分之一,即第一关键浓度。键浓度。高空臭氧浓度明显增加,使生命能到达水面。高空臭氧浓度明显增加,使生命能到达水面。 4亿年前,达到十分之一,亿年前,达到十分之一,高空大气形成的臭氧层高空大气形成的臭氧层 。大量植物缓慢由海
13、洋向陆地推进。大量植物缓慢由海洋向陆地推进。 接受愈来愈多接受愈来愈多的可见光的可见光愈来愈丰富愈来愈丰富植物生命植物生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愈来愈多氧愈来愈多氧 愈来愈少的愈来愈少的紫外辐射紫外辐射 最终光合作用和最终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及动植物的呼吸及死亡达到平衡死亡达到平衡(3 3)地球大气)地球大气N N2 2的来源的来源?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 4)生命的出现和地球大气的演化之间的关系)生命的出现和地球大气的演化之间的关系 生命的出现与适当的日地距离(液态水的存在)有关。生命的出现与适当的日地距离(液态水的存在)有关。 生命的出现反过来又进一步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
14、生命的出现反过来又进一步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大气科学概论第一章 大气概述1 地球系统2 地球大气的成分地球大气的成分3 大气的重要性4 主要气象要素5 空气状态方程6 大气垂直结构7 气压场分布特征大气科学概论2 地球大气的成分2.1 干洁大气干洁大气2.2 水汽水汽2.3 气溶胶气溶胶大气科学概论2.1 干洁大气 干洁大气: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其平均分子量为28.964kg/kmol。1、大气的组成分类、大气的组成分类2、O2的作用3、N2的作用4、CO2的来源及作用5、O3的来源及作用大气科学概论(1)大气成分浓度表示法)大气成分浓度表示法a、绝对量法绝对量法体积质量
15、,单位为体积质量,单位为mg/m3,g/m3等,表示大等,表示大气中气溶胶的浓度,但进行数值比较时要考虑大气状态。气中气溶胶的浓度,但进行数值比较时要考虑大气状态。1、大气的组成分类:大气科学概论(1)大气成分浓度表示法)大气成分浓度表示法a、绝对量法绝对量法体积质量,单位为体积质量,单位为mg/m3,g/m3等,表示大等,表示大气中气溶胶的浓度,但进行数值比较时要考虑大气状态。气中气溶胶的浓度,但进行数值比较时要考虑大气状态。b、相对量法相对量法,单位为,单位为ppm,ppb,ppt等,若表示该成分的等,若表示该成分的质量占整个大气总质量的份数,即质量百分比质量占整个大气总质量的份数,即质量
16、百分比m,若表示,若表示该成分的体积占整个大气总体积的份数,即体积百分比该成分的体积占整个大气总体积的份数,即体积百分比v。1、大气的组成分类:9101ppb12101ppt 一百万分之一(一百万分之一(Parts Per Million) 十亿分之一十亿分之一 一万亿分之一一万亿分之一6101ppm大气科学概论(2) 按浓度分类:按浓度分类: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1、大气的组成分类: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大气科学概论(2) 按浓度分类:按浓度分类: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N2,O2,Ar。微量成分:浓度在微量成分:浓
17、度在1ppmv到到1%,1、大气的组成分类: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大气科学概论(2) 按浓度分类:按浓度分类: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N2,O2,Ar。微量成分:浓度在微量成分:浓度在1ppmv到到1%,如,如CO2, CH4, He ,Ne,Kr,H2O 。痕量成分:浓度在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v以下,以下,1、大气的组成分类: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大气科学概论(2) 按浓度分类:按浓度分类: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主要成分:浓度为百分之几,如N2,O2,Ar。微量成分:浓度在微量成分:浓度在1ppmv到到1%,如,如CO2,
18、 CH4, He ,Ne,Kr,H2O 。痕量成分:浓度在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v以下,如以下,如H2,O3,Xe,NOX ,NH3,SO2,CO,人为污染气体人为污染气体等。等。1、大气的组成分类:大气科学概论(3)按生命时间分类:)按生命时间分类:准定常成分:寿命在准定常成分:寿命在1000年以上。年以上。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快变成分:寿命在快变成分:寿命在1年以下。年以下。1、大气的组成分类: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地球大气气体的组成大气科学概论(3)按生命时间分类:)按生命时间分类:准定常成分:寿命在准定常成分:寿命在1000年以上,如年以上,如N2
19、,O2,和惰性气体。,和惰性气体。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如可变成分:寿命在几年到十几年,如CO2,H2,CH4 等。等。快变成分:寿命在快变成分:寿命在1年以下。如年以下。如H2O,.1、大气的组成分类:大气科学概论2.1 干洁空气1、大气的组成分类2、O2的作用的作用3、N2的作用的作用4、CO2的来源及作用5、O3的来源及作用 2、O2的作用的作用(1)生命新陈代谢)生命新陈代谢(2)有机物燃烧、腐化、)有机物燃烧、腐化、分解分解3、N2的作用的作用(1)冲淡氧气)冲淡氧气(2)固氮,植物养料)固氮,植物养料大气科学概论2.1 干洁空气1、大气的组成分类2、O2的作用3、N2的作用
20、4、CO2的来源及作用的来源及作用5、O3的来源及作用 4、CO2的来源及作用(1)来源:)来源: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2)作用:)作用:a a、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和放射,影响地面和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和放射,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温室气体)。的温度(温室气体)。 大气科学概论4、CO2的来源及作用(1)来源:)来源: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2)作用:)作用:a a、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和放射,影响地面和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和放射,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温室气体)。的温度(温室气体)。 b b、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是植物光
21、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大气科学概论2.1 干洁空气1、大气的组成分类2、O2的作用3、N2的作用4、CO2的来源及作用5、O3的来源及作用的来源及作用 什么是臭氧?什么是臭氧?4、O3的来源及作用大气科学概论来源:来源:a a、高空臭氧: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氧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高空臭氧: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氧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太阳辐射,形成氧原子,而后氧原子在第三种中性粒子太阳辐射,形成氧原子,而后氧原子在第三种中性粒子MM的参与下与的参与下与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 b b、低空臭氧:、低空臭氧:低空臭氧主要是从高空输送而来,另外对流层大气的低空臭氧主要是从高空输送
22、而来,另外对流层大气的光化学反应也是臭氧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还有一部分由雷暴闪电、光化学反应也是臭氧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还有一部分由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有机物氧化生成。MOMOOh32OOhO24、O3的来源及作用作用:作用:a a、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影响了、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影响了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高层大气的加热过程。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高层大气的加热过程。 4、O3的来源及作用臭臭氧氧层层作用:作用:a a、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影响了、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影响了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高层大气的加热过程。大气温
23、度的垂直分布及高层大气的加热过程。 b、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紫外辐射,使生物有机体免遭伤害。、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紫外辐射,使生物有机体免遭伤害。4、O3的来源及作用作用:作用:a a、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影响了、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影响了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高层大气的加热过程。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及高层大气的加热过程。 b、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紫外辐射,使生物有机体免遭伤害。、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紫外辐射,使生物有机体免遭伤害。 c、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使地面向外空间的辐射受阻,也、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使地面向外空间的辐射受阻,也 促进了大气的增温。促进了大气的增温。 4、O
24、3的来源及作用臭氧洞 定义定义:80年代观测发现,自每年年代观测发现,自每年9月份下旬开始,南极洲上空的臭月份下旬开始,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迅速减少一半左右,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氧总量迅速减少一半左右,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0臭氧臭氧被破坏,若从地面向上观测,高空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被破坏,若从地面向上观测,高空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象是形成了一个直径上千公里的洞,称为围相比象是形成了一个直径上千公里的洞,称为“臭氧洞臭氧洞”。大气科学概论臭氧洞n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 (1)大气动力学大气动力学南极冬春环极涡旋南极冬春环极涡旋 (2)大气化学大气化学氟氯烃氟氯烃 (蒙特
25、利尔协定)蒙特利尔协定) (3)其他其他 223OClOClOOClOOCl大气科学概论2 地球大气的成分2.1 干洁大气2.2 水汽水汽2.3 气溶胶大气科学概论2.2 水汽来源:来源: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腾作用。 水汽的时空分布:水汽的时空分布:地面高空,热带极地地面高空,热带极地 海洋沙漠,夏季冬季海洋沙漠,夏季冬季作用:作用:a a、云和降水的源泉;、云和降水的源泉; b b、影响地面、空气温度及大气垂直运动;、影响地面、空气温度及大气垂直运动; c c、通过水循环,将地球系统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展开阅读全文